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已至此,沒什麽好說的了,隻能接著大擺喜宴,宴請四方賓客,一定要把婚禮搞得轟轟烈烈,聲勢浩大,反正已經藏不住了,那就怎麽高興怎麽來吧,誰讓人家趙大寶有這條件呢。
還想低調呢,要什麽低調,直接明說了吧:“此乃天下名士蔡伯喈之女,蔡琰蔡文姬。”
就算現在蔡邕無官無祿,但是名聲在那擺著呢,說出來也不丟人,有這樣的老丈人,趙大寶很驕傲啊。
果然,現場引起一片驚呼聲,雖然他們不知道趙大寶是用什麽方式把蔡文姬弄到手的,但是能跟蔡邕攀上關係,那就足以說明他能力出眾,相當不簡單啊。
當然,趙大寶也不會傻到把搶親的事給當眾說出來的,他也知道這事辦得不地道,不管怎麽說,反正這門親事就這麽定下來了,誰想反對也沒用了。
既然這樣,為了照顧老丈人的麵子,趙大寶也不能太小氣,所以就不要在意浪費多少錢財和酒肉了,擺上流水席,宴請下曲陽滿城百姓前來吃喝,就當是賑濟災民了。
而且是全城狂歡三日,滿城百姓不論是誰都可以前來慶賀,隨便吃喝。
好家夥,這三日來,下曲陽的百姓可真是大飽口福,吃喝玩樂賽過活神仙,而趙大寶客客氣氣的招待他們,絲毫沒有怨言。
這種事,一般人可做不來,趙大寶果然很有魄力啊,不愧是要幹大事的人,服了。
其實吧,要問趙大寶為什麽敢這麽做,這還不簡單嗎?
下曲陽本來就是個小縣城好吧,城池又不大,地理位置又不好,要不是趙大寶駐守在這裏維持治安,估計都沒什麽人願意來這裏居住。
而且經曆過黃巾之亂的洗劫後,原住民幾乎全都跑沒影了,現在的人口幾乎全是趙大寶的士卒,身強體壯者都充了軍,婦儒老幼者都做了普通百姓,所以城中滿打滿算還不足兩萬人。
就這麽一點人口,趙大寶要是供不起這些人的吃喝,他這大哥也不用當了,直接回家賣紅薯得了,雖然現在還沒有紅薯,那隨便賣點什麽也行,總之別在這裏丟人現眼了。
俗話說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你猜怎麽著,事情的結果還真是出乎趙大寶的意料,竟然因為如此慷慨而一舉成名,甚至引得四方難民舉家前來投靠。
趙大寶一看,當場就樂了:“嘿,竟然還有這效果,真是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啊,還真是一點都不假;舍了錢財,贏得了名聲;有了名聲,還怕掙不來錢財嗎?”
而且現在下曲陽百廢待興,什麽最重要?
當然是人口啊。
人多力量大嘛,隻要有人,就不愁沒有發展,那還等什麽,因此趙大寶借著這股東風,趁機招納流民、安撫百姓,忙得不亦樂乎,把個下曲陽打理的越來越興旺。
當然,趙大寶白天走上街頭與民同樂,晚上回到府中也不敢閑著,媳婦還在家等著呢,簡直就是夜夜笙歌夜夜醉,浮生若夢空寂寥。
哎呀,那場景,真是一言難盡。
嘖嘖!
怎一個爽字了得。
好吧,細節不必多說,就這樣疏忽過去兩月有餘,下曲陽蒸蒸日上,處處呈現一片欣欣向榮之象,可是隨著人口的增多,也有越來越多的問題亟待解決。
首先,下曲陽中的房子又破又舊,而且數量不夠用,導致很多人露宿街頭,給城中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
此外就是土地供應也不足,導致很多人閑著沒事幹,而趙大寶也不可能每天都給他們救濟糧草,所以必須讓他們去開荒種地,自力更生,可是他們又沒有開荒工具,這該怎麽辦呢?
沒辦法,趙大寶隻好喊來夏侯蘭、趙雲等人一起商量對策。
當初郭典說要舉薦夏侯蘭為下曲陽令,但是這事並沒有如他所願,奏章石沉大海,使命一直未到達,看來朝廷根本無意讓夏侯蘭來擔任此職,大概是嫌夏侯蘭出身不行吧。
趙大寶表示:“這有什麽呀,下曲陽就是我的地盤,我想讓誰打理,誰就打理,換了誰也不好使,朝廷來的人也沒用,來了就得乖乖聽話,否則,讓你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趙大寶現在硬氣的很啊,還是不要惹他的好。
“城中房屋破敗不堪,連縣衙都快倒塌了,而且街道橫七豎八,雜亂無章,有失形象,可以同中山客商蘇雙、張世平商量一下,讓他們來城中搞搞開發,重新把城中規劃齊整,縣衙、市場、民居、酒肆以及各類商鋪都要齊備。”
這是又要重新開始玩模擬經營了嗎?
那能怎麽辦,眼下黃巾賊已經被消滅了,而黑山賊才初露萌芽,外族還沒有入侵呢,董卓也沒有進京,導致現在無仗可打,隻能先搞搞內政了,總得找點事情幹吧。
“商人唯利是圖,何必讓他們來開發,隻需發動城中百姓自建自設,期年之後也必然使城池煥然一新矣。”夏侯蘭果然是顆正直的好苗子,真正為老百姓著想。
本來嘛,現在的百姓剛經曆了戰亂,窮困潦倒,生活本已艱難,連吃飯都是問題,哪有餘錢供他們鋪張浪費。
別說是讓他們買一處嶄新的大宅院了,就是翻新舊宅估計都有很大一部分人拿不出錢來,所以,何必把他們往死路上逼呢,好不容易吸引他們來了,總不能再逼走他們吧。
“行吧,這事你自己看著辦吧,街、市儼然,成行成排,務必整齊劃一,看著舒服就行,別整得亂七八糟的。”雖然細節上趙大寶提不出什麽意見,但是指明大方向還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這種搞建設的事夏侯蘭比較在行,他說沒問題那就基本沒什麽問題了,而趙大寶也比較信任他,所以這事就算交代完畢了,接下來就是土地問題。
剛才已經說過了,城中的原住民幾乎已經逃了個幹幹淨淨,所以城外的土地幾乎都是無主之地,而且下曲陽是個小地方,沒有世家大族從中搗亂,這不就簡單了嗎?
“屯田,官六民四;其餘的田地按城中人口數分配下去,正常賦稅。”
你看,小地方有小地方的好處,就像這種分田地的措施,還不是想怎麽分就怎麽分,誰也不會來阻撓趙大寶吧,這不就是他的優勢嗎?
還想低調呢,要什麽低調,直接明說了吧:“此乃天下名士蔡伯喈之女,蔡琰蔡文姬。”
就算現在蔡邕無官無祿,但是名聲在那擺著呢,說出來也不丟人,有這樣的老丈人,趙大寶很驕傲啊。
果然,現場引起一片驚呼聲,雖然他們不知道趙大寶是用什麽方式把蔡文姬弄到手的,但是能跟蔡邕攀上關係,那就足以說明他能力出眾,相當不簡單啊。
當然,趙大寶也不會傻到把搶親的事給當眾說出來的,他也知道這事辦得不地道,不管怎麽說,反正這門親事就這麽定下來了,誰想反對也沒用了。
既然這樣,為了照顧老丈人的麵子,趙大寶也不能太小氣,所以就不要在意浪費多少錢財和酒肉了,擺上流水席,宴請下曲陽滿城百姓前來吃喝,就當是賑濟災民了。
而且是全城狂歡三日,滿城百姓不論是誰都可以前來慶賀,隨便吃喝。
好家夥,這三日來,下曲陽的百姓可真是大飽口福,吃喝玩樂賽過活神仙,而趙大寶客客氣氣的招待他們,絲毫沒有怨言。
這種事,一般人可做不來,趙大寶果然很有魄力啊,不愧是要幹大事的人,服了。
其實吧,要問趙大寶為什麽敢這麽做,這還不簡單嗎?
下曲陽本來就是個小縣城好吧,城池又不大,地理位置又不好,要不是趙大寶駐守在這裏維持治安,估計都沒什麽人願意來這裏居住。
而且經曆過黃巾之亂的洗劫後,原住民幾乎全都跑沒影了,現在的人口幾乎全是趙大寶的士卒,身強體壯者都充了軍,婦儒老幼者都做了普通百姓,所以城中滿打滿算還不足兩萬人。
就這麽一點人口,趙大寶要是供不起這些人的吃喝,他這大哥也不用當了,直接回家賣紅薯得了,雖然現在還沒有紅薯,那隨便賣點什麽也行,總之別在這裏丟人現眼了。
俗話說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你猜怎麽著,事情的結果還真是出乎趙大寶的意料,竟然因為如此慷慨而一舉成名,甚至引得四方難民舉家前來投靠。
趙大寶一看,當場就樂了:“嘿,竟然還有這效果,真是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啊,還真是一點都不假;舍了錢財,贏得了名聲;有了名聲,還怕掙不來錢財嗎?”
而且現在下曲陽百廢待興,什麽最重要?
當然是人口啊。
人多力量大嘛,隻要有人,就不愁沒有發展,那還等什麽,因此趙大寶借著這股東風,趁機招納流民、安撫百姓,忙得不亦樂乎,把個下曲陽打理的越來越興旺。
當然,趙大寶白天走上街頭與民同樂,晚上回到府中也不敢閑著,媳婦還在家等著呢,簡直就是夜夜笙歌夜夜醉,浮生若夢空寂寥。
哎呀,那場景,真是一言難盡。
嘖嘖!
怎一個爽字了得。
好吧,細節不必多說,就這樣疏忽過去兩月有餘,下曲陽蒸蒸日上,處處呈現一片欣欣向榮之象,可是隨著人口的增多,也有越來越多的問題亟待解決。
首先,下曲陽中的房子又破又舊,而且數量不夠用,導致很多人露宿街頭,給城中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
此外就是土地供應也不足,導致很多人閑著沒事幹,而趙大寶也不可能每天都給他們救濟糧草,所以必須讓他們去開荒種地,自力更生,可是他們又沒有開荒工具,這該怎麽辦呢?
沒辦法,趙大寶隻好喊來夏侯蘭、趙雲等人一起商量對策。
當初郭典說要舉薦夏侯蘭為下曲陽令,但是這事並沒有如他所願,奏章石沉大海,使命一直未到達,看來朝廷根本無意讓夏侯蘭來擔任此職,大概是嫌夏侯蘭出身不行吧。
趙大寶表示:“這有什麽呀,下曲陽就是我的地盤,我想讓誰打理,誰就打理,換了誰也不好使,朝廷來的人也沒用,來了就得乖乖聽話,否則,讓你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趙大寶現在硬氣的很啊,還是不要惹他的好。
“城中房屋破敗不堪,連縣衙都快倒塌了,而且街道橫七豎八,雜亂無章,有失形象,可以同中山客商蘇雙、張世平商量一下,讓他們來城中搞搞開發,重新把城中規劃齊整,縣衙、市場、民居、酒肆以及各類商鋪都要齊備。”
這是又要重新開始玩模擬經營了嗎?
那能怎麽辦,眼下黃巾賊已經被消滅了,而黑山賊才初露萌芽,外族還沒有入侵呢,董卓也沒有進京,導致現在無仗可打,隻能先搞搞內政了,總得找點事情幹吧。
“商人唯利是圖,何必讓他們來開發,隻需發動城中百姓自建自設,期年之後也必然使城池煥然一新矣。”夏侯蘭果然是顆正直的好苗子,真正為老百姓著想。
本來嘛,現在的百姓剛經曆了戰亂,窮困潦倒,生活本已艱難,連吃飯都是問題,哪有餘錢供他們鋪張浪費。
別說是讓他們買一處嶄新的大宅院了,就是翻新舊宅估計都有很大一部分人拿不出錢來,所以,何必把他們往死路上逼呢,好不容易吸引他們來了,總不能再逼走他們吧。
“行吧,這事你自己看著辦吧,街、市儼然,成行成排,務必整齊劃一,看著舒服就行,別整得亂七八糟的。”雖然細節上趙大寶提不出什麽意見,但是指明大方向還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這種搞建設的事夏侯蘭比較在行,他說沒問題那就基本沒什麽問題了,而趙大寶也比較信任他,所以這事就算交代完畢了,接下來就是土地問題。
剛才已經說過了,城中的原住民幾乎已經逃了個幹幹淨淨,所以城外的土地幾乎都是無主之地,而且下曲陽是個小地方,沒有世家大族從中搗亂,這不就簡單了嗎?
“屯田,官六民四;其餘的田地按城中人口數分配下去,正常賦稅。”
你看,小地方有小地方的好處,就像這種分田地的措施,還不是想怎麽分就怎麽分,誰也不會來阻撓趙大寶吧,這不就是他的優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