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太後的偏心
關於爹娘偏心我卻成了王妃這件事 作者:柯雪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後宮中,太後正在訓話。
“哀家是老了,不是死了,如今耳不聾眼不花,你們背後搞得那些小動作,真當哀家不知道?”
太後中氣十足的在罵人,下頭站著的是大皇子舒王、二皇子衍王、三皇子平王以及還未成年的五皇子。
五皇子縮了縮脖子,就太後這麽中氣十足,感覺比自己的命都硬。大皇子舒王和二皇子衍王明裏暗裏在爭奪皇位,三皇子平王雖然沒了登上大位的機會,可也不妨礙三皇子平王時不時給大家添添堵。五皇子從來不會參與上頭三位兄長的爭鬥,一個是寵妃之子,一個皇後之子,還有一個四處添亂的,他們就爭吧,鬧吧,到時候自己大可坐收漁利。
五皇子雖然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置身事外,但也會插手一些事情,比如針對臨江王府。劫持臨江王妃和唐桓一事,就有五皇子的手筆,隻是五皇子做事隱秘,唐修遠並未察覺。
“阿遠沒爹沒娘,又不會和你們爭皇位,哀家不過看著阿遠可憐,就多疼疼他,你們就這麽容不下阿遠。”
“那也得自己有本事,論文論武,阿遠什麽不比你們幾個強。”唐修遠是大魏戰神,單是一副假麵,就能讓北狄人聞風喪膽,在邊境,臨江王三字,到如今都有止小兒啼哭的作用。唐修遠雖然是武將,也不是隻會動武的兵魯子,如今照樣把吏部打理的清清楚楚。
“阿遠領了吏部的差事,吏部如今如何,戶部、刑部、禮部如今又如何,你們能不能心裏有點兒數。”
幾位皇子恭謹的立在下頭,一句話也不敢說,太後越是維護唐修遠,幾位皇子就越是恨毒了唐修遠。
自從唐修遠被聖上帶回宮中,交由太後撫養開始,太後和聖上都對唐修遠偏疼偏愛,二十多年來,幾位皇子就算再不對付,對上唐修遠都是抱團針對唐修遠,盡管唐修遠隻是區區異姓王,對他們爭奪皇位沒有任何威脅。拉攏唐修遠,對付其他皇子這個選項也從來沒有出現在幾位皇子的備選中。
“哀家知道,你們一直埋怨哀家偏心阿遠,哀家這輩子養過不少孩子,算上阿遠,不多不少也有十幾個,也隻有阿遠是哀家一手養大的。”
太後確實養過不少孩子,除過自己親生的皇子、公主之外,還有先帝旁的嬪妃的孩子,以及眼前的幾位皇子。隻是可惜,就算是太後親生的聖上和長公主,都隻在太後膝下養了一兩年,就被抱走了,更不用說其他孩子。
可唐修遠不一樣,唐修遠是太後親手帶大的,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開始,後來唐修遠分府出宮,也會定期進宮給太後請安,再後來唐修遠去了邊關,就連定下宋霽初做臨江王妃也是太後一錘定音。
“哀家今天就把話挑明了,阿遠是哀家養大的,哀家就是偏心阿遠,你們幾個再敢對阿遠下手,對臨江王府下手,就給哀家滾出京城。”
被趕出京城,基本也就絕了登上皇位的可能。即便是三皇子平王已經與大位無緣,大皇子平王也舍不得離開京城這個花花世界。京城多好啊,要什麽有什麽,封地有什麽,又偏又遠。
“孫兒謹遵皇祖母教誨。”幾位皇子應了下來,卻是心思各異。
大皇子舒王還算平靜,隻是攥緊了拳頭,這次隻是臨江王妃流產,算不上什麽大事,下次就沒這麽簡單了。二皇子衍王幾乎是咬牙切齒,真恨不得直接打唐修遠一頓,如果二皇子衍王真的這麽做了,還指不定是誰打誰,唐修遠如今,早已不是小時候那個骨瘦如柴的小病秧子,論騎射,唐修遠敢稱第二無人敢稱第一。三皇子平王一臉無所謂,三皇子雖然也不喜歡唐修遠,但唐修遠又不會礙自己的事,能給唐修遠添添堵當然是最好的,不能也就罷了,三皇子可不想被趕出京城。五皇子最恭敬,你們最好打起來,打得越熱鬧越好,橫豎聖上如今春秋正盛,等你們打的差不多了,聖上也該日薄西山了,不就正好輪到自己了嗎?宮裏的孩子難活,除了自己上頭的三位兄長,也就是一個病歪歪的老八,等他們打得兩敗俱傷,自己出來打掃戰場,捎帶手也能把老八以及後麵可能出現的老九、老十等等一並收拾了。
……
臨江王府,宋霽初臥床養病,唐修遠直接上折子告了假,也不上朝,也不去吏部,就在府中陪宋霽初養病。
“王爺、娘娘。”大爺宋筠來了,宋霽初養了這麽幾天,雖然還是會隱隱作疼,氣色看著倒是還不錯。
大爺宋筠給唐修遠帶來了幾百兩銀子,兩人嘀嘀咕咕的說了好半天話,然後唐修遠就出門了,搞得宋霽初莫名其妙的。
“哥哥,你和王爺在搞什麽,快跟我說說。”有什麽事,是宋霽初不能聽的,還搞的這麽神秘。
宋霽初如今還在養病,白果交代了一堆忌口,大爺宋筠也不給宋霽初帶吃的了,讓宋霽初先把身子養好再說。
“我在鋪子裏,收了三百兩銀子,本來也不是什麽大事,隻是這銀子底部,有多了一筆的魚鱗印記。”天下九州,每一州發行的銀子、銀票都會有這州獨特的印記,揚州臨海,漁業發達,用的印記,是魚鱗。因是與百越往來的收益,還要上繳國庫,廣陵宋家在魚鱗印記上,又加了一筆,與揚州發行的銀子予以區分。所以說,大爺宋筠在鋪子裏收到的三百兩銀子,是廣陵宋家上繳國庫的那筆錢。
每三個月,廣陵宋家會同臨江王府一起,押送賬冊及銀錢入京,好巧不巧,廣陵宋家第二筆上繳國庫的銀錢,正是十日前入的京。也是廣陵宋家、臨江王府以及戶部的共同見證下,清點清楚,入了戶部的銀庫。不多不少,三百萬零三千五百兩,戶部登記入冊,三百萬兩整。多出來的三千五百兩,戶部收入銀庫,但並沒有入冊,隻有大皇子舒王、唐修遠、戶部尚書和大爺宋筠四人知曉。
上一次送入戶部的,是三百萬零兩千九百兩,戶部登記入賬的,也是三百萬兩整。
“有人動了國庫裏的銀子?貪墨?監守自盜?”宋霽初簡直要驚掉了下巴,就這樣大喇喇的從戶部銀庫裏拿了銀子出來,又大喇喇的花了出去,是真不怕被查出來啊。
大爺宋筠給宋霽初了一個高深莫測的笑容。
這兩個男人,一定有事情瞞著自己,宋霽初不滿的撅了撅嘴。
“我隻知道個大概,還是等王爺回來,問問王爺吧。”大爺宋筠發誓,他真的不知道太多東西,隻是聽從唐修遠的指使,留意京中所有的鋪子,是否有不一樣的銀錢流入,僅此而已。
“哀家是老了,不是死了,如今耳不聾眼不花,你們背後搞得那些小動作,真當哀家不知道?”
太後中氣十足的在罵人,下頭站著的是大皇子舒王、二皇子衍王、三皇子平王以及還未成年的五皇子。
五皇子縮了縮脖子,就太後這麽中氣十足,感覺比自己的命都硬。大皇子舒王和二皇子衍王明裏暗裏在爭奪皇位,三皇子平王雖然沒了登上大位的機會,可也不妨礙三皇子平王時不時給大家添添堵。五皇子從來不會參與上頭三位兄長的爭鬥,一個是寵妃之子,一個皇後之子,還有一個四處添亂的,他們就爭吧,鬧吧,到時候自己大可坐收漁利。
五皇子雖然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置身事外,但也會插手一些事情,比如針對臨江王府。劫持臨江王妃和唐桓一事,就有五皇子的手筆,隻是五皇子做事隱秘,唐修遠並未察覺。
“阿遠沒爹沒娘,又不會和你們爭皇位,哀家不過看著阿遠可憐,就多疼疼他,你們就這麽容不下阿遠。”
“那也得自己有本事,論文論武,阿遠什麽不比你們幾個強。”唐修遠是大魏戰神,單是一副假麵,就能讓北狄人聞風喪膽,在邊境,臨江王三字,到如今都有止小兒啼哭的作用。唐修遠雖然是武將,也不是隻會動武的兵魯子,如今照樣把吏部打理的清清楚楚。
“阿遠領了吏部的差事,吏部如今如何,戶部、刑部、禮部如今又如何,你們能不能心裏有點兒數。”
幾位皇子恭謹的立在下頭,一句話也不敢說,太後越是維護唐修遠,幾位皇子就越是恨毒了唐修遠。
自從唐修遠被聖上帶回宮中,交由太後撫養開始,太後和聖上都對唐修遠偏疼偏愛,二十多年來,幾位皇子就算再不對付,對上唐修遠都是抱團針對唐修遠,盡管唐修遠隻是區區異姓王,對他們爭奪皇位沒有任何威脅。拉攏唐修遠,對付其他皇子這個選項也從來沒有出現在幾位皇子的備選中。
“哀家知道,你們一直埋怨哀家偏心阿遠,哀家這輩子養過不少孩子,算上阿遠,不多不少也有十幾個,也隻有阿遠是哀家一手養大的。”
太後確實養過不少孩子,除過自己親生的皇子、公主之外,還有先帝旁的嬪妃的孩子,以及眼前的幾位皇子。隻是可惜,就算是太後親生的聖上和長公主,都隻在太後膝下養了一兩年,就被抱走了,更不用說其他孩子。
可唐修遠不一樣,唐修遠是太後親手帶大的,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開始,後來唐修遠分府出宮,也會定期進宮給太後請安,再後來唐修遠去了邊關,就連定下宋霽初做臨江王妃也是太後一錘定音。
“哀家今天就把話挑明了,阿遠是哀家養大的,哀家就是偏心阿遠,你們幾個再敢對阿遠下手,對臨江王府下手,就給哀家滾出京城。”
被趕出京城,基本也就絕了登上皇位的可能。即便是三皇子平王已經與大位無緣,大皇子平王也舍不得離開京城這個花花世界。京城多好啊,要什麽有什麽,封地有什麽,又偏又遠。
“孫兒謹遵皇祖母教誨。”幾位皇子應了下來,卻是心思各異。
大皇子舒王還算平靜,隻是攥緊了拳頭,這次隻是臨江王妃流產,算不上什麽大事,下次就沒這麽簡單了。二皇子衍王幾乎是咬牙切齒,真恨不得直接打唐修遠一頓,如果二皇子衍王真的這麽做了,還指不定是誰打誰,唐修遠如今,早已不是小時候那個骨瘦如柴的小病秧子,論騎射,唐修遠敢稱第二無人敢稱第一。三皇子平王一臉無所謂,三皇子雖然也不喜歡唐修遠,但唐修遠又不會礙自己的事,能給唐修遠添添堵當然是最好的,不能也就罷了,三皇子可不想被趕出京城。五皇子最恭敬,你們最好打起來,打得越熱鬧越好,橫豎聖上如今春秋正盛,等你們打的差不多了,聖上也該日薄西山了,不就正好輪到自己了嗎?宮裏的孩子難活,除了自己上頭的三位兄長,也就是一個病歪歪的老八,等他們打得兩敗俱傷,自己出來打掃戰場,捎帶手也能把老八以及後麵可能出現的老九、老十等等一並收拾了。
……
臨江王府,宋霽初臥床養病,唐修遠直接上折子告了假,也不上朝,也不去吏部,就在府中陪宋霽初養病。
“王爺、娘娘。”大爺宋筠來了,宋霽初養了這麽幾天,雖然還是會隱隱作疼,氣色看著倒是還不錯。
大爺宋筠給唐修遠帶來了幾百兩銀子,兩人嘀嘀咕咕的說了好半天話,然後唐修遠就出門了,搞得宋霽初莫名其妙的。
“哥哥,你和王爺在搞什麽,快跟我說說。”有什麽事,是宋霽初不能聽的,還搞的這麽神秘。
宋霽初如今還在養病,白果交代了一堆忌口,大爺宋筠也不給宋霽初帶吃的了,讓宋霽初先把身子養好再說。
“我在鋪子裏,收了三百兩銀子,本來也不是什麽大事,隻是這銀子底部,有多了一筆的魚鱗印記。”天下九州,每一州發行的銀子、銀票都會有這州獨特的印記,揚州臨海,漁業發達,用的印記,是魚鱗。因是與百越往來的收益,還要上繳國庫,廣陵宋家在魚鱗印記上,又加了一筆,與揚州發行的銀子予以區分。所以說,大爺宋筠在鋪子裏收到的三百兩銀子,是廣陵宋家上繳國庫的那筆錢。
每三個月,廣陵宋家會同臨江王府一起,押送賬冊及銀錢入京,好巧不巧,廣陵宋家第二筆上繳國庫的銀錢,正是十日前入的京。也是廣陵宋家、臨江王府以及戶部的共同見證下,清點清楚,入了戶部的銀庫。不多不少,三百萬零三千五百兩,戶部登記入冊,三百萬兩整。多出來的三千五百兩,戶部收入銀庫,但並沒有入冊,隻有大皇子舒王、唐修遠、戶部尚書和大爺宋筠四人知曉。
上一次送入戶部的,是三百萬零兩千九百兩,戶部登記入賬的,也是三百萬兩整。
“有人動了國庫裏的銀子?貪墨?監守自盜?”宋霽初簡直要驚掉了下巴,就這樣大喇喇的從戶部銀庫裏拿了銀子出來,又大喇喇的花了出去,是真不怕被查出來啊。
大爺宋筠給宋霽初了一個高深莫測的笑容。
這兩個男人,一定有事情瞞著自己,宋霽初不滿的撅了撅嘴。
“我隻知道個大概,還是等王爺回來,問問王爺吧。”大爺宋筠發誓,他真的不知道太多東西,隻是聽從唐修遠的指使,留意京中所有的鋪子,是否有不一樣的銀錢流入,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