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時在圓明園內賞花的嘉慶,同樣也對玉德憤怒至極。
“這個混賬東西!”這日,嘉慶眼看公務已畢,下午也來到了杏花山村修剪花木。可不知為何,剪著剪著,嘉慶竟突然大怒,順手一剪便向著邊上一株杏花剪去,那邊杏花本來長得頗為茂盛,卻被嘉慶這樣一剪,直接削落在地。
“皇上,這……這又是何人惹了皇上生氣啊?”紐祜祿氏已經在嘉慶六年升為皇後,這時主持中宮已有兩年。經過了乾隆喪事、京畿水災,嘉慶直到上一年才將圓明園行幸、避暑山莊圍獵之事恢複原狀,眼看京中也已漸複舊貌,不想嘉慶這日卻突然生起氣來。
“閩浙總督玉德!”嘉慶怒道:“你聽聽,他前日那折子上寫了什麽?說軍士操練之時,使用火槍多有人手顫,據他所見,乃是槍上星鬥顫動,以致軍士心緒不寧。你聽聽,還有比這更無恥的言語嗎?!火槍本就是上陣殺敵之物,沒了星鬥,如何才能一擊斃命?軍士訓練時手顫怎麽了?訓練時槍技不精,勤加操演方能熟練,若是上陣打仗手顫,難道要聽憑敵人取你性命嗎?朕已經狠狠罵了他一頓,可他一個旗人,竟如此不修武備,朕想想就來氣!”
“那皇上為何不撤了他呢?”皇後一邊撿起地上被嘉慶“遷怒”的一株杏花,一邊問道:“我聽說眼下督撫之內,勒保、琅玕、吳熊光,都頗有治軍之才,眼下閩浙又有海盜,讓他們過去替任,不是更好嗎?”
“勒保、琅玕、吳熊光,眼下都走不開啊?”嘉慶一邊想著,一邊也頗有些無奈的說道:“川楚之亂,去年方才平定,眼下仍有小股餘匪,勒保在四川、吳熊光在湖廣,都不能動,琅玕在雲南,一樣也不太平。更何況海戰陸戰本就不同,讓他們換過去做閩浙總督,多半也無濟於事,顏檢和陳大文,更不是打仗的材料。從一品這個位置上能督辦除寇之人,朕想著卻也不多了。”
“那皇上,這玉德平日品行如何?”皇後問道。
“朕幾次派福建學政之時,都曾對他們加以叮囑,玉德的事,朕也知道不少。”嘉慶道:“他才幹隻能說平平,可畢竟一路從知府做到總督,經驗是足夠的。更何況,這玉德並無貪汙受賄之事,總也是個清官,和珅雖然死了,可這天下貪腐之風,卻不能一日盡除,朕也需要多些清官做個典範啊。總不能因為他這一時糊塗,就換個更不妥當的人過去吧?”
總之對於玉德之事,嘉慶和阮元一時都無法改變什麽。
而這時對玉德不滿意的人,還不止阮元與嘉慶兩個,這一日的閩浙總督府內,可是好生熱鬧,福建巡撫李殿圖、福建布政使裘行簡兩位大員,竟不約而同的前來與玉德商議福建要事。
“玉總製,眼下民間境況,下官覺得,實在是堪憂啊。”李殿圖率先開口,道:“這幾年海盜肆虐,福建內陸大木與米糧,也短缺嚴重,所幸台灣那邊每年還有商人前來販售,可這海盜頻繁劫掠往來商船,商人為了回本,就不得不把木價米價提了起來,現在一石米的市價,要比五年前漲了四成,若是再這樣下去,福州百姓還如何承受得了啊?”
“李中丞,眼下這境況,已經比去年改善不少了啊?”玉德看來也是一臉憂心,道:“這些年海盜肆虐,這我能有什麽辦法,該搞的保甲,我都搞了,該訓練水師,咱們也練了。可這海寇人數眾多,總要耗些時間,才能一一剿滅嘛?你看,這不是前些日子,那蔡牽都投降了過來嘛?我估計再過些時日,米價自然也就降下來了。”
“還有軍費的事,也請大人聽下官一言。”李殿圖續道:“前日派往汀州和邵武的援軍,我與藩司臬司都清點過軍費開支,目前還有兩萬兩銀子的軍餉沒補上呢。雖說是協助江西剿匪,可這幾個月的支出,也不能不考慮啊?總製大人,這筆錢要是不能按時發下來,前線將士還怎麽打仗啊?”
“李中丞,這軍餉開支,難道我是有意不願撥給前線嗎?”玉德似乎還有道理,強辯道:“你在福建也做了兩年巡撫了,福建虧空如何,你應該清楚啊?眼下這賬是根本補不上,皇上那邊呢,雖說讓咱們徐徐賠補,可這一兩個月問一次,我心裏也不好受啊?將士們駐防汀州邵武,確是不易,可眼下這國事艱難之際,大家就在忍一忍,有什麽不好呢?你說我閩浙總督府賬上,每年不也要拿一筆養廉銀去賠補虧空嗎?”
“玉總製,咱們福建的督撫藩臬,哪個不得年年賠補養廉銀?這是總製您一個人的事嗎?”那布政使裘行簡本是乾隆朝尚書裘曰修之子,一家兩世重臣,自不免有些傲氣,卻也剛直,不似李殿圖那般瞻前顧後,道:“眼下福建諸事,總製說艱難不假,可也總得有個先後吧?汀州邵武駐軍防賊,海上清剿海寇,這是我閩省的根本大事!若是盜賊不平,百姓如何安心耕嗇?商旅如何暢通無阻?百姓不足,賦稅要如何充足?賦稅不足,虧空又如何去補?所以這賠補虧空之事,根本在於盜賊斂跡,全省太平!似總製這般軍隊拒不發餉,海盜唯求招撫,那不是本末倒置之舉嗎?”
“裘藩台,你任這布政使不過四個月,本督在這閩浙賠補虧空,都已經四年了!”玉德見裘行簡居然敢質疑自己,也沒好氣的回答道:“那海寇有多厲害,你打過仗嗎?你打都沒打過,又有何資格說我招撫之舉不妥?眼下剿匪的是江西,咱們不過派兵協防,又不是讓他們去戰場送命,這軍餉早一日發,遲一日發,又有什麽幹係?再說了,這筆軍餉我又不是不發了,你要是覺得不妥,我現下就立個字據,保證隻要虧空之事有些起色,這虧欠的軍餉,我一文錢不少!怎麽樣,你滿意了嗎?”
李殿圖和裘行簡眼看玉德巧舌如簧,怎麽說都有一套道理,也懶得再與他爭辯,相繼告辭去了。
“大人,興泉永道的慶大人來了。”這時玉德一名下屬向他報告道。玉德點了點頭,示意慶徠進來,慶徠見了玉德,請安之後,便對玉德陪笑道:“總製大人,閩海關的關稅我清點完了,上報的時候,就按去年的數字,多收的商捐,咱們就都去補虧空。”
“商捐之事,那些商人沒有起疑吧?”玉德問道。
“沒有,這福建距離京城好幾千裏,他們誰有那個耐心,還去京城問皇上的意思啊?他們看到咱們的手令,自然便相信這商捐是真的了,若有哪個不曉事的,下官一定讓他知道厲害。”慶徠笑道。
“那就好。”玉德感歎道:“你說這個阮元,真是年輕不懂事啊,那蔡牽是和他有什麽深仇大恨不成,非要給人家逼得沒了活路嗎?你說有那蔡牽在海上,咱們收這商捐補虧空,就有了名目,他蔡牽要是真的灰飛煙滅了,這商捐也收不得了……哎喲,一年也是四五萬呢。賠補這府庫漏洞,哪裏是那麽簡單的事啊?”
“大人說得是。”慶徠眼看四周無人,猶是不敢大意,將廳堂門暫時關了起來,道:“這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咱們這些年府庫漸漸充盈,這樣說來,也有他蔡牽一份功勞。那阮元是個讀死書的腐儒,一看就是不懂這道家圓通之理,心思窄得很。”
“唉,這蔡牽哪,打是打不得,可他使起詐來,卻也讓我恨得牙根發癢。”玉德歎道:“這商捐的事也就罷了,你說恩長和興奎的事,怎麽就撞在他手上了?那興奎我在杭州的時候,是千叮嚀萬囑咐,讓他不要和恩長去賭,就那賭桌你上個十回八回,能不認識幾個劇盜蟊賊嗎?他們素來懂得使詐,三兩下子就把你套牢了,後麵……還不是這些賊人說什麽,他們幫著幹什麽?他死的時候,倒也糊塗,他放那些賊人進來刺殺阮家家小,就應該把罪認下再尋短見啊?結果這樣一來,反倒是蔡牽找上了你我,這……我也真是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了。”
“大人,那離間阮家的主意,是小人出的,總是和大人無幹。再說了,我派去杭州那人,已經暴病死了,阮元現在死無對證,他能把大人怎麽樣啊?”慶徠對玉德素來仰仗,這時也索性不再稱“下官”,僅稱“小人”。
“唉,你和那蔡牽,都一樣,太小看阮元了。”玉德說著,似乎自己還不願意參與離間阮元之事:“這阮元年輕,氣也盛,咱們沒辦法。可他絕對不是個蠢人啊?你們開始還商量什麽送個美女,玩美人計,他家那夫人是什麽人你們知道嗎?那是當今衍聖公的親姐姐,我在杭州都見過一麵的,真是……真是牡丹海棠一般的美人啊?你去煙花巷找個對得幾首歪詩,會彈兩下琴的風塵女子,能把阮元騙過去?我看在他那夫人麵前,一個回合都走不到。就你那什麽離間計,我看也是一樣,對什麽人用什麽辦法,懂嗎?”
“那大人,對阮元應該用什麽辦法啊?”慶徠笑道。
“我哪知道?現在隻能求著蔡牽不要四處折騰了。”玉德當然也清楚,蔡牽根基尚在,多半不會真投降,卻也擔心他又去浙江劫掠被阮元殲滅,斷了自己“商捐”之路,問慶徠道:“蔡牽現在如何,不會果然……”
“大人放心,蔡牽所部現在都在漳州,暫無動靜。”慶徠自也清楚蔡牽心意,這番話不過是托詞。
“唉,你說我一個文官,怎麽就攤上蔡牽這種貨色了?若不是府庫虧空得緊,我……我何至於呢?”玉德歎道。隻是他卻不明白,阮元在浙江同樣麵對百萬虧空,卻沒有一句這樣的話。
“這個混賬東西!”這日,嘉慶眼看公務已畢,下午也來到了杏花山村修剪花木。可不知為何,剪著剪著,嘉慶竟突然大怒,順手一剪便向著邊上一株杏花剪去,那邊杏花本來長得頗為茂盛,卻被嘉慶這樣一剪,直接削落在地。
“皇上,這……這又是何人惹了皇上生氣啊?”紐祜祿氏已經在嘉慶六年升為皇後,這時主持中宮已有兩年。經過了乾隆喪事、京畿水災,嘉慶直到上一年才將圓明園行幸、避暑山莊圍獵之事恢複原狀,眼看京中也已漸複舊貌,不想嘉慶這日卻突然生起氣來。
“閩浙總督玉德!”嘉慶怒道:“你聽聽,他前日那折子上寫了什麽?說軍士操練之時,使用火槍多有人手顫,據他所見,乃是槍上星鬥顫動,以致軍士心緒不寧。你聽聽,還有比這更無恥的言語嗎?!火槍本就是上陣殺敵之物,沒了星鬥,如何才能一擊斃命?軍士訓練時手顫怎麽了?訓練時槍技不精,勤加操演方能熟練,若是上陣打仗手顫,難道要聽憑敵人取你性命嗎?朕已經狠狠罵了他一頓,可他一個旗人,竟如此不修武備,朕想想就來氣!”
“那皇上為何不撤了他呢?”皇後一邊撿起地上被嘉慶“遷怒”的一株杏花,一邊問道:“我聽說眼下督撫之內,勒保、琅玕、吳熊光,都頗有治軍之才,眼下閩浙又有海盜,讓他們過去替任,不是更好嗎?”
“勒保、琅玕、吳熊光,眼下都走不開啊?”嘉慶一邊想著,一邊也頗有些無奈的說道:“川楚之亂,去年方才平定,眼下仍有小股餘匪,勒保在四川、吳熊光在湖廣,都不能動,琅玕在雲南,一樣也不太平。更何況海戰陸戰本就不同,讓他們換過去做閩浙總督,多半也無濟於事,顏檢和陳大文,更不是打仗的材料。從一品這個位置上能督辦除寇之人,朕想著卻也不多了。”
“那皇上,這玉德平日品行如何?”皇後問道。
“朕幾次派福建學政之時,都曾對他們加以叮囑,玉德的事,朕也知道不少。”嘉慶道:“他才幹隻能說平平,可畢竟一路從知府做到總督,經驗是足夠的。更何況,這玉德並無貪汙受賄之事,總也是個清官,和珅雖然死了,可這天下貪腐之風,卻不能一日盡除,朕也需要多些清官做個典範啊。總不能因為他這一時糊塗,就換個更不妥當的人過去吧?”
總之對於玉德之事,嘉慶和阮元一時都無法改變什麽。
而這時對玉德不滿意的人,還不止阮元與嘉慶兩個,這一日的閩浙總督府內,可是好生熱鬧,福建巡撫李殿圖、福建布政使裘行簡兩位大員,竟不約而同的前來與玉德商議福建要事。
“玉總製,眼下民間境況,下官覺得,實在是堪憂啊。”李殿圖率先開口,道:“這幾年海盜肆虐,福建內陸大木與米糧,也短缺嚴重,所幸台灣那邊每年還有商人前來販售,可這海盜頻繁劫掠往來商船,商人為了回本,就不得不把木價米價提了起來,現在一石米的市價,要比五年前漲了四成,若是再這樣下去,福州百姓還如何承受得了啊?”
“李中丞,眼下這境況,已經比去年改善不少了啊?”玉德看來也是一臉憂心,道:“這些年海盜肆虐,這我能有什麽辦法,該搞的保甲,我都搞了,該訓練水師,咱們也練了。可這海寇人數眾多,總要耗些時間,才能一一剿滅嘛?你看,這不是前些日子,那蔡牽都投降了過來嘛?我估計再過些時日,米價自然也就降下來了。”
“還有軍費的事,也請大人聽下官一言。”李殿圖續道:“前日派往汀州和邵武的援軍,我與藩司臬司都清點過軍費開支,目前還有兩萬兩銀子的軍餉沒補上呢。雖說是協助江西剿匪,可這幾個月的支出,也不能不考慮啊?總製大人,這筆錢要是不能按時發下來,前線將士還怎麽打仗啊?”
“李中丞,這軍餉開支,難道我是有意不願撥給前線嗎?”玉德似乎還有道理,強辯道:“你在福建也做了兩年巡撫了,福建虧空如何,你應該清楚啊?眼下這賬是根本補不上,皇上那邊呢,雖說讓咱們徐徐賠補,可這一兩個月問一次,我心裏也不好受啊?將士們駐防汀州邵武,確是不易,可眼下這國事艱難之際,大家就在忍一忍,有什麽不好呢?你說我閩浙總督府賬上,每年不也要拿一筆養廉銀去賠補虧空嗎?”
“玉總製,咱們福建的督撫藩臬,哪個不得年年賠補養廉銀?這是總製您一個人的事嗎?”那布政使裘行簡本是乾隆朝尚書裘曰修之子,一家兩世重臣,自不免有些傲氣,卻也剛直,不似李殿圖那般瞻前顧後,道:“眼下福建諸事,總製說艱難不假,可也總得有個先後吧?汀州邵武駐軍防賊,海上清剿海寇,這是我閩省的根本大事!若是盜賊不平,百姓如何安心耕嗇?商旅如何暢通無阻?百姓不足,賦稅要如何充足?賦稅不足,虧空又如何去補?所以這賠補虧空之事,根本在於盜賊斂跡,全省太平!似總製這般軍隊拒不發餉,海盜唯求招撫,那不是本末倒置之舉嗎?”
“裘藩台,你任這布政使不過四個月,本督在這閩浙賠補虧空,都已經四年了!”玉德見裘行簡居然敢質疑自己,也沒好氣的回答道:“那海寇有多厲害,你打過仗嗎?你打都沒打過,又有何資格說我招撫之舉不妥?眼下剿匪的是江西,咱們不過派兵協防,又不是讓他們去戰場送命,這軍餉早一日發,遲一日發,又有什麽幹係?再說了,這筆軍餉我又不是不發了,你要是覺得不妥,我現下就立個字據,保證隻要虧空之事有些起色,這虧欠的軍餉,我一文錢不少!怎麽樣,你滿意了嗎?”
李殿圖和裘行簡眼看玉德巧舌如簧,怎麽說都有一套道理,也懶得再與他爭辯,相繼告辭去了。
“大人,興泉永道的慶大人來了。”這時玉德一名下屬向他報告道。玉德點了點頭,示意慶徠進來,慶徠見了玉德,請安之後,便對玉德陪笑道:“總製大人,閩海關的關稅我清點完了,上報的時候,就按去年的數字,多收的商捐,咱們就都去補虧空。”
“商捐之事,那些商人沒有起疑吧?”玉德問道。
“沒有,這福建距離京城好幾千裏,他們誰有那個耐心,還去京城問皇上的意思啊?他們看到咱們的手令,自然便相信這商捐是真的了,若有哪個不曉事的,下官一定讓他知道厲害。”慶徠笑道。
“那就好。”玉德感歎道:“你說這個阮元,真是年輕不懂事啊,那蔡牽是和他有什麽深仇大恨不成,非要給人家逼得沒了活路嗎?你說有那蔡牽在海上,咱們收這商捐補虧空,就有了名目,他蔡牽要是真的灰飛煙滅了,這商捐也收不得了……哎喲,一年也是四五萬呢。賠補這府庫漏洞,哪裏是那麽簡單的事啊?”
“大人說得是。”慶徠眼看四周無人,猶是不敢大意,將廳堂門暫時關了起來,道:“這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咱們這些年府庫漸漸充盈,這樣說來,也有他蔡牽一份功勞。那阮元是個讀死書的腐儒,一看就是不懂這道家圓通之理,心思窄得很。”
“唉,這蔡牽哪,打是打不得,可他使起詐來,卻也讓我恨得牙根發癢。”玉德歎道:“這商捐的事也就罷了,你說恩長和興奎的事,怎麽就撞在他手上了?那興奎我在杭州的時候,是千叮嚀萬囑咐,讓他不要和恩長去賭,就那賭桌你上個十回八回,能不認識幾個劇盜蟊賊嗎?他們素來懂得使詐,三兩下子就把你套牢了,後麵……還不是這些賊人說什麽,他們幫著幹什麽?他死的時候,倒也糊塗,他放那些賊人進來刺殺阮家家小,就應該把罪認下再尋短見啊?結果這樣一來,反倒是蔡牽找上了你我,這……我也真是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了。”
“大人,那離間阮家的主意,是小人出的,總是和大人無幹。再說了,我派去杭州那人,已經暴病死了,阮元現在死無對證,他能把大人怎麽樣啊?”慶徠對玉德素來仰仗,這時也索性不再稱“下官”,僅稱“小人”。
“唉,你和那蔡牽,都一樣,太小看阮元了。”玉德說著,似乎自己還不願意參與離間阮元之事:“這阮元年輕,氣也盛,咱們沒辦法。可他絕對不是個蠢人啊?你們開始還商量什麽送個美女,玩美人計,他家那夫人是什麽人你們知道嗎?那是當今衍聖公的親姐姐,我在杭州都見過一麵的,真是……真是牡丹海棠一般的美人啊?你去煙花巷找個對得幾首歪詩,會彈兩下琴的風塵女子,能把阮元騙過去?我看在他那夫人麵前,一個回合都走不到。就你那什麽離間計,我看也是一樣,對什麽人用什麽辦法,懂嗎?”
“那大人,對阮元應該用什麽辦法啊?”慶徠笑道。
“我哪知道?現在隻能求著蔡牽不要四處折騰了。”玉德當然也清楚,蔡牽根基尚在,多半不會真投降,卻也擔心他又去浙江劫掠被阮元殲滅,斷了自己“商捐”之路,問慶徠道:“蔡牽現在如何,不會果然……”
“大人放心,蔡牽所部現在都在漳州,暫無動靜。”慶徠自也清楚蔡牽心意,這番話不過是托詞。
“唉,你說我一個文官,怎麽就攤上蔡牽這種貨色了?若不是府庫虧空得緊,我……我何至於呢?”玉德歎道。隻是他卻不明白,阮元在浙江同樣麵對百萬虧空,卻沒有一句這樣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