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要將有將,要兵有兵,雖然兵不多,但至少不是光杆司令了,那還等什麽,開打吧。


    怎麽打?


    總不能再沒頭沒腦的衝進去送人頭吧。


    於是趙大寶同張遼、高順、郝昭等人聚在一起商議進軍路線,畢竟他仨都是當地人,應該熟悉地形,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而且一人智短,三人智長,人多心眼多嘛。


    “依我之意,先打通井陘驛道,如此一來就能從東西兩側夾擊黑山賊,諸位意下如何。”趙大寶先提出一個大綱,然後讓眾人各自發表意見,看看是否可行。


    稍加思索,張遼率先發言:“此法可行;可沿綿蔓河河穀而進,先取馬首邑,再取上艾,在上艾安營紮寨,稍整兵馬;之後可分兵兩路,一路沿綿蔓河而進,一路沿溫河而進,共擊葦澤關;拿下此關之後再繼續東進,則是韓信背水結陣之地,方能一鼓作氣直取井陘口也。”


    什麽?


    韓信背水之戰的地方就在這裏嗎?


    趙大寶驚奇不已,他已經不需要再懵逼了,因為直到此時他總算是明白了,凡是曆史上有名的地方,必定都發生過了不得的大事件,要是一直懵逼,可就太沒長進了。


    隻是他也沒想到時常掛在嘴邊的‘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典故出處,竟然這麽快就已經近在眼前了,怪不得之前他會在這裏遭到埋伏呢,而且一萬降兵一夜之間逃了個幹幹淨淨,但是卻也因禍得福,一下子招來了張遼、高順、郝昭三大名將,這不正是置之死地而後生了嗎?


    嗬嗬!


    俗話說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落淚,從此之後,可以多加一條,不置死地則不生。


    “這下好了,也許能沾點兵仙韓信的光,一舉大破黑山賊而天下聞名呢,常言道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古人誠不欺我也。”趙大寶立馬精神振奮,瞬間對此戰充滿了幻想。


    你還是省省吧,兵仙韓信的用兵之道,豈是你能隨便複製的。


    君不見徐晃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嗎?


    漢中之戰時徐晃就想複製此兵法,於漢水背水一戰,結果被趙雲、黃忠大敗一陣,還因此逼走了副將王平,反而成就了王平蜀漢平安侯的威名,這豈不是犧牲我一個,幸福千萬家嗎?


    你還真是大公無私。


    所以說,置之死地而後生,指不定誰死誰生呢,還是老老實實幹點實際的吧,別淨想些沒用的了,免得步了徐晃的後塵。


    噫?


    徐晃?


    趙雲?


    “好吧,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他倆被我派為先鋒,深入重地,至今生死不明,也不知道是不是提前去搞什麽背水之戰了;哎,這地方可真是邪門。”趙大寶頓時疑神疑鬼起來。


    然而事到如今,已經沒有退路,總得把他倆給找出來吧,但願都平安無事才好。


    “井陘古道乃是天險之地,車不得並行,馬不得並騎,而黑山賊勢大,務必要提防糧道。”這時郝昭又補充了新的意見;看吧,這個時代但凡是個名將,應該都知道糧道的重要性。


    就這樣張遼和郝昭一唱一合就把作戰計劃給商議出來了,趙大寶一看,好嘛,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不用趙大寶出手,他兩個小娃娃就把這事給搞定了。


    那還有什麽好猶豫的,就這麽幹吧。


    “很好,眾將聽令,張遼、高順各引一千軍為先鋒,先取馬首邑,之後由郝昭引一千軍駐守此城;我引餘兵堅守固關,保障糧道;此外,注意打探趙子龍、徐公明的下落。”


    “出兵!”


    唯有出兵的時候,才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候,趙大寶這一聲‘出兵’真是喊的蕩氣回腸。


    當然,這些新兵毫無戰鬥經驗,是不可能讓他倆帶著衝鋒陷陣的,幸好張懿給了趙大寶兩千正卒,而並州兵也是出了名的強悍,這不正合趙大寶的心意嗎?


    於是分給張遼、高順,各引一千,分成兩路同時朝馬首邑進軍,而趙大寶、郝昭則帶著新兵駐守在固關,等待消息。


    這裏除了趙大寶沒什麽本事外,張遼、高順、郝昭,以及下落不明的趙雲、徐晃,堪稱全明星陣容,而且由高順、張遼打頭陣,區區黑山賊,還有什麽好豪橫的呢,不能說一路碾壓,也幾乎差不多吧。


    “這把穩了。”趙大寶滿麵春風,得意洋洋,終於又飄了起來。


    果然,趙大寶屁股還沒坐熱呢,前線就傳來了消息:“一路未遇賊兵,已進駐馬首邑矣。”


    嘿,黑山賊這是望風而逃了嗎?


    難道張遼、高順剛出道就這麽出名了嗎?


    “真的是這樣嗎?”連趙大寶自己都被整迷糊了,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不管怎麽說,旗開得勝總是好事,於是讓郝昭帶著一千新兵去堅守城池,又吩咐張遼、高順繼續進軍。


    可是再往前走就不那麽順利了,河穀狹窄難行,兩側懸崖峭壁林立,還得時時提防黑山賊的偷襲,兩人隻能相互掩護著持續進軍,走了兩天來到青泥關,過了此關就是上艾。


    關後的山坳之中有兩座城池,一為上艾,一為平坦,正是黑山賊的屯糧之地;另有韓信的舊營故址一處,背水之戰前韓信就是在這裏屯兵的,足以看出此地的重要性。


    而青泥關扼守冀晉的咽喉要塞,因此又叫龍門塞,黑山賊自知此關的重要性,因此以重兵把守於此,張遼、高順二人急切間不能破,於是退後商議。


    張遼道:“兄可引兵埋伏於險道,我自去關前叫陣,引他們出來。”


    高順便依此計,自去埋伏不提,而張遼徑直來到關前挑戰。


    把守此關的黑山頭目乃是黃龍、左校,他二人見張遼兵少,又欺他年少,因此根本就不把他放在眼裏;左校堅守在關上,而黃龍親自引軍出關迎戰。


    “我乃雁門張文遠,特來取汝項上人頭。”張遼拍馬上前,大喝一聲,挺會拉仇恨。


    果然,黃龍受不得激將,破口大罵:“黃口小兒,休得張狂,你黃龍爺爺教你做人。”


    說完拍馬舞槍向張遼刺來,張遼絲毫不懼,挺槍與他鬥在一起,戰不三合,卻佯裝不敵,詐退而走。


    “來了還想走,豈能如你所願,把腦袋留下來吧。”黃龍不依不饒,縱馬來追,儼然尋死路上的爭先鋒。


    追不及數裏,來到狹窄處,一聲鼓響,兩側山頭上伏兵盡出,箭如雨下,瞬間把黃龍射成了刺蝟,而張遼趁機回軍廝殺,賊兵大敗,奪路而逃。


    張遼、高順於是合兵一處,趁機反攻龍門塞,左校抵敵不住,隻得棄關而走,誰知背後突然又殺出一軍,當先一將,大喝一聲:“吾乃常山趙子龍,賊將休走。”


    左校驚得肝膽俱裂,正欲奔走,被趙子龍從後麵趕上,一槍刺落馬下;而徐晃另引一軍殺散賊兵,趁機奪了關城。


    這……


    張遼、高順看得目瞪口呆,合著打了半天,沒他倆什麽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趙雲是我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微微清風入我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微微清風入我心並收藏三國:趙雲是我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