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平時就都吃這個?”
秦末盯著一名負責大食堂夥食的庖廚,沉著臉色問道。
“回、回使差,這些能填飽肚子,我們吃這個挺好的。”這個庖廚咽了咽口水結巴地回道。
見狀,張禹也在旁邊趕緊勸慰道:“使差您是上使,能來我們清風村做調研,是我們整個清風村的榮幸,還是把那屋的飯菜吃了吧。我們吃這個習慣了,使差您是貴客,咱們這裏也沒什麽好招待的,還望使差莫怪才是。”
“是啊,是啊。”
外麵等著吃飯的村民見狀也趕緊附和道。
秦末看了看這些淳樸的百姓,想到他們在田地裏勞碌了一天,到了快夜晚好不容易能吃上飯卻是米糊煮樹葉,連油腥兒都沒有。
特別是那些孩子,個個營養不良。
“我們使差下到村裏做調研不搞差別待遇,今天我們就跟鄉親們一起吃食堂。”
說罷,秦末衝著站在後麵的典韋喊道:“阿韋,去將那屋的飯菜全部帶過來,放進鍋裏一起煮了給大夥分食,他們比我需要!”
“諾!”
典韋馬上答應,轉身往後麵跑去。
眾村民見狀,心裏也是一陣悸動,紛紛感歎這次朝廷派下來的使差是真正為民的好官。
……
隨後,秦末與村民們圍在一起,吃著米糊煮樹葉,而張寧則悄悄吩咐一名侍衛,連夜趕往任丘縣去購買糧食。
此時,秦澤也端起一個小碗,嫌棄的吃了一口米糊煮樹葉,剛入口直接就吐了出來。
“太難吃了!這根本就不是人吃的!”
聽到這個聲音,一旁吃得津津有味的村民都停止了動作,齊刷刷地朝聲音來源處看去。
秦末一眼瞪了過去,剛準備開罵。
張寧卻趕緊捂住秦澤的嘴,厲聲嗬斥道:“澤兒,你怎可如此無禮!這裏不是京都,這次你父親帶你出來,就是讓你見識一下什麽叫做民間疾苦,你父親都能吃得下,你為何不能吃?”
“母……”
秦澤話音未落,一個三歲多的小女孩拿著一截茅根,小心翼翼地遞給秦澤,並且說道:“小哥哥給你吃這個,這個是甜的,很好吃。”
“連弟!”
一名中年婦女見狀嗬斥了一聲,小女孩當即縮回手,隨即中年婦人嚴肅地說道:“平時怎麽教你這娃的,你自己活該命賤吃什麽都可以,但人家是公子,怎麽能跟你一樣吃這這些呢!”
小女孩聽到這話,隻能委屈得低著頭。
張寧見狀伸手摸了摸小女孩的腦袋瓜子,柔聲道:“小妹妹你叫連弟嗎?”
小女孩沒有回答,一旁的中年婦女卻說道:“夫人,這娃父親兩年前戰死在了鄴城,母親也在去年得疫病死了,家裏就隻剩下這賤命的娃子嘞,也活該這娃命賤,克死了父母!”
聞言,張寧頓時心生厭惡。
但張寧終究沒有發火,畢竟像小女孩這種情況,確實是十分常見。
張寧憐惜的抱了抱小女娃,隨後看向那邊正在吃飯閑聊的秦末。
而秦末自然也聽到了這邊的動靜。
他哪裏不懂張寧的意思。
明顯是想收養這小姑娘。
秦末看到這小姑娘的穿著,雖然很是破舊,衣服上雖然打滿了補丁,但是卻非常幹淨。
從這裏不難看出,這個女娃被照顧得很好,而且還是由這名中年婦女照顧的。
而這名中年婦女說出這麽難聽的話,但她旁邊的那些婦女臉上卻流露出滿臉錯愕的表情,因此,可以看出這名中年婦女平時並不是這樣對待這個女娃的。
以己為惡,從而讓張寧生出憐憫之心。
雖然知道這中年婦女的打算,但秦末並沒有點破,隻是對著張寧輕輕點了點頭。
果然,張寧看到秦末的反應,便微笑著說:“既然這位大嫂說連弟命賤,那可否將連弟交由我撫養,我必定會將她視若己出!”
中年婦女一聽這話,頓時鬆了一口氣。
忙陪笑道:“既然夫人願意收養連弟,老婦當然願意,隻是這小丫頭之前由老婦撫養,沒有教導過她禮儀,上差和夫人乃宦官之家,還請夫人以後能夠多加擔待才是。”
“這是自然。”
張寧點了點頭,隨即溫婉地問道:“大嫂,想必你並非農戶出身吧?”
聞言,這個中年婦女頓時一愣。
隨即苦笑一聲:“老婦乃罪人之後,數年隨夫搬來此處居住,讓夫人見笑了。”
她哪裏不明白,自己剛才這點伎倆人家早就識破了,之所以這麽問,就是在點她。
隻是她不清楚的是,這個小女娃的命運從此開始轉動起來,張寧可不是普通宦官之家。
……
與此同時,秦末這邊。
庖廚們開始把蒸好的麵餅挨個給村民分發。
“上差,吃個這個吧。”
來福接過庖廚來的麵餅,遞給了秦末一個,並且說道:“光喝這個糊糊不頂飽。”
“這是什麽?”
秦末看著遞過來一個黑乎乎的麵餅問道。
張禹瞪了一眼來福,揮了揮手示意他拿走。
“代食麵餅。”
來福憨厚的回答道。
見來福跟個二傻子似的沒懂自己意思,張禹趕緊壓低聲音嗬斥道:“連福,拿回去,上差不能吃這東西。”
“這是好東西,地裏的壯勞力那個不是靠它頂著。”來福卻是是認真地說道。
“壯勞力腸子直,拿走!”
張禹大聲嗬斥了一句,並對秦末說道:“上差,這東西是我們清風村特有的麵餅,你要是沒有吃過,吃了可能會肚子疼,還是不要吃了。”
聞言,秦末卻是笑著擺了擺手,“沒事,我掰一半,嚐一嚐。”
說著,秦末從庖廚分發的蒸盤裏拿過一個麵餅,掰了一半就往嘴裏送。
此時,正在一旁熱鬧的一個小男孩卻是大聲喊道:“這東西吃了會拉不出屎。”
“滾!”
張禹氣得怒吼一聲。
見到這個架勢,秦末愣了一下。
旋即拿起手中的窩頭仔細看了起來,並且向庖廚詢問道:“這麵餅是怎麽做出來的?”
“小麥皮,豆子和在一起做出來的。”
庖廚為了不給張禹惹麻煩,沒有說出實情。
其實秦末心裏明白,這就是觀音土做的餅子,因為災荒之年窮人隻能靠吃這玩意活命。
雖然這東西能暫時解除人的饑餓感,但吃後會腹脹、難以大便。早在西周之時,仲山甫發明了一種充饑的食品,就是用觀音土做的餅子。
秦末盯著一名負責大食堂夥食的庖廚,沉著臉色問道。
“回、回使差,這些能填飽肚子,我們吃這個挺好的。”這個庖廚咽了咽口水結巴地回道。
見狀,張禹也在旁邊趕緊勸慰道:“使差您是上使,能來我們清風村做調研,是我們整個清風村的榮幸,還是把那屋的飯菜吃了吧。我們吃這個習慣了,使差您是貴客,咱們這裏也沒什麽好招待的,還望使差莫怪才是。”
“是啊,是啊。”
外麵等著吃飯的村民見狀也趕緊附和道。
秦末看了看這些淳樸的百姓,想到他們在田地裏勞碌了一天,到了快夜晚好不容易能吃上飯卻是米糊煮樹葉,連油腥兒都沒有。
特別是那些孩子,個個營養不良。
“我們使差下到村裏做調研不搞差別待遇,今天我們就跟鄉親們一起吃食堂。”
說罷,秦末衝著站在後麵的典韋喊道:“阿韋,去將那屋的飯菜全部帶過來,放進鍋裏一起煮了給大夥分食,他們比我需要!”
“諾!”
典韋馬上答應,轉身往後麵跑去。
眾村民見狀,心裏也是一陣悸動,紛紛感歎這次朝廷派下來的使差是真正為民的好官。
……
隨後,秦末與村民們圍在一起,吃著米糊煮樹葉,而張寧則悄悄吩咐一名侍衛,連夜趕往任丘縣去購買糧食。
此時,秦澤也端起一個小碗,嫌棄的吃了一口米糊煮樹葉,剛入口直接就吐了出來。
“太難吃了!這根本就不是人吃的!”
聽到這個聲音,一旁吃得津津有味的村民都停止了動作,齊刷刷地朝聲音來源處看去。
秦末一眼瞪了過去,剛準備開罵。
張寧卻趕緊捂住秦澤的嘴,厲聲嗬斥道:“澤兒,你怎可如此無禮!這裏不是京都,這次你父親帶你出來,就是讓你見識一下什麽叫做民間疾苦,你父親都能吃得下,你為何不能吃?”
“母……”
秦澤話音未落,一個三歲多的小女孩拿著一截茅根,小心翼翼地遞給秦澤,並且說道:“小哥哥給你吃這個,這個是甜的,很好吃。”
“連弟!”
一名中年婦女見狀嗬斥了一聲,小女孩當即縮回手,隨即中年婦人嚴肅地說道:“平時怎麽教你這娃的,你自己活該命賤吃什麽都可以,但人家是公子,怎麽能跟你一樣吃這這些呢!”
小女孩聽到這話,隻能委屈得低著頭。
張寧見狀伸手摸了摸小女孩的腦袋瓜子,柔聲道:“小妹妹你叫連弟嗎?”
小女孩沒有回答,一旁的中年婦女卻說道:“夫人,這娃父親兩年前戰死在了鄴城,母親也在去年得疫病死了,家裏就隻剩下這賤命的娃子嘞,也活該這娃命賤,克死了父母!”
聞言,張寧頓時心生厭惡。
但張寧終究沒有發火,畢竟像小女孩這種情況,確實是十分常見。
張寧憐惜的抱了抱小女娃,隨後看向那邊正在吃飯閑聊的秦末。
而秦末自然也聽到了這邊的動靜。
他哪裏不懂張寧的意思。
明顯是想收養這小姑娘。
秦末看到這小姑娘的穿著,雖然很是破舊,衣服上雖然打滿了補丁,但是卻非常幹淨。
從這裏不難看出,這個女娃被照顧得很好,而且還是由這名中年婦女照顧的。
而這名中年婦女說出這麽難聽的話,但她旁邊的那些婦女臉上卻流露出滿臉錯愕的表情,因此,可以看出這名中年婦女平時並不是這樣對待這個女娃的。
以己為惡,從而讓張寧生出憐憫之心。
雖然知道這中年婦女的打算,但秦末並沒有點破,隻是對著張寧輕輕點了點頭。
果然,張寧看到秦末的反應,便微笑著說:“既然這位大嫂說連弟命賤,那可否將連弟交由我撫養,我必定會將她視若己出!”
中年婦女一聽這話,頓時鬆了一口氣。
忙陪笑道:“既然夫人願意收養連弟,老婦當然願意,隻是這小丫頭之前由老婦撫養,沒有教導過她禮儀,上差和夫人乃宦官之家,還請夫人以後能夠多加擔待才是。”
“這是自然。”
張寧點了點頭,隨即溫婉地問道:“大嫂,想必你並非農戶出身吧?”
聞言,這個中年婦女頓時一愣。
隨即苦笑一聲:“老婦乃罪人之後,數年隨夫搬來此處居住,讓夫人見笑了。”
她哪裏不明白,自己剛才這點伎倆人家早就識破了,之所以這麽問,就是在點她。
隻是她不清楚的是,這個小女娃的命運從此開始轉動起來,張寧可不是普通宦官之家。
……
與此同時,秦末這邊。
庖廚們開始把蒸好的麵餅挨個給村民分發。
“上差,吃個這個吧。”
來福接過庖廚來的麵餅,遞給了秦末一個,並且說道:“光喝這個糊糊不頂飽。”
“這是什麽?”
秦末看著遞過來一個黑乎乎的麵餅問道。
張禹瞪了一眼來福,揮了揮手示意他拿走。
“代食麵餅。”
來福憨厚的回答道。
見來福跟個二傻子似的沒懂自己意思,張禹趕緊壓低聲音嗬斥道:“連福,拿回去,上差不能吃這東西。”
“這是好東西,地裏的壯勞力那個不是靠它頂著。”來福卻是是認真地說道。
“壯勞力腸子直,拿走!”
張禹大聲嗬斥了一句,並對秦末說道:“上差,這東西是我們清風村特有的麵餅,你要是沒有吃過,吃了可能會肚子疼,還是不要吃了。”
聞言,秦末卻是笑著擺了擺手,“沒事,我掰一半,嚐一嚐。”
說著,秦末從庖廚分發的蒸盤裏拿過一個麵餅,掰了一半就往嘴裏送。
此時,正在一旁熱鬧的一個小男孩卻是大聲喊道:“這東西吃了會拉不出屎。”
“滾!”
張禹氣得怒吼一聲。
見到這個架勢,秦末愣了一下。
旋即拿起手中的窩頭仔細看了起來,並且向庖廚詢問道:“這麵餅是怎麽做出來的?”
“小麥皮,豆子和在一起做出來的。”
庖廚為了不給張禹惹麻煩,沒有說出實情。
其實秦末心裏明白,這就是觀音土做的餅子,因為災荒之年窮人隻能靠吃這玩意活命。
雖然這東西能暫時解除人的饑餓感,但吃後會腹脹、難以大便。早在西周之時,仲山甫發明了一種充饑的食品,就是用觀音土做的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