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妍愣在原地,半天才回過神,隨即她也不再糾結,道了聲謝後便進入了考場。


    貢院考試的房間都是單獨的。


    而這種單間被稱為號房,共計兩萬餘間,每個房間上都有不同編號。


    號房不大,長六尺,寬五尺,高九尺。


    整個貢院共分成三十二塊大的區域,每塊大區域都有帶甲兵士嚴格把守。


    劉妍根據準考證上劃分的區域號段及考號,很快便找到自己的專屬考試位置坐下。


    而她的位置上則擺放著筆、墨、紙、硯等考試用具,而且區域考場內還有許多監考官,不過他們隻是坐在一旁,沒有管考生。


    畢竟考試還未開始,還有半個時辰時間。


    這時候,考生陸陸續續進場。


    不久,劉妍所在區域的考生均已到場。


    “好了,請所有考生站在自己所屬號房的門口,現在開始宣布考場規矩!”


    一名考官站了起來,看到考生們全都從號房內出來,拿起一份卷軸,展開朗聲念道:


    “第一、考生應當自覺服從監考官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礙監考官履行職責,不得擾亂考場及其他區域的考場秩序。”


    “第二、考生憑本人《準考證》按規定時間及指定座位參加考試。入座位後將《準考證》放置案幾左上角,不得在座位外的地方肆意走動,應當主動配合監考官按規定對其隨時進行身份驗證核查、安全和隨身物品檢查等。”


    “第三、考生在考場內不得私自傳遞用品等。隻準使用考場提供的筆、墨、紙、硯,等考試用品。不得攜帶任何書籍、稿紙、資料、具有作弊功能的物品進入考場。”


    “…………”


    “若有違反以上規定,一經發現,當立刻取消考試資格!如有人作弊,一經發現,一律按照違反科舉考試規定進行處罰!”


    “各位考生,方才所言都聽清楚了嗎?”


    監考官讀完後,目光掃視一圈考生。


    “諾!”考生齊聲應答。


    “很好!現在開始發放試卷!共三張試卷,可選擇做其中一張,當然也可以全做……”


    “請各位考生回到自己的號房!”


    考官話音剛落,考生便回到了自己的號房。


    隨著一口口貼著封條的箱子打開,考官便開始監督士兵從裏麵拿出試卷,讓其開始挨個發放。當然,這些試卷都是印刷出來的。


    而科舉考試的題目,都是秦末惡趣味親自出的,類似於後世考試卷子。


    這三張試卷,分別側重於三個點。


    文理學術、治民政策、軍略謀略,可以選擇性做,當然全都會做且做對的,那就是全才了。


    試卷及考紙分發下去,考生們拿到試卷一個個哭喪著臉,一看就知道考題太難了。


    “這……”


    劉妍看到試卷的題目,差點驚叫出來。


    有些題目都是“劉叔”讓她背過答案的,但是現在看來,真的與試卷上的一模一樣!


    更令劉妍鬱悶的是,她居然在其中見到一道一模一樣的算術題——


    秦王練兵,每三人一列,餘一人;每五人一列,餘二人;每七人一列,餘四人;十三人一列,餘六人;問有多少士兵?


    ……


    考試開始,所有考生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張試卷,並且認真閱讀試卷的題目。


    貢院內,0001號房。


    此時的周瑜也拿到了試卷。


    不過,他最先看的便是謀略軍事理論試卷。


    其中最後一道論述題讓他很感興趣。


    漢武帝時期,建立一支擁有4000餘艘戰船、20多萬水兵的樓船軍。樓船軍是漢廷根據沿江海的地理條件和防務需要而設立的,在統一東南沿海及平定遼東戰爭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請用文章論述海權對秦國的重要性,及秦國如果擁有一支強大的跨海艦隊,應對遠洋諸國實施何等軍事戰略及措施?


    這道題看似是一道軍略題,但其實是解放思維的陷阱題。


    因為古代的人並沒有遠航的概念,隻有在史書上看到過關於海軍的描寫,卻很難想象出什麽具體的情形。而且,即使是周瑜這樣從小便對水師感興趣的人,也沒有深究過遠洋的利弊。


    看來師尊想在青州籌建海軍是勢在必行了!


    他知道師尊是一個有遠大抱負的君王,先是讓論述海權的重要性,又設想秦國擁有海軍該如何對遠洋諸國實施軍事戰略,這擺明了就是想利用海軍去掠奪他國利益,而這恰巧符合周瑜心底的夢想——征伐異邦,開疆擴土!


    “果然如此……”


    周瑜心中難免有些激動。


    大海啊,這可是他一直所向往的。


    周瑜也希望,秦國有一支強大的艦隊。


    想通秦王的野心之後,周瑜微微一笑,拿起毛筆,沾濕墨汁,開始奮筆疾書。


    “瑜為秦國海軍所撮敘數條,請飭詳議一摺。於青州沿海設軍港,設督撫等吏隨時籌畫,而備禦究未可恃。


    應實力講求,同心籌辦,堅苦貞定,曆久不懈,以紓目前當務之急,以裕國家久遠之圖。該陳練兵、簡器、造船、用人、持久各條,均係緊要機宜…………


    …………


    海軍成則之日,秦國當數千年未有之變局、數千年未有之強敵也!”


    周瑜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海軍論》,雖然是一氣嗬成,但依舊花費不短的時間。


    與此同時。


    0768號房。


    一個身穿青衣儒衫的考生正伏案奮筆疾書。


    此人長相俊秀,雙眉斜飛入鬢,眼神清澈,皮膚細潤,嘴唇殷紅,整個人顯得溫文爾雅。


    “啪嗒!”


    手中之筆擱置於硯台上,停止揮毫。


    “此治民之策題於我而言,易耳!”


    而他正是魯肅,所做之題,也是一些如何治民的政策,原本是信誓旦旦,躊躇滿誌。


    但當他翻開試卷的另一麵,看到最後一道題目的一瞬間,便被這題目嚇了一跳。


    華夏民族祖先為區別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的自稱,又稱中華。


    請詳細闡述秦國一統之後,當如何處理華夏境內各民族之間的關係?


    魯肅頓時傻眼了,他無法理解這道題的意義究竟是什麽。因為,這個題目涉及到一個非常重要信息,四夷也是華夏人,那麽就不能用激烈的武力鎮壓或者軟弱的懷柔政策。


    這種政策是錯誤的!


    “不對啊!這題顯然與之前秦王所傳昭天下的檄文相悖論,非我華夏族類,然其心必異,若不盡滅,我後世豈能安隅!”魯肅越發疑惑。


    但是,再仔細一琢磨。


    “嗯?華夏族!我明白了……”


    魯肅突然明白了過來,華夏族當然是包含華夏境內的民族。


    自然排除了鮮卑、高句麗、倭族這些。


    “這麽說……”


    他的腦袋裏閃過一絲靈光,似乎明白了秦末真正的意圖。


    “秦王這是想徹底融合華夏境內各民族!”魯肅喃喃道,語氣帶著一抹期待。


    隨即拿過一張宣紙,開始奮筆疾書起來。


    “秦王據北方之固,擁四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天下,有統一華夏,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融合民族之心。


    當此之時,秦當得大一統,為華夏民族融合之精神,主以儒化為核心,輔以秦子之基礎,以文化、經濟與四夷相融,乃融合之途徑其一……


    華夏民族遷徙雜居,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族融已成半矣……


    ……


    以懷柔羈糜,付疆民之策,破民族畛域,族融已定!秦之心,為華夏萬世子孫之偉業也。”


    魯肅奮筆疾書,將自己的觀念與秦末發行的《秦子思想》一點點融入進去。


    一篇《民族融合論》就寫完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黃巾做首席軍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燒一根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燒一根煙並收藏我在黃巾做首席軍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