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有些事不是你想怎樣就能怎樣的,你以為的隻是你以為的,真的就是你以為的嗎?
是不是很拗口,這就對了,把你繞迷糊了,就好辦了。
雖然趙子龍很想盡快結束這場戰鬥,可是雙方人數的差距實在太大,故而戰鬥的結果並不能如他所願,而且叛軍也不會傻呆呆的站在那等著被殺,所以等到他們惱羞成怒,奮起反抗的時候,趙子龍也是無能為力,除了撤退,別無選擇。
誰讓他兵少呢,寡不敵眾,還有什麽疑問嗎?
“保持陣形,撤退。”趙大寶見趙雲不能輕鬆取用,也擔心他有什麽閃失,所以也不敢再在這裏停留,隻好跟著趙子龍一同向美陽城撤退。
這場戰鬥一直持續到夕陽西下,天色陰沉之後,趙大寶安然撤退到城中才算告一段落,叛軍不敢貿然攻城,悄然退去。
其實也是因為皇甫嵩擔心美陽城有失,所以自趙子龍護送他進入城中後,一直堅守城池,未敢輕離半步,眼見趙大寶全身而退,而叛軍已然退去,他才鬆了一口氣。
“觀你今日的表現,足可載入史冊。”皇甫嵩由衷的讚歎趙大寶的敢作敢為。
以八百人對抗數萬叛軍,這份膽量可沒幾個人能比得上,連趙子龍都得對他刮目相看,這兄弟倆還真是一個娘胎裏出來的,膽兒都挺肥。
“到底還是低估了叛軍的實力,某之所說有些言過其實,叛軍毫發未傷,讓將軍見笑了。”趙大寶略顯尷尬,亦不敢貪功,忙自謙了一句。
他還知道謙虛呢,真是難得。
他敢不自謙嗎?
叛軍不僅成功反擊,並且還能打得他毫無還手之力,就這種戰績,好像也沒什麽值得驕傲的吧,他趙大寶就算臉皮再厚,也不好意思向皇甫嵩邀功請賞吧,那豈不是不要臉了嗎?
“此戰失利,罪在董卓;膽敢違抗軍令者,依軍法,當斬;望將軍速發雷霆之兵,速速將他捉拿歸案,把他斬首示眾,以正軍法之威。”這時趙大寶想到了董卓,不禁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馬上憤恨不平的向皇甫嵩進言,誓要殺他。
趙大寶說的有些急切,看來是真的很想現在就殺掉董卓,因為如果現在不殺他,恐怕以後就再也沒機會了,難不成真要等他進京,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再跟他開打嗎?
打架很麻煩的好吧。
俗話說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如果不動一兵一卒就能將董卓斬了,也算是提前替漢室王朝除掉一大安全隱患,省得他再禍亂天下了,這樣不是更好嗎?
而且,如果現在殺掉董卓,從而使得漢室朝廷有機會繼續延續下去,那麽趙大寶也不是非把它滅掉不可,到那時,讓趙大寶匡扶漢室也不是不可能,這樣一來,反而更順理成章了。
他到底都幹了些什麽事,怎麽匡扶漢室又成順理成章的事了。
而且這家夥的思維怎麽跟短路似的,想什麽就是什麽,都說吹牛不打草稿,現在看來,趙大寶這家夥就算不吹牛,也根本不會打草稿,真以為天下除了你趙大寶,就沒有英雄了嗎?
天下人都得依著你的性子來是吧,你以為你誰啊,你頭大是吧;腦袋大脖子粗,不是老板是夥夫,你自己說說你到底算哪一顆蔥吧。
再說了,大頭兒子的腦袋也大,你願意當嗎?
少安毋躁,趙大寶是不會在乎這些虛名的,都散了吧。
“董卓不聽號令行事,雖然有罪,而我如果下令殺他,亦有專權擅殺之責,故而不如上奏朝廷,請天子定奪。”皇甫嵩竟然說了這麽一句話,把趙大寶懟得啞口無言。
“哎,皇甫嵩啊皇甫嵩,到底還是個老實人,終究還是錯負了你。”趙大寶對皇甫嵩已經不抱有任何希望了。
辦事一點都不爽快,瞻前顧後,猶猶豫豫,都這種時候了竟然還想著維護朝廷的尊嚴呢,那麽誰又來維護你的尊嚴呢?
趙大寶也不知道該如何形容他了。
再說了,皇甫嵩現在好心放過董卓,免他一死,自以為光明磊落,可是日後等他落入董卓之手時,董卓會像他這麽好心嗎?
豺狼董卓,又豈是浪得虛名。
皇甫嵩妄想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你不吃虧,豈不是天理難容。
都說老實人總是受欺負,從他做的這些事上來看,真是活該啊,都是自作自受,也怨不得別人要欺負他,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真的不是沒道理。
“<兵法>言,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我亦曾聽人言,古之名將,臨陣用將,凡違犯軍令者,無不殺伐果斷,以彰顯其威;今董卓有錯在先,罪在該誅,而將軍卻猶豫不決,此舉有損將軍之威,亦將自惹其禍,望將軍三思。”
趙大寶雖然看不慣於皇甫嵩的性格,但他卻知道皇甫嵩畢竟是個好人,如果眼睜睜看著好人被小人誣陷,他氣得慌啊,所以他要想辦法勸阻皇甫嵩,以期讓他回心轉意,躲過此劫。
可是皇甫嵩終究還是於心不忍,歎息道:“此事不必再議,我自有忖度。”
都說聽人勸吃飽飯,這個皇甫嵩,咋就這麽不知道好歹呢,趙大寶真是氣到無話可說。
“董卓之事,日後不必再提,免得遭他迫害,而今日之事,我亦會守口如瓶,不會傳與外人知道,你且放心。”皇甫嵩竟然還有心情關心董卓會陷害趙大寶呢,趙大寶真是哭笑不得。
“皇甫嵩終究會被小人陷害,萬一他離開扶風,那我豈不是也要跟他一塊離開,那我千裏迢迢跑到這裏來到底是為了什麽,活受罪嗎?”趙大寶越想越生氣。
如果不是被皇甫嵩的一紙詔令給召到了扶風,趙大寶眼瞅著就能過上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滋潤幸福生活了,現在倒好,搞的他處處受氣不說,而且一個不小心,可能就會受皇甫嵩的牽連而獲罪,到那時,恐怕連兒子的麵都見不上了。
這誰能忍,真當趙大寶是吃素的啊,你想讓趙大寶千裏送人頭,那是不可能的事。
既然你不仁,那就別怪我不義,趙大寶終於又要豁出去了。
“若將軍相信我趙大寶,請借我三千騎兵,不破叛軍誓不罷手。”
趙大寶也豁出去了,心說你走就走吧,別連累我就行,我要繼續留在這裏殺賊立功,隻要你敢把兵交給我,就算是董卓敢找茬,我也照打不誤。
有些事不是你想怎樣就能怎樣的,你以為的隻是你以為的,真的就是你以為的嗎?
是不是很拗口,這就對了,把你繞迷糊了,就好辦了。
雖然趙子龍很想盡快結束這場戰鬥,可是雙方人數的差距實在太大,故而戰鬥的結果並不能如他所願,而且叛軍也不會傻呆呆的站在那等著被殺,所以等到他們惱羞成怒,奮起反抗的時候,趙子龍也是無能為力,除了撤退,別無選擇。
誰讓他兵少呢,寡不敵眾,還有什麽疑問嗎?
“保持陣形,撤退。”趙大寶見趙雲不能輕鬆取用,也擔心他有什麽閃失,所以也不敢再在這裏停留,隻好跟著趙子龍一同向美陽城撤退。
這場戰鬥一直持續到夕陽西下,天色陰沉之後,趙大寶安然撤退到城中才算告一段落,叛軍不敢貿然攻城,悄然退去。
其實也是因為皇甫嵩擔心美陽城有失,所以自趙子龍護送他進入城中後,一直堅守城池,未敢輕離半步,眼見趙大寶全身而退,而叛軍已然退去,他才鬆了一口氣。
“觀你今日的表現,足可載入史冊。”皇甫嵩由衷的讚歎趙大寶的敢作敢為。
以八百人對抗數萬叛軍,這份膽量可沒幾個人能比得上,連趙子龍都得對他刮目相看,這兄弟倆還真是一個娘胎裏出來的,膽兒都挺肥。
“到底還是低估了叛軍的實力,某之所說有些言過其實,叛軍毫發未傷,讓將軍見笑了。”趙大寶略顯尷尬,亦不敢貪功,忙自謙了一句。
他還知道謙虛呢,真是難得。
他敢不自謙嗎?
叛軍不僅成功反擊,並且還能打得他毫無還手之力,就這種戰績,好像也沒什麽值得驕傲的吧,他趙大寶就算臉皮再厚,也不好意思向皇甫嵩邀功請賞吧,那豈不是不要臉了嗎?
“此戰失利,罪在董卓;膽敢違抗軍令者,依軍法,當斬;望將軍速發雷霆之兵,速速將他捉拿歸案,把他斬首示眾,以正軍法之威。”這時趙大寶想到了董卓,不禁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馬上憤恨不平的向皇甫嵩進言,誓要殺他。
趙大寶說的有些急切,看來是真的很想現在就殺掉董卓,因為如果現在不殺他,恐怕以後就再也沒機會了,難不成真要等他進京,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再跟他開打嗎?
打架很麻煩的好吧。
俗話說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如果不動一兵一卒就能將董卓斬了,也算是提前替漢室王朝除掉一大安全隱患,省得他再禍亂天下了,這樣不是更好嗎?
而且,如果現在殺掉董卓,從而使得漢室朝廷有機會繼續延續下去,那麽趙大寶也不是非把它滅掉不可,到那時,讓趙大寶匡扶漢室也不是不可能,這樣一來,反而更順理成章了。
他到底都幹了些什麽事,怎麽匡扶漢室又成順理成章的事了。
而且這家夥的思維怎麽跟短路似的,想什麽就是什麽,都說吹牛不打草稿,現在看來,趙大寶這家夥就算不吹牛,也根本不會打草稿,真以為天下除了你趙大寶,就沒有英雄了嗎?
天下人都得依著你的性子來是吧,你以為你誰啊,你頭大是吧;腦袋大脖子粗,不是老板是夥夫,你自己說說你到底算哪一顆蔥吧。
再說了,大頭兒子的腦袋也大,你願意當嗎?
少安毋躁,趙大寶是不會在乎這些虛名的,都散了吧。
“董卓不聽號令行事,雖然有罪,而我如果下令殺他,亦有專權擅殺之責,故而不如上奏朝廷,請天子定奪。”皇甫嵩竟然說了這麽一句話,把趙大寶懟得啞口無言。
“哎,皇甫嵩啊皇甫嵩,到底還是個老實人,終究還是錯負了你。”趙大寶對皇甫嵩已經不抱有任何希望了。
辦事一點都不爽快,瞻前顧後,猶猶豫豫,都這種時候了竟然還想著維護朝廷的尊嚴呢,那麽誰又來維護你的尊嚴呢?
趙大寶也不知道該如何形容他了。
再說了,皇甫嵩現在好心放過董卓,免他一死,自以為光明磊落,可是日後等他落入董卓之手時,董卓會像他這麽好心嗎?
豺狼董卓,又豈是浪得虛名。
皇甫嵩妄想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你不吃虧,豈不是天理難容。
都說老實人總是受欺負,從他做的這些事上來看,真是活該啊,都是自作自受,也怨不得別人要欺負他,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真的不是沒道理。
“<兵法>言,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我亦曾聽人言,古之名將,臨陣用將,凡違犯軍令者,無不殺伐果斷,以彰顯其威;今董卓有錯在先,罪在該誅,而將軍卻猶豫不決,此舉有損將軍之威,亦將自惹其禍,望將軍三思。”
趙大寶雖然看不慣於皇甫嵩的性格,但他卻知道皇甫嵩畢竟是個好人,如果眼睜睜看著好人被小人誣陷,他氣得慌啊,所以他要想辦法勸阻皇甫嵩,以期讓他回心轉意,躲過此劫。
可是皇甫嵩終究還是於心不忍,歎息道:“此事不必再議,我自有忖度。”
都說聽人勸吃飽飯,這個皇甫嵩,咋就這麽不知道好歹呢,趙大寶真是氣到無話可說。
“董卓之事,日後不必再提,免得遭他迫害,而今日之事,我亦會守口如瓶,不會傳與外人知道,你且放心。”皇甫嵩竟然還有心情關心董卓會陷害趙大寶呢,趙大寶真是哭笑不得。
“皇甫嵩終究會被小人陷害,萬一他離開扶風,那我豈不是也要跟他一塊離開,那我千裏迢迢跑到這裏來到底是為了什麽,活受罪嗎?”趙大寶越想越生氣。
如果不是被皇甫嵩的一紙詔令給召到了扶風,趙大寶眼瞅著就能過上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滋潤幸福生活了,現在倒好,搞的他處處受氣不說,而且一個不小心,可能就會受皇甫嵩的牽連而獲罪,到那時,恐怕連兒子的麵都見不上了。
這誰能忍,真當趙大寶是吃素的啊,你想讓趙大寶千裏送人頭,那是不可能的事。
既然你不仁,那就別怪我不義,趙大寶終於又要豁出去了。
“若將軍相信我趙大寶,請借我三千騎兵,不破叛軍誓不罷手。”
趙大寶也豁出去了,心說你走就走吧,別連累我就行,我要繼續留在這裏殺賊立功,隻要你敢把兵交給我,就算是董卓敢找茬,我也照打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