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回:分道揚鑣
射雕四部曲之三,破虜英雄傳 作者:暴雨梨花孤燈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作者:暴雨梨花孤燈下
歡迎關注,放入書架觀看,後麵更多精彩
這內力相拚做不了一絲假,最終以力高者取勝!班依軒雖然吸走郭破虜全部先天真氣,並加上其他人的真氣,可謂是洶湧澎湃,充盈全身。但是都不是自身丹田生出的,雖然可以使用,但是時間一長,也就後續乏力。若能吸取別人內力加以補充,也可持久。但是此時時隻有輸出,沒有補充,力道也就越來越弱。
郭襄就不同了,她的九陽神功隻要還有一口氣在,依照九陽真經練功法門,結合無字天書上悟出的練功心法,氣隨心動,真氣就能自動生出,而且外力越強,生出越多,已經達到隨心所欲,收發自如的地步。不論使出多少,頃刻之間又驟然生出,可謂用之不竭,取之不盡。班依軒自然無法想抗。
又過一會,郭襄也感到班依軒內力真氣越來越弱,頓生憐憫之心,知道郭破虜還沒有死,又想起曾經答應過何足道要找回班依軒,消除與她矛盾。
於是道:“班姑娘,你我同時收掌吧!不然你必死無疑!”班依軒聽了,大笑道:“我偏不收掌,你殺了我吧,我爹死了,昆侖派也不容我,在這個世上也是無依無靠,還不如死了好,死在你手裏,不知何大哥是會高興還是痛苦呢?哈哈哈哈……”
她說話間鮮血狂吐,但是還是咬牙堅持把話說完。頓時眼前冰霜被鮮血噴成血紅,煞是耀眼醒目。班依軒看到血紅,更是瘋狂催動真氣,直衝過去。郭襄知道班依軒已經癲狂,就是她想收回真氣,也是不行。班依軒真氣仍是洶湧而來,隻要她一收回,班依軒真氣必會蜂擁而至,兩人真氣同時打到她身上,就算有九陽神功護體,郭襄也承受不了這兩大高手並力合擊,就是不死隻怕也要受重傷。
郭襄上次在毒王穀內就吃過班依軒一次大虧,幾乎丟了性命。而班依軒對她怨恨甚深,就是想利用郭襄她心慈手軟、宅心仁厚,賭她會不會收回內力。而且郭襄並不知道班依軒體內還有多少真氣,萬一她藏拙,郭襄又會被她所害。郭襄當然不願再上當,於是一直奮力還擊,看誰支撐不住,誰就力竭而死。郭襄真氣充盈,自然萬無一失,那就看班依軒能支撐到什麽時候了?想著班依軒會力竭而死,郭襄雖急在心裏,卻也是無能為力。
群雄哪裏知道兩人的凶險,隻看到兩人被封住的冰雕越來越大。就是見識非凡之人,知道兩人內力比拚已到了你死我活的死拚之時,縱然有人有心相救,分開二人。但是自忖內力與兩人相差太多,如果出手,隻怕沒有分開二人,自己反而被兩人合擊震死。這個世上想找到比兩人合力還高的高手,幾乎是不可能有的。
此時整個絕頂之上,除了北風呼嘯,幾乎鴉雀無聲,全都看著兩人比拚。登時全場靜寂,連一根繡花針跌在地下,也聽得見響。
就在這時,突聽得有人“咦”的叫了一聲,群雄這才看到上天梯處走上來一人,那人一身白衣如雪,長臉深目,滿臉滄桑,抱著一張焦尾琴。他一上絕頂看到場中兩人,臉色大變,也沒見他如何動作,身子一到冰雕旁邊,歎息一聲道:“這是何苦呢?”
郭襄與班依軒也看到那白衣男子,一個是喜悅,一個是先喜後怒。
那個白衣男子搖了搖頭,一把從焦尾琴下抽出一把長臉,丟在地上。然後緩慢地將焦尾琴從兩人四掌上方放下,冰塊遇到那人手臂,瞬間化成水,嘶嘶嘶流淌一地,接著那焦尾琴打在兩人四掌之上,嗤嗤嗤聲響不停,轉眼碎成粉沫,北風吹來,刹那飄落在空中。那白衣男子雙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兩人收掌處一按,大喝一聲“開”,班依軒與郭襄四掌瞬間分開。班依軒“嚶”的一聲,暈了過去,就要跌倒在地上,那人手臂一伸攬住腰間,斜靠在身上。郭襄向後一躍,跳出一丈開外,麵上現出無限驚奇之色。
郭襄望著白衣男子,大喜道:“多謝你何大哥!”那白衣男子正是昆侖三聖何足道。何足道卻道:“還要多謝你手下留情,不然班姑娘早已沒命!”說著伸開雙臂,隻見一條胳膊棉衣袖子完好無損,一條袖子已經爛成碎片。顯然是班依軒比郭襄內力相差太多。若是郭襄出全力,班依軒早已支撐不住。
原來何足道在村莊被班依軒打傷,到了平涼城中找個客棧做工療傷,耗費一天才恢複如初。這才趕往崆峒山,哪知在崆峒山下遇到兩個西域女子糾纏,就是不讓何足道上山,何足道不想傷害兩人,繞了一圈才到了半山之上。不想在半山上,又遇到支嘯天與幽冥子糾纏,又是大費一番周折,這才到了絕頂。他中途遇阻正是班依軒安排的,她早知何足道一定也會來崆峒派,參加武林大會,不想他早上崆峒山上,先是在小村莊內暗算打傷他,然後又讓鏡花水月弟子在崆峒山下糾纏一陣。後來救了支嘯天與幽冥子之後,又暗中讓兩人在半山中在阻攔,四人被班依軒相救,眼見她如此相求,也並不是傷天害理之事,於是都答應去做。
這一番阻攔,所以何足道才姍姍來遲,不過路上卻也遇到一件要緊之事,於是連忙向絕頂奔去,正好看到郭襄與班依軒在死拚。雖然郭襄易容成郭破虜的樣子,但是何足道一接觸到郭襄內力,就知道是郭襄無疑。
郭襄知道何足道這一手實是非同小可,竟然借著焦尾琴一隔之力,將兩人的內家真氣全都卸在焦尾琴上,趁機分開兩人,而自己卻毫發無傷。這種卸力化勁的功夫,非唯施用者本人要有深湛的內力,而且要用得恰到好處,摸清兩人內力高低,然後雙臂用力不同,分開兩人,這才能一舉見效,要不然自己本身就有生命之險!若是判斷失誤,傷害到其中一人,也是沒有任何用,還不如直接出手打死一人的好。
群雄看到何足道分開兩人,且三人俱都毫發無損,都是暗自佩服。有人認識何足道,紛紛過來招呼見禮。
何足道突然高聲道:“龍掌門在哪裏?”聽到何足道這樣一喊,群雄知道昆侖派與崆峒派相鬥多年,而且這次武林大會,龍滄海也是明言要對付昆侖派的。此時何足道尋找龍滄海,必是要與其一決勝負。
群雄一聽何足道要找龍滄海,都漠然不語,郭襄並不知道中間發生的什麽事情,當然不知龍滄海在哪裏,遂也不說話。這時崆峒弟子聽了失聲大哭起來,何足道不知是何故?這時無塵子早已蘇醒過來,看到何足道要找龍滄海。顫顫巍巍站了起來道:“何掌門若是想找崆峒派麻煩,崆峒弟子縱然不敵,就是一死,也絕對認輸投降!”
他一說完,其他崆峒弟子皆都圍在無塵子周邊,拔出長劍,大聲道:“縱死不降!”郭襄這才注意無塵子全身血汙,連忙過去,問道:“無塵子發生了什麽事?”無塵子看著郭襄(還是郭破虜的樣子),冷冷道:“你不是不認識我嗎?我們崆峒派弟子就是死完,也不需要你來惺惺作態!”
郭襄道:“無塵子,是我,到底怎麽了?”無塵子仍是冷冷道:“剛才的事你不知道嗎?還過來問我?”郭襄當然仍是不明白,突然想起剛才一直都是媚姬在假扮郭破虜,於是低聲說了一句,正是郭破虜相救無塵子時所說的話。無塵子一聽愣住,郭襄這才低聲告訴他,自己乃是郭襄,剛才的郭破虜是別人假扮的。無塵子仔細看了看,又想起剛才那個郭破虜的確有很多可疑之處,這才相信郭襄所說,失聲大哭起來。講出龍滄海與青藍真人已經同歸於盡的事。
郭襄與何足道聽了大驚,想不到兩大掌門竟然如此慘烈而死,走到兩人墜崖之處憑欄觀望,唏噓不已。
郭襄忙問何足道找龍滄海何事?何足道這才說道,他找龍滄海並不是比武決鬥,而是有一件關係整個武林大會安危之事必須要有人做主,龍滄海是崆峒掌門,於是才找他商量。
無塵子與崆峒弟子聽到,知道誤會了何足道,向其道歉,並問是什麽事?群雄也想知道是什麽事?紛紛過來詢問。
何足道說道,他在到達中台之時,無意遇到摩羅正鬼鬼祟祟法輪寺之中,不時在門口向外張望,有人上山過來,便被他招呼到寺廟中,不再出來。何足道知道摩羅投靠蒙古大元皇朝,來這裏卻不上山,絕不是參加武林大會這麽簡單。而且注意到那些人上山之人雖穿著漢人衣服,可是一看相貌就知道是蒙古人,並且身上鼓鼓囊囊,顯然都暗中藏有兵刃。看他們太陽穴高高鼓起,並且走路四平八穩,手腳矯健有力,就知道不是常人。
何足道見他們行色可疑,就想進去一探究竟。於是拐到寺廟隱蔽之處,看四下無人,展開輕功,躍進寺廟,來到大雄寶殿外,混了進去,果然聽到摩羅與那些蒙古人說話。大意是說武林大會已被阿裏不哥派人控製,要與大元為敵,招降計劃失敗,為絕後患,隻有派兵剿滅。他們在此監視,等待元兵大軍上來,便一起攻上山去,趕盡殺絕,一個不剩。
有人道,上麵易守難攻,又有眾多武林高手,這次劫匪,恐怕會傷亡慘重。
摩羅說道,他已經上去探查過地形,隻等大軍團團圍住絕頂,上麵的人支撐不了幾天。到時再上去收屍就行。
其他人聽了,都齊聲說好。然後那些人就說些以後論功行賞之事,感覺已經手到擒來!
何足道知道事態嚴重,於是離開寺廟,快速上來,告知龍滄海,讓他早做準備!
崆峒弟子聽到,才知誤會了何足道。因為絕頂變故,撤回守衛崗哨,全都回到絕頂馳援無塵子。就是還有山下還有守備弟子,也被蒙古武士所殺,所以元兵到來也毫不知情。
群雄一聽,先是對何足道感激,然後又都哇哇大叫起來,痛罵元軍如此歹毒,趕盡殺絕。有人叫道,蒙古入侵以來,殘殺漢人,荼毒百姓,早想殺蒙古人一個痛快!
也有人道,蒙古勢大,兵強馬壯,不宜力鬥。分散突圍,是為上策!
還有人道,單打獨鬥,群雄自然不怕,若是大隊兵馬來襲,自然不是對手,還是派人下山談判,以和為貴,免動刀戈。
眾人議論不休,難以達成一致,爭吵不休。突然有人道:“不是有武林盟主嗎?不如聽聽他的意見?”群雄這才想起郭破虜(郭襄)是新任武林盟主,但是剛才那個郭破虜讓人有點失望,群雄都不相信他了。
何足道與無塵子知道郭襄真正身份,兩人同時力挺郭襄。郭襄知道自己並無指揮群雄的能力,而且他還是替弟弟暫做這個盟主的,又知道弟弟郭破虜已有鏡花水月數十萬兵馬,還找到寶藏做軍餉。他不僅從小四處學習武藝,到江湖各處曆練,回到襄陽時還要跟著父母學習行軍打仗、擺兵布陣,就是那本兵法聖書《武穆遺書》也早已倒背如流,運用自如。就連郭襄大肆過生日之時,郭破虜都在學習兵法。這一點郭襄是自愧不如。而且襄陽城後期,幾乎都是弟弟郭破虜在率領群雄守城。母親常笑說,郭芙繼承她的容顏,郭襄繼承她的智慧,隻有郭破虜繼承父母兩人全部優點。郭襄以前不信,現在想想確實如此。
隻要弟弟郭破虜能恢複記憶,整合現在已有力量,號令群雄,未來可期!現在最重要就是找到弟弟,幫他恢複記憶。
至於現在要怎麽辦?郭襄也是拿不定主意,突然想到在光明頂時,江湖群雄與明教弟子,被元軍圍在光明頂時,人數比今天群雄更多,可是麵對元軍的回回炮,束手無策,傷亡慘重。要不是郭破虜發現密道,恐怕所有人不死也是被俘。而今天形勢更加嚴峻,山上隻有區區一兩千人,糧食儲備不多,若是被元軍圍在下邊隻圍不攻,別說殺敵,就是再想逃走都不可能。現在最好的策略就是趕快早點下山,趁著元軍還沒圍困之前突圍而出,化整為零,保存實力,以後再找等有機會與元軍決戰。
想到此,便把自己想法與何足道商量一番,何足道也不懂兵法,但也經曆光明頂之戰,認為郭襄撤退策略甚好。就讓郭襄向群雄說出,於是郭襄一五一十說了出來。
群雄本以為郭襄會讓群雄下山殺敵,聽到郭襄策略,處處為群雄考慮,甚是周詳。那韓元中聽了更是大聲說好。有些想殺敵之人也被勸住。崆峒派弟子本來不想離開,誓死要守護崆峒派。郭襄勸阻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門派在不在,主要是人在,而不是在乎幾間房屋。何況山上都是石屋,敵人也無法破壞,等敵人一走,崆峒弟子再回來,就可以重振崆峒!崆峒弟子聽了,都望著無塵子,龍滄海一死,無塵子自然也就成了新任崆峒掌門。無塵子道:“這樣也好,絕頂西邊還有一條小路,可以下山,也可以去混元頂,崆峒派可以先去混元頂暫住,等敵人走了再回來!”崆峒弟子聽了,就趕快進屋收拾行禮。
郭襄見無塵子同意,就與群雄商量撤退計劃,誰人帶路,誰人斷後,如果遇到敵兵,如何突圍,安排的井井有條,毫不混亂。
群雄見到郭襄安排有序,調撥妥當,沒有任何私心,不禁改變對郭破虜看法。心想,這人一天之內變化如此之大,都不相信是一人所為?
過了一會,群雄收拾妥當,崆峒弟子也是拿著鍋碗瓢盆,以及衣服被子,背在身上,除了房子,幾乎把背在了身上。郭襄見過太多流離失所,背井離鄉之人,也是見怪不怪。
郭襄看到眾人都準備好,於是就讓崆峒弟子在前麵帶路,群雄陸續跟著向西邊小路走去。
何足道也攙扶班依軒向郭襄來告別,郭襄問他去哪裏?何足道說,先回三聖坳,治好班依軒走火入魔內傷。他看到班依軒仍然白發蒼蒼,並不知道班依軒其實已經治好內傷。
郭襄道也好,並讓他路上小心。何足道問郭襄要去哪裏?郭襄道,還找媚姬,然後去找弟弟郭破虜,再去大都搶奪還魂草!
郭襄本想說班依軒暗害郭破虜之事,但想到班依軒並沒害死郭破虜,心想也就算了。
何足道聽了,不禁想到自己多次答應,幫助郭襄尋找還魂草,可是都沒履行諾言,暗自自責。現在身為昆侖掌門,事務繁多,更不可輕許諾言。於是也不多說什麽,心想把班依軒送回三聖坳後,再去大都幫忙也不遲。
兩人於是互道珍重,何足道就扶著班依軒先行而去。郭襄看到山上沒人,這才向那間石屋走去。
哪知到了石屋,卻看到一個人影從石屋內奔出,郭襄一看正是媚姬。不知何時醒來,看她手腳迅捷的樣子,應該已經恢複如初。
媚姬看到郭襄,麵露恐懼,轉身就朝上天梯奔去。
歡迎關注,放入書架觀看,後麵更多精彩
這內力相拚做不了一絲假,最終以力高者取勝!班依軒雖然吸走郭破虜全部先天真氣,並加上其他人的真氣,可謂是洶湧澎湃,充盈全身。但是都不是自身丹田生出的,雖然可以使用,但是時間一長,也就後續乏力。若能吸取別人內力加以補充,也可持久。但是此時時隻有輸出,沒有補充,力道也就越來越弱。
郭襄就不同了,她的九陽神功隻要還有一口氣在,依照九陽真經練功法門,結合無字天書上悟出的練功心法,氣隨心動,真氣就能自動生出,而且外力越強,生出越多,已經達到隨心所欲,收發自如的地步。不論使出多少,頃刻之間又驟然生出,可謂用之不竭,取之不盡。班依軒自然無法想抗。
又過一會,郭襄也感到班依軒內力真氣越來越弱,頓生憐憫之心,知道郭破虜還沒有死,又想起曾經答應過何足道要找回班依軒,消除與她矛盾。
於是道:“班姑娘,你我同時收掌吧!不然你必死無疑!”班依軒聽了,大笑道:“我偏不收掌,你殺了我吧,我爹死了,昆侖派也不容我,在這個世上也是無依無靠,還不如死了好,死在你手裏,不知何大哥是會高興還是痛苦呢?哈哈哈哈……”
她說話間鮮血狂吐,但是還是咬牙堅持把話說完。頓時眼前冰霜被鮮血噴成血紅,煞是耀眼醒目。班依軒看到血紅,更是瘋狂催動真氣,直衝過去。郭襄知道班依軒已經癲狂,就是她想收回真氣,也是不行。班依軒真氣仍是洶湧而來,隻要她一收回,班依軒真氣必會蜂擁而至,兩人真氣同時打到她身上,就算有九陽神功護體,郭襄也承受不了這兩大高手並力合擊,就是不死隻怕也要受重傷。
郭襄上次在毒王穀內就吃過班依軒一次大虧,幾乎丟了性命。而班依軒對她怨恨甚深,就是想利用郭襄她心慈手軟、宅心仁厚,賭她會不會收回內力。而且郭襄並不知道班依軒體內還有多少真氣,萬一她藏拙,郭襄又會被她所害。郭襄當然不願再上當,於是一直奮力還擊,看誰支撐不住,誰就力竭而死。郭襄真氣充盈,自然萬無一失,那就看班依軒能支撐到什麽時候了?想著班依軒會力竭而死,郭襄雖急在心裏,卻也是無能為力。
群雄哪裏知道兩人的凶險,隻看到兩人被封住的冰雕越來越大。就是見識非凡之人,知道兩人內力比拚已到了你死我活的死拚之時,縱然有人有心相救,分開二人。但是自忖內力與兩人相差太多,如果出手,隻怕沒有分開二人,自己反而被兩人合擊震死。這個世上想找到比兩人合力還高的高手,幾乎是不可能有的。
此時整個絕頂之上,除了北風呼嘯,幾乎鴉雀無聲,全都看著兩人比拚。登時全場靜寂,連一根繡花針跌在地下,也聽得見響。
就在這時,突聽得有人“咦”的叫了一聲,群雄這才看到上天梯處走上來一人,那人一身白衣如雪,長臉深目,滿臉滄桑,抱著一張焦尾琴。他一上絕頂看到場中兩人,臉色大變,也沒見他如何動作,身子一到冰雕旁邊,歎息一聲道:“這是何苦呢?”
郭襄與班依軒也看到那白衣男子,一個是喜悅,一個是先喜後怒。
那個白衣男子搖了搖頭,一把從焦尾琴下抽出一把長臉,丟在地上。然後緩慢地將焦尾琴從兩人四掌上方放下,冰塊遇到那人手臂,瞬間化成水,嘶嘶嘶流淌一地,接著那焦尾琴打在兩人四掌之上,嗤嗤嗤聲響不停,轉眼碎成粉沫,北風吹來,刹那飄落在空中。那白衣男子雙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兩人收掌處一按,大喝一聲“開”,班依軒與郭襄四掌瞬間分開。班依軒“嚶”的一聲,暈了過去,就要跌倒在地上,那人手臂一伸攬住腰間,斜靠在身上。郭襄向後一躍,跳出一丈開外,麵上現出無限驚奇之色。
郭襄望著白衣男子,大喜道:“多謝你何大哥!”那白衣男子正是昆侖三聖何足道。何足道卻道:“還要多謝你手下留情,不然班姑娘早已沒命!”說著伸開雙臂,隻見一條胳膊棉衣袖子完好無損,一條袖子已經爛成碎片。顯然是班依軒比郭襄內力相差太多。若是郭襄出全力,班依軒早已支撐不住。
原來何足道在村莊被班依軒打傷,到了平涼城中找個客棧做工療傷,耗費一天才恢複如初。這才趕往崆峒山,哪知在崆峒山下遇到兩個西域女子糾纏,就是不讓何足道上山,何足道不想傷害兩人,繞了一圈才到了半山之上。不想在半山上,又遇到支嘯天與幽冥子糾纏,又是大費一番周折,這才到了絕頂。他中途遇阻正是班依軒安排的,她早知何足道一定也會來崆峒派,參加武林大會,不想他早上崆峒山上,先是在小村莊內暗算打傷他,然後又讓鏡花水月弟子在崆峒山下糾纏一陣。後來救了支嘯天與幽冥子之後,又暗中讓兩人在半山中在阻攔,四人被班依軒相救,眼見她如此相求,也並不是傷天害理之事,於是都答應去做。
這一番阻攔,所以何足道才姍姍來遲,不過路上卻也遇到一件要緊之事,於是連忙向絕頂奔去,正好看到郭襄與班依軒在死拚。雖然郭襄易容成郭破虜的樣子,但是何足道一接觸到郭襄內力,就知道是郭襄無疑。
郭襄知道何足道這一手實是非同小可,竟然借著焦尾琴一隔之力,將兩人的內家真氣全都卸在焦尾琴上,趁機分開兩人,而自己卻毫發無傷。這種卸力化勁的功夫,非唯施用者本人要有深湛的內力,而且要用得恰到好處,摸清兩人內力高低,然後雙臂用力不同,分開兩人,這才能一舉見效,要不然自己本身就有生命之險!若是判斷失誤,傷害到其中一人,也是沒有任何用,還不如直接出手打死一人的好。
群雄看到何足道分開兩人,且三人俱都毫發無損,都是暗自佩服。有人認識何足道,紛紛過來招呼見禮。
何足道突然高聲道:“龍掌門在哪裏?”聽到何足道這樣一喊,群雄知道昆侖派與崆峒派相鬥多年,而且這次武林大會,龍滄海也是明言要對付昆侖派的。此時何足道尋找龍滄海,必是要與其一決勝負。
群雄一聽何足道要找龍滄海,都漠然不語,郭襄並不知道中間發生的什麽事情,當然不知龍滄海在哪裏,遂也不說話。這時崆峒弟子聽了失聲大哭起來,何足道不知是何故?這時無塵子早已蘇醒過來,看到何足道要找龍滄海。顫顫巍巍站了起來道:“何掌門若是想找崆峒派麻煩,崆峒弟子縱然不敵,就是一死,也絕對認輸投降!”
他一說完,其他崆峒弟子皆都圍在無塵子周邊,拔出長劍,大聲道:“縱死不降!”郭襄這才注意無塵子全身血汙,連忙過去,問道:“無塵子發生了什麽事?”無塵子看著郭襄(還是郭破虜的樣子),冷冷道:“你不是不認識我嗎?我們崆峒派弟子就是死完,也不需要你來惺惺作態!”
郭襄道:“無塵子,是我,到底怎麽了?”無塵子仍是冷冷道:“剛才的事你不知道嗎?還過來問我?”郭襄當然仍是不明白,突然想起剛才一直都是媚姬在假扮郭破虜,於是低聲說了一句,正是郭破虜相救無塵子時所說的話。無塵子一聽愣住,郭襄這才低聲告訴他,自己乃是郭襄,剛才的郭破虜是別人假扮的。無塵子仔細看了看,又想起剛才那個郭破虜的確有很多可疑之處,這才相信郭襄所說,失聲大哭起來。講出龍滄海與青藍真人已經同歸於盡的事。
郭襄與何足道聽了大驚,想不到兩大掌門竟然如此慘烈而死,走到兩人墜崖之處憑欄觀望,唏噓不已。
郭襄忙問何足道找龍滄海何事?何足道這才說道,他找龍滄海並不是比武決鬥,而是有一件關係整個武林大會安危之事必須要有人做主,龍滄海是崆峒掌門,於是才找他商量。
無塵子與崆峒弟子聽到,知道誤會了何足道,向其道歉,並問是什麽事?群雄也想知道是什麽事?紛紛過來詢問。
何足道說道,他在到達中台之時,無意遇到摩羅正鬼鬼祟祟法輪寺之中,不時在門口向外張望,有人上山過來,便被他招呼到寺廟中,不再出來。何足道知道摩羅投靠蒙古大元皇朝,來這裏卻不上山,絕不是參加武林大會這麽簡單。而且注意到那些人上山之人雖穿著漢人衣服,可是一看相貌就知道是蒙古人,並且身上鼓鼓囊囊,顯然都暗中藏有兵刃。看他們太陽穴高高鼓起,並且走路四平八穩,手腳矯健有力,就知道不是常人。
何足道見他們行色可疑,就想進去一探究竟。於是拐到寺廟隱蔽之處,看四下無人,展開輕功,躍進寺廟,來到大雄寶殿外,混了進去,果然聽到摩羅與那些蒙古人說話。大意是說武林大會已被阿裏不哥派人控製,要與大元為敵,招降計劃失敗,為絕後患,隻有派兵剿滅。他們在此監視,等待元兵大軍上來,便一起攻上山去,趕盡殺絕,一個不剩。
有人道,上麵易守難攻,又有眾多武林高手,這次劫匪,恐怕會傷亡慘重。
摩羅說道,他已經上去探查過地形,隻等大軍團團圍住絕頂,上麵的人支撐不了幾天。到時再上去收屍就行。
其他人聽了,都齊聲說好。然後那些人就說些以後論功行賞之事,感覺已經手到擒來!
何足道知道事態嚴重,於是離開寺廟,快速上來,告知龍滄海,讓他早做準備!
崆峒弟子聽到,才知誤會了何足道。因為絕頂變故,撤回守衛崗哨,全都回到絕頂馳援無塵子。就是還有山下還有守備弟子,也被蒙古武士所殺,所以元兵到來也毫不知情。
群雄一聽,先是對何足道感激,然後又都哇哇大叫起來,痛罵元軍如此歹毒,趕盡殺絕。有人叫道,蒙古入侵以來,殘殺漢人,荼毒百姓,早想殺蒙古人一個痛快!
也有人道,蒙古勢大,兵強馬壯,不宜力鬥。分散突圍,是為上策!
還有人道,單打獨鬥,群雄自然不怕,若是大隊兵馬來襲,自然不是對手,還是派人下山談判,以和為貴,免動刀戈。
眾人議論不休,難以達成一致,爭吵不休。突然有人道:“不是有武林盟主嗎?不如聽聽他的意見?”群雄這才想起郭破虜(郭襄)是新任武林盟主,但是剛才那個郭破虜讓人有點失望,群雄都不相信他了。
何足道與無塵子知道郭襄真正身份,兩人同時力挺郭襄。郭襄知道自己並無指揮群雄的能力,而且他還是替弟弟暫做這個盟主的,又知道弟弟郭破虜已有鏡花水月數十萬兵馬,還找到寶藏做軍餉。他不僅從小四處學習武藝,到江湖各處曆練,回到襄陽時還要跟著父母學習行軍打仗、擺兵布陣,就是那本兵法聖書《武穆遺書》也早已倒背如流,運用自如。就連郭襄大肆過生日之時,郭破虜都在學習兵法。這一點郭襄是自愧不如。而且襄陽城後期,幾乎都是弟弟郭破虜在率領群雄守城。母親常笑說,郭芙繼承她的容顏,郭襄繼承她的智慧,隻有郭破虜繼承父母兩人全部優點。郭襄以前不信,現在想想確實如此。
隻要弟弟郭破虜能恢複記憶,整合現在已有力量,號令群雄,未來可期!現在最重要就是找到弟弟,幫他恢複記憶。
至於現在要怎麽辦?郭襄也是拿不定主意,突然想到在光明頂時,江湖群雄與明教弟子,被元軍圍在光明頂時,人數比今天群雄更多,可是麵對元軍的回回炮,束手無策,傷亡慘重。要不是郭破虜發現密道,恐怕所有人不死也是被俘。而今天形勢更加嚴峻,山上隻有區區一兩千人,糧食儲備不多,若是被元軍圍在下邊隻圍不攻,別說殺敵,就是再想逃走都不可能。現在最好的策略就是趕快早點下山,趁著元軍還沒圍困之前突圍而出,化整為零,保存實力,以後再找等有機會與元軍決戰。
想到此,便把自己想法與何足道商量一番,何足道也不懂兵法,但也經曆光明頂之戰,認為郭襄撤退策略甚好。就讓郭襄向群雄說出,於是郭襄一五一十說了出來。
群雄本以為郭襄會讓群雄下山殺敵,聽到郭襄策略,處處為群雄考慮,甚是周詳。那韓元中聽了更是大聲說好。有些想殺敵之人也被勸住。崆峒派弟子本來不想離開,誓死要守護崆峒派。郭襄勸阻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門派在不在,主要是人在,而不是在乎幾間房屋。何況山上都是石屋,敵人也無法破壞,等敵人一走,崆峒弟子再回來,就可以重振崆峒!崆峒弟子聽了,都望著無塵子,龍滄海一死,無塵子自然也就成了新任崆峒掌門。無塵子道:“這樣也好,絕頂西邊還有一條小路,可以下山,也可以去混元頂,崆峒派可以先去混元頂暫住,等敵人走了再回來!”崆峒弟子聽了,就趕快進屋收拾行禮。
郭襄見無塵子同意,就與群雄商量撤退計劃,誰人帶路,誰人斷後,如果遇到敵兵,如何突圍,安排的井井有條,毫不混亂。
群雄見到郭襄安排有序,調撥妥當,沒有任何私心,不禁改變對郭破虜看法。心想,這人一天之內變化如此之大,都不相信是一人所為?
過了一會,群雄收拾妥當,崆峒弟子也是拿著鍋碗瓢盆,以及衣服被子,背在身上,除了房子,幾乎把背在了身上。郭襄見過太多流離失所,背井離鄉之人,也是見怪不怪。
郭襄看到眾人都準備好,於是就讓崆峒弟子在前麵帶路,群雄陸續跟著向西邊小路走去。
何足道也攙扶班依軒向郭襄來告別,郭襄問他去哪裏?何足道說,先回三聖坳,治好班依軒走火入魔內傷。他看到班依軒仍然白發蒼蒼,並不知道班依軒其實已經治好內傷。
郭襄道也好,並讓他路上小心。何足道問郭襄要去哪裏?郭襄道,還找媚姬,然後去找弟弟郭破虜,再去大都搶奪還魂草!
郭襄本想說班依軒暗害郭破虜之事,但想到班依軒並沒害死郭破虜,心想也就算了。
何足道聽了,不禁想到自己多次答應,幫助郭襄尋找還魂草,可是都沒履行諾言,暗自自責。現在身為昆侖掌門,事務繁多,更不可輕許諾言。於是也不多說什麽,心想把班依軒送回三聖坳後,再去大都幫忙也不遲。
兩人於是互道珍重,何足道就扶著班依軒先行而去。郭襄看到山上沒人,這才向那間石屋走去。
哪知到了石屋,卻看到一個人影從石屋內奔出,郭襄一看正是媚姬。不知何時醒來,看她手腳迅捷的樣子,應該已經恢複如初。
媚姬看到郭襄,麵露恐懼,轉身就朝上天梯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