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進入最後階段。


    秦末來到太平門廣場舉行最後的封王儀式。


    封王儀式分兩步,先是祭祖告天。


    由秦末率領秦國文武大臣們祭天告祖,祈求先祖庇佑,接著便是受封於天,最後冊封文武官員,並頒布各項政令,確定國家綱紀。


    此刻,廣場中央上的祭壇周圍分別擺放著九個大鼎,九鼎代表著華夏正統,它們分別是:


    冀鼎、兗鼎、青鼎、徐鼎、揚鼎、荊鼎、豫鼎、梁鼎、雍鼎。


    而祭壇的香案正中央則擺放著傳國玉璽,代表著皇權的正統,此刻無人敢質疑秦末的王權是否具有合法性,包括各州郡的這些諸侯,又或是漢室宗親,必須承認秦末如今的地位。


    如今秦末打的是先秦的旗幟,這個旗幟一旦豎立起來,從禮法上便是無法動搖的,便有資格稱王亦或者稱帝。


    祭祀儀式很快便開始了。


    在祭台前麵,三牲祭品早已準備妥當。


    秦末接過祀官遞上來來的三柱香,獨自走到祭壇頂部跪倒,對著玉璽拜了一禮後,鄭重道:


    “不孝子孫秦末,焚香祝禱,叩告黃天高賢帝及曆代先秦皇祖之靈寢,惟臣上順天道,下應民心,於今複立國號,大秦!建元,太平!祈求黃天高賢帝及大秦曆代先祖護佑吾秦國,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秦國子民得享盛世太平!”


    說完,秦末將三炷香插入香案上的香爐內。


    隨後喃喃自語道:“我雖不是先秦血脈,卻打著先秦的名號屬實有些可笑,不過這也算是彌補了你們的遺憾,希望列代先秦英傑們能夠原諒我,保佑秦國能夠昌盛下去吧……”


    做完這一切,秦末回頭掃視了四方一圈,看見所有人的臉色都充滿崇敬和狂熱。


    “拜見我王!”


    廣場上的文臣、武將、士兵,及廣場外的百姓見秦末祭祀完畢,紛紛對著他行禮,表示對新主君的忠誠和臣服。


    同時他們眼神中透露出無比熾熱的光芒。


    就連觀禮的諸侯使者都沒有例外,畢竟秦末隻是稱王又不是稱帝,而且還搬出了華夏聖物九州鼎及先秦傳國玉璽,完全符合春秋禮法,簡直堪比漢室正統,該給的麵子自然要給。


    秦末微微頷首:“眾卿免禮!”


    “謝大王!”


    文臣武將齊聲答道。


    秦末目光環顧四周,聲音洪亮的說道:“春秋戰國四百八十一年間,霸主迭起,我大秦先祖奮七世之餘烈,才有爾今華夏之一統!然!鬥轉星移,朝代更迭,皆未曾以民為本之,民何苦哉?民生艱辛,當何以為繼?民若無根,浮萍飄零,何以安身立命?爾今複立秦國,當以定其三為國策,秦國後世之君皆不可廢改之!


    其一,國以民為本之,民乃社稷之基,開盛之源,民為水則載舟亦而覆舟,民若苦矣,國家必遭大亂!凡我大秦官吏,皆不得以權勢欺壓、剝削百姓,若成民憤者,夷滅族類,不得其赦!”


    此話一出,廣場上的文武官吏全都變了臉色,有些驚慌失措,但更多的則是膽寒。


    這種事情在官僚體係中屢禁不止,哪怕是現在投靠在黃巾陣營的世家官吏,依舊是明裏暗裏幹這樣的勾當,悄悄為自己家族謀取私利。


    當然,秦末明白自己說了也是白說,不說他們隻會做得更過分,說了至少他們會收斂一點。


    看到台下眾人的反應,秦末繼續說道:


    “其二,秦國軍政分立,以教主及教內各階級將領統籌管理指揮秦國軍隊,兵者國之大事,是為民族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然,我大秦之兵,當以服務國家為主,服務百姓為輔,秦國軍隊必須牢牢堅持國教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僅此一條,作為我秦國軍隊永遠不能改變的原則,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以太平道教的旗幟為旗幟、以教內的方向為方向、以教內的意誌為意誌!時刻聽從教內指揮,以利國家,強民族,方可興邦發展,不受外族之禍!”


    秦末此言一出,頓時讓場下的群臣們驚呼一片,甚至有幾名文吏激動之下想要提出抗議。


    不過,當他們看著田豐、沮授等人不為所動,也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把軍權劃分到太平道教,


    這一點秦末早就和他們私底下溝通好了,世家官吏要麽當大秦官吏治理一方或當朝為官,要麽就加入太平道教插足軍權,不可能軍政都要插手管理,這也杜絕了世家坐大的隱患。


    而且軍隊裏麵已經有一套成熟的晉升係統,所有的黃巾武將們全都入了太平道教,早就自成一係,因此沒有誰會跳出來提出異議,他們也不願參與秦國政事,軍權及國家政務雖然分離,但全都集權於秦末一身。


    “其三,秦國以國會實行官民兩治為基礎,設監察禦史監督秦國百官以及秦國軍隊之操行,嚴查奸佞,維穩國家,杜絕秦國官吏貪贓枉法,防止軍中將校為非作歹,以圖興國發展!”


    秦末的話語鏗鏘有力,擲地有聲,讓廣場上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聽得清清楚楚。


    “臣等謹遵大王旨意!”


    文武百官異口同聲的回答道。


    官民兩治,也就是所謂的從民間由各階層百姓選出代表,實行監督國家官吏及軍隊的權力,簡稱國會,具有律法製定權及決策權,監督秦國的政事及軍隊的運行。


    結合古今當下,秦末實行國家三權分立,互相製衡,以達到穩固的作用,而他作為君王的權力不僅沒有被分化,還得到了加固,後世之君隻要不更改他的三大國策,他相信很難會亡國。


    還有一點,他也想過把皇室作為吉祥物,把君主行使國家的權力分出去,不過這樣一來,君王便沒有任何威懾力,隻能成為擺設。


    最終他還是忍住了這個念頭。


    秦末再次開口說道:“另,孤以振興華夏民族為核心,以天下百姓興盛發展為己念!於冀州開設五百國學院、號召天下有識之士,不論及出身、不問及門戶,能以文化教育為本,弘揚百家學術為重,為民啟智,普及學識!凡入我秦國授學者教學三年,皆為我秦國上卿,皆可納入秦國官員體係,享有秦國官吏年祿三百石待遇!而想要出仕者,憑此條件,皆可入秦為官!”


    “嘩!”


    此言一出,在場的所有人頓時嘩然,尤其是那些諸侯使者士族門閥們,臉上更是露出驚怒。


    本來他們就壟斷了私學,將來教出的學生也都是自己的門生故吏,秦國把當官的條件都降低了門檻,搞出教書三年就能當官,這個先例一開,那讓他們以後還怎麽把控朝政。


    秦末此舉無疑是在撅他們的根基,比唯才是舉還要狠毒,至少唯才是舉推薦的是自己的人。


    這無疑給了很多寒門子弟一個晉升的機會。


    而他的話音落下後,場下的百姓頓時騷動起來,秦國當老師開的條件有點誘人啊,他們都知道秦國初立有大把的官職閑置,隻要在他學院為他教學生三年,就能在秦國當官,這誰能拒絕。


    這個消息一經傳出,怕是有不少能人隱士會跑來冀州當教書先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黃巾做首席軍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燒一根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燒一根煙並收藏我在黃巾做首席軍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