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好不容易救出沮授,這沮授竟然一心求死。


    劉和當然不會同意沮授去死的:


    “好一個忠在孝前,但汝這個忠,是忠於漢室,是忠於陛下,是忠於全天下的百姓,而非忠於袁氏。


    袁氏乃大漢之臣,數代就食漢祿,當忠心報國。然而陛下新亡,社稷飄搖,揚州袁術便急於稱帝,實在是亂臣賊子!


    袁紹亦非忠臣,他逼走韓馥,割據冀、青二州,名為漢臣,實則自立為王。身為討賊盟主,卻不思除賊救國,反而興兵侵犯幽州,袁紹之狼子野心,不弱於袁術。


    汝為袁氏而亡,實非大義,卻是愚忠。汝可對得起韓刺史?可對得起新亡的陛下?”


    劉和一通教育,沮授越聽麵色越暗,田豐身為沮授的好友,此時也趁機勸說:


    “沮兄,你我同是韓冀州舊臣,袁紹不但竊取冀州,還派朱漢殘害韓冀州之子,最終連韓冀州都因袁紹,憂懼死於茅廁,這些你都是知道的。


    而劉太尉身為漢室宗親,任人唯賢,勤政清廉。以一州之力,力克鮮卑而收回並州五郡,還親自率兵數次入京除賊。如此漢室忠臣,卻被曹操、袁紹誣陷,汝乃智略超群之人,這些你都應當清楚的。”


    沮授抬頭看向田豐,默默地點點頭。


    沮授之子沮鵠滿臉是淚,乞求沮授道:


    “孩兒雖有錯,但那是因為袁紹不公。父親您為冀州嘔心瀝血,從不敢稍有懈怠,可袁紹隻因幾句讒言,便將您下入獄中折磨。冀州百姓是愛戴您的,所以開城門迎接劉太尉,隻為救出父親您啊!”


    沮授看行沮鵠,雙眼猶豫中帶了些疼愛:


    “吾下獄,那是因為從弟叛敵,算起來也是吾監督不利所致···”


    劉和笑了,那沮宗是被自己強行留在軍營的,雖然不願回到袁紹帳下,但也至此都不肯為劉和做事。


    “奧,你說沮宗吧,此人被我軍所俘,至今不肯投降。來人啊,把沮宗帶上來。”


    不一會,沮宗被帶了上來。


    沮宗腳受傷,走路還略有跛足。


    沮宗見到沮授也在,且沮授被折磨的虛弱之際,慌忙上去查看。


    二人互相關心一陣,沮授問起沮宗投降一事,沮宗把自己被淳於瓊所辱,被掛在城牆上的事情說了出來。


    又將自己在辛毗的幫助下,逃出城,準備回廣平避世不出,但體力不支暈倒路旁,卻被趙雲救回劉和軍營的經過說了一遍。


    沮授聽完,滿臉的懊惱與失望:


    “原來汝從未投降啊,郭圖等人誣陷汝投降,袁公便開罪於我。唉!袁公不公啊!”


    沮宗聽完,不屑的冷哼:


    “哼,什麽袁公,不過是任人唯親、誌大才疏、好謀無斷的世家子罷了。張合、麴義,都是帶兵良將,袁紹棄之不用,反而用文醜、顏良這等莽夫,亦或是淳於瓊這樣的酒囊飯袋。


    衛覬、郭嘉和兄長您,都是智謀超群之士,袁紹依舊不用。反而重用無氣量的郭圖,自負的許攸。


    坐擁青、冀、並三州之地,不重農時,反而窮兵黷武。良臣忠言不聽,良將忠勇不用,怎能不敗!”


    沮宗對袁紹極其有意見,狠狠的數著袁紹的過錯。


    沮授被眾人說的無話可說,隻能低著頭。


    這時,打開鄴城城門的審榮也湊到近前:


    “伯父,冀州上下均已對袁紹失望透頂,劉太尉乃明主,吾等已決心跟隨太尉大人。今日太尉大人率軍攻城,大半是為了伯父您。


    伯父,請您莫在猶豫了,正所謂‘擇木之禽,得棲良木。擇主之臣,得遇明主’,今天我等跟隨劉太尉,正是得遇明主啊。”


    沮授抬起頭,依次看向審榮、沮鵠、田豐,最後將目光移到劉和身上。


    沮授長歎一聲,好似下定決心,掙紮著拜倒:


    “有罪之臣沮授,請太尉大人治罪!”


    沮授這一舉動,便是下定決心投降了。


    劉和大喜,趕忙將沮授攙扶起來:


    “有了沮公的加入,乃是我劉和之福,乃是河北之福啊!”


    隨著鄴城的陷落,沮授的投降,鄴城南部大部分城池也紛紛請降歸附。


    很快,整個冀州也歸在劉和治下。


    劉和的勢力,一下子增大不少,坐擁幽冀二州,西取並州一半。


    如此地盤,當需要大量人才來治理。


    因皇帝都沒有,劉和也隻能自命官員。


    劉和任命程昱為幽州刺史,毛玠為幽州別駕,徐邈為幽州治中,管理整個幽州。


    又任命荀攸為冀州刺史,沮授為冀州別駕,田豐為冀州治中,管理整個冀州。


    其餘官員依次加官,有官職空缺者,劉和命兩地刺史酌情選撥人才上任。


    不過河北也不是完全太平的,東麵的公孫度自立,趁機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欲趁幽州內憂外患之際,進犯幽州。


    國淵前去斡旋,再加上管寧、邴原等人的幫助,暫時拖住了公孫度。


    後期劉和擊敗袁紹,將袁紹趕出冀州,公孫度立刻老實了。


    但公孫度野心不消,派船渡海與北海的孔融連續作戰,並攻取了膠東半島北部的東萊諸縣。


    遼西、漁陽、右北平的烏桓反叛,雖然有公孫續、鮮於銀等人平叛,但也隻是將漁陽、右北平境內的鮮卑平定,遼西軍的鮮卑依舊數量龐多。


    不過,烏桓人在田豐等人的運作下,內部依舊成為兩派。


    其一派是丘力居從子(侄子)塌頓,丘力居死後,其子年幼,塌頓便管理烏桓,遼西烏桓首領護留葉、右北平首領寇婁敦等人終於塌頓。


    另一派是丘力居的兒子樓班,樓班逐漸長大,又在田豐等人的誘導之下,便想奪回烏桓的權力。


    遼東烏桓首領蘇樸延、上穀郡烏桓首領難樓、右北平烏桓首領烏延等人也在明裏暗裏的支持樓班。


    現在烏桓人分成兩派,也算減輕了幽州的壓力。


    並州方麵,匈奴人首領呼廚泉受曹操的蠱惑,起兵三萬,配合並州刺史張揚,進攻雁門等地。


    因匈奴騎兵數量太多,雁門太守田豫等人隻能采取守勢。


    劉和針對幾處戰場,也陸續派兵支援。


    右北平、遼西郡方向,劉和派出張遼、徐晃,率領騎兵、步兵共一萬五千人,準備協助公孫續、鮮於銀,解決烏桓叛亂。


    並州方向,劉和派出龐德領萬名騎兵、麴義統兩萬步兵,與田豫、周倉、裴元紹、孫禮等人配合,準備擊潰匈奴,擊敗張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魂穿漢末:再鑄大漢輝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苦若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苦若海並收藏魂穿漢末:再鑄大漢輝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