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比鬥發起的快,結束的更快。


    崔五姑不知道陳玄策底細,隻是看陳玄策舉手投足之間,不止收了自己打出去的神雷,連玄都劍也被抓住了,這般表現簡直驚破了崔五姑的心理底線。


    當下抽身就走。


    橫豎就一口玄都劍,沒什麽大不了的。


    等怪叫花淩渾和其他幾位朋友匯合起來了,再來尋這人麻煩不遲!


    陳玄策也沒有去追擊。


    而是直接返回洞府裏,這花雨洞藏得可還有白陽真人的一部針訣和兩匣芒餌,雖然這麽些年來正邪兩派人物走馬燈一樣來到這裏搜掘,卻至今不曾發現。


    可陳玄策手中握著一張別人沒有的底牌啊。


    磅礴的神念傾瀉而出,宛如水銀瀉地一般,逐分逐寸的掃視。但是,後洞、前洞、中洞全都掃視了一遍,仍舊毫無所得。這針訣和芒餌,真不愧難找之名。


    所以隻能祭出功德金光了。


    同時雙手抱拳,對著山洞行了一禮,朗聲道,“真人容稟,玄策今日有緣來此瞻仰遺跡,深是感激。本也不欲多生事端,看了圖解便自行離去,可恨崔五姑欺人太甚,這就怪不得我要把事情做絕了。”


    當下就把功德金光照向洞內的無字石碑。


    這花雨洞中最可疑的便就兩處,一個是洞中那塊高約兩丈,厚有三尺的無字石碑;其次就是那口鐵釜。


    功德金光就是牛,方一放出,就見石碑上光華一閃,現出字跡來!


    然後鐵釜中也顯出一片光澤,兩個玉匣在光團中漂浮著。


    這可不就是針訣與芒餌麽。


    陳玄策拿到寶貝後剛要開口大笑,心中忽然靈機一閃,轉手將一團功德金光打入鐵釜。


    再轉身對著洞府一拜,這才要開去。


    但剛剛離開這花雨洞,就見一道精光衝天而落。


    卻又是一玉匣。


    剛落入手中,玉匣之上還浮現出一行字:十三頁天書圖解。


    陳玄策真有些愣了。沒想到白陽真人這麽厚道。


    但不管怎麽說這都是大好事!


    當下就化作一道光遠了去。


    等到崔五姑連同怪叫花子,還有峨眉派的醉道人、髯仙李元化一同回到花雨洞的時候,陳玄策早就離開多時了。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淩渾、崔五姑搶進後洞,見其四壁上的圖解依舊在,方才鬆了一口氣。


    而這時候小人國的國師膝角,也已經發現了天書圖解不翼而飛,正勃然大怒中了。但他也隻能這般了。剛飛上天來尋找‘賊人’蹤跡,就遠遠的看到了四道遁光,氣息個個皆恢弘浩大,當下如何還敢上前,慌忙降下雲頭,躲了起來。


    哪裏知道陳玄策這個時候已經遊蕩去了太行山。


    他卻是來尋找函虛仙府的。


    函虛仙府並不是蜀山劍俠傳裏出世的洞府,而是李樓主蜀山係列的《青城十九俠》中出場的。而至於為什麽人所得,陳玄策就記不清了。


    他又沒看過《青城十九俠》。甚至都不知道《青城十九俠》的時間點乃是此前的魏忠賢時期,隻不過時間跨度較長。


    隻不過是從網上的蜀山同人文中窺得了這一信息,而後翻騰舊時的記憶時候,從很深很深的角落裏才發現了這一消息。


    這也就是他成仙得道了,可以反反複複的翻找此前的記憶,哪怕他自己早就不記得的事情,反腦海裏翻找出的記憶,卻能把一切還原的一清二楚。


    如同看電影!


    廢話不多說,再來看函虛仙府,此乃赫赫有名的上洞八仙之一的純陽真人呂洞賓開辟的洞府。


    呂大神一共開辟了七處洞天福地,這是其中之一,也是現在僅剩的一處還不廣為人知的。其他有六處都已先後被人發現,造就了不少的劍仙豪俠,但令人不解的是,純陽真人的道統傳承劍術,卻始終不見人傳承。


    所以這最後一處仙府裏存的必是那位衣缽。


    這一傳聞不知道刺激了多少修士對之趨之若鶩。可惜,一直不見有聽聞。


    陳玄策還從消息中看到,這涵虛仙府四個大字已被人用刀斧生生削去了。


    因為此前這座仙府已經被人秘密尋到手,但這人乃是一個左道旁門。


    雖非庸流,卻也不是什麽真正高名之士。


    因為削去四字這事兒做的太糙了。


    他從別地高人口中聽聞消息,幾經辛苦才找到了這處洞府所在。本欲竊為己有,無奈純陽真人所留丹書、劍訣俱有禁法密封。


    而入寶山空手而歸的滋味太折磨了。


    一發狠,自己得不到,也絕對不能讓別人得到,同時也擔心自己道行淺薄被別人強奪洞府。


    於是用法寶將洞口篆字掘去,移來千年藤蔓與濃苔肥薛將洞門隱蔽,隻留下出入道路。


    甚至還裝作不知,在左近覓一崖洞暫居,以備窮年累日,每日潛往洞中探索研討,冀於必得。


    且每當出入之時,洞口必還另有禁法遮掩,使人到了近側都難覺察,如此方能隱蔽得住。


    可以說是小心到了極致。


    但可惜的是,旁門中人是非纏身,沒住多時,便在外頭遭劫伏誅。


    死時當然不會向仇敵吐露仙府之所在。


    於是乎,此處仙府就再度荒蕪了起來。


    仙府所在地正是太行山的三折崖。


    可是陳玄策哪裏知道三折崖在什麽地方啊,太行山很好找,三折崖可就不同了。


    隻能慢慢的搜尋,他現在是越發懷念指南針了。


    無形的神念如水般流淌開來,陳玄策是一點點的尋覓,反正他有時間。


    崇禎帝那裏的局勢一點都不緊張,孫傳庭可還沒死呢。而且有了八大家的血肉來解渴,大明的局勢怎麽都能緩和一些。


    這中間至少還差著好幾個月呢。


    陳玄策就耗在太行山了,一座山頭一座山頭的尋覓,反正三折崖麽,顧名思義,特征極明顯。


    所以他當然能找對地方。


    上中下三個褶皺,這是非常明顯的特征。其中第二層斷崖上,露出一塊平坦的岩石。


    石台約有一畝大小,直對著西北群山,下麵是深壑絕澗,兩側各掛著一條瀑布,如玉龍倒掛,直下百丈。


    明眼人一眼就能知曉這裏不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紅樓打卡簽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浮夢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浮夢中並收藏從紅樓打卡簽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