刹那間,蕙蘭隻覺得天旋地轉,險些摔倒。
傅太醫後退兩步,急切地說道:“趕快將她轉移到其他房間,然後焚燒艾葉。這秋疫……傳播迅速,太過駭人,娘娘有所不知,昨晚,彩蝶姑娘,已經過世了!”
“你說什麽?”蕙蘭和思冰,幾乎是同時驚愕地問道。
傅太醫惶恐地看了她們一眼,用肯定的語氣,又重複了一遍:“彩蝶姑娘,昨晚去世了!”
蕙蘭的腦海中一片空白,她幾乎是本能地喃喃問道:“那,素靨……和思菱呢?”
傅太醫搖頭歎息道:“思菱姑娘是最早感染秋疫的,不過她的身體底子還算不錯,至今仍在苦苦支撐……素靨姑娘,就難說了。依微臣看,恐怕,也就是這幾天了……”
蕙蘭眼前一黑,渾身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那顫抖,仿佛是從內心深處迸發出來的。
傅太醫帶來的這個消息,讓她在震驚和痛苦之間,亂了方寸。
自從她入宮以來,除了思冰和思菱,也就數彩蝶和素靨這兩個姑娘,平日裏總是陪在她身邊,與她最為親近了。
彩蝶身材嬌小,手腳利落,一向雷厲風行。而素靨,雖然話不多,卻是心思縝密。
蕙蘭想到,離開醉心殿時,彩蝶跟在她身後,淚如泉湧,痛哭流涕。素靨雖然眼圈泛紅,但仍強忍著安慰彩蝶:“別哭了,用不了多久,娘娘就會回來的!”
誰能料到,短短月餘,她竟然再也無法見到她們了。
蕙蘭顫抖著問道:“傅太醫,就……真的沒有救治的辦法嗎?”
傅太醫惶恐地說:“恕微臣無能,太醫院這些天,幾乎是日夜不休,什麽方法都試過了。可目前,尚未找到根治的良藥啊。據微臣所知,十年前,京城爆發過一次春瘟,神醫林正修……
哦,也就是寧安侯林正軒的兄弟。林正修當時恰巧雲遊歸京,恰逢瘟疫肆虐。他親自熬製湯藥,分發給感染瘟疫的病人,拯救了京城百姓……”
“林正修現在在哪兒?”蕙蘭急切地追問。
傅太醫歎息道:“娘娘不知道嗎?四年前,林正修乘坐馬車離開青岩山的林家別院時,駕車的馬受驚,馬車傾覆。林正修撞上山石,當場殞命。
他這一生,始終孤身一人,既沒有留下後代,也沒有收徒,所以那能治愈瘟疫的方子,也就此失傳……可惜了一代神醫,可惜啊!”
林正修,寧安侯林正軒的兄弟,也就是端妃的叔父。
幾天前的那個晚上,端妃來離宮找宋氏密談時,曾提到過這位神醫。
卻沒想到,他已經離世,且是在一場意外中喪生。
事故的地點,又是青岩山,又是林家別院!這個地方,簡直就是人間煉獄!
蕙蘭記得那晚,端妃宣稱叔父年邁回京後,將畢生所學盡數傳授於她;然而宋氏卻說林正修數次進宮,均蓄意避開端妃,更不讓端妃知曉,足見叔侄之間,關係疏遠冷淡。
如今,傅太醫亦言林正修一生未曾收徒。
“端妃為何要撒謊?她和林正修之間,究竟有何仇怨?若非叔父傾心相授,端妃精通藥理,擅長製毒,又師從何人?莫非真如宋氏所言,她曾從叔父處偷師?
林正修命喪青岩山,究竟是如世人所說的意外?還是……一場陰謀?”
在洞悉寧安侯和端妃的陰險狠辣之後,蕙蘭覺得這些疑問,都值得深思細究!
傅太醫為鄧蕙梅開完幾服藥後,便匆忙離去。
蕙蘭查看藥材,無非是尋常的麻黃、柴胡、甘草之類,雖明知並無大用,她仍讓思冰去門口找侍衛,幫忙拿來爐子、木炭和藥罐。
隨後,她們就在離宮的廊下,生起火來,為鄧蕙梅熬藥。
大約半個時辰後,有兩個內監過來,收拾了不遠處的另一間屋子,讓蕙蘭和思冰搬進去,與鄧蕙梅分開居住。
與此同時,他們還拿來了幹淨的被褥和一些生活用品。據說是太後親自吩咐的,全部換新。要把蕙蘭之前和鄧蕙梅在一起時用過的被褥、枕頭,統統拿去燒掉。
兩個內監進屋收拾時,蕙蘭和思冰也跟著進去幫忙。
鄧蕙梅正昏沉地躺在床上,她的枕頭,昨晚喂她喝水時浸濕了。
她這會兒枕著的,正是蕙蘭的枕頭。
思冰爬上床,小心越過鄧蕙梅,將蕙蘭先前蓋的棉被卷起,遞給一旁的小內監。
而後,她又拎起鄧蕙梅的枕頭,輕聲問蕙蘭:“娘娘,把這個燒掉吧,您的那個,留給大小姐?”
蕙蘭看著昏迷不醒的鄧蕙梅,歎息一聲,點了點頭。
思冰正欲將枕頭遞給那內監,一條繡花帕子突然從枕頭中掉落,飄飄然落在地上。
思冰有些驚訝,小聲嘟囔:“咦,這枕頭裏怎會有條帕子……”
說著,她跳下了床,彎腰撿起。
蕙蘭以為是鄧蕙梅的帕子不小心卷入枕頭,便瞥了一眼,並未在意。
豈料,思冰拿在手上端詳片刻,忽然驚叫:“娘娘,這帕子……這帕子不是思菱姐姐常用的嗎?”
蕙蘭驚愕上前,定睛一看,果然,淺綠色的軟綢,中間繡著淡黃色的臘梅花。
正是思菱平日別在衣襟上最常用的帕子。
那上麵有幾塊明顯的暗黑色汙漬,應是新留上去的。
蕙蘭記得值守離宮正門的侍衛曾親口告知,思菱等人被遷至禦花園東北角的廡房時,她們的個人物品皆已被焚燒。
那麽,此時這條帕子的出現,定是有人特意取來,送至離宮,再偷偷藏於鄧蕙梅的枕頭下。
目的,便是讓秋疫在這屋內蔓延。
蕙蘭在心中冷笑,對方想讓染上秋疫的,想必是自己。
隻可惜因蕙蘭與鄧蕙梅同床,那人分不清哪個是鄧蕙梅的枕頭,哪個是蕙蘭的,故而胡亂塞了進去。
這半年來,鄧蕙梅自京城至江南,又自江南返京城,風餐露宿,輾轉奔波,後遭囚禁於林家別院,備受折磨,身體本就羸弱。
如今,觸及思菱患病後沾染汙穢的帕子,自然難以幸免。
好狠的計謀!
至於此計出自何人之手,無需細想。
四日前夜間,蕙蘭與陳同於離宮西北角門相會,曾被端妃窺見。
當她得知思菱所患為秋疫時,還對蕙蘭冷言冷語。
兩日之前的夜晚,正門侍衛告知蕙蘭,思菱已被遷往禦花園的廡房,所有物品都需移出焚燒。
“我在明,端妃在暗。她極有可能一直監視著我,故而將這些話盡收耳中,並精心謀劃。
值此多事之秋,若趁亂使我感染秋疫,便可如願將我置於死地。對我恨之入骨的端妃,自然不會錯過這個絕佳機會。”
蕙蘭思及此處,不禁後怕。
端妃實非等閑之輩!如今,她孤身被囚離宮,門口侍衛,早已換成陳同的人。在此等境地下,還能布下如此大局,說明她有自己的門路,能與離宮外互通消息。
她先是命人取來即將被焚燒的思菱之帕給她,然後,趁蕙蘭她們去西北角門洞口取飯菜時,親手將帕子置於鄧蕙梅的枕下。
太後下令查抄寧安侯府,端妃命人將查抄侯府的消息傳遞過去,使父親得以及時逃脫,寧安侯方能在短期內銷聲匿跡。
發現這塊帕子,洞悉端妃的陰謀後,蕙蘭反倒冷靜下來。
許久以來,端妃步步為營,一個陰謀緊接著一個陰謀,一個圈套連著一個圈套,不將蕙蘭除之而後快,誓不罷休。
而蕙蘭呢,向來秉持不害人之原則,一再退讓,隻做被動反抗,從不主動出擊。
到頭來,換來的卻是端妃變本加厲的迫害。
“作惡多端的她,即便真麵目暴露,已然被囚禁離宮,罪不可赦,卻還是存著害人之心,欲置我於死地。若她再借兄長之功勳翻身,那麽我、姐姐、整個鄧家,都將萬劫不複。
此前,鄧家尚有父親庇護,此後,便隻能靠我一人了。”
就在這一刻,蕙蘭下定決心,定要在慕容複和榮威將軍歸來之前,將端妃徹底解決。
絕不能給她任何卷土重來的機會!
其實,端妃這會兒孤身一人於離宮,而蕙蘭,除了有鄧蕙梅和思冰的陪伴,宋氏也是站在她這邊的。
更不必說,值守離宮的侍衛,皆是陳同的人,自會聽從蕙蘭的差遣。
若蕙蘭想要端妃的命,簡直易如反掌。
但是,既然太後未曾下令賜死她,蕙蘭便不能給自己留下隱患。更不會如端妃一般,不擇手段,陰險毒辣,無所不用其極。
“我要讓這個女人,自食惡果,自取滅亡。”她心中已然有了計較。
蕙蘭拉回自己的思緒,未露聲色,敷衍了幾句,讓思冰把枕頭給了小內監。
待他們走後,蕙蘭囑咐思冰,將這條帕子找個隱蔽之處封存起來。
這時,宋氏聞訊趕來,她似乎毫不避諱,一進門,就直接站在鄧蕙梅的床前,關切地問蕙蘭道:“如何了?太醫怎麽說?”
蕙蘭讓她離遠些,小心也被染上。
她卻冷笑道:“我連死都不怕,還怕什麽秋疫……離宮並無外人出入,她怎會染上?”
蕙蘭沉凝地說:“自然是居心叵測之人的蓄意為之……我知你無懼生死,可若我們皆如此殞命,豈不可惜?”
宋氏驚愕地看著蕙蘭。蕙蘭將她和思冰喚至一處,將自己的發現與推斷悉數告知二人,而後,又這般那般地囑咐了一番。
宋氏聽完,切齒道:“竟是如此,都死到臨頭了,還如此喪心病狂……我這便回去,從今往後,我會在暗處留意端妃的一舉一動,此刻她的關注點皆在你們身上,定然不會防著我!”
蕙蘭頷首,沉聲道:“尚有一事,本宮亦頗為憂慮。那晚,端妃聽聞本宮與陳同的對話,知曉陳同要去襄陽請溫秋實,如今寧安侯杳無音訊,是否會在途中攔截陳同與溫秋實回京?”
宋氏想了想,微微蹙眉,不以為然道:“寧安侯如今如喪家之犬,自身難保,理應不敢去阻攔陳同。況且,陳同武藝高強,亦無懼寧安侯……
我倒無懼寧安侯作祟,我所擔憂的是,即便溫秋實歸來,也無計可施。要知道,此乃瘟疫啊……”
宋氏的話,亦是蕙蘭所憂。她不禁微微闔眸:“本宮又何嚐不憂心,當下的情形,如果沒有靈丹妙藥,後果難以想象啊……你之前見過林正修,且說說,他是怎樣的人?他那能治愈瘟疫的方子,當真就徹底失傳了嗎?”
說到這兒,蕙蘭忽地想到什麽,驀地頓住,緩緩看向宋氏,疑惑地問道:“端妃她何來的膽量……她取了思菱的帕子,又親手置於姐姐的枕下,難道……她就不怕自己染上這奪命的秋疫嗎?”
宋氏心頭一震,眼眸中閃過一絲光亮:“蘭貴妃的意思是……”
她向外瞄了一眼,警覺地頓住了話語。蕙蘭接過話頭,壓低聲音卻語氣堅定地說:“端妃在太後麵前據理力爭苦苦哀求,一心想保住性命,等著兄長林鴻飛回來……然而,她卻無所畏懼地接觸思菱用過的帕子,這實在不合常理。
她亦是肉體凡胎,不可能不懼怕秋疫……既然如此,那就說明,她胸有成竹,有護身符庇佑!”
宋氏麵帶微笑,沉聲道:“若是有,那便再好不過了。她的護身符,想必也能護佑我們……騎驢看唱本,走著瞧吧,且讓我先探探她的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
宋氏離開後,臨近正午時分,蕙蘭便稱自己渾身發冷,倒在床上,再也起不來。
蕙蘭和姐姐鄧蕙梅接連染上秋疫雙雙病倒的消息,很快就被驚恐萬分的思冰傳了出去。
整個離宮,瞬間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
蕙蘭原本以為,那些常年被囚禁在此的女人,居住在陰暗潮濕的房間,吃著粗茶淡飯,衣著破爛,瘦骨嶙峋,如同行屍走肉一般,麻木不仁,孤獨冷清。對她們而言,死亡或許是一種解脫。
卻不想,麵臨生死關頭,沒有人不渴望生存。
原本,去西北角門旁邊的洞口領取飯菜時,離宮的女人們都會經過蕙蘭門前,因為這是最近的一條路。
然而,從今天開始,她們寧願多走一些路,也要繞開蕙蘭的住所。
傅太醫後退兩步,急切地說道:“趕快將她轉移到其他房間,然後焚燒艾葉。這秋疫……傳播迅速,太過駭人,娘娘有所不知,昨晚,彩蝶姑娘,已經過世了!”
“你說什麽?”蕙蘭和思冰,幾乎是同時驚愕地問道。
傅太醫惶恐地看了她們一眼,用肯定的語氣,又重複了一遍:“彩蝶姑娘,昨晚去世了!”
蕙蘭的腦海中一片空白,她幾乎是本能地喃喃問道:“那,素靨……和思菱呢?”
傅太醫搖頭歎息道:“思菱姑娘是最早感染秋疫的,不過她的身體底子還算不錯,至今仍在苦苦支撐……素靨姑娘,就難說了。依微臣看,恐怕,也就是這幾天了……”
蕙蘭眼前一黑,渾身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那顫抖,仿佛是從內心深處迸發出來的。
傅太醫帶來的這個消息,讓她在震驚和痛苦之間,亂了方寸。
自從她入宮以來,除了思冰和思菱,也就數彩蝶和素靨這兩個姑娘,平日裏總是陪在她身邊,與她最為親近了。
彩蝶身材嬌小,手腳利落,一向雷厲風行。而素靨,雖然話不多,卻是心思縝密。
蕙蘭想到,離開醉心殿時,彩蝶跟在她身後,淚如泉湧,痛哭流涕。素靨雖然眼圈泛紅,但仍強忍著安慰彩蝶:“別哭了,用不了多久,娘娘就會回來的!”
誰能料到,短短月餘,她竟然再也無法見到她們了。
蕙蘭顫抖著問道:“傅太醫,就……真的沒有救治的辦法嗎?”
傅太醫惶恐地說:“恕微臣無能,太醫院這些天,幾乎是日夜不休,什麽方法都試過了。可目前,尚未找到根治的良藥啊。據微臣所知,十年前,京城爆發過一次春瘟,神醫林正修……
哦,也就是寧安侯林正軒的兄弟。林正修當時恰巧雲遊歸京,恰逢瘟疫肆虐。他親自熬製湯藥,分發給感染瘟疫的病人,拯救了京城百姓……”
“林正修現在在哪兒?”蕙蘭急切地追問。
傅太醫歎息道:“娘娘不知道嗎?四年前,林正修乘坐馬車離開青岩山的林家別院時,駕車的馬受驚,馬車傾覆。林正修撞上山石,當場殞命。
他這一生,始終孤身一人,既沒有留下後代,也沒有收徒,所以那能治愈瘟疫的方子,也就此失傳……可惜了一代神醫,可惜啊!”
林正修,寧安侯林正軒的兄弟,也就是端妃的叔父。
幾天前的那個晚上,端妃來離宮找宋氏密談時,曾提到過這位神醫。
卻沒想到,他已經離世,且是在一場意外中喪生。
事故的地點,又是青岩山,又是林家別院!這個地方,簡直就是人間煉獄!
蕙蘭記得那晚,端妃宣稱叔父年邁回京後,將畢生所學盡數傳授於她;然而宋氏卻說林正修數次進宮,均蓄意避開端妃,更不讓端妃知曉,足見叔侄之間,關係疏遠冷淡。
如今,傅太醫亦言林正修一生未曾收徒。
“端妃為何要撒謊?她和林正修之間,究竟有何仇怨?若非叔父傾心相授,端妃精通藥理,擅長製毒,又師從何人?莫非真如宋氏所言,她曾從叔父處偷師?
林正修命喪青岩山,究竟是如世人所說的意外?還是……一場陰謀?”
在洞悉寧安侯和端妃的陰險狠辣之後,蕙蘭覺得這些疑問,都值得深思細究!
傅太醫為鄧蕙梅開完幾服藥後,便匆忙離去。
蕙蘭查看藥材,無非是尋常的麻黃、柴胡、甘草之類,雖明知並無大用,她仍讓思冰去門口找侍衛,幫忙拿來爐子、木炭和藥罐。
隨後,她們就在離宮的廊下,生起火來,為鄧蕙梅熬藥。
大約半個時辰後,有兩個內監過來,收拾了不遠處的另一間屋子,讓蕙蘭和思冰搬進去,與鄧蕙梅分開居住。
與此同時,他們還拿來了幹淨的被褥和一些生活用品。據說是太後親自吩咐的,全部換新。要把蕙蘭之前和鄧蕙梅在一起時用過的被褥、枕頭,統統拿去燒掉。
兩個內監進屋收拾時,蕙蘭和思冰也跟著進去幫忙。
鄧蕙梅正昏沉地躺在床上,她的枕頭,昨晚喂她喝水時浸濕了。
她這會兒枕著的,正是蕙蘭的枕頭。
思冰爬上床,小心越過鄧蕙梅,將蕙蘭先前蓋的棉被卷起,遞給一旁的小內監。
而後,她又拎起鄧蕙梅的枕頭,輕聲問蕙蘭:“娘娘,把這個燒掉吧,您的那個,留給大小姐?”
蕙蘭看著昏迷不醒的鄧蕙梅,歎息一聲,點了點頭。
思冰正欲將枕頭遞給那內監,一條繡花帕子突然從枕頭中掉落,飄飄然落在地上。
思冰有些驚訝,小聲嘟囔:“咦,這枕頭裏怎會有條帕子……”
說著,她跳下了床,彎腰撿起。
蕙蘭以為是鄧蕙梅的帕子不小心卷入枕頭,便瞥了一眼,並未在意。
豈料,思冰拿在手上端詳片刻,忽然驚叫:“娘娘,這帕子……這帕子不是思菱姐姐常用的嗎?”
蕙蘭驚愕上前,定睛一看,果然,淺綠色的軟綢,中間繡著淡黃色的臘梅花。
正是思菱平日別在衣襟上最常用的帕子。
那上麵有幾塊明顯的暗黑色汙漬,應是新留上去的。
蕙蘭記得值守離宮正門的侍衛曾親口告知,思菱等人被遷至禦花園東北角的廡房時,她們的個人物品皆已被焚燒。
那麽,此時這條帕子的出現,定是有人特意取來,送至離宮,再偷偷藏於鄧蕙梅的枕頭下。
目的,便是讓秋疫在這屋內蔓延。
蕙蘭在心中冷笑,對方想讓染上秋疫的,想必是自己。
隻可惜因蕙蘭與鄧蕙梅同床,那人分不清哪個是鄧蕙梅的枕頭,哪個是蕙蘭的,故而胡亂塞了進去。
這半年來,鄧蕙梅自京城至江南,又自江南返京城,風餐露宿,輾轉奔波,後遭囚禁於林家別院,備受折磨,身體本就羸弱。
如今,觸及思菱患病後沾染汙穢的帕子,自然難以幸免。
好狠的計謀!
至於此計出自何人之手,無需細想。
四日前夜間,蕙蘭與陳同於離宮西北角門相會,曾被端妃窺見。
當她得知思菱所患為秋疫時,還對蕙蘭冷言冷語。
兩日之前的夜晚,正門侍衛告知蕙蘭,思菱已被遷往禦花園的廡房,所有物品都需移出焚燒。
“我在明,端妃在暗。她極有可能一直監視著我,故而將這些話盡收耳中,並精心謀劃。
值此多事之秋,若趁亂使我感染秋疫,便可如願將我置於死地。對我恨之入骨的端妃,自然不會錯過這個絕佳機會。”
蕙蘭思及此處,不禁後怕。
端妃實非等閑之輩!如今,她孤身被囚離宮,門口侍衛,早已換成陳同的人。在此等境地下,還能布下如此大局,說明她有自己的門路,能與離宮外互通消息。
她先是命人取來即將被焚燒的思菱之帕給她,然後,趁蕙蘭她們去西北角門洞口取飯菜時,親手將帕子置於鄧蕙梅的枕下。
太後下令查抄寧安侯府,端妃命人將查抄侯府的消息傳遞過去,使父親得以及時逃脫,寧安侯方能在短期內銷聲匿跡。
發現這塊帕子,洞悉端妃的陰謀後,蕙蘭反倒冷靜下來。
許久以來,端妃步步為營,一個陰謀緊接著一個陰謀,一個圈套連著一個圈套,不將蕙蘭除之而後快,誓不罷休。
而蕙蘭呢,向來秉持不害人之原則,一再退讓,隻做被動反抗,從不主動出擊。
到頭來,換來的卻是端妃變本加厲的迫害。
“作惡多端的她,即便真麵目暴露,已然被囚禁離宮,罪不可赦,卻還是存著害人之心,欲置我於死地。若她再借兄長之功勳翻身,那麽我、姐姐、整個鄧家,都將萬劫不複。
此前,鄧家尚有父親庇護,此後,便隻能靠我一人了。”
就在這一刻,蕙蘭下定決心,定要在慕容複和榮威將軍歸來之前,將端妃徹底解決。
絕不能給她任何卷土重來的機會!
其實,端妃這會兒孤身一人於離宮,而蕙蘭,除了有鄧蕙梅和思冰的陪伴,宋氏也是站在她這邊的。
更不必說,值守離宮的侍衛,皆是陳同的人,自會聽從蕙蘭的差遣。
若蕙蘭想要端妃的命,簡直易如反掌。
但是,既然太後未曾下令賜死她,蕙蘭便不能給自己留下隱患。更不會如端妃一般,不擇手段,陰險毒辣,無所不用其極。
“我要讓這個女人,自食惡果,自取滅亡。”她心中已然有了計較。
蕙蘭拉回自己的思緒,未露聲色,敷衍了幾句,讓思冰把枕頭給了小內監。
待他們走後,蕙蘭囑咐思冰,將這條帕子找個隱蔽之處封存起來。
這時,宋氏聞訊趕來,她似乎毫不避諱,一進門,就直接站在鄧蕙梅的床前,關切地問蕙蘭道:“如何了?太醫怎麽說?”
蕙蘭讓她離遠些,小心也被染上。
她卻冷笑道:“我連死都不怕,還怕什麽秋疫……離宮並無外人出入,她怎會染上?”
蕙蘭沉凝地說:“自然是居心叵測之人的蓄意為之……我知你無懼生死,可若我們皆如此殞命,豈不可惜?”
宋氏驚愕地看著蕙蘭。蕙蘭將她和思冰喚至一處,將自己的發現與推斷悉數告知二人,而後,又這般那般地囑咐了一番。
宋氏聽完,切齒道:“竟是如此,都死到臨頭了,還如此喪心病狂……我這便回去,從今往後,我會在暗處留意端妃的一舉一動,此刻她的關注點皆在你們身上,定然不會防著我!”
蕙蘭頷首,沉聲道:“尚有一事,本宮亦頗為憂慮。那晚,端妃聽聞本宮與陳同的對話,知曉陳同要去襄陽請溫秋實,如今寧安侯杳無音訊,是否會在途中攔截陳同與溫秋實回京?”
宋氏想了想,微微蹙眉,不以為然道:“寧安侯如今如喪家之犬,自身難保,理應不敢去阻攔陳同。況且,陳同武藝高強,亦無懼寧安侯……
我倒無懼寧安侯作祟,我所擔憂的是,即便溫秋實歸來,也無計可施。要知道,此乃瘟疫啊……”
宋氏的話,亦是蕙蘭所憂。她不禁微微闔眸:“本宮又何嚐不憂心,當下的情形,如果沒有靈丹妙藥,後果難以想象啊……你之前見過林正修,且說說,他是怎樣的人?他那能治愈瘟疫的方子,當真就徹底失傳了嗎?”
說到這兒,蕙蘭忽地想到什麽,驀地頓住,緩緩看向宋氏,疑惑地問道:“端妃她何來的膽量……她取了思菱的帕子,又親手置於姐姐的枕下,難道……她就不怕自己染上這奪命的秋疫嗎?”
宋氏心頭一震,眼眸中閃過一絲光亮:“蘭貴妃的意思是……”
她向外瞄了一眼,警覺地頓住了話語。蕙蘭接過話頭,壓低聲音卻語氣堅定地說:“端妃在太後麵前據理力爭苦苦哀求,一心想保住性命,等著兄長林鴻飛回來……然而,她卻無所畏懼地接觸思菱用過的帕子,這實在不合常理。
她亦是肉體凡胎,不可能不懼怕秋疫……既然如此,那就說明,她胸有成竹,有護身符庇佑!”
宋氏麵帶微笑,沉聲道:“若是有,那便再好不過了。她的護身符,想必也能護佑我們……騎驢看唱本,走著瞧吧,且讓我先探探她的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
宋氏離開後,臨近正午時分,蕙蘭便稱自己渾身發冷,倒在床上,再也起不來。
蕙蘭和姐姐鄧蕙梅接連染上秋疫雙雙病倒的消息,很快就被驚恐萬分的思冰傳了出去。
整個離宮,瞬間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
蕙蘭原本以為,那些常年被囚禁在此的女人,居住在陰暗潮濕的房間,吃著粗茶淡飯,衣著破爛,瘦骨嶙峋,如同行屍走肉一般,麻木不仁,孤獨冷清。對她們而言,死亡或許是一種解脫。
卻不想,麵臨生死關頭,沒有人不渴望生存。
原本,去西北角門旁邊的洞口領取飯菜時,離宮的女人們都會經過蕙蘭門前,因為這是最近的一條路。
然而,從今天開始,她們寧願多走一些路,也要繞開蕙蘭的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