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宮,椒房殿內。
秦末的所有嬪妃及皇子皇女們早已在椒房殿內等候多時。
“臣妾(兒臣)恭迎陛下(父皇)凱旋!”
此時,張寧上前一步笑著說道:“臣妾得知陛下今日回宮,便將姐妹們全都召集了過來,好為陛下洗塵呢!”
“父皇,婉兒好想父皇!”
一名五六歲的孩童喊著跑了過來。
秦末低頭摸了摸自己大女兒的腦袋,然後彎腰抱起了她說道:“婉兒都長這麽高了呀,朕出征這段時間也很想你呀。”
隨即,秦末環視眾人後,見到秦嵐、秦嫣幾人也想過來,但卻因為身份不夠而站在原地。
於是他向那幾名孩童招手示意。
秦嵐和秦嫣等妃嬪所生的皇子皇女見狀,立馬快步走過來,圍著自己的父皇喊著父皇。
看著眼前這些孩子有些怕生,又十分乖巧懂事的模樣,秦末心裏有種愧疚感。
隨後,他看向秦牧問道:“牧兒近日可否有跟著先生好好讀書?”
秦牧用稚嫩的聲音回道:“回稟父皇,兒臣愚笨,還望父皇見諒。”
秦末聽完微微一怔。
他知道秦牧這小子十分聰明,估計是在藏拙!隨即秦末瞥了一眼趙霜,意圖十分明顯。
“好了好了,都別圍著你們父皇了。”
張寧見氣氛不對,趕緊打圓場:“今日家宴,先入席就坐吧,其餘事情以後再議。”
“王總管,趕緊命人傳膳吧!”
說罷,張寧轉身吩咐道。
“諾!”
片刻之後,侍女們陸續將各色菜肴送了進來,擺滿了整個大圓桌。
這大圓桌是當初秦末命人打造的,二十多人坐在一起也不顯擁擠,比起分桌而食,大圓桌反而顯得更加溫馨。隨即,秦末與眾人一同落座,享受著這難得的團聚時光。
宮殿內充滿了歡聲笑語,一家人其樂融融。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秦末看向眾妃嬪,開口道:“此次回宮,朕打算將皇子們的王位給定下。”
此言一出,殿下頓時變得安靜起來,眾人的目光皆聚集在秦末身上。
她們都知道太子之位早已確定,但是王位的封號關係到今後的封地,容不得她們不緊張。
然而,秦末卻著說道:“不過,此次封王關乎大秦未來國運,所以朕暫時不會草率決定,朕會先觀察孩子們一段時間,最後再做定奪。”
說完,他微笑著看著孩子們,眼中充滿了期望。這些孩子都是他的骨肉血脈,而他的打算是將這些皇子的封地全都封到西歐大陸,然後再將部分文臣、武將的封地也封到西歐大陸。
很快,這場家宴在歡快的氛圍中結束。
但每個人的心中,都多了一份期待。
……
是夜。
月朗星稀,繁星點綴天空,如同銀盤般灑落在大地之上,椒房殿內燈火闌珊。
此時的張寧早已褪去了當年的少女感,轉變成了少婦風韻,讓秦末頗為喜愛。
秦末輕輕握住張寧柔軟白皙的纖手,柔聲道:“寧兒,這些年辛苦你了!”
聞言,張寧嬌羞一笑,嗔怪道:“陛下,您才是一國之君,哪有臣妾辛苦的份。”
秦末笑著搖了搖頭,沒再接話。
張寧見狀,繼續道:“這些年來陛下為統一天下南征北戰;而臣妾隻幫陛下坐守京師,而且國事都由內閣大臣們幫襯處理,其實臣妾也沒什麽辛苦的,倒是陛下您,似乎都蒼老了些許。”
說著,張寧抬手撫摸著秦末臉頰上細密的皺紋,眼神中帶著濃濃的憐惜。
秦末淡笑道:“是啊,歲月不饒人!”
頓了頓,他又說道:“寧兒,朕打算將這些皇子們的封地都封到西方大陸去,不知你意下如何?”
張寧聽後神情一愣。
西方疆土遼闊,幅員萬裏,但那裏畢竟是蠻夷之地,遠離中原,文化也與中原迥異。
“陛下,妾身明白您的意思,隻是西方之地雖廣,卻也充滿未知與挑戰,妾身擔心皇子們將來難以應對。”張寧輕聲說道。
秦末哈哈一笑,“吾秦末之子必乃世之豪傑,將來必能開疆拓土,為我華夏立下赫赫戰功。再者,有朕派去的文臣武將輔佐,又有何懼?”
張寧見秦末心意已決,便不再多言,隻是叮囑道:“陛下既已決定,妾身自當支持。隻是希望陛下在安排封地之事時,能多考慮些皇子們的性情與能力,讓他們各展所長。”
秦末點點頭,“這是自然,朕會仔細斟酌。”
說罷,他將張寧緊緊擁入懷中,“有寧兒在身邊,朕心甚安。”
“夜深了,陛下該歇息了。”
張寧嬌聲說道。
秦末鬆開張寧,然後摟著她躺在榻上,並且伸出另外一隻手輕輕撩撥著她胸前的飽\/滿。
兩具軀體漸漸發熱……
翌日清晨。
朝堂之上。
秦末端坐龍椅之旁,目光掃視群臣。
群臣跪拜行禮後,秦末沉聲開口:“諸卿,近來大秦政務穩妥,民生豐富,冀州百姓安居樂業,朕心甚慰!但朕心中始終掛念一件事,那就是兩年前河間官員密謀造反一案!”
聞言,群臣互相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
這件事他們也略有耳聞,就連左相甄堯都被罷相並禁足在家近兩年之久,隻是誰也沒想到這麽久了,秦末竟會突然提及。
“想必諸位愛卿都很疑惑,朕為何會在今日朝會先提及此事,那是因為,此事牽扯甚大,若處理不好恐釀成大禍,影響我朝社稷根基。”
秦末說到這停頓下來,目光冷厲掃視群臣。
見群臣低眉斂首,無人敢直視自己的目光,秦末嘴角露出一抹譏諷。
“朕知道爾等心裏在想什麽,自秦國建立以來,朕所誅殺的貪官汙吏數不勝數,如果真要深究,在場諸卿恐怕有半數都有涉嫌,朕可以明確告訴爾等,朕現在之所以沒動他們這些人,是因為朕在給他們機會!如今秦國實行高俸祿,從地方小吏到廟堂丞相,爾等的俸祿比起漢朝之時更是多出一倍有餘,朕可曾虧待爾等?”
聞言,大臣們紛紛低垂頭顱。
秦末見狀,知道自己已經震懾到了大臣們,於是再度開口道:“傳甄堯!”
“傳陛下口諭——宣甄堯覲見!”
……
不多時,甄堯從殿外顫顫巍巍走了進來。
“罪臣甄堯叩見陛下!”
此時的甄堯麵色蒼桑,整個人精氣神都極差,哪還有往昔那般左相的威嚴模樣。
見狀,秦末心裏不由暗歎一聲。
要不是需要一個有足夠身份,還得有許多功勞傍身用來殺雞儆猴的榜樣,來震懾住那些自以為是有功之臣的將臣,秦末也不會如此對他。
而且他也聽說最近甄氏被田氏、沮氏等許多河北世家聯合打壓得很是淒慘。
“平身吧。”
秦末擺了擺手,示意他站起。
“謝陛下。”
甄堯恭敬說道,旋即慢慢站了起來。
秦末看向他,“甄堯,兩年前朕到河間郡見過你那兄長,他聯合諸多中原世家並以司馬徽牽頭的滲透計劃,妄圖顛覆我大秦的江山社稷。”
“此事汝可知曉?”
甄堯低垂著腦袋,“罪臣不知!”
“哦?”
秦末微眯雙眸,“不知?嗬嗬,朕記得兩年前你兄長出任河間太守,乃是你提議的。怎麽,快兩年過去了,如今,你依舊一問三不知?”
“陛下,罪臣當時確實不知甄儼意圖謀反啊!若是知曉,罪臣怎會提議由他出任河間太守。”
甄堯慌忙解釋。
秦末冷哼一聲,“就算你不知情,畢竟甄儼乃是你甄氏子弟,在這件事上你依舊難辭其咎,念在你過往功績,朕赦免你甄氏一族謀逆之罪,並罷免你左相之職,爵位降為亭侯。”
甄堯聽後,如蒙大赦,連連叩頭謝恩。
“罪臣甄堯謝陛下不殺之恩!”
秦末擺了擺手,“行了,起來吧。”
“河間郡連連發生大案,當地百姓苦不堪言,既然是你甄氏造成的,朕便命你為河間郡知府,什麽時候河間郡能發展成為整個冀州經濟排名前三的治郡,你什麽時候再回京,你可願領旨?”
秦末看著甄堯,眼中閃過一絲深意。
甄堯聞言,怔忪片刻,最終還是咬牙應道:“罪臣願意!甄堯決不辜負陛下信任!”
“很好。”
秦末看向下方的群臣,沉聲道:“朕之所以不殺甄堯,乃是因為朕查明甄堯與甄儼造反一事無關,朕也想借此事警惕爾等引以為戒,要好好約束自己的家眷,不要為自己招來滅族之禍!”
群臣連忙惶恐應聲。
秦末的所有嬪妃及皇子皇女們早已在椒房殿內等候多時。
“臣妾(兒臣)恭迎陛下(父皇)凱旋!”
此時,張寧上前一步笑著說道:“臣妾得知陛下今日回宮,便將姐妹們全都召集了過來,好為陛下洗塵呢!”
“父皇,婉兒好想父皇!”
一名五六歲的孩童喊著跑了過來。
秦末低頭摸了摸自己大女兒的腦袋,然後彎腰抱起了她說道:“婉兒都長這麽高了呀,朕出征這段時間也很想你呀。”
隨即,秦末環視眾人後,見到秦嵐、秦嫣幾人也想過來,但卻因為身份不夠而站在原地。
於是他向那幾名孩童招手示意。
秦嵐和秦嫣等妃嬪所生的皇子皇女見狀,立馬快步走過來,圍著自己的父皇喊著父皇。
看著眼前這些孩子有些怕生,又十分乖巧懂事的模樣,秦末心裏有種愧疚感。
隨後,他看向秦牧問道:“牧兒近日可否有跟著先生好好讀書?”
秦牧用稚嫩的聲音回道:“回稟父皇,兒臣愚笨,還望父皇見諒。”
秦末聽完微微一怔。
他知道秦牧這小子十分聰明,估計是在藏拙!隨即秦末瞥了一眼趙霜,意圖十分明顯。
“好了好了,都別圍著你們父皇了。”
張寧見氣氛不對,趕緊打圓場:“今日家宴,先入席就坐吧,其餘事情以後再議。”
“王總管,趕緊命人傳膳吧!”
說罷,張寧轉身吩咐道。
“諾!”
片刻之後,侍女們陸續將各色菜肴送了進來,擺滿了整個大圓桌。
這大圓桌是當初秦末命人打造的,二十多人坐在一起也不顯擁擠,比起分桌而食,大圓桌反而顯得更加溫馨。隨即,秦末與眾人一同落座,享受著這難得的團聚時光。
宮殿內充滿了歡聲笑語,一家人其樂融融。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秦末看向眾妃嬪,開口道:“此次回宮,朕打算將皇子們的王位給定下。”
此言一出,殿下頓時變得安靜起來,眾人的目光皆聚集在秦末身上。
她們都知道太子之位早已確定,但是王位的封號關係到今後的封地,容不得她們不緊張。
然而,秦末卻著說道:“不過,此次封王關乎大秦未來國運,所以朕暫時不會草率決定,朕會先觀察孩子們一段時間,最後再做定奪。”
說完,他微笑著看著孩子們,眼中充滿了期望。這些孩子都是他的骨肉血脈,而他的打算是將這些皇子的封地全都封到西歐大陸,然後再將部分文臣、武將的封地也封到西歐大陸。
很快,這場家宴在歡快的氛圍中結束。
但每個人的心中,都多了一份期待。
……
是夜。
月朗星稀,繁星點綴天空,如同銀盤般灑落在大地之上,椒房殿內燈火闌珊。
此時的張寧早已褪去了當年的少女感,轉變成了少婦風韻,讓秦末頗為喜愛。
秦末輕輕握住張寧柔軟白皙的纖手,柔聲道:“寧兒,這些年辛苦你了!”
聞言,張寧嬌羞一笑,嗔怪道:“陛下,您才是一國之君,哪有臣妾辛苦的份。”
秦末笑著搖了搖頭,沒再接話。
張寧見狀,繼續道:“這些年來陛下為統一天下南征北戰;而臣妾隻幫陛下坐守京師,而且國事都由內閣大臣們幫襯處理,其實臣妾也沒什麽辛苦的,倒是陛下您,似乎都蒼老了些許。”
說著,張寧抬手撫摸著秦末臉頰上細密的皺紋,眼神中帶著濃濃的憐惜。
秦末淡笑道:“是啊,歲月不饒人!”
頓了頓,他又說道:“寧兒,朕打算將這些皇子們的封地都封到西方大陸去,不知你意下如何?”
張寧聽後神情一愣。
西方疆土遼闊,幅員萬裏,但那裏畢竟是蠻夷之地,遠離中原,文化也與中原迥異。
“陛下,妾身明白您的意思,隻是西方之地雖廣,卻也充滿未知與挑戰,妾身擔心皇子們將來難以應對。”張寧輕聲說道。
秦末哈哈一笑,“吾秦末之子必乃世之豪傑,將來必能開疆拓土,為我華夏立下赫赫戰功。再者,有朕派去的文臣武將輔佐,又有何懼?”
張寧見秦末心意已決,便不再多言,隻是叮囑道:“陛下既已決定,妾身自當支持。隻是希望陛下在安排封地之事時,能多考慮些皇子們的性情與能力,讓他們各展所長。”
秦末點點頭,“這是自然,朕會仔細斟酌。”
說罷,他將張寧緊緊擁入懷中,“有寧兒在身邊,朕心甚安。”
“夜深了,陛下該歇息了。”
張寧嬌聲說道。
秦末鬆開張寧,然後摟著她躺在榻上,並且伸出另外一隻手輕輕撩撥著她胸前的飽\/滿。
兩具軀體漸漸發熱……
翌日清晨。
朝堂之上。
秦末端坐龍椅之旁,目光掃視群臣。
群臣跪拜行禮後,秦末沉聲開口:“諸卿,近來大秦政務穩妥,民生豐富,冀州百姓安居樂業,朕心甚慰!但朕心中始終掛念一件事,那就是兩年前河間官員密謀造反一案!”
聞言,群臣互相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
這件事他們也略有耳聞,就連左相甄堯都被罷相並禁足在家近兩年之久,隻是誰也沒想到這麽久了,秦末竟會突然提及。
“想必諸位愛卿都很疑惑,朕為何會在今日朝會先提及此事,那是因為,此事牽扯甚大,若處理不好恐釀成大禍,影響我朝社稷根基。”
秦末說到這停頓下來,目光冷厲掃視群臣。
見群臣低眉斂首,無人敢直視自己的目光,秦末嘴角露出一抹譏諷。
“朕知道爾等心裏在想什麽,自秦國建立以來,朕所誅殺的貪官汙吏數不勝數,如果真要深究,在場諸卿恐怕有半數都有涉嫌,朕可以明確告訴爾等,朕現在之所以沒動他們這些人,是因為朕在給他們機會!如今秦國實行高俸祿,從地方小吏到廟堂丞相,爾等的俸祿比起漢朝之時更是多出一倍有餘,朕可曾虧待爾等?”
聞言,大臣們紛紛低垂頭顱。
秦末見狀,知道自己已經震懾到了大臣們,於是再度開口道:“傳甄堯!”
“傳陛下口諭——宣甄堯覲見!”
……
不多時,甄堯從殿外顫顫巍巍走了進來。
“罪臣甄堯叩見陛下!”
此時的甄堯麵色蒼桑,整個人精氣神都極差,哪還有往昔那般左相的威嚴模樣。
見狀,秦末心裏不由暗歎一聲。
要不是需要一個有足夠身份,還得有許多功勞傍身用來殺雞儆猴的榜樣,來震懾住那些自以為是有功之臣的將臣,秦末也不會如此對他。
而且他也聽說最近甄氏被田氏、沮氏等許多河北世家聯合打壓得很是淒慘。
“平身吧。”
秦末擺了擺手,示意他站起。
“謝陛下。”
甄堯恭敬說道,旋即慢慢站了起來。
秦末看向他,“甄堯,兩年前朕到河間郡見過你那兄長,他聯合諸多中原世家並以司馬徽牽頭的滲透計劃,妄圖顛覆我大秦的江山社稷。”
“此事汝可知曉?”
甄堯低垂著腦袋,“罪臣不知!”
“哦?”
秦末微眯雙眸,“不知?嗬嗬,朕記得兩年前你兄長出任河間太守,乃是你提議的。怎麽,快兩年過去了,如今,你依舊一問三不知?”
“陛下,罪臣當時確實不知甄儼意圖謀反啊!若是知曉,罪臣怎會提議由他出任河間太守。”
甄堯慌忙解釋。
秦末冷哼一聲,“就算你不知情,畢竟甄儼乃是你甄氏子弟,在這件事上你依舊難辭其咎,念在你過往功績,朕赦免你甄氏一族謀逆之罪,並罷免你左相之職,爵位降為亭侯。”
甄堯聽後,如蒙大赦,連連叩頭謝恩。
“罪臣甄堯謝陛下不殺之恩!”
秦末擺了擺手,“行了,起來吧。”
“河間郡連連發生大案,當地百姓苦不堪言,既然是你甄氏造成的,朕便命你為河間郡知府,什麽時候河間郡能發展成為整個冀州經濟排名前三的治郡,你什麽時候再回京,你可願領旨?”
秦末看著甄堯,眼中閃過一絲深意。
甄堯聞言,怔忪片刻,最終還是咬牙應道:“罪臣願意!甄堯決不辜負陛下信任!”
“很好。”
秦末看向下方的群臣,沉聲道:“朕之所以不殺甄堯,乃是因為朕查明甄堯與甄儼造反一事無關,朕也想借此事警惕爾等引以為戒,要好好約束自己的家眷,不要為自己招來滅族之禍!”
群臣連忙惶恐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