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亞特,離開了。


    但即使是采訪已經結束,樂隊成員也依舊無法百分百地確定到底是怎麽回事,怎麽想都還是覺得“滾石”雜誌太過遙遠了一些,不夠真實也不夠親近。


    一直到冷靜下來之後,打開推特,真正親眼看到了推特全球趨勢榜單之中出現了“布魯諾暖場嘉賓”的標簽關鍵詞,並且在標簽下的話語裏看到一日國王的名字,實感才稍稍清晰了些許,卻依舊不夠確切。


    那種感覺……就好像吞咽了一塊冷冰冰的東西,可以清晰感受到物體劃過喉嚨之後沉甸甸地落在胃部裏的重量,確實感受到了一點什麽,但無法確定自己吞咽的到底是什麽,於是就開始胡思亂想起來。


    鉛塊?還是冰塊?


    煤塊?還是糖塊?


    滿嘴錯雜滋味也難以尋找到合適的詞匯表達。


    還好,樂隊的等待,並沒有持續太久。


    周一上午,布魯諾派出專車護送樂隊前往費城,從華盛頓出發,約莫兩個半小時就能夠抵達目的地,非常便捷;但是,短短的車程,在抵達費城之前,馬克西姆就已經在座位上咋咋唬唬地呼喊了起來。


    “報道出來了。報道出來了!”


    其實,從昨天晚上開始,馬克西姆的手機就沒有離開過雙手,如同上網中毒患者一般,持續不斷地刷新著推特的話題標簽,然後一條一條地跟著閱讀下去,並且樂此不疲地刷新每一條出現的討論推文。


    一開始,克裏夫還跟著馬克西姆興致勃勃地討論著分享著,格外珍惜這份突如其來的關注,但沒有多久,克裏夫也敗下陣來,因為馬克西姆的刷新頻率簡直太誇張了,平均三分鍾五分鍾就要刷新一次。


    唯一能夠阻止馬克西姆和手機的,應該就是洗澡時間了,“如果手機能夠防水的話,恐怕他也會帶進去”,奧利毫不留情地吐槽著,坐在旁邊的羅南但笑不語,心底卻微微一顫,因為後來手機真的防水了。


    結果,馬克西姆抱著手機入眠,又在旅途之中繼續抱著手機,然後第一個就察覺到了社交網絡的動態。


    呼啦啦!


    克裏夫第一個就直接湊了過去,羅南和奧利也忍不住投去視線,飽含期待地等待著馬克西姆的消息更新,但馬克西姆認真閱讀了一下,表情卻變得有些奇怪起來,“呃……昨天’滾石’的記者叫什麽名字?”


    “懷亞特-加西亞。”羅南立刻就給出了答案。


    昨晚,羅南向胡裏奧確認過了,這位記者確實是“滾石”的記者,也是這次報道布魯諾演唱會的記者,得到確認之後,樂隊成員們才安心下來,否則恐怕就是一個不眠之夜了。


    但此時,看著馬克西姆的表情,心髒又懸了起來:難道還有什麽意外嗎?


    馬克西姆將手機屏幕展示給隊友看,滿頭問號就這樣漫溢了出來,“可是,這篇報道卻是一名叫做巴斯特-韋恩的記者撰寫的。”


    “啊?”克裏夫的疑問聲就這樣脫口而出,順勢接過馬克西姆的手機,快速瀏覽起來。


    羅南認真想了想,“難道是報道布魯諾演唱會的新聞,然後順帶提到了我們?因為我們是最後時刻前來救場的,我想,布魯諾應該也有發官方新聞,菲茲鬧脾氣樂隊的狀況也肯定有歌迷希望能夠了解,所以記者可能會順帶報道一下我們?”


    奧利卻是一個心寬的,“我還以為是什麽事,就算不是’滾石’的報道,有記者願意報道我們就是好事,哪怕是tmz,我也覺得開心。”重新坐了回去,抱著自己的薯片,看著窗外的風景,繼續嘎吱嘎吱地咀嚼起來。


    “……呃,這……看起來不太像……”克裏夫已經閱讀了一個開頭,盡管他也不明白發生了什麽情況,但話語還是非常堅定,再次認真瞥了兩眼,“這是一篇專門介紹我們樂隊的稿子。”


    克裏夫抬起眼睛來,滿是困惑地看向隊友們。


    馬克西姆的眼底深處竄起一抹狂喜,但就在此時……“嘎吱嘎吱”,感動立刻被打斷,馬克西姆無語地轉過頭去,看著正在你一片我一片友好地共享薯片的羅南和奧利,耳邊一陣轟鳴,“嘿!你們兩個!有沒有搞錯!”


    嘎吱嘎吱。


    羅南轉頭看了過來,嘴巴裏咀嚼著薯片,“閱讀看看,不就知道了嗎?到底是怎麽回事?有時間吐槽我們,不如先好好看看文章。”說著,羅南又丟了一片薯片到嘴巴裏,就好像拍攝廣告一般向馬克西姆展示薯片到底多麽香脆。


    嘎吱嘎吱!


    馬克西姆不想和羅南說話。


    收回視線,馬克西姆卻發現克裏夫已經細細地開始琢磨起來,“我先看,我都還沒有看呢,你怎麽就看起來了。等等,這是我的手機……克裏夫!克裏夫-巴倫!你這是強盜行為……好好好,一起看一起看。”


    與此同時,旁邊,羅南和奧利交換了一個視線。


    “要不……再開一包?”


    “距離費城還有多遠?”


    “應該不遠,但是……”


    “嘴巴還是有點閑,那就再開一包。”


    “嗯嗯,再開一包。”


    撕拉撕拉,嘎吱嘎吱。


    車廂之內,突然就陷入了一種詭異而奇妙的安靜之中。


    答案,並沒有那麽快速揭曉。因為這篇來自巴斯特-韋恩的稿件,比想象中還要長一些,前前後後將近三千字,而且信息量蓬爆,閱讀起來並沒有那麽輕鬆,馬克西姆和克裏夫都完全專注在閱讀之中。


    但可以確定的是,這的確是一篇關於一日國王樂隊的詳細報道。


    如果說,巴斯特的深入報道文章僅僅隻是引發關注的第一步,陸陸續續地讓更多網友看到了一日國王的信息;那麽周二上午,“滾石”官方網站刊登了一篇專題策劃報道,就真正引爆了社交網絡的廣泛討論。


    “布魯諾暖場嘉賓”的關鍵詞標簽又再次迎接一陣討論狂潮,甚至爆發出了更強大的能量,不同於此前演唱會觀眾紛紛發表感歎和想法的帖子,這次則是吃瓜群眾們蜂擁而入,熙熙攘攘地詢問著相似的問題——


    為什麽連續兩天出現兩篇深入報道?


    為什麽“滾石”雜誌也進行專題報道?


    為什麽這支樂隊突然就躥紅了起來?


    為什麽突然這麽多人談論這支樂隊?


    這支樂隊到底是從哪裏冒出來的?


    還有最重要的一個關鍵問題,“一日國王樂隊,到底是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舞台之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七家d貓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七家d貓貓並收藏舞台之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