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辭別林則徐之後,便即北上揚州,之前阮元東行之際,便已收到阮福來信,詢問阮元可否攜謝雪一同北上。阮元這次回到揚州,眼看謝雪憔悴傷神之狀,心中也是不住憐惜,幾年之間,孔璐華和唐慶雲的相繼離世,已然讓謝雪失去了兩根最為重要的精神支柱,若是自己還不在謝雪身旁,隻怕謝雪餘年時日也要不多了。想著京城之中,或許還有良醫可以為謝雪診治用藥,幫她增長精神,阮元便也告訴了謝雪帶她同行之事,謝雪自然同意,隨即謝雪便也同阮元、劉文如、阮祜一道,乘上了北上京城的行船。
然而就在阮元北上之際,廣州的兩廣總督府中,一場巨變卻已經漸漸露出了前兆。
“吳先生,您是說……咳咳……您是說今日前來,是另有查辦鴉片之法,是嗎?”這一日,兩廣總督盧坤也將阮元在學海堂提拔的學長吳蘭修請到了總督府內,向他求問清查鴉片之法。隻是這時盧坤也因辦理律勞卑一事,清查山區盜匪和嚴查鴉片諸事,已經精疲力竭,漸漸染病,而且病情日漸沉重。無奈之下,盧坤也隻得緊急召來吳蘭修,以便自己有生之年,還能最後向道光上疏一次,幫後代總督留下可行經驗。
“盧製台,您如今這樣子,您還擔心鴉片之事做什麽?要不,您也多加休養,待您病情好轉了,再來辦這件事不是更好嗎?”吳蘭修看著盧坤病重之狀,也當即向他勸道。
“吳先生,您就別擔心我了。我……我知道我已經不行了,可是這清查鴉片之事,如今也是越來越難,越來越看不到頭了。”盧坤不禁搖了搖頭,向吳蘭修苦笑道:“去年清查那梁顯業一夥,就那一次,居然查出鴉片一萬四千斤之多!按理說這樣的巨蠹都已經伏誅了,這些走私之人應該聞風喪膽了吧?可這一年來,我卻隻覺鴉片入口之數,是……是有增無減啊?我自忖督廣已有四年,清剿鴉片雖無過人之法,總是嚴查嚴辦了四年,朝廷的清查鴉片章程,也是一次比一次嚴格。可如今,為什麽還是……總是要想出些辦法,就算我不在了,以後的兩廣總督,不是一樣要做這些事嗎?”
盧坤所言確是事實,就在道光十四年,一個由走私販梁顯業組織販賣鴉片的走私團夥被盧坤一網打盡,但這個團夥不僅走私鴉片數量巨大,而且在盧坤搜捕之際,走私團夥居然直接向官軍動手拒捕,最後被盧坤殺死四人,生擒二十六人,此案方才告破。而梁顯業也不過是這時走私鴉片的團夥頭目之一,一個走私團夥被盧坤清剿,其他走私之人根本不屑一顧,依然在做轉手生意,也正因如此,盧坤方才心力耗竭,半年之間,竟已對清查鴉片之事有了絕望之念。
“是啊,在下卻也清楚,若是隻論剿捕之人,收繳鴉片之數,盧製台比起當年的儀征相國,都要多了不少,可如今的情況……唉,盧製台有所不知,如今官員士子之中,已經有不少人漸漸以為,鴉片屢禁不止,是因為鴉片本就是難禁之物,所以無論朝廷法度何等森嚴,製台如何盡心盡力,卻終是……終是無用啊。”吳蘭修也向盧坤勸道,盧坤督廣時間雖不比阮元久長,但清剿鴉片之數多於阮元也是事實,隻是盧坤督廣時代,鴉片走私入口之數已經比阮元督廣末年多出了三倍有餘,若是和阮元剿捕葉恒澍之時相比,則已經多出七到八倍。所以縱使盧坤盡心清查,廣州鴉片泛濫之狀也已經日漸嚴酷。
而盧坤聽著吳蘭修之語,心中也不覺多了一絲疑惑:“吳先生,您是說……說這從嚴查辦鴉片,官府竭力剿捕,都沒有用嗎?哈哈,若是我們這樣做都無濟於事,那還有什麽辦法,能夠解如今鴉片之禍呢?”
“盧製台,廣州有幾位致仕歸裏的大人,在下前幾日與他們講論鴉片之事,方得了一個法子。而且不隻是他們幾位心中有此念想,聽說京城之內,有幾位大人也是這般想法。前些年在廣東做按察使的許乃濟許臬台,如今已經升了太常寺卿,這個辦法就是他在廣州時,和那幾位老大人一同想出來的。既然嚴禁鴉片終是無用,那卻不如……馳禁。”吳蘭修向盧坤說道,而“馳禁”二字方一說出,盧坤麵上也登時變了顏色。
“馳禁?”盧坤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隻是盧製台,這所謂馳禁之法,比製台想象的可能要嚴密一些,隻是說對大多數人放開禁令,讀書人、做官之人、八旗綠營之人,是不在此限的。”吳蘭修也向盧坤解釋道:“如今鴉片之禍,各位大人想來有二,其一是使人精神不振,其二是白銀外流,對於如今朝廷而言,這白銀不住外流,乃是傷及根本之事啊?白銀外流,銀價便要上漲,百姓賦稅名為定製,其實卻漸漸加重了,這樣下來,隻怕有朝一日,社稷有傾覆之危。可如今清查鴉片之法,我等讀書人看來,都俱皆以為嚴苛,盧製台為了剿捕走私之人,這幾年盡心竭力,咱們也看在眼裏。可這些辦法真的有用嗎?若是有用,哪裏會有如今鴉片泛濫之狀呢?所以幾位大人,包括許大人都認為,無論對鴉片從嚴從寬,鴉片泛濫之狀,終不可止,既然鴉片不能徹底禁止,那也應該先去其一弊,遏製白銀外流啊?而能夠不讓白銀如今日般流失之法,就是馳禁了。”
“所謂馳禁,大端有,其一,是朝廷不再嚴禁鴉片,而是對洋人入口的鴉片一律收稅,既然洋人願意賣鴉片,那他們一邊賣貨,一邊又不繳稅,這不是太便宜他們了嗎?若是鴉片可以征稅,至少朝廷還能多出不少歲入,白銀也不至於像現在一樣,隻出不進啊?其二,便是準許各省百姓,可以自行栽種罌粟,提煉鴉片,當然,賣鴉片也要交稅。若是咱們本土有足夠的鴉片,那洋人就算想來進貨,他們能進口多少呢?洋人以前販售呢羽,一樣每年要賣給咱們不少,可中原各省,用的不還是咱們自己織出來的棉布嗎?總之,這樣下來,銀子就留在了咱大清國裏麵,不會跑到外麵去了。至於百姓傷身……幾位大人又何嚐不知呢?可如今咱們也在勸諭百姓不要吸食鴉片,百姓聽嗎?既然勸諭終歸無用,那不如一邊告訴他們鴉片傷身,一邊就不要管他們了。但官員、士紳、八旗綠營兵士,依然不許吸食鴉片,這樣朝廷、軍隊、讀書人的風氣,自也不會敗落。到時候咱們查辦吸食鴉片之人,就隻查官紳兵士,這不就方便多了嗎?”
“是……是這樣啊……”盧坤聽著吳蘭修之言,一時間似乎也有些觸動,可沉思半晌,如果自己果真上疏建議道光馳禁,那不說鴉片泛濫之事,自己辛苦嚴查鴉片數年的成果,或許也就要付諸東流了。無論如何,盧坤心中過不了這一關,便也向吳蘭修搖頭道:“吳先生,您這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了,朝廷也好,廣州也好,有人願意馳禁,也有不少人在上疏請求皇上嚴禁鴉片啊?要不,這清查章程,怎麽會越來越嚴格呢?而且我也知道,上疏請求皇上嚴禁鴉片之人,大多都是京城裏那些最敢說話的言官禦史,他們從來以為,隻有他們是真心報國,我等督撫,多得是庸碌無能之輩,若是我真的上疏請求皇上馳禁,他們……他們還不得罵死我啊……咳咳……”
“既然如此,盧製台,在下有個辦法,或許可行。”吳蘭修也向盧坤言道:“這卻也是事實,製台隻管依在下之法去做便是,就在尋常上疏之中,夾帶附片一道,上麵說明如今粵東官紳之中,有些人認為鴉片堵不如疏,製台不知此法是否可行,想著請皇上頒下定議。這樣就不算是製台您上言了,您不過是轉述其他官紳之言而已,如此,皇上和那些言官禦史還會苛責製台嗎?”
“是嗎……也罷,既然隻是他們私下商議之言,那我附片一封,上奏皇上,探探朝中口風也好。或許這件事討論得多了,果然朝廷之中尚有能臣,能夠想出個穩妥之法呢?”盧坤想著吳蘭修之言確也可行,便即同意了他附片上疏的建議。
不久之後,一份名為《粵士私議》的奏折附片,便夾在一封匯報查禁鴉片的奏折之中,由盧坤和粵海關監督彭年一並交到了道光禦案之上:
屢經周谘博采,有謂應照昔年舊章,準其販運入閩,加征稅銀,以貨易貨,使夷人不能以無稅之私貨售賣紋銀者。有謂應馳內地栽種罌粟之禁,使吸煙者。買食土膏,夷人不能專利,紋銀仍在內地轉運,不致出洋者。其說均不無所見,然與禁令有違,窒礙難行……
道光十五年八月二十日,阮元終於回到了北京城,並前往圓明園覲見道光。道光眼看阮元歸來,自也大喜,當即向阮元慰問了一番。念及阮元年事已高,又兼時有足疾,道光特許阮元無需在其他兵部官員覲見時行帶領之職,實則是免除了阮元絕大多數場合下的跪拜之禮。此外,道光也授予阮元兩項新的臨時職務,一是因都察院左都禦史乏人,阮元暫署左都禦史之職,二是皇太後六旬萬壽將至,阮元作為大學士,需負責敬上尊號之儀。阮元自也謝過道光授職,免除帶領之恩,自行歸家準備萬壽之禮去了。
阮元在京城安頓下來之後,奕繪夫婦便即主動上門拜訪。阮元聽聞阮福夫婦與奕繪、顧太清夫婦已經成為好友,心中自也欣慰,這一日便也將自己在雲南珍藏的石畫取了出來,供奕繪夫婦賞玩。奕繪和顧太清看著大理石上紋路曲折,竟隱隱有山水之狀,自也頗為好奇,想來這又是文人所創全新雅好,自己二人也不能落於人後才是。
然而就在阮元北上之際,廣州的兩廣總督府中,一場巨變卻已經漸漸露出了前兆。
“吳先生,您是說……咳咳……您是說今日前來,是另有查辦鴉片之法,是嗎?”這一日,兩廣總督盧坤也將阮元在學海堂提拔的學長吳蘭修請到了總督府內,向他求問清查鴉片之法。隻是這時盧坤也因辦理律勞卑一事,清查山區盜匪和嚴查鴉片諸事,已經精疲力竭,漸漸染病,而且病情日漸沉重。無奈之下,盧坤也隻得緊急召來吳蘭修,以便自己有生之年,還能最後向道光上疏一次,幫後代總督留下可行經驗。
“盧製台,您如今這樣子,您還擔心鴉片之事做什麽?要不,您也多加休養,待您病情好轉了,再來辦這件事不是更好嗎?”吳蘭修看著盧坤病重之狀,也當即向他勸道。
“吳先生,您就別擔心我了。我……我知道我已經不行了,可是這清查鴉片之事,如今也是越來越難,越來越看不到頭了。”盧坤不禁搖了搖頭,向吳蘭修苦笑道:“去年清查那梁顯業一夥,就那一次,居然查出鴉片一萬四千斤之多!按理說這樣的巨蠹都已經伏誅了,這些走私之人應該聞風喪膽了吧?可這一年來,我卻隻覺鴉片入口之數,是……是有增無減啊?我自忖督廣已有四年,清剿鴉片雖無過人之法,總是嚴查嚴辦了四年,朝廷的清查鴉片章程,也是一次比一次嚴格。可如今,為什麽還是……總是要想出些辦法,就算我不在了,以後的兩廣總督,不是一樣要做這些事嗎?”
盧坤所言確是事實,就在道光十四年,一個由走私販梁顯業組織販賣鴉片的走私團夥被盧坤一網打盡,但這個團夥不僅走私鴉片數量巨大,而且在盧坤搜捕之際,走私團夥居然直接向官軍動手拒捕,最後被盧坤殺死四人,生擒二十六人,此案方才告破。而梁顯業也不過是這時走私鴉片的團夥頭目之一,一個走私團夥被盧坤清剿,其他走私之人根本不屑一顧,依然在做轉手生意,也正因如此,盧坤方才心力耗竭,半年之間,竟已對清查鴉片之事有了絕望之念。
“是啊,在下卻也清楚,若是隻論剿捕之人,收繳鴉片之數,盧製台比起當年的儀征相國,都要多了不少,可如今的情況……唉,盧製台有所不知,如今官員士子之中,已經有不少人漸漸以為,鴉片屢禁不止,是因為鴉片本就是難禁之物,所以無論朝廷法度何等森嚴,製台如何盡心盡力,卻終是……終是無用啊。”吳蘭修也向盧坤勸道,盧坤督廣時間雖不比阮元久長,但清剿鴉片之數多於阮元也是事實,隻是盧坤督廣時代,鴉片走私入口之數已經比阮元督廣末年多出了三倍有餘,若是和阮元剿捕葉恒澍之時相比,則已經多出七到八倍。所以縱使盧坤盡心清查,廣州鴉片泛濫之狀也已經日漸嚴酷。
而盧坤聽著吳蘭修之語,心中也不覺多了一絲疑惑:“吳先生,您是說……說這從嚴查辦鴉片,官府竭力剿捕,都沒有用嗎?哈哈,若是我們這樣做都無濟於事,那還有什麽辦法,能夠解如今鴉片之禍呢?”
“盧製台,廣州有幾位致仕歸裏的大人,在下前幾日與他們講論鴉片之事,方得了一個法子。而且不隻是他們幾位心中有此念想,聽說京城之內,有幾位大人也是這般想法。前些年在廣東做按察使的許乃濟許臬台,如今已經升了太常寺卿,這個辦法就是他在廣州時,和那幾位老大人一同想出來的。既然嚴禁鴉片終是無用,那卻不如……馳禁。”吳蘭修向盧坤說道,而“馳禁”二字方一說出,盧坤麵上也登時變了顏色。
“馳禁?”盧坤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隻是盧製台,這所謂馳禁之法,比製台想象的可能要嚴密一些,隻是說對大多數人放開禁令,讀書人、做官之人、八旗綠營之人,是不在此限的。”吳蘭修也向盧坤解釋道:“如今鴉片之禍,各位大人想來有二,其一是使人精神不振,其二是白銀外流,對於如今朝廷而言,這白銀不住外流,乃是傷及根本之事啊?白銀外流,銀價便要上漲,百姓賦稅名為定製,其實卻漸漸加重了,這樣下來,隻怕有朝一日,社稷有傾覆之危。可如今清查鴉片之法,我等讀書人看來,都俱皆以為嚴苛,盧製台為了剿捕走私之人,這幾年盡心竭力,咱們也看在眼裏。可這些辦法真的有用嗎?若是有用,哪裏會有如今鴉片泛濫之狀呢?所以幾位大人,包括許大人都認為,無論對鴉片從嚴從寬,鴉片泛濫之狀,終不可止,既然鴉片不能徹底禁止,那也應該先去其一弊,遏製白銀外流啊?而能夠不讓白銀如今日般流失之法,就是馳禁了。”
“所謂馳禁,大端有,其一,是朝廷不再嚴禁鴉片,而是對洋人入口的鴉片一律收稅,既然洋人願意賣鴉片,那他們一邊賣貨,一邊又不繳稅,這不是太便宜他們了嗎?若是鴉片可以征稅,至少朝廷還能多出不少歲入,白銀也不至於像現在一樣,隻出不進啊?其二,便是準許各省百姓,可以自行栽種罌粟,提煉鴉片,當然,賣鴉片也要交稅。若是咱們本土有足夠的鴉片,那洋人就算想來進貨,他們能進口多少呢?洋人以前販售呢羽,一樣每年要賣給咱們不少,可中原各省,用的不還是咱們自己織出來的棉布嗎?總之,這樣下來,銀子就留在了咱大清國裏麵,不會跑到外麵去了。至於百姓傷身……幾位大人又何嚐不知呢?可如今咱們也在勸諭百姓不要吸食鴉片,百姓聽嗎?既然勸諭終歸無用,那不如一邊告訴他們鴉片傷身,一邊就不要管他們了。但官員、士紳、八旗綠營兵士,依然不許吸食鴉片,這樣朝廷、軍隊、讀書人的風氣,自也不會敗落。到時候咱們查辦吸食鴉片之人,就隻查官紳兵士,這不就方便多了嗎?”
“是……是這樣啊……”盧坤聽著吳蘭修之言,一時間似乎也有些觸動,可沉思半晌,如果自己果真上疏建議道光馳禁,那不說鴉片泛濫之事,自己辛苦嚴查鴉片數年的成果,或許也就要付諸東流了。無論如何,盧坤心中過不了這一關,便也向吳蘭修搖頭道:“吳先生,您這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了,朝廷也好,廣州也好,有人願意馳禁,也有不少人在上疏請求皇上嚴禁鴉片啊?要不,這清查章程,怎麽會越來越嚴格呢?而且我也知道,上疏請求皇上嚴禁鴉片之人,大多都是京城裏那些最敢說話的言官禦史,他們從來以為,隻有他們是真心報國,我等督撫,多得是庸碌無能之輩,若是我真的上疏請求皇上馳禁,他們……他們還不得罵死我啊……咳咳……”
“既然如此,盧製台,在下有個辦法,或許可行。”吳蘭修也向盧坤言道:“這卻也是事實,製台隻管依在下之法去做便是,就在尋常上疏之中,夾帶附片一道,上麵說明如今粵東官紳之中,有些人認為鴉片堵不如疏,製台不知此法是否可行,想著請皇上頒下定議。這樣就不算是製台您上言了,您不過是轉述其他官紳之言而已,如此,皇上和那些言官禦史還會苛責製台嗎?”
“是嗎……也罷,既然隻是他們私下商議之言,那我附片一封,上奏皇上,探探朝中口風也好。或許這件事討論得多了,果然朝廷之中尚有能臣,能夠想出個穩妥之法呢?”盧坤想著吳蘭修之言確也可行,便即同意了他附片上疏的建議。
不久之後,一份名為《粵士私議》的奏折附片,便夾在一封匯報查禁鴉片的奏折之中,由盧坤和粵海關監督彭年一並交到了道光禦案之上:
屢經周谘博采,有謂應照昔年舊章,準其販運入閩,加征稅銀,以貨易貨,使夷人不能以無稅之私貨售賣紋銀者。有謂應馳內地栽種罌粟之禁,使吸煙者。買食土膏,夷人不能專利,紋銀仍在內地轉運,不致出洋者。其說均不無所見,然與禁令有違,窒礙難行……
道光十五年八月二十日,阮元終於回到了北京城,並前往圓明園覲見道光。道光眼看阮元歸來,自也大喜,當即向阮元慰問了一番。念及阮元年事已高,又兼時有足疾,道光特許阮元無需在其他兵部官員覲見時行帶領之職,實則是免除了阮元絕大多數場合下的跪拜之禮。此外,道光也授予阮元兩項新的臨時職務,一是因都察院左都禦史乏人,阮元暫署左都禦史之職,二是皇太後六旬萬壽將至,阮元作為大學士,需負責敬上尊號之儀。阮元自也謝過道光授職,免除帶領之恩,自行歸家準備萬壽之禮去了。
阮元在京城安頓下來之後,奕繪夫婦便即主動上門拜訪。阮元聽聞阮福夫婦與奕繪、顧太清夫婦已經成為好友,心中自也欣慰,這一日便也將自己在雲南珍藏的石畫取了出來,供奕繪夫婦賞玩。奕繪和顧太清看著大理石上紋路曲折,竟隱隱有山水之狀,自也頗為好奇,想來這又是文人所創全新雅好,自己二人也不能落於人後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