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要改稅製?”


    回到林府,陳玄策跟著林如海進了小書房。


    林如海臉上的陰鬱之色就沒有化開過,因為皇帝不僅想要改革稅製,而且是對這期間報紙上刊登出來的稅製改革辦法都不滿意。


    稅務這東西想要改變,看似很複雜,可實際上要說簡單也簡單。


    因為你想要增長稅賦錢糧,那就隻能多征稅,或是多增地。


    皇帝已經把難處擺出來了,甚至還列舉了近些年裏皇室的耗費用度,因為有太上皇在,皇室用度自然較之泰昌帝之前更多了,但多的也不是很多。


    所以在皇家耗費奢靡的借口都沒人敢說的。


    何況現在這點耗費比之先前數下江南時候的耗費,那是不值一提的。


    現在皇帝問全天下人求個說法,大家也都理解。


    大周朝吸取了前宋時候的教訓,更加推崇經世濟民的事功之學,這也是朱家在宋末名著一時,可到了大周朝卻早煙消雲散去的最大原因。而在藍星曆史上並不怎麽出名的陳亮,在眼下的大周朝卻被捧得很高。


    所以天下人都清楚錢糧稅賦的重要性,那可不是朝廷對百姓士紳單一的壓榨剝削,錢糧稅賦取之天下也會用之天下的。


    那各類答案就都有了,主體是分為三種。


    一個是主張清丈田畝,認為是國朝安泰,人口滋生,百年光陰中土地兼並愈演愈烈,民間隱匿土地者甚重,現在都應該與之徹查。


    另一個則閉口不提土地兼並和田畝隱匿的事兒,張口閉口都在噴商賈,認為商賈無義而重利,今天下繁盛,市井昌榮,應該對之征以重稅。


    最後一個則是以上兩者兼之,不但建議對商賈征收重稅,還建議清查天下。


    皇帝都不滿意。


    林如海能感覺到皇帝心中對之已經有一定的成算了,隻是他不對外人開口,或者說至少林如海是不知道的。


    現在皇帝在朝堂上正式發出了詢問,下令天下三品以上官員,無分文武勳戚,全都要上書。


    這就是一次考試。


    誰要是給出的答案能合皇帝的心意,那今後的前程可就無量了。


    反之則是亦然。


    你跟皇帝都尿不到一個壺裏去,你還指望著皇帝對你信愛有加嗎?


    陳玄策腦子裏瞬間想到了張居正的改革,想到了雍老四的改革。


    這大周朝正值鼎盛,國勢比之張居正那時候的大明朝可強的太多了,跟雍老四也不一樣。


    後者的改革雖然力度很大,但說白了針對的還是漢人,滿清的基本盤八旗,你看雍正動了沒?


    所以雍老四有的被吹的閃光點,但也沒必要吹捧的過高了。


    “伯父意下如何?”


    上述三條各自都有大量的擁躉,比如李守忠就是第一條的堅定支持者。


    所以這人雖然有點迂腐,但品質氣節上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封建王朝裏能提出清丈田畝的都是勇士。


    事實上報社收到的來信如果有十,那要求對商賈增之重稅者至少占七八層,餘下的才是清丈田畝,再次之才是二者兼具。


    可不管是隻要求清丈田畝的,還是要求二者兼具的,那都是勇士。


    “想要國庫增益,清丈田畝就是必行之事,但對商賈增之重稅,我卻以為不可一視同仁。如鹽商、海商自可以如此,尋常商販,則大可不必。”


    “玄策可有妙法?”


    陳玄策這時候腦子裏已經把張居正和雍老四的法子都過了一遍,再結合眼下的大周朝,心中已然有了成算。


    “我雖然不讀書,但於這稅法上還真有一些成算。”


    “清丈田畝不提,就如伯父所言,此為必須之法。小子這裏且還有兩法,第一為一條鞭法。”這是張居正的法子:“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並征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這樣大大簡化了稅製,方便征收稅款。同時使地方官員難於作弊,進而增加財政收入。”


    看了一條鞭法後是不是覺得它跟攤丁入畝有一定的相似?


    事實上“一條鞭法”上承唐代的兩稅法,下啟清代的攤丁入畝,是中國曆史上極具有深遠曆史影響的一次社會變革。


    不過這法子雖然好,但也不是沒有壞處。


    比如說額外增派。


    一條鞭法原以征銀入官、取用於官,但一條鞭法施行後,並沒有達到消除雜役之害的目的。一條鞭法的破壞突出表現為額外增派,當地政府在一條鞭法之外另行增加徭役賦稅的時候,擾民就非常厲害了。


    然後就是火耗問題。因稅法規定納銀,而銀兩熔鑄過程就產生了所謂“火耗”。熔鑄碎銀的實際火耗為平均每兩一至二分,即百分之一二,但實際征收的火耗往往高得多,尤其是官製腐敗後,每兩達二至三錢,有時甚至更多。就成為地方聚斂的一個巧妙的手段,也成為百姓們沉重的負擔。


    “最後就是銀貴穀賤。官府夏秋兩稅收的都是白銀,民間小農在交稅的時候要先將穀物等產出折算成銀子,所以要在繳納兩稅的時候集中向商人兌換,而商人借此將銀價抬高,此舉尤為殘民害民也。”


    所以曆史上的一條鞭法就又被稱為殘民一條鞭。


    林如海本來聽到一條鞭法之後就兩眼大冒精光,陳玄策提出的這個法子簡直是思人所未思,想人所未想,做人所未做,成人所未成。


    不過隨後陳玄策又一連對著一條鞭法拍了三磚頭,好歹叫林如海發熱的大腦冷靜了下來。


    然後他就更高興了。


    這三點等於是給一條鞭法打了三個補丁,堵住了三個大漏洞。既然已經知道了缺點,那就一同把補丁打上就是了。


    大周朝對地方的控製力還是很強的,隻要定下綱法,嚴禁擅征雜稅,嚴禁擅自抬高火耗,稍有加重者,訪聞證實,重治其罪。


    現在新聞報已經開張了,這簡直就是現成的一‘禦史’麽。


    然後對於夏秋糧價對於百姓的其他收入,朝廷也可以著手加強常平倉等建設。


    所以一條鞭法有漏洞不怕,隻要堵上即可。


    “玄策真大才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紅樓打卡簽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浮夢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浮夢中並收藏從紅樓打卡簽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