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氣象嘉妙的玉台。
這高台長寬二十丈有餘,異常寬敞。景象殊絕不說,十分難得的是,玉台邊緣,竟有茵茵青草長出。
草生玉上,卻並不令人感到突兀。
玉台偏中央的位置,座席卻分布的有些詭異。
但凡宴客席座,要麽縱橫兩列,一左一右,這是最常見的範式;要麽首尾相連,構成一圓。
但是眼前座席,卻是左三右六;左側三席,呈一條直線;右側六席,呈小半圈弧形。
此刻除了右側“弧形”中最上端的座席空空如也外,其餘八席,皆已有人落座。
每一席前,皆有一道尺許高的玉牌,書有文字。
以左側三席之中央為例,玉牌上書“沈君殊”三字。
其後一行小字,清楚明白:
妙解琴心,利根直進。微著兆顯,仙武絕世之資。
觀此人麵目,一身樸實無華的白袍,長發披肩,麵容姣好白皙,肌膚柔和溫潤。但奇妙的是,如此相貌,卻並未給人以一種“女相”之感,任是誰人,心中清楚明白,此人必是男子無疑。
但是他哪裏體現出男兒剛健了,卻又說不出來。
這位沈君殊,在到此的八位客人之中,雖然年齒較長。但是論錄入《潛龍冊》的“資曆”,卻是八人中的最末。乃是三年之前,邁入妙諦境的一瞬,感通“微著兆”,通過考核。
僅僅早於尚未到場的這一位。
好在他妙諦境前的修行,也算是屬地宗門中聞名的天才人物,修武修持,從未放鬆。否則,如此錄冊稍晚者,總要較那些發現較早的《潛龍冊》同道遜色一些。甚至根基有缺,造成遺憾的,也不是沒有出現過。
“沈師兄似有心事。”
一道曼妙聲音響起。
說話的這位,位居沈君殊右手,左側三橫席的上首。
這是個身著鵝黃長裙的女子,長發及腰,頸間懸掛著一隻毛絨絨的白色圓圈。乍一看並不能令人生出極為驚豔的感受,但是仔細望去,其人五官麵容,身段風韻,竟無一不美,尋不見半點瑕疵。
麵前玉牌上書姓名:“林延秋。”
其後注釋——
“三玄問情身,雙兆共證,仙武絕姿。”
沈君殊長吸一口氣,謹守心神。搖頭道:“林道友說笑了。”
但是心中卻不由暗暗忌憚。
他方才確實泛起一絲漣漪。
一世之中,壽數相差百年以內的《潛龍冊》天才,竟有九人之多,委實是十分罕見。
就算有人才極盛之時,數位英才同時湧出,但每一人皆有各自的成長軌跡,往往到了冥心四重境後,才會產生交集。
今日因非常機緣,得以提前相會,按理說未嚐不是一件美事。
但是沈君殊心思細膩,總覺得麵前的座席布置,似乎對坐之六人,要較這一頭的三橫座,隱然高出一頭。
這種感覺,令他十分不舒服。
並非小肚雞腸;而是道韻之細微。
北向正座。
其中一方高座,邊緣處若隱若現九朵蓮葉浮現;但是座位之上,空空如也。
這顯然是百源真君的座席。
高座兩側,兩位氣度毅重的中年修士,早已落座。這兩人都是冥心境界,但是並非澹台洵、黃竹風那般的四重境修為。
二人待師待客,麵上時不時泛出微笑。
……
沒有人知曉,就在這座高台之上,隱匿的雲層中,四人分占東南西北,麵容凝肅。
四人的裝束,十有七八相似。
皆是頭戴通天冠,身披黑袍。黑袍之上,似有許多小指寬的鐵鉤首尾相連,縱橫紛紜,構成奇妙圖案。奉行六玄於卜算一道者,皆著類似服飾。此並非天霄神域之故例,而是青冥大世界中,皆是如此。
四人麵目,北向這位,是個鬢發斑白的中年人,麵色隱隱發紫;東西二座,皆似是二三十歲年紀,縱容英發,隻是風采各異。
南向這人,雖然須發皆墨,但是麵上隱約可見的皺紋,卻能顯現出他的蒼老。
相貌麵容並不重要;關鍵是這渾厚博大,反奪天地光輝的氣機,分明昭示了其非同小可的修為境界:
人元真君。
今日,不是百源真君一人待客;而是四位人元大能,齊聚於此!
就算同樣隸屬同一神域的人元大能,關係亦有親疏遠近。若眼前四人這般聯係緊密的,委實罕見。
這也是因為卜算推演一道,人力愈足,互相啟發,對彼此都有非常好處。
北座上的紫麵中年,神色微一恍惚,道:“馬上就要到了。”
此人,正是本地地主,百源真君。
關於百年前的卜算“佳話”,其實精妙委曲,非外人所能知;更是有一段非常之隱情。
外人看熱鬧,自然察覺不出什麽。
但是四位真君自家,卻深知水深水淺。
四人皆是道境修為,往常卜算鬥勝,無論結果如何,其實都是差之毫厘。決計不會出現三、四、五、九這樣誇張的分歧。
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多半是卜算之道上的因果法門運用有差,各自走上歧途。
十有八九,是四個人的答案都不正確。
但是追本溯源,發現自己卜算之所以錯誤的原因,對於領悟這方天地的奧秘,更深刻的品察自然之理,也有相當的好處。
四人鑽研經年,終於得到答案。
原來,四人之卜算,拘囿於“仙武四道”中的天才。而今世之中,恰好是奇門跌出,許多萬年難得一見的異種天資,都大放異彩。
恰好百源真君的卜算之法,所運用諸因,並未明裏暗裏將“仙武”四道作為前提。
所以,卜算出的結果,也較其餘三人為多。
其餘三人,因果條件限製的愈死,最終卜算出的結果,就愈少。與四人道行高下無關。
問題來了——
六十年之前,弄明緣由之後,其餘三人再度卜算了一遍,得出的結論完全一致:
八人。
這個結果很具有戲劇性。
似乎百源真君法門雖然對路了,但是卻算錯了!
四人聚會之後,百源真君的答複卻顯得模棱兩可。
百源真君道,他若是依照常法卜算,所得出的結果,也是八人。但是心中存了一個“念頭”,引入“舊緣”,那麽卜算出的結果,就是九人。
當時,其餘三人,隻道這是百源真君的托詞。
時間漸漸推移,如今百年之期已至,似乎“八人”便是正確答案,再無疑惑。
直到二十日前。
常鈺真君傳來消息,東南正元洲陸,又錄一人。資質絕世,在潛龍冊中亦是上上之選。
傳入三位真君耳中,固是石破天驚。
由是,有今日之會。
此時,三人糾纏甚久,自然是要追問百源真君卜算的“念頭”和“舊緣”為何。
另外,也要看一看這“第九人”的虛實。
東向那俊逸青年忘卻道:“百源道友。莫要忘卻當年共參《千密圖》時的說辭。”
百源真君歎息一聲。
話說到這個份上,他也實在難以推脫。
其實也不是他吝嗇,隻是心中不豫、不諧,並未參透而已。
隻聽百源真君道:“罷罷罷。”
旋即自袖中取出一物。
一張黑色紙箋。
此箋似乎在墨汁中浸泡過一般,縱有文字,也完全不能識別。但是三人接過一望,以其高明目力加上神思推演功夫,卻能清清楚楚將其中文字還原出來:
“六月七日。吾師行孤鬆河上,駕一七尺短舟出遊。忽然電閃雷鳴,風雨大作。”
“吾師隨聲吟唱——”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島外打魚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
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
魏武揮鞭,
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
換了人間。”
“詠唱亦畢,師縱身入河,似愜意於遊魚之歡;至天色將暮,乘興而歸。”
三人仔細看完,臉色陡變。
齊聲道:“至尊行述?”
這高台長寬二十丈有餘,異常寬敞。景象殊絕不說,十分難得的是,玉台邊緣,竟有茵茵青草長出。
草生玉上,卻並不令人感到突兀。
玉台偏中央的位置,座席卻分布的有些詭異。
但凡宴客席座,要麽縱橫兩列,一左一右,這是最常見的範式;要麽首尾相連,構成一圓。
但是眼前座席,卻是左三右六;左側三席,呈一條直線;右側六席,呈小半圈弧形。
此刻除了右側“弧形”中最上端的座席空空如也外,其餘八席,皆已有人落座。
每一席前,皆有一道尺許高的玉牌,書有文字。
以左側三席之中央為例,玉牌上書“沈君殊”三字。
其後一行小字,清楚明白:
妙解琴心,利根直進。微著兆顯,仙武絕世之資。
觀此人麵目,一身樸實無華的白袍,長發披肩,麵容姣好白皙,肌膚柔和溫潤。但奇妙的是,如此相貌,卻並未給人以一種“女相”之感,任是誰人,心中清楚明白,此人必是男子無疑。
但是他哪裏體現出男兒剛健了,卻又說不出來。
這位沈君殊,在到此的八位客人之中,雖然年齒較長。但是論錄入《潛龍冊》的“資曆”,卻是八人中的最末。乃是三年之前,邁入妙諦境的一瞬,感通“微著兆”,通過考核。
僅僅早於尚未到場的這一位。
好在他妙諦境前的修行,也算是屬地宗門中聞名的天才人物,修武修持,從未放鬆。否則,如此錄冊稍晚者,總要較那些發現較早的《潛龍冊》同道遜色一些。甚至根基有缺,造成遺憾的,也不是沒有出現過。
“沈師兄似有心事。”
一道曼妙聲音響起。
說話的這位,位居沈君殊右手,左側三橫席的上首。
這是個身著鵝黃長裙的女子,長發及腰,頸間懸掛著一隻毛絨絨的白色圓圈。乍一看並不能令人生出極為驚豔的感受,但是仔細望去,其人五官麵容,身段風韻,竟無一不美,尋不見半點瑕疵。
麵前玉牌上書姓名:“林延秋。”
其後注釋——
“三玄問情身,雙兆共證,仙武絕姿。”
沈君殊長吸一口氣,謹守心神。搖頭道:“林道友說笑了。”
但是心中卻不由暗暗忌憚。
他方才確實泛起一絲漣漪。
一世之中,壽數相差百年以內的《潛龍冊》天才,竟有九人之多,委實是十分罕見。
就算有人才極盛之時,數位英才同時湧出,但每一人皆有各自的成長軌跡,往往到了冥心四重境後,才會產生交集。
今日因非常機緣,得以提前相會,按理說未嚐不是一件美事。
但是沈君殊心思細膩,總覺得麵前的座席布置,似乎對坐之六人,要較這一頭的三橫座,隱然高出一頭。
這種感覺,令他十分不舒服。
並非小肚雞腸;而是道韻之細微。
北向正座。
其中一方高座,邊緣處若隱若現九朵蓮葉浮現;但是座位之上,空空如也。
這顯然是百源真君的座席。
高座兩側,兩位氣度毅重的中年修士,早已落座。這兩人都是冥心境界,但是並非澹台洵、黃竹風那般的四重境修為。
二人待師待客,麵上時不時泛出微笑。
……
沒有人知曉,就在這座高台之上,隱匿的雲層中,四人分占東南西北,麵容凝肅。
四人的裝束,十有七八相似。
皆是頭戴通天冠,身披黑袍。黑袍之上,似有許多小指寬的鐵鉤首尾相連,縱橫紛紜,構成奇妙圖案。奉行六玄於卜算一道者,皆著類似服飾。此並非天霄神域之故例,而是青冥大世界中,皆是如此。
四人麵目,北向這位,是個鬢發斑白的中年人,麵色隱隱發紫;東西二座,皆似是二三十歲年紀,縱容英發,隻是風采各異。
南向這人,雖然須發皆墨,但是麵上隱約可見的皺紋,卻能顯現出他的蒼老。
相貌麵容並不重要;關鍵是這渾厚博大,反奪天地光輝的氣機,分明昭示了其非同小可的修為境界:
人元真君。
今日,不是百源真君一人待客;而是四位人元大能,齊聚於此!
就算同樣隸屬同一神域的人元大能,關係亦有親疏遠近。若眼前四人這般聯係緊密的,委實罕見。
這也是因為卜算推演一道,人力愈足,互相啟發,對彼此都有非常好處。
北座上的紫麵中年,神色微一恍惚,道:“馬上就要到了。”
此人,正是本地地主,百源真君。
關於百年前的卜算“佳話”,其實精妙委曲,非外人所能知;更是有一段非常之隱情。
外人看熱鬧,自然察覺不出什麽。
但是四位真君自家,卻深知水深水淺。
四人皆是道境修為,往常卜算鬥勝,無論結果如何,其實都是差之毫厘。決計不會出現三、四、五、九這樣誇張的分歧。
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多半是卜算之道上的因果法門運用有差,各自走上歧途。
十有八九,是四個人的答案都不正確。
但是追本溯源,發現自己卜算之所以錯誤的原因,對於領悟這方天地的奧秘,更深刻的品察自然之理,也有相當的好處。
四人鑽研經年,終於得到答案。
原來,四人之卜算,拘囿於“仙武四道”中的天才。而今世之中,恰好是奇門跌出,許多萬年難得一見的異種天資,都大放異彩。
恰好百源真君的卜算之法,所運用諸因,並未明裏暗裏將“仙武”四道作為前提。
所以,卜算出的結果,也較其餘三人為多。
其餘三人,因果條件限製的愈死,最終卜算出的結果,就愈少。與四人道行高下無關。
問題來了——
六十年之前,弄明緣由之後,其餘三人再度卜算了一遍,得出的結論完全一致:
八人。
這個結果很具有戲劇性。
似乎百源真君法門雖然對路了,但是卻算錯了!
四人聚會之後,百源真君的答複卻顯得模棱兩可。
百源真君道,他若是依照常法卜算,所得出的結果,也是八人。但是心中存了一個“念頭”,引入“舊緣”,那麽卜算出的結果,就是九人。
當時,其餘三人,隻道這是百源真君的托詞。
時間漸漸推移,如今百年之期已至,似乎“八人”便是正確答案,再無疑惑。
直到二十日前。
常鈺真君傳來消息,東南正元洲陸,又錄一人。資質絕世,在潛龍冊中亦是上上之選。
傳入三位真君耳中,固是石破天驚。
由是,有今日之會。
此時,三人糾纏甚久,自然是要追問百源真君卜算的“念頭”和“舊緣”為何。
另外,也要看一看這“第九人”的虛實。
東向那俊逸青年忘卻道:“百源道友。莫要忘卻當年共參《千密圖》時的說辭。”
百源真君歎息一聲。
話說到這個份上,他也實在難以推脫。
其實也不是他吝嗇,隻是心中不豫、不諧,並未參透而已。
隻聽百源真君道:“罷罷罷。”
旋即自袖中取出一物。
一張黑色紙箋。
此箋似乎在墨汁中浸泡過一般,縱有文字,也完全不能識別。但是三人接過一望,以其高明目力加上神思推演功夫,卻能清清楚楚將其中文字還原出來:
“六月七日。吾師行孤鬆河上,駕一七尺短舟出遊。忽然電閃雷鳴,風雨大作。”
“吾師隨聲吟唱——”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島外打魚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
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
魏武揮鞭,
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
換了人間。”
“詠唱亦畢,師縱身入河,似愜意於遊魚之歡;至天色將暮,乘興而歸。”
三人仔細看完,臉色陡變。
齊聲道:“至尊行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