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了,從現在開始,準備攻城戰吧。”
趙大寶看著狼狽回來的裴元紹,心情有些鬱悶,但是並沒有過多的責備他。
畢竟裴元紹的本事也就這樣了,明知道他菜的要命,還要把他派到前線去,這不是明擺著要坑他嗎?
本來就沒指望他能發揮多大的作用,他的失敗應該早就在預料之中了,隻是裴元紹沒死,真是福大命大。
既然這樣的話,趙大寶怎麽好意思再落井下石呢,心理上有點過意不去啊,所以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癭陶城必須要拿下,也必須要擊敗張寶,畢竟自己後半生的幸福就指望這一戰了,可不能就這麽算了。
攻城戰終於再一次被提上日程,而這一次趙雲沒有再反駁。
但是趙大寶對攻城戰沒有任何經驗,而且他聽說攻城戰的傷亡率相當高,但是事已至此,又不能不攻城,所以趙大寶隻能繼續發揮豐富的想象力了。
在他的印象中,攻城戰的主要目的就在於突破城牆進入城中,既然如此,那攻城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翻牆。
隻要能順利登上城牆,豈不是就勝利了一半,之後如果能從內部打開城門,讓城外的友軍進入城內,那豈不是就可以宣告勝利了。
這麽一想,攻城戰好像也不是那麽難。
難就難在如何登上高高的城牆。
建造攻城梯嗎?
這方法也太笨了,費時費力還不討好,就算造出來也不一定能順利搭到城牆上去,就算能順利搭上去,人也不一定能順利爬上去,傷亡太慘重了。
可是如果連攻城梯都不用,又該如何爬上城牆呢?
把人吹上去嗎?
不著急,趙大寶有的是辦法,就聽他對趙雲說:“現在我就來教你一招新式登牆術,撐竿上牆。”
看,趙大寶的思考方式果然很奇特,竟然想到了這樣一個辦法。
所謂的撐竿上牆,就是先找一根足夠長的竹竿,比如五米高的城牆,要用多長的竹竿呢,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斜邊長約是7米,所以就要用至少七米長的竹竿。
一人撐在竹竿頭,四人撐在竹竿尾,頭端那人借助尾端那四人的推力,以雙腳抵在垂直的城牆上如行走一般迅速登上城牆。
如果配合協調,並掌握好技術,登牆簡直如履平地。
“這真的能把人送上去嗎?”趙雲很懷疑這種方法的真實性。
“不試試怎麽知道呢?”趙大寶卻很有信心。
為了證明自己的這種方法有用,他馬上安排人去砍伐竹竿,然後做了個示範。
別誤會,趙大寶其實也是廢柴一根,爬梯子都費勁,所以更不可能用這種方式登上城牆,他是典型的隻會說不會做,所以最後的實踐機會還是留給了趙雲。
而周倉的力氣最大,理所當然成了推舉手,隻是靠他一個人的力氣是沒辦法把趙雲推上三米多高的城牆的,所以隻能又找來幾個人跟他一塊用力。
這是一項技術活,不僅要前後兩端的人配合得當,還要掌握好技巧,看似簡單,實則很有難度,就算趙雲是技巧型人才,第一次實驗也沒有成功。
等他調整好角度,又讓周倉等人找準發力的時機,經過不斷的嚐試,最後終於成功登上了城牆,引起眾人一陣歡呼。
可是趙雲很快就發現了這種方法的缺陷:“一次隻能送一個人上牆,這樣的話對守軍造不成有效的傷害吧。”
“但是這種方法比攻城梯靈活啊,而且上牆速度也快,可以保證在最短的時間讓人登上城牆,而且送上去的人不在於殺傷多少守軍,重點在於從內部打開城門,引城外的友軍進去。”趙大寶固執的認為這種方法絕對有用,而且有大用。
趙雲自然知道登上敵人的城池意味著什麽,就算能輕鬆上去,可是真能輕鬆打開城門嗎?
其實趙大寶也想過這個問題,所以他有自己的想法:“攻城時可以集中優勢兵力集中攻擊一座城門,吸引守軍的注意力,然後在防守薄弱處迅速登上城牆,或者趁著夜色登上去,豈不是就能發揮巨大的作用了。”
“如果按五人一組計算,兩千人,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送上去四百人,是不是就能形成有效的殺傷力呢?”趙大寶想的挺好,就是不知道實際效果會如何。
所以他這是純理論研究,跟紙上談兵沒什麽區別。
但他就是一門心思的堅信有用,真是見了鬼了,簡直是坑死人不償命啊。
敢於優先登城的這些人其實就是先登死士,既然是死士,必須膽子大、本領強,不怕死,要不然,豈不是就成了千裏送人頭了。
依趙大寶看,趙雲就挺適合幹這種活。
趙雲自然沒什麽意見,隻要趙大寶一聲令下,他絕對敢第一個往前衝,但是能不能跟趙大寶說的那樣,輕鬆從裏麵打開城門,這事有點懸。
但是不管說,趙大寶既然已經下定決心要搞這個訓練了,趙雲也不好再出言反對,一切服從命令聽指揮就得了,行不行看行動吧。
而趙大寶辦事也挺利落,手下不是有七千多人嗎?
直接一步到位,先別管本領大小,就撿力氣大和膽子大、不怕死的人,挑出來兩千,組成新隊伍,就重點訓練這個撐竿上牆術。
周倉力氣大,本來想讓他跟趙雲組隊,讓他推趙雲登牆,可是周倉也挺強:“我可不可以跟二哥一塊爬牆。”
嘿,趙大寶一聽就樂了:“好嘛,又一個不怕死的,那就上吧。”
就這樣周倉和趙雲成了第一批先登死士。
經過一個多月的訓練,所有參訓人員基本都能順利登上城牆了,周倉表示:“果然比爬攻城梯好用。”
見他高興,趙大寶比他更高興。
但是他不會讓這些弟兄們白白去送死的,畢竟裏麵還有自己最鍾愛的常山趙子龍呢,他一死自己也得提前嗝屁,所以他選擇了比較安全的做法,那就是找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趁著黃巾軍不注意,一舉攻入城中,活捉張寶。
這家夥,還想著活捉張寶呢。
就在一切準備就緒,即將展開偷襲的時候,突然傳來一個不好的消息,大賢良師張角竟然在這個時候病死了。
那董卓呢,他不是在跟張角作戰嗎?
難道功勞要被他搶了嗎?
可是,董卓雖然稱雄於西涼,卻對黃巾軍無能為力,他早就在趙大寶訓練新隊伍的這個時間裏,因討伐黃巾不利,被貶回隴西了。
這算是個好消息,總之,不能便宜了董卓。
此時朝廷隻好讓剛在東郡大敗黃巾軍的皇甫嵩,以得勝之師進討張角。
皇甫嵩,還不知道張角病死的消息呢。
這算不算一個好消息呢?
趙大寶又有些猶豫了。
趙大寶看著狼狽回來的裴元紹,心情有些鬱悶,但是並沒有過多的責備他。
畢竟裴元紹的本事也就這樣了,明知道他菜的要命,還要把他派到前線去,這不是明擺著要坑他嗎?
本來就沒指望他能發揮多大的作用,他的失敗應該早就在預料之中了,隻是裴元紹沒死,真是福大命大。
既然這樣的話,趙大寶怎麽好意思再落井下石呢,心理上有點過意不去啊,所以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癭陶城必須要拿下,也必須要擊敗張寶,畢竟自己後半生的幸福就指望這一戰了,可不能就這麽算了。
攻城戰終於再一次被提上日程,而這一次趙雲沒有再反駁。
但是趙大寶對攻城戰沒有任何經驗,而且他聽說攻城戰的傷亡率相當高,但是事已至此,又不能不攻城,所以趙大寶隻能繼續發揮豐富的想象力了。
在他的印象中,攻城戰的主要目的就在於突破城牆進入城中,既然如此,那攻城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翻牆。
隻要能順利登上城牆,豈不是就勝利了一半,之後如果能從內部打開城門,讓城外的友軍進入城內,那豈不是就可以宣告勝利了。
這麽一想,攻城戰好像也不是那麽難。
難就難在如何登上高高的城牆。
建造攻城梯嗎?
這方法也太笨了,費時費力還不討好,就算造出來也不一定能順利搭到城牆上去,就算能順利搭上去,人也不一定能順利爬上去,傷亡太慘重了。
可是如果連攻城梯都不用,又該如何爬上城牆呢?
把人吹上去嗎?
不著急,趙大寶有的是辦法,就聽他對趙雲說:“現在我就來教你一招新式登牆術,撐竿上牆。”
看,趙大寶的思考方式果然很奇特,竟然想到了這樣一個辦法。
所謂的撐竿上牆,就是先找一根足夠長的竹竿,比如五米高的城牆,要用多長的竹竿呢,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斜邊長約是7米,所以就要用至少七米長的竹竿。
一人撐在竹竿頭,四人撐在竹竿尾,頭端那人借助尾端那四人的推力,以雙腳抵在垂直的城牆上如行走一般迅速登上城牆。
如果配合協調,並掌握好技術,登牆簡直如履平地。
“這真的能把人送上去嗎?”趙雲很懷疑這種方法的真實性。
“不試試怎麽知道呢?”趙大寶卻很有信心。
為了證明自己的這種方法有用,他馬上安排人去砍伐竹竿,然後做了個示範。
別誤會,趙大寶其實也是廢柴一根,爬梯子都費勁,所以更不可能用這種方式登上城牆,他是典型的隻會說不會做,所以最後的實踐機會還是留給了趙雲。
而周倉的力氣最大,理所當然成了推舉手,隻是靠他一個人的力氣是沒辦法把趙雲推上三米多高的城牆的,所以隻能又找來幾個人跟他一塊用力。
這是一項技術活,不僅要前後兩端的人配合得當,還要掌握好技巧,看似簡單,實則很有難度,就算趙雲是技巧型人才,第一次實驗也沒有成功。
等他調整好角度,又讓周倉等人找準發力的時機,經過不斷的嚐試,最後終於成功登上了城牆,引起眾人一陣歡呼。
可是趙雲很快就發現了這種方法的缺陷:“一次隻能送一個人上牆,這樣的話對守軍造不成有效的傷害吧。”
“但是這種方法比攻城梯靈活啊,而且上牆速度也快,可以保證在最短的時間讓人登上城牆,而且送上去的人不在於殺傷多少守軍,重點在於從內部打開城門,引城外的友軍進去。”趙大寶固執的認為這種方法絕對有用,而且有大用。
趙雲自然知道登上敵人的城池意味著什麽,就算能輕鬆上去,可是真能輕鬆打開城門嗎?
其實趙大寶也想過這個問題,所以他有自己的想法:“攻城時可以集中優勢兵力集中攻擊一座城門,吸引守軍的注意力,然後在防守薄弱處迅速登上城牆,或者趁著夜色登上去,豈不是就能發揮巨大的作用了。”
“如果按五人一組計算,兩千人,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送上去四百人,是不是就能形成有效的殺傷力呢?”趙大寶想的挺好,就是不知道實際效果會如何。
所以他這是純理論研究,跟紙上談兵沒什麽區別。
但他就是一門心思的堅信有用,真是見了鬼了,簡直是坑死人不償命啊。
敢於優先登城的這些人其實就是先登死士,既然是死士,必須膽子大、本領強,不怕死,要不然,豈不是就成了千裏送人頭了。
依趙大寶看,趙雲就挺適合幹這種活。
趙雲自然沒什麽意見,隻要趙大寶一聲令下,他絕對敢第一個往前衝,但是能不能跟趙大寶說的那樣,輕鬆從裏麵打開城門,這事有點懸。
但是不管說,趙大寶既然已經下定決心要搞這個訓練了,趙雲也不好再出言反對,一切服從命令聽指揮就得了,行不行看行動吧。
而趙大寶辦事也挺利落,手下不是有七千多人嗎?
直接一步到位,先別管本領大小,就撿力氣大和膽子大、不怕死的人,挑出來兩千,組成新隊伍,就重點訓練這個撐竿上牆術。
周倉力氣大,本來想讓他跟趙雲組隊,讓他推趙雲登牆,可是周倉也挺強:“我可不可以跟二哥一塊爬牆。”
嘿,趙大寶一聽就樂了:“好嘛,又一個不怕死的,那就上吧。”
就這樣周倉和趙雲成了第一批先登死士。
經過一個多月的訓練,所有參訓人員基本都能順利登上城牆了,周倉表示:“果然比爬攻城梯好用。”
見他高興,趙大寶比他更高興。
但是他不會讓這些弟兄們白白去送死的,畢竟裏麵還有自己最鍾愛的常山趙子龍呢,他一死自己也得提前嗝屁,所以他選擇了比較安全的做法,那就是找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趁著黃巾軍不注意,一舉攻入城中,活捉張寶。
這家夥,還想著活捉張寶呢。
就在一切準備就緒,即將展開偷襲的時候,突然傳來一個不好的消息,大賢良師張角竟然在這個時候病死了。
那董卓呢,他不是在跟張角作戰嗎?
難道功勞要被他搶了嗎?
可是,董卓雖然稱雄於西涼,卻對黃巾軍無能為力,他早就在趙大寶訓練新隊伍的這個時間裏,因討伐黃巾不利,被貶回隴西了。
這算是個好消息,總之,不能便宜了董卓。
此時朝廷隻好讓剛在東郡大敗黃巾軍的皇甫嵩,以得勝之師進討張角。
皇甫嵩,還不知道張角病死的消息呢。
這算不算一個好消息呢?
趙大寶又有些猶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