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溫因征討叛軍不力,害怕受到朝廷責罰,故而問計於同行諸將,而趙大寶卻暗自尋思:“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你自己的事,你自己看著辦,不行就換人,免得丟人現眼。”
這家夥看不慣張溫的所作所為,所以不想給他出主意,擺明了是要看戲啊。
趙大寶來看戲也就算了,可是孫堅、陶謙、周慎等人也都跟趙大寶的態度差不多,個個低眉弄眼,無動於衷,明擺著是要袖手旁觀啊。
嘿,這幫家夥,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而且也有點說不過去吧,吃喝玩樂的時候看你們一個個的都挺積極,如今指望你們出主意呢卻又個個裝傻充愣,也太不把張溫放在眼裏了吧。
其實他們也沒辦法,張溫為什麽要把他們召來?
還不是因為討賊不力。
但是這應該算是誰的責任?
那還用問嗎?
肯定是他張溫的責任啊,你不讓出兵,誰敢私自出兵,吃吃喝喝玩了一個月了又冷不丁知道討賊不力了,名義上是找人來商量 ,其實就是想找個替罪羊吧。
所以,這個時候誰說話誰就要擔責任啊,他們本來就沒什麽功勞,萬一再因此而莫名其妙的受了懲罰,豈不是就得冤死了。
而在場的這些人個個都是老奸巨滑之輩,都深諳話多有失的道理,怎麽可能留下把柄呢。
唯有董卓神態自若,關鍵是人家有狂妄的資本,因為之前在皇甫嵩手下就已經弄過一次這樣的事了,也算是經驗老道,所以不怕擔責。
於是就聽他勸導張溫:“<兵法>雲,善用兵者,避其鋒銳,擊其惰歸;今叛軍勢盛,不可與之力戰,可穩住情緒靜等時機,必能一舉擊潰;為將者,當堅其心智,泰山崩於前而巋然不動,則軍心亦穩如泰山矣;將亂則兵亂,兵亂則敵人必趁虛而入,此乃自取滅亡之道。”
想不到董卓這個大胖子也懂兵法,真是人不可貌相,真是長知識了。
“既然如此,那就再等等吧。”張溫也是無計可施,隻得依了董卓之意,關鍵是他不敢跟董卓抬杠,也不敢叫他背黑鍋啊,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隻是這一等,又過去兩個多月。
此時天氣漸冷,已經進入初冬時節,而西北的冬天,更顯寒冷,趙大寶不由感慨萬千:“時間過得可真快,一眨眼一年又要過去了嗎?也不知道我媳婦蔡文姬怎麽樣了,而且掐指一算她懷胎至今應該有四五個月了吧,可一定要保護好孩子啊,說不定是個兒子呢。”
他竟然還想著兒子呢。
誰說不是呢,一旦生了兒子,憑趙大寶的忽悠功夫,跟無極縣甄家做親家這件事,基本就算是板上釘釘的事了,到那時,這個兒子可就是天子之命了,任誰也得激動壞吧。
不激動出腦溢血啥的都算是激動得輕了,簡直就是不死不足以表達欣喜若狂的心情啊。
哎呀,這可大事不好,這麽一看,趙大寶離死可就不遠了啊,幸好他有先見之明,先替兒子取好了名字,要不然,可能還真趕不上了呢。
嗯?
趙大寶要死了嗎?
這話可信嗎?
呃……
拭目以待吧,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到最後都免不了一死,對吧。
趙大寶就算再厲害,還能真的上天不成,就算是上天,不死你還想上天呢,逗呢?
可是話說回來,都說寂寞的時候,是想家的時候,然而趙大寶這家夥,竟然在這個節骨眼上開始想媳婦了,這可有點難辦啊,兩人相隔了一千多公裏,可不方便見麵呐。
“不行,我可等不了了,速戰速決吧,我要盡快打倒叛軍,趕緊回家看望媳婦去。”趙大寶終於要發飆了,這可不,一出來就是好幾個月,隻要是個正常人都得憋壞吧。
趙大寶比正常人還正經,所以,他肯定受不了,不要問什麽,問就是經驗之談。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西北的冬天實在是太冷了,又沒有地暖,在這樣的地方過冬,那還不得凍死,哪有他在下曲陽的小被窩裏暖和,老婆孩子熱炕頭,這才叫生活啊。
“叛軍雖勢盛,又堅守陳倉,看似占盡地利、人和,卻不得天時;天時,即命也,而叛軍不得天命,可知必敗;我聞古人言,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勇而在謀,兵貴神速,當速發雷霆之兵,以討不臣,可一戰而定。”趙大寶找到張溫,又開始忽悠了,他要主動請戰。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這都是糊弄人的,趙大寶才不想馬革裹屍而還呢,媳婦還沒抱熱乎呢,幸福的生活這才剛剛開始,怎麽可能這麽快就夭折呢。
可是趙大寶人微言輕,說話也不算數啊,而且張溫也跟他不對脾氣,所以聽到他的話後,根本就不吃這一套,甚至還皺著眉頭沒好聲氣的反問他:“你怎知叛軍不得天命。”
這看,這擺明了是要抬杠啊,那趙大寶還能慣著你嗎?
“<易>曰,滿則溢,盈則虧;而叛軍獨得地利人和,其勢又盛,卻又自西北而來,西北乃是金之位,金鐵之性,過剛則折,故知叛軍不得天時也,有何疑之。”
這……
這話說的,好像不能算是抬杠了吧,純粹就是無理辯三分好吧,難道是想在氣勢上勝過對方嗎?
都說事不關心,關心則亂,看來趙大寶今天有點著急,好像不在狀態啊。
而且他確實小看了張溫,要知道張溫能做到車騎將軍,可不是一句話就能辦成的事,他要是沒點手段是不可能升到這一步的,不能說他文武兼備,但肯定也是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的。
既然有文化水平,那就不是那麽好忽悠的了。
所以,張溫登時氣得吹胡子瞪眼罵道:“這是何道理,莫不是強詞奪理。”
趙大寶一聽,心下明了:“嘿,這是遇到行家了,這下可不好蒙混過關了。”
不急,趙大寶是誰呀,這還能難得住他嗎?
就見他把心一橫,拍案而起,憤然說道:“我不與你爭口舌之強,當初叛軍初到,我大敗邊章,本該乘勝追擊,一舉擊破叛軍,而你身為大將,卻遲疑不進,置朝廷安危於不顧,今又大放厥詞,幾次阻撓於我,莫不是要等個三年五載,令叛軍自敗乎?”
說得好!
這才像趙大寶的風格嘛,不服就幹。
這回妥了,張溫指定讓你出兵。
這家夥看不慣張溫的所作所為,所以不想給他出主意,擺明了是要看戲啊。
趙大寶來看戲也就算了,可是孫堅、陶謙、周慎等人也都跟趙大寶的態度差不多,個個低眉弄眼,無動於衷,明擺著是要袖手旁觀啊。
嘿,這幫家夥,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而且也有點說不過去吧,吃喝玩樂的時候看你們一個個的都挺積極,如今指望你們出主意呢卻又個個裝傻充愣,也太不把張溫放在眼裏了吧。
其實他們也沒辦法,張溫為什麽要把他們召來?
還不是因為討賊不力。
但是這應該算是誰的責任?
那還用問嗎?
肯定是他張溫的責任啊,你不讓出兵,誰敢私自出兵,吃吃喝喝玩了一個月了又冷不丁知道討賊不力了,名義上是找人來商量 ,其實就是想找個替罪羊吧。
所以,這個時候誰說話誰就要擔責任啊,他們本來就沒什麽功勞,萬一再因此而莫名其妙的受了懲罰,豈不是就得冤死了。
而在場的這些人個個都是老奸巨滑之輩,都深諳話多有失的道理,怎麽可能留下把柄呢。
唯有董卓神態自若,關鍵是人家有狂妄的資本,因為之前在皇甫嵩手下就已經弄過一次這樣的事了,也算是經驗老道,所以不怕擔責。
於是就聽他勸導張溫:“<兵法>雲,善用兵者,避其鋒銳,擊其惰歸;今叛軍勢盛,不可與之力戰,可穩住情緒靜等時機,必能一舉擊潰;為將者,當堅其心智,泰山崩於前而巋然不動,則軍心亦穩如泰山矣;將亂則兵亂,兵亂則敵人必趁虛而入,此乃自取滅亡之道。”
想不到董卓這個大胖子也懂兵法,真是人不可貌相,真是長知識了。
“既然如此,那就再等等吧。”張溫也是無計可施,隻得依了董卓之意,關鍵是他不敢跟董卓抬杠,也不敢叫他背黑鍋啊,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隻是這一等,又過去兩個多月。
此時天氣漸冷,已經進入初冬時節,而西北的冬天,更顯寒冷,趙大寶不由感慨萬千:“時間過得可真快,一眨眼一年又要過去了嗎?也不知道我媳婦蔡文姬怎麽樣了,而且掐指一算她懷胎至今應該有四五個月了吧,可一定要保護好孩子啊,說不定是個兒子呢。”
他竟然還想著兒子呢。
誰說不是呢,一旦生了兒子,憑趙大寶的忽悠功夫,跟無極縣甄家做親家這件事,基本就算是板上釘釘的事了,到那時,這個兒子可就是天子之命了,任誰也得激動壞吧。
不激動出腦溢血啥的都算是激動得輕了,簡直就是不死不足以表達欣喜若狂的心情啊。
哎呀,這可大事不好,這麽一看,趙大寶離死可就不遠了啊,幸好他有先見之明,先替兒子取好了名字,要不然,可能還真趕不上了呢。
嗯?
趙大寶要死了嗎?
這話可信嗎?
呃……
拭目以待吧,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到最後都免不了一死,對吧。
趙大寶就算再厲害,還能真的上天不成,就算是上天,不死你還想上天呢,逗呢?
可是話說回來,都說寂寞的時候,是想家的時候,然而趙大寶這家夥,竟然在這個節骨眼上開始想媳婦了,這可有點難辦啊,兩人相隔了一千多公裏,可不方便見麵呐。
“不行,我可等不了了,速戰速決吧,我要盡快打倒叛軍,趕緊回家看望媳婦去。”趙大寶終於要發飆了,這可不,一出來就是好幾個月,隻要是個正常人都得憋壞吧。
趙大寶比正常人還正經,所以,他肯定受不了,不要問什麽,問就是經驗之談。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西北的冬天實在是太冷了,又沒有地暖,在這樣的地方過冬,那還不得凍死,哪有他在下曲陽的小被窩裏暖和,老婆孩子熱炕頭,這才叫生活啊。
“叛軍雖勢盛,又堅守陳倉,看似占盡地利、人和,卻不得天時;天時,即命也,而叛軍不得天命,可知必敗;我聞古人言,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勇而在謀,兵貴神速,當速發雷霆之兵,以討不臣,可一戰而定。”趙大寶找到張溫,又開始忽悠了,他要主動請戰。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這都是糊弄人的,趙大寶才不想馬革裹屍而還呢,媳婦還沒抱熱乎呢,幸福的生活這才剛剛開始,怎麽可能這麽快就夭折呢。
可是趙大寶人微言輕,說話也不算數啊,而且張溫也跟他不對脾氣,所以聽到他的話後,根本就不吃這一套,甚至還皺著眉頭沒好聲氣的反問他:“你怎知叛軍不得天命。”
這看,這擺明了是要抬杠啊,那趙大寶還能慣著你嗎?
“<易>曰,滿則溢,盈則虧;而叛軍獨得地利人和,其勢又盛,卻又自西北而來,西北乃是金之位,金鐵之性,過剛則折,故知叛軍不得天時也,有何疑之。”
這……
這話說的,好像不能算是抬杠了吧,純粹就是無理辯三分好吧,難道是想在氣勢上勝過對方嗎?
都說事不關心,關心則亂,看來趙大寶今天有點著急,好像不在狀態啊。
而且他確實小看了張溫,要知道張溫能做到車騎將軍,可不是一句話就能辦成的事,他要是沒點手段是不可能升到這一步的,不能說他文武兼備,但肯定也是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的。
既然有文化水平,那就不是那麽好忽悠的了。
所以,張溫登時氣得吹胡子瞪眼罵道:“這是何道理,莫不是強詞奪理。”
趙大寶一聽,心下明了:“嘿,這是遇到行家了,這下可不好蒙混過關了。”
不急,趙大寶是誰呀,這還能難得住他嗎?
就見他把心一橫,拍案而起,憤然說道:“我不與你爭口舌之強,當初叛軍初到,我大敗邊章,本該乘勝追擊,一舉擊破叛軍,而你身為大將,卻遲疑不進,置朝廷安危於不顧,今又大放厥詞,幾次阻撓於我,莫不是要等個三年五載,令叛軍自敗乎?”
說得好!
這才像趙大寶的風格嘛,不服就幹。
這回妥了,張溫指定讓你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