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流湧動。
顧蕭看著大殿中纖弱卻仍將背脊挺得筆直的顧涼,微微歎了口氣。
他本不欲如此,但邊疆守將皆是被殺的節節敗退,大理已丟了足足六座城,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他本也不欲讓他最疼愛的女兒去和親,但聽聞遠嫁大齊,那些平日裏諂媚討好的宗室、大臣便緊趕慢趕的將女兒嫁了出去,最後竟無人可替顧涼和親。
顧涼怨他是應該的。
顧蕭抬起頭,在眉心處按了按,隱下多日以來因戰火不曾安眠而泛起的片片烏青,強忍疲憊和複雜,看著他疼了十六年的女兒麵上的神情漸漸冷去,像極了她母親臨終前的神情。
顧蕭一揮手,殿內侍奉的下人便知趣的退了下去。顧涼也無心理會,隻用幽深而再無天真的眼神看著顧蕭,眉眼處一派清冷,不由自主地抿著薄唇,卻愈發襯得臉色蒼白幾分。
她此時也是心如亂麻。她知曉父皇因著沒能護著母後使她死於後宮齷齪而愧疚,這十六年也加倍的疼著她。她其實早已不怨恨父皇,多年前她在禦書房玩鬧時看見壁上畫的美人眼角含著的恬靜笑意,就知道那素未謀麵卻以溫雅平和聞名的母後絕不願她怨著父皇。
有的大概隻是失望罷了。
顧蕭看著眼前纖弱的人影兒漸漸和當年那個他愛了半生的女子重合,又是一陣恍惚。心跳愈發加快,壓著他本就以奄奄一息的身軀。
她不恨,他恨。
恨自己的要江山不要美人,恨自己十六年前未曾護著心愛的人兒,恨自己重蹈覆轍,恨自己軟弱無能隻能眼睜睜的用自己的親女兒來平息戰火。
可他也不能如何。因為他知曉這一舉一動牽涉的是千萬百姓的性命,他絕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在自己手上興起的帝國再次落魄。
-《◎
江山和兒女私情,抉擇已是一目了然。
顧涼看著座上一夜之間蒼老不少的父親,心中也是一陣酸澀。她知曉父親的無奈,也知曉自己的使命,大約隻是那一絲的倔強讓她不肯將未來獻給這大好河山。
顧涼閉眸,薄唇勾起一個苦澀的笑意。既然她去了,能讓百姓免受戰亂之苦,能讓父皇不再整日操勞,何嚐不可?
隻因生在皇家罷。索性這也沒甚她在意的人了,一走了之也好,離了這傷心地罷。
心中定下注意,釋然的同時免不了複雜。顧涼睜開雙眸,重新勾起一清淺的笑意,像極了她的母後:“父皇,兒臣願意去和親。”
顧蕭在座上俯視著她臉上的迷茫、悲傷、無奈直至此刻都歸於平靜與淡然,數年未曾濕潤過的眼眶終是在此刻卸下防備。想說些什麽緩一緩對眼前人的愧疚之情,卻又發現此刻竟是無話可說,獨留一片苦澀:“阿涼,父皇對不起你。”
顧涼被這略帶沙啞的聲音直擊心扉深處,好不容易平靜下來的情緒又有了微微的顫動。她整理好臉上溫婉的笑意,斂下眸中的種種情緒,深深屈膝,最後一次叩拜她所敬愛的父皇:“兒臣告退。”
單薄的身影撐著素色的油紙傘在雨中漸行漸遠,徒留繡鞋踩水泛起的漣漪。顧蕭忽的癱坐在龍椅上,在金碧輝煌卻帶著幾分孤獨與蕭瑟的大殿中大口喘著氣,像溺水的人失去了他的救命稻草。
就像適才,他覺著那三句話,竟像是成了他竭畢生心血也破不了的執念。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顧蕭看著大殿中纖弱卻仍將背脊挺得筆直的顧涼,微微歎了口氣。
他本不欲如此,但邊疆守將皆是被殺的節節敗退,大理已丟了足足六座城,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他本也不欲讓他最疼愛的女兒去和親,但聽聞遠嫁大齊,那些平日裏諂媚討好的宗室、大臣便緊趕慢趕的將女兒嫁了出去,最後竟無人可替顧涼和親。
顧涼怨他是應該的。
顧蕭抬起頭,在眉心處按了按,隱下多日以來因戰火不曾安眠而泛起的片片烏青,強忍疲憊和複雜,看著他疼了十六年的女兒麵上的神情漸漸冷去,像極了她母親臨終前的神情。
顧蕭一揮手,殿內侍奉的下人便知趣的退了下去。顧涼也無心理會,隻用幽深而再無天真的眼神看著顧蕭,眉眼處一派清冷,不由自主地抿著薄唇,卻愈發襯得臉色蒼白幾分。
她此時也是心如亂麻。她知曉父皇因著沒能護著母後使她死於後宮齷齪而愧疚,這十六年也加倍的疼著她。她其實早已不怨恨父皇,多年前她在禦書房玩鬧時看見壁上畫的美人眼角含著的恬靜笑意,就知道那素未謀麵卻以溫雅平和聞名的母後絕不願她怨著父皇。
有的大概隻是失望罷了。
顧蕭看著眼前纖弱的人影兒漸漸和當年那個他愛了半生的女子重合,又是一陣恍惚。心跳愈發加快,壓著他本就以奄奄一息的身軀。
她不恨,他恨。
恨自己的要江山不要美人,恨自己十六年前未曾護著心愛的人兒,恨自己重蹈覆轍,恨自己軟弱無能隻能眼睜睜的用自己的親女兒來平息戰火。
可他也不能如何。因為他知曉這一舉一動牽涉的是千萬百姓的性命,他絕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在自己手上興起的帝國再次落魄。
-《◎
江山和兒女私情,抉擇已是一目了然。
顧涼看著座上一夜之間蒼老不少的父親,心中也是一陣酸澀。她知曉父親的無奈,也知曉自己的使命,大約隻是那一絲的倔強讓她不肯將未來獻給這大好河山。
顧涼閉眸,薄唇勾起一個苦澀的笑意。既然她去了,能讓百姓免受戰亂之苦,能讓父皇不再整日操勞,何嚐不可?
隻因生在皇家罷。索性這也沒甚她在意的人了,一走了之也好,離了這傷心地罷。
心中定下注意,釋然的同時免不了複雜。顧涼睜開雙眸,重新勾起一清淺的笑意,像極了她的母後:“父皇,兒臣願意去和親。”
顧蕭在座上俯視著她臉上的迷茫、悲傷、無奈直至此刻都歸於平靜與淡然,數年未曾濕潤過的眼眶終是在此刻卸下防備。想說些什麽緩一緩對眼前人的愧疚之情,卻又發現此刻竟是無話可說,獨留一片苦澀:“阿涼,父皇對不起你。”
顧涼被這略帶沙啞的聲音直擊心扉深處,好不容易平靜下來的情緒又有了微微的顫動。她整理好臉上溫婉的笑意,斂下眸中的種種情緒,深深屈膝,最後一次叩拜她所敬愛的父皇:“兒臣告退。”
單薄的身影撐著素色的油紙傘在雨中漸行漸遠,徒留繡鞋踩水泛起的漣漪。顧蕭忽的癱坐在龍椅上,在金碧輝煌卻帶著幾分孤獨與蕭瑟的大殿中大口喘著氣,像溺水的人失去了他的救命稻草。
就像適才,他覺著那三句話,竟像是成了他竭畢生心血也破不了的執念。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