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秦國朝會。
群臣列隊於太極殿內,等候皇帝駕臨。
“陛下駕到——”
太監尖細的嗓音響起時,眾人皆躬身相迎。
待秦末坐定,群臣紛紛跪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
秦末揮了揮手,看著殿內百官。
“謝陛下!”
群臣起身後,各自按官職高低分站在大殿兩側,神色肅穆。
“諸位愛卿今日可有事啟奏?”
秦末環視一圈之後問道。
“臣有本要奏。”右邊首席出列。
站出來的赫然是回京述職的田豫,隻聽他聲如洪鍾地說道:“回稟陛下,如今幽州南北運河工程一事已完成三分二,預計還有三年,幽州貫通冀州的所有運河便可全麵竣工。此外,新羅、百濟、高句麗、還有匈奴的第一批四十萬雇工,臣本打算向他們結清這三年工錢將其遣返之時,而這些雇工卻提出不要工錢,想要成為我大秦子民,此事還請陛下決斷。”
這件事,田豫昨日回鄴城時就向秦末單獨匯報過了,而今日召開朝會,就是要和群臣商議該如何處理這件事。
“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秦末掃了眼底下的群臣後問道。
“陛下,這四十萬雇工若是成為我秦國百姓,對推動北方的經濟發展是非常有好處的!”
戶部尚書陳逸率先表態。
“陛下不可,自古以來新羅、百濟、高句麗及匈奴皆為我中原北方憂患,而這四十萬雇工終究乃胡夷之民,若接納這四十萬雇工為我秦國之百姓,猶如引狼入室,恐怕不久後,我秦國北方邊境又會陷入混亂啊!”禮部尚書孔融當即反駁。
“臣附議孔尚書所言!”
……
大殿內,群臣你一言我一語地發表意見,爭吵聲不絕於耳,氣氛異常熱鬧。
“肅靜!”
內侍高總管厲聲道,群臣立刻噤聲。
隨即,秦末將目光看向站在一旁一言不發的曹操詢問道:“曹尚書,你以為此事如何解決?”
聞言,曹操微微一笑。
“啟稟陛下,微臣也同意孔尚書所言。但是,這四十萬雇工畢竟為我秦國挖了運河時有三年之久,卻也不能直接將其拒之門外。”
“哦,曹尚書的意思是?”
秦末饒有興致地詢問道。
他想知道曹操是不是能明白他為什麽要雇傭他國百姓來秦國做工的用意。
隻見曹操侃侃而談道:“陛下,臣以為應將這四十萬雇工一個不落的全部遣返回國。隻不過要和他們詳細說明,此舉並非陛下與我朝之本意,陛下還是很願意他們成為我秦國的百姓。隻不過這樣就違背了當初與他們國君所簽署的協約,從而將此矛頭引向他們各自的國家與君主,甚至就連這三年的工錢也不要向這四十萬雇工結算,而是將這四十萬雇工的工錢全部交由他們各自的君主,由他們自行去找這各自的國君結清工錢。”
群臣都露出驚訝的模樣,誰也沒能料到曹操居然會是這種想法,而且還這麽陰損。
將工錢交給他們的君主,新羅、百濟、高句麗及匈奴這些君主會將雇工的工錢如數發下去嗎?那肯定是不會的,甚至一個銅板都不會給。
這四十萬雇工要是遣送回去就算不得大亂,也會在他們的心中埋下一根刺,將來要是秦國出兵討伐這幾個國家,這些人一定會夾道歡迎。
“孟德所言甚善。此舉甚妙!”
秦末撫掌讚許道。
“田豫,四十萬雇工三年的工錢有多少?”
聞言,田豫立刻拱手道:“回稟陛下,這四十萬雇工每日一錢,在幽州共計做工三年,每人所得五銖錢一千零九十五錢,合計一萬五千六百黃金,折合五銖錢,共有四千六百萬錢。”
秦末點了點頭,看向田豫說道:“這些工錢,朕要你分毫不差的發放到他們手中。”
說罷,秦末看向孔融繼續說道:“孔融,你替朕擬定一道聖旨,大意就是朕為了感謝這四十萬雇工三年來為我秦國幽州的運河建造做出巨大貢獻,朕決定再追加兩萬黃金,作為他們這三年來辛苦工作的嘉獎。而這兩萬黃金,要待他們回國之後,由他們各自的國君代為發放。”
“妙啊!”
曹操聞言大讚道。
這一招簡直就是釜底抽薪!
不僅解除了這四十萬雇工有可能會賴在幽州不離開的隱患,而且隻要這四十萬雇工回去之後必然會把在秦國得到工錢消息帶回去。而當他們回到各自的國家,他們君主可不會將秦末許諾給他們的空頭支票發給這些返國的百姓。
如此一來,秦國的信譽就會在他國百姓的心中建立,這些來秦國做雇工的百姓就會感到不公和憤怒,與秦國信守承諾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們就會越發想要成為秦國的百姓,隻要將來出兵這些國家,那麽秦軍就是王者之師。
“陛下英明。”
曹操拱手道,他沒想到秦末比他還陰。
“好!既然眾卿皆無異議,那此事朕就交由曹操你來負責其中細節了!”秦末朗聲道。
“諾!”
曹操拱手應諾,他知道這是秦末在考驗他。
退朝後,曹操和幾位內閣大臣來到軍機處。
“諸位同僚,如今陛下已定好計策遣返四十萬雇工,我等需早做準備。”
曹操直接了當的對著眾人說道,顯然是對這次任務抱著極強的信心。
“沒錯。”
戲誌才接口道,“可派密探關注遼東各國動態,尤其是那四十萬雇工回國後的情況。對接下來收複整個遼東半島,提前布局。”
“好!戲丞相之言正是吾之所想。”
曹操讚同道:“另外,還需派遣細作暗中在新羅、百濟、高句麗及匈奴散布消息。”
……
數月後,四十萬雇工被遣返歸國。
秦國國內一片祥和。
而在北方邊境,尤其是遼東半島的新羅、百濟扶餘與高句麗派來的雇工們得知工錢被國君克扣,怨氣沸騰。此外,秦國密探趁機散布消息,宣傳秦國仁政,引得遼東百姓對秦國充滿向往。
秦國朝會。
群臣列隊於太極殿內,等候皇帝駕臨。
“陛下駕到——”
太監尖細的嗓音響起時,眾人皆躬身相迎。
待秦末坐定,群臣紛紛跪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
秦末揮了揮手,看著殿內百官。
“謝陛下!”
群臣起身後,各自按官職高低分站在大殿兩側,神色肅穆。
“諸位愛卿今日可有事啟奏?”
秦末環視一圈之後問道。
“臣有本要奏。”右邊首席出列。
站出來的赫然是回京述職的田豫,隻聽他聲如洪鍾地說道:“回稟陛下,如今幽州南北運河工程一事已完成三分二,預計還有三年,幽州貫通冀州的所有運河便可全麵竣工。此外,新羅、百濟、高句麗、還有匈奴的第一批四十萬雇工,臣本打算向他們結清這三年工錢將其遣返之時,而這些雇工卻提出不要工錢,想要成為我大秦子民,此事還請陛下決斷。”
這件事,田豫昨日回鄴城時就向秦末單獨匯報過了,而今日召開朝會,就是要和群臣商議該如何處理這件事。
“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秦末掃了眼底下的群臣後問道。
“陛下,這四十萬雇工若是成為我秦國百姓,對推動北方的經濟發展是非常有好處的!”
戶部尚書陳逸率先表態。
“陛下不可,自古以來新羅、百濟、高句麗及匈奴皆為我中原北方憂患,而這四十萬雇工終究乃胡夷之民,若接納這四十萬雇工為我秦國之百姓,猶如引狼入室,恐怕不久後,我秦國北方邊境又會陷入混亂啊!”禮部尚書孔融當即反駁。
“臣附議孔尚書所言!”
……
大殿內,群臣你一言我一語地發表意見,爭吵聲不絕於耳,氣氛異常熱鬧。
“肅靜!”
內侍高總管厲聲道,群臣立刻噤聲。
隨即,秦末將目光看向站在一旁一言不發的曹操詢問道:“曹尚書,你以為此事如何解決?”
聞言,曹操微微一笑。
“啟稟陛下,微臣也同意孔尚書所言。但是,這四十萬雇工畢竟為我秦國挖了運河時有三年之久,卻也不能直接將其拒之門外。”
“哦,曹尚書的意思是?”
秦末饒有興致地詢問道。
他想知道曹操是不是能明白他為什麽要雇傭他國百姓來秦國做工的用意。
隻見曹操侃侃而談道:“陛下,臣以為應將這四十萬雇工一個不落的全部遣返回國。隻不過要和他們詳細說明,此舉並非陛下與我朝之本意,陛下還是很願意他們成為我秦國的百姓。隻不過這樣就違背了當初與他們國君所簽署的協約,從而將此矛頭引向他們各自的國家與君主,甚至就連這三年的工錢也不要向這四十萬雇工結算,而是將這四十萬雇工的工錢全部交由他們各自的君主,由他們自行去找這各自的國君結清工錢。”
群臣都露出驚訝的模樣,誰也沒能料到曹操居然會是這種想法,而且還這麽陰損。
將工錢交給他們的君主,新羅、百濟、高句麗及匈奴這些君主會將雇工的工錢如數發下去嗎?那肯定是不會的,甚至一個銅板都不會給。
這四十萬雇工要是遣送回去就算不得大亂,也會在他們的心中埋下一根刺,將來要是秦國出兵討伐這幾個國家,這些人一定會夾道歡迎。
“孟德所言甚善。此舉甚妙!”
秦末撫掌讚許道。
“田豫,四十萬雇工三年的工錢有多少?”
聞言,田豫立刻拱手道:“回稟陛下,這四十萬雇工每日一錢,在幽州共計做工三年,每人所得五銖錢一千零九十五錢,合計一萬五千六百黃金,折合五銖錢,共有四千六百萬錢。”
秦末點了點頭,看向田豫說道:“這些工錢,朕要你分毫不差的發放到他們手中。”
說罷,秦末看向孔融繼續說道:“孔融,你替朕擬定一道聖旨,大意就是朕為了感謝這四十萬雇工三年來為我秦國幽州的運河建造做出巨大貢獻,朕決定再追加兩萬黃金,作為他們這三年來辛苦工作的嘉獎。而這兩萬黃金,要待他們回國之後,由他們各自的國君代為發放。”
“妙啊!”
曹操聞言大讚道。
這一招簡直就是釜底抽薪!
不僅解除了這四十萬雇工有可能會賴在幽州不離開的隱患,而且隻要這四十萬雇工回去之後必然會把在秦國得到工錢消息帶回去。而當他們回到各自的國家,他們君主可不會將秦末許諾給他們的空頭支票發給這些返國的百姓。
如此一來,秦國的信譽就會在他國百姓的心中建立,這些來秦國做雇工的百姓就會感到不公和憤怒,與秦國信守承諾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們就會越發想要成為秦國的百姓,隻要將來出兵這些國家,那麽秦軍就是王者之師。
“陛下英明。”
曹操拱手道,他沒想到秦末比他還陰。
“好!既然眾卿皆無異議,那此事朕就交由曹操你來負責其中細節了!”秦末朗聲道。
“諾!”
曹操拱手應諾,他知道這是秦末在考驗他。
退朝後,曹操和幾位內閣大臣來到軍機處。
“諸位同僚,如今陛下已定好計策遣返四十萬雇工,我等需早做準備。”
曹操直接了當的對著眾人說道,顯然是對這次任務抱著極強的信心。
“沒錯。”
戲誌才接口道,“可派密探關注遼東各國動態,尤其是那四十萬雇工回國後的情況。對接下來收複整個遼東半島,提前布局。”
“好!戲丞相之言正是吾之所想。”
曹操讚同道:“另外,還需派遣細作暗中在新羅、百濟、高句麗及匈奴散布消息。”
……
數月後,四十萬雇工被遣返歸國。
秦國國內一片祥和。
而在北方邊境,尤其是遼東半島的新羅、百濟扶餘與高句麗派來的雇工們得知工錢被國君克扣,怨氣沸騰。此外,秦國密探趁機散布消息,宣傳秦國仁政,引得遼東百姓對秦國充滿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