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日耀卡多雷、漢風雄烈、櫆海的打賞,多謝支持。


    “卑職見過大人。”


    陳玄策走進書房,對著捧書在手的林如海就是一禮。


    林如海起身讓了一讓,然後走上前來,正正經經的向陳玄策一拜。


    “得校尉之手,方鏟除了身邊巨患,更喜得數載性命,這等大恩,真是無以為報。”


    “大人客氣了。”


    陳玄策忙跟著回禮。


    他們兩人身份上的差距太懸殊了。


    林如海也知道這個,笑著擺擺手讓陳玄策落座,“咱們就無須這些客套了。拜來拜去的,盡是繁瑣。”


    “所謂大恩不言謝。你隻需要知道我林如海記下了即可。”


    “大人……”


    陳玄策剛剛坐下就又要起身。


    林如海伸手一按,“坐下,坐下說。”


    “我見你把京城的房契還了回來,這房契禮送的確實有些不合適。你再看看這幾本書如何?”


    林如海表現的很親和,很沒有官架子沒擺身份,陳玄策也不是小膽兒的人,抱拳說道:“林姑娘一片好意,但卑職身份特殊,實在不敢收授。”


    他一個小小的龍禁尉小校,連個官身都不是,一棟三進的宅院能幫他多大的忙,這顯而易見。


    但真的有點不合適。


    他是龍禁尉啊。


    遮蔽警察救了一大富翁,大富翁沒有捐錢給警局裏換裝備,反而要直接送一棟京城的大房子給警察,問警察他如何能收呢?


    不過看著林如海推過來的幾本書,他又是懵逼了。


    什麽意思?


    林探花這是要他多讀讀書的意思嗎?


    不過在拿到手的第一時間,陳玄策的神色就凝重了。


    這書絕不是一般的書。


    果然翻開書皮之後映入眼簾的就是《天道歌》三個大字。


    “這是……”儒家心法?旁邊還有個朱字印記。


    翻看了兩頁後陳玄策有些懵,在這個紅樓世界中,儒家當然也有心法的。


    比如大路貨色的《浩然歌》,以及很多人都聽說過的《天人感應經》、《浩然正氣訣》。


    前者是劉漢董仲舒所創,後者是前宋文丞相之所傳,也不知道真假,更不知道這二者現今是否還有流傳,但卻是很多人都聽說過的儒家頂尖功法。


    然後就是前宋朱熹一脈的功法了。


    朱家功法傳至程門,而程氏又師從周敦頤,這位在陳玄策前世隻是一文人形象存世的人,在紅樓世界裏卻是北宋年間頂尖的大高手,據說在河洛得過周公遺缽。


    反正朱家的傳承來曆悠久,但當年顯赫一時的朱氏現早已經煙消雲散,陳玄策隻是有聽說過,卻沒有具體的了解。


    難道手中的這本就是?


    “拿去吧。寶刀配英雄,神功亦要許豪傑。隻是……,這功法它煉精化氣,於生育頗為有礙。作何抉擇,皆如你之所願。”


    該說的話林如海都已經說盡了,如何做抉擇就是陳玄策自己的事兒了。


    陳玄策起身告退。


    懷裏揣著三本書急忙回到了住處。


    但不及細看就被高保全找了過去,喝酒,喝慶功酒。


    陳玄策作為酒桌上的重點人物,人喝的差點都要躺著回去了。


    那再好的功法他也沒心情看了。


    第二天醒來簽到,得到了一支啞光的單筒望遠鏡,也算是個有用的東西了。他這才有時間來好好看看那三本書。


    一本《天道歌》先放在一邊,能煉精化氣的功法,厲害了。果然不愧是存天理滅人欲的那位主兒留下的傳承。


    然後第二本書是一套劍法——《四季劍歌》。


    最後是一門步伐很有意思,名字很尋常,就是《周天八卦步》,可在開篇的第一業卻就直白的說不通《易經》者難入此門。


    陳玄策這下子對這儒門功法有了一個深刻的印象了。


    然後看係統給出的答案,三門功法倒都是黃階下品,可陳玄策不覺得自己再修煉《天道歌》進入第三重了,實力增長的有直接把《全真道法》推進至第四重來的更大。


    倒是那《周天八卦步》在技能點富裕的情況下,可以直接點亮。


    時間很快又過去了兩天,陸陸續續的一批龍禁尉返回了揚州。包括此前去了蘇州的楊繼明、陳剛他們。


    各地事兒進行的很順利,畢竟實力處在碾壓模式麽。


    而且見勢不妙,那些跳出來的綠林人物、江湖人物都已經通通消失不見了,甚至一些鹽梟也放棄了老巢,解散了大部分的嘍囉,隻帶著最心腹的一小撮人隱藏了起來。


    泰興、泰州向東直到大海的大片區域裏,蘆葦蕩太多太多了。


    為什麽兩淮這地方自古就產鹽?那就是因為這裏一望無際的蘆葦蕩,就跟北方的長蘆一樣。


    地勢低平,海水經常倒灌,土地根本無法耕種,倒是生長出了接連天日的蘆葦蕩來。


    當地的灶戶煮鹽的時候根本無須向外購買大量的柴薪,隻外頭一眼望不到頭的蘆葦,就為這兒的灶戶提供了無窮無盡的燃料。


    也正是有了這些無窮無盡的燃料,才有了今日兩淮鹽業之盛世。


    可同樣的,這些蘆葦蕩也是最好不過的掩護了。


    那些鹽梟們隨便往哪裏一藏,你不出動大軍大規模的搜索,根本就找不出他們。自然就也更奈何不了他們了。


    可大軍出動談何容易啊。


    但不管怎麽說揚州事都要告一段落了。


    林如海沒有死。


    容他喘過一口氣後,他豈能不報複?


    畢竟是做了兩任的巡鹽禦史的人了,手心裏肯定攥著一些機密。之前是不願意徹底撕破臉皮,現在呢?還有什麽可顧忌的?


    那些王爺們在兩淮鹽事上的勢力經此一戰之後,又要進入急速萎縮階段了。甚至在明麵上都有可能被斬盡殺絕。


    誰叫泰昌帝在朝野中屬於上升期呢,實力在日益增強,幾個宗室王爺就是想找事兒都要用江湖綠林這些上不得台麵的勢力。


    他們十有八九也已經料到了這一天終究會來臨,所以才放手一搏。不求真的能翻盤,隻求盡可能的給泰昌帝一打擊。


    想想林如海要是真死了,泰昌帝會丟多大的臉?


    兩淮鹽政也肯定會出一些亂子。


    當然林如海就是發狠的想要徹底把他們鏟平也很難。


    鹽梟這種存在就跟山匪路霸一樣是很難徹底消除的。


    接下的事,不出意外林如海會在工作交接之前——他在揚州沒多長時間了,皇帝就算是酬功也會把林如海調入京城清養的——在如今的規矩範疇之內,盡量的把那些搭上了宗室王爺的船卻下不來的鹽商們幹掉一些吧。


    不過這些事兒就不是陳玄策他們要理會的了,就算是真出動龍禁尉,也是韓壽先他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紅樓打卡簽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浮夢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浮夢中並收藏從紅樓打卡簽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