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將軍’公孫瓚被圍遼西管子城二百餘日,糧盡食馬,馬盡煮弩楯,最終力戰不敵,乃與眾將士訣別,各自分散逃命,死傷者十之五六。而叛軍亦人困馬乏,無力追殺,遂遠走柳城。


    討賊無果,幾欲戰死,公孫瓚灰溜溜的返回駐地,休整兵馬,以待來日。此時恰逢劉焉上書朝廷,改刺史為州牧,以重其職。而宗正劉虞,政績卓著,素有威望,因此出任幽州牧。


    劉虞,字伯安,東海郯人,為政寬仁,安撫百姓,深得民心。一到幽州,即刻廣施恩惠,又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塞外胡人,隻通緝懸賞張純、張舉二人,卻不追究胡人之過。


    烏桓大王丘力居等人感其德化,率眾而降。


    怪不得常聽人說‘反複無常是小人’呢,這幫二五仔,真是陰險,翻臉比翻書還快,這不是明目張膽的坑隊友嘛。張純、張舉二人見大勢已去,隻得出奔塞外,餘者盡皆逃散,或者投降。


    至此,新任幽州牧劉虞不費一兵一卒,三言兩語間,輕輕鬆鬆一招打散叛軍,平定幽州。趙厶聽聞此消息,亦自歎不如,歎曰:“兵不血刃,傳檄而定,真乃高人也。”


    朝廷也沒想到勝利來的如此之快,大加讚賞,加封劉虞為太尉,封容丘侯。


    而公孫瓚這小子,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對不對,也跟著沾了光,遷任中郎將,封都亭侯。主要還是因為公孫瓚太能打了,朝廷怕他叛逆,所以隨便賞賜一二,以慰其心,免生事端。


    差距,這就是差距啊。


    公孫瓚冒著生命危險孤軍奮戰,九死一生,才僅得中郎將之職,結果不僅沒把叛亂搞定,還把幽州整的越來越亂。反觀劉虞,談笑風生,足不出戶,不僅把事辦成了,還榮升太尉之職,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公孫瓚到底還是能力不行啊,各方麵都有所欠缺。


    能力不行也就算了,關鍵這公孫瓚還是一個記過忘善、睚眥必報之人,口頭禪就是:“衣冠皆自以職分富貴,不謝人惠”。


    這就是典型的憤青思想,就是看不慣別人比他過的好,尤其是看不起劉虞這種人,就覺得他這類人全都是假正經、偽君子,所以必須往死裏打擊他們,然後才能讓他們懂得感恩。


    道不同不相為謀,二人的罅隙由此產生,注定了日後他倆相愛相殺的一生。總的來說到底還是劉虞太老實,要是稍微狠狠心,哪還有公孫瓚什麽事,早歇菜了。


    劉虞優柔寡斷,不足以成事,趙厶根本就看不起他,但他更看不慣公孫瓚的為人,於是就把公孫瓚也給惦記上了,心說:“你公孫瓚啥本事呀,啥也沒幹成還能封侯,合著我平定代郡就該白出力唄,連句感謝的話都沒有,這也太瞧不起人了,信不信我現在就造反給你看。”


    正當趙厶為此事苦惱之際,朝廷的一紙詔書讓他看到了希望。


    詔曰:“北地邊陲不寧,其患專在匈奴。匈奴之人,性多狡詐,貪利而忘義,若能舉天下之兵滅此大寇,豈非至願?苟非其實,不如息人。而今國內虛耗,以戰去戰亦非盛王之道,乃複置度遼將軍,令中郎將趙厶報命,賄以珍寶,以通舊好。完複邊郡,北抵匈奴,率厲四夷,服順者褒賞,叛逆者誅罰,善惡之效,使塞外無晏開之警,乃萬世安寧之策也。”


    吆喝,終於鳥槍換炮,從中郎將升為將軍了,可喜可賀。


    等等。


    好像哪裏不對。


    度遼將軍,恰如其名,因渡遼水而得名,其駐地在五原郡曼柏縣,是個名副其實的邊陲苦寒之地,一般流放的罪人才會被發配到這個地方。


    有詩曰:“渡遼水,此去鹹陽五千裏。來時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好家夥,這才真的是去送死,還是不要去的好,同時也可以看出來,度遼將軍雖然也稱得上是將軍之名,但確實是個苦差事,不好玩,一點都不好玩。


    但凡是個腦子正常的人,都不會樂意去這鳥不拉屎的地方任職吧,所以趙厶想都沒想,趕緊推辭道:“某何德何能,敢擔此大任。萬望收回成命,另擇高賢,莫要誤國誤民。”


    升官發財固然好處多多,但是也要分清場合,此時趙厶剛在中山站穩腳跟,正要以此為基礎實施衝天之誌,正是一展胸中抱負的時候,怎麽可能放棄這片沃土。


    再說了,世道紛擾,馬上就要變天了,正該趁此良機拿下整個冀州用以安身立命,在這千載難逢的時刻離開冀州去塞外,除非腦袋被驢踢了,要不然怎麽可能會答應。


    你想歸你想,但是朝廷派來的使者卻不這麽想,他見趙厶推辭,當即麵露不悅之色,斥聲說道:“左將軍力薦爾為度遼將軍,天子亦寄於厚望,汝焉敢違逆,有失皇恩,意欲何為?”


    “左將軍是誰?”趙厶有點懵逼,他是真的不知道啊,因此滿臉疑惑的向使者詢問,心下卻暗自尋思:“不會跟我有仇吧,要不然怎麽可能莫名其妙的舉薦我為度遼將軍,明擺著是想把我從冀州支走啊。這人太歹毒了,別讓我逮著你,要不然定叫你好看。”


    使者見趙厶發問,也懵了,呆呆的盯著趙厶看了半天,見他不像開玩笑,不禁搖頭歎息,大概在為這位左將軍感到惋惜。


    趙厶見狀,自然明白他在想什麽,也略顯尷尬,心說:“關我什麽事,我是真的不知道這位左將軍是誰啊。再說了,我哪知道我現在這麽受人關注,太抬舉我了。”


    使者見趙厶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式,也不想再和他糾纏,擺手說道:“涼州叛軍王國圍攻陳倉,進逼三輔,兵不能禁,乃複拜皇甫嵩為左將軍,督前將軍董卓,合兵四萬人以拒之。”


    啥?


    皇甫嵩?


    趙厶聽到皇甫嵩的大名,頓時啞口無言,脾氣全無。


    好嘛,想不到又是皇甫嵩。


    之前皇甫嵩鎮守長安,護衛皇家園陵時官拜左車騎將軍,隻是為官不久即被宦官陷害,丟官罷職改封都鄉侯,沒想到這麽快又被委以重任,更沒想到的是他竟然還想著趙厶呢,也不知道趙厶哪裏好,引得他如此青睞。


    趙厶雖有感激之情,但這回恐怕要讓他失望了:“叫我離開冀州是不可能離開的,天王老子來了也不行,誰說也不好使,就算是你皇甫嵩也不行。”


    看吧,這回是鐵了心思要忤逆皇甫嵩了,死活不肯接受任命,朝廷使者也沒了耐心,隨即撂下一句狠話:“你別不識好歹,有你後悔的時候。”說完就要回京師複命。


    “等等。”趙厶心說識時務者為俊傑,現在還不到跟朝廷死磕的時候,該低頭時就得低頭,於是婉言道:“某才疏學淺,不足以擔此大任,強行為之,恐生災難。某舉一人,可堪大用。”


    使者冷哼道:“罷了,不勞你費心,朝中自有賢人舉薦。”


    還鹹人,別到時齁了嗓子,叫你有口難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趙雲是我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微微清風入我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微微清風入我心並收藏三國:趙雲是我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