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朕會讓太子監國(第一更)
大唐李承乾:請陛下稱萬歲 作者:太清妖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偏殿之中,李承乾認真拱手道:“啟稟父皇,十月朝會時,兒臣聽吐蕃國使祿東讚言,吐蕃讚普鬆讚一係雖三代單傳,子弟艱難,但是其國內王族一脈,人數眾多。”
李承乾的話音剛剛落下,房玄齡瞬間就驚訝的轉頭看向他。
“雖說如今吐蕃以鬆讚的威望鎮壓內外,但若是鬆讚的子嗣傳承出了問題,那麽其王族內部,還有非王族的各地方氏族,恐怕難免要有所動蕩,如此之下,或許有可乘之機。”李承乾拱手,說道:“還有吐穀渾,黨項,蘇毗,羊同等地,或許便沒有那麽快被吐蕃征服。”
長孫無忌,房玄齡,魏征,還有侯君集,目光不由地沉思了起來。
李世民坐在禦榻之上,同樣沉思。
權力欲望是人的本性,鬆讚幹布如今隻有一個兒子,若是三五年來,他還沒有別的子嗣,那麽就難免有人會對他的獨子有別的心思。
吐蕃國內的貴族,其他吐穀渾,黨項,蘇毗,羊同等國同樣有野心的人,都會蠢蠢欲動。
哪怕沒有什麽野心的,也會有所擔憂,如此之下,他們對吐蕃的忠誠就不會那麽堅定。
人心向背從來隻在幽微之間。
吐蕃勢弱,那麽大唐必然勢強。
西北諸國心向大唐,則諸國必然安定。
到時候吐蕃若強行有所動作,人心背離不說,一旦大唐揮軍而上,局麵必然要便利許多。
……
李承乾稍微鬆了一口氣,有些不好意思的拱手道:“兒臣愚鈍,隻有一點淺見。”
“兵法雲,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你的法子雖然有些奇,但縱橫之下,極可能會有奇效。”皇帝深深讚賞的點點頭,然後側身看向一旁的房玄齡,問道:“房相,此行可行嗎?”
“可行。”房玄齡認真的點頭,然後思索著說道:“不過這裏麵首先需將鬆讚在幾年後,帶陛下外孫親臨長安,以賀大唐建國之事,傳揚出去,然後再帶出太子關於其子嗣的質疑,其後諸事,便可以順利展開。”
“若是鬆讚數年之後,真的能夠有了父皇的外孫,那麽反而更好。”李承乾微微躬身。
吐蕃如果真的有了大唐的血脈,那麽大唐就可以借助這一點更加的滲透吐蕃內部。
起碼,吐蕃想要像之前那樣,突然興兵,殺到大唐邊境的事情不可能再發生了。
而這本來就是大唐和吐蕃聯姻的最初目的。
但若是鬆讚無能生子,又或者刻意不讓大唐的公主懷有吐蕃王族子嗣,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且從如今祿東讚在長安的作為看來,李承乾的的猜想,或許可能真的成真。
李世民直接點頭道:“那麽便如此吧,加強邊境防禦,滲透吐穀渾和黨項,散播謠言動搖根基,趁著聯姻派人入吐蕃,探查吐蕃虛實,尤其是政軍體製,還有山川地形,以及人心變化,都在此次聯姻之中了,諸司多做準備。”
“喏!”長孫無忌,房玄齡,魏征,還有侯君集,同時肅然拱手。
李承乾心中不由得輕輕歎息,他是實在不忍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但即便是他種種手段,最終也不過是引起了皇帝對吐蕃人的猜疑而已,至於更多的,眼下是沒有了。
這場令人難受的婚事已經要繼續。
“承乾。”皇帝的聲音在上方響起,李承乾立刻拱手道:“兒臣在!”
“朕發現你在諸國之事上,很有些出色的見解,這樣日後吐蕃的事情,你多關心一些。”李世民神色鄭重的交代。
“兒臣領旨!”李承乾肅然拱手道。
“好了,吐蕃之事便如此吧,你們先回去,朕和君集再說一會話。”李世民微微抬頭。
“喏!”李承乾,長孫無忌,房玄齡和魏征四人立刻拱手,然後全部平靜的轉身,從侯君集身側走過,朝內殿走去。
李承乾走在最前,目光不由得掠過整個偏殿,他終於確定,李泰是真的不在這裏了。
侯君集帶來的消息,難道已經足夠到皇帝將李泰叫過來,當麵對質的地步了嗎?
李承乾知曉,這些事情李泰沒有什麽可辯駁的,但以皇帝對李泰的寵愛,這些事情,他輕鬆就能夠將李泰摘出來。
怎麽今天就有些不一樣了呢?
皇帝究竟是處罰李泰的?
李承乾的目光深沉了下來。
……
“太子不喜歡吐蕃人。”李世民的目光從李承乾的背影收回,然後看向侯君集,說道:“所以在這件事情上,你要多幫他,兵部職方司關於吐蕃的訊息,要定時傳於太子。”
“喏!”侯君集立刻拱手,隻是低頭之間,眉頭緊皺,朝事也要交於太子,皇帝難道已經徹底放棄了魏王了嗎?
“太子若是有什麽決斷,朕在,就傳於朕,朕不在,你和兵部侍郎斟酌過後,執行便是。”李世民一句話說完,侯君集滿臉不解的抬起了頭,什麽叫做“朕在”,什麽叫做“朕不在”。
皇帝輕輕笑笑,然後說道:“明日,正旦大朝時,朕就會宣布公主文成和吐蕃鬆讚幹布的婚事,禮部和太常寺已經算定,正月十五那日啟程最佳,故而,正月十五,祿東讚和文成就會啟程前往吐蕃。”
“是!”侯君集認真拱手。
“二月三月科考,四月,朕會東巡洛陽和太原,到時候,朕會讓太子監國。”李世民神色肅然起來。
“是!”侯君集立刻沉沉躬身。
太子監國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這些年,皇帝幾乎每年都會東巡,時間或長或短,基本也全部都是太子監國。
隻是今年太子出事,所以皇帝才沒有東巡。
這不是重點,結合皇帝剛才所說,似乎皇帝明年東巡的時候,是要賦予太子一定的實權了。
以往時候,太子雖然監國,但長孫無忌,房玄齡和魏征等人都會留別人在長安輔政。
太子雖曰監國,但實際上,卻是一個象征罷了,雖然根本沒有任何的實權。
諸項之事,也都是大臣們商議過了,報太子知曉,太子點頭之後,用太子的名義頒行全國。
太子可以質疑,也可以和大臣們商量,但是卻沒有單獨做主的權利。
如今皇帝卻是一改往常,突然放權,這讓侯君集心中有種詭異的感覺,但究竟哪裏不對,他又說不出來。
“到時候,祿東讚返回吐蕃之事,讓太子全程關注,你好好輔佐,朕要看看太子的能力究竟如何?”皇帝神色肅然起來。
“喏!”侯君集肅然拱手。
……
抬起頭,李世民看向殿外,輕聲說道:“君集,這一次朕免了你的參知政事,你心中想必是有些想法的吧?”
“陛下!”侯君集立刻驚駭的拱手,說道:“陛下,臣知己有錯,絕無他念。”
李世民不在乎的擺擺手,說道:“你的事情,朕是仔細想過的,其實太子說的沒錯,你在地方政事的處置上還是有所欠缺的。
這或許是因為朕讓你直接任兵部尚書、吏部尚書有關,導致你在地方的經曆不足。”
“臣有過。”侯君集沉沉躬身。
皇帝微微搖頭,說道:“君集,其實朕是可以不免你的參知政事的,但這樣一來,相當長的時間裏,在你彌補好自身缺陷之前,朕是不會讓你任侍中,還有中書令,甚至是尚書左右仆射的。”
侯君集有些驚訝的想要抬頭,但他還是克製住了自己的欲望。
“朕對你的期望很高,君集。”李世民輕歎一聲,然後認真的看著侯君集說道:“房相年紀大了,你也看的出來,身為尚書左仆射,他是整個朝中最操勞的人,甚至還有在朕之上。
朕希望你能夠在他之後,逐漸的接任尚書左仆射的位置,所以,朕需要你好好的曆練。”
參知政事,雖然是宰相,但實際上連三省副相都不是。
如果不是侯君集還有吏部尚書的位置,那麽恐怕他在政事堂的位置,就要排到最後。
“臣……臣謝陛下隆恩。”侯君集沉沉的躬身,麵色肅穆的同時,也有些感同身受的哀傷。
房玄齡年紀大了,他侯君集又能好上多少。
“日後,你多幫助太子一些,同樣,也多盯著太子一些,行事難免行差踏錯,及時糾正便是。”皇帝的目光隨意的落在了侯君集的身上。
侯君集眉頭一挑,立刻拱手道:“喏!”
“嗯!”李世民起身,笑笑說道:“走吧,一起進去喝兩杯。”
“臣……”侯君集有些惶恐的拱手。
“來都來了。”李世民擺擺手,同時看向殿外,說道:“蘇烈也來了吧,叫他也一起來。”
“喏!”
李承乾的話音剛剛落下,房玄齡瞬間就驚訝的轉頭看向他。
“雖說如今吐蕃以鬆讚的威望鎮壓內外,但若是鬆讚的子嗣傳承出了問題,那麽其王族內部,還有非王族的各地方氏族,恐怕難免要有所動蕩,如此之下,或許有可乘之機。”李承乾拱手,說道:“還有吐穀渾,黨項,蘇毗,羊同等地,或許便沒有那麽快被吐蕃征服。”
長孫無忌,房玄齡,魏征,還有侯君集,目光不由地沉思了起來。
李世民坐在禦榻之上,同樣沉思。
權力欲望是人的本性,鬆讚幹布如今隻有一個兒子,若是三五年來,他還沒有別的子嗣,那麽就難免有人會對他的獨子有別的心思。
吐蕃國內的貴族,其他吐穀渾,黨項,蘇毗,羊同等國同樣有野心的人,都會蠢蠢欲動。
哪怕沒有什麽野心的,也會有所擔憂,如此之下,他們對吐蕃的忠誠就不會那麽堅定。
人心向背從來隻在幽微之間。
吐蕃勢弱,那麽大唐必然勢強。
西北諸國心向大唐,則諸國必然安定。
到時候吐蕃若強行有所動作,人心背離不說,一旦大唐揮軍而上,局麵必然要便利許多。
……
李承乾稍微鬆了一口氣,有些不好意思的拱手道:“兒臣愚鈍,隻有一點淺見。”
“兵法雲,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你的法子雖然有些奇,但縱橫之下,極可能會有奇效。”皇帝深深讚賞的點點頭,然後側身看向一旁的房玄齡,問道:“房相,此行可行嗎?”
“可行。”房玄齡認真的點頭,然後思索著說道:“不過這裏麵首先需將鬆讚在幾年後,帶陛下外孫親臨長安,以賀大唐建國之事,傳揚出去,然後再帶出太子關於其子嗣的質疑,其後諸事,便可以順利展開。”
“若是鬆讚數年之後,真的能夠有了父皇的外孫,那麽反而更好。”李承乾微微躬身。
吐蕃如果真的有了大唐的血脈,那麽大唐就可以借助這一點更加的滲透吐蕃內部。
起碼,吐蕃想要像之前那樣,突然興兵,殺到大唐邊境的事情不可能再發生了。
而這本來就是大唐和吐蕃聯姻的最初目的。
但若是鬆讚無能生子,又或者刻意不讓大唐的公主懷有吐蕃王族子嗣,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且從如今祿東讚在長安的作為看來,李承乾的的猜想,或許可能真的成真。
李世民直接點頭道:“那麽便如此吧,加強邊境防禦,滲透吐穀渾和黨項,散播謠言動搖根基,趁著聯姻派人入吐蕃,探查吐蕃虛實,尤其是政軍體製,還有山川地形,以及人心變化,都在此次聯姻之中了,諸司多做準備。”
“喏!”長孫無忌,房玄齡,魏征,還有侯君集,同時肅然拱手。
李承乾心中不由得輕輕歎息,他是實在不忍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但即便是他種種手段,最終也不過是引起了皇帝對吐蕃人的猜疑而已,至於更多的,眼下是沒有了。
這場令人難受的婚事已經要繼續。
“承乾。”皇帝的聲音在上方響起,李承乾立刻拱手道:“兒臣在!”
“朕發現你在諸國之事上,很有些出色的見解,這樣日後吐蕃的事情,你多關心一些。”李世民神色鄭重的交代。
“兒臣領旨!”李承乾肅然拱手道。
“好了,吐蕃之事便如此吧,你們先回去,朕和君集再說一會話。”李世民微微抬頭。
“喏!”李承乾,長孫無忌,房玄齡和魏征四人立刻拱手,然後全部平靜的轉身,從侯君集身側走過,朝內殿走去。
李承乾走在最前,目光不由得掠過整個偏殿,他終於確定,李泰是真的不在這裏了。
侯君集帶來的消息,難道已經足夠到皇帝將李泰叫過來,當麵對質的地步了嗎?
李承乾知曉,這些事情李泰沒有什麽可辯駁的,但以皇帝對李泰的寵愛,這些事情,他輕鬆就能夠將李泰摘出來。
怎麽今天就有些不一樣了呢?
皇帝究竟是處罰李泰的?
李承乾的目光深沉了下來。
……
“太子不喜歡吐蕃人。”李世民的目光從李承乾的背影收回,然後看向侯君集,說道:“所以在這件事情上,你要多幫他,兵部職方司關於吐蕃的訊息,要定時傳於太子。”
“喏!”侯君集立刻拱手,隻是低頭之間,眉頭緊皺,朝事也要交於太子,皇帝難道已經徹底放棄了魏王了嗎?
“太子若是有什麽決斷,朕在,就傳於朕,朕不在,你和兵部侍郎斟酌過後,執行便是。”李世民一句話說完,侯君集滿臉不解的抬起了頭,什麽叫做“朕在”,什麽叫做“朕不在”。
皇帝輕輕笑笑,然後說道:“明日,正旦大朝時,朕就會宣布公主文成和吐蕃鬆讚幹布的婚事,禮部和太常寺已經算定,正月十五那日啟程最佳,故而,正月十五,祿東讚和文成就會啟程前往吐蕃。”
“是!”侯君集認真拱手。
“二月三月科考,四月,朕會東巡洛陽和太原,到時候,朕會讓太子監國。”李世民神色肅然起來。
“是!”侯君集立刻沉沉躬身。
太子監國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這些年,皇帝幾乎每年都會東巡,時間或長或短,基本也全部都是太子監國。
隻是今年太子出事,所以皇帝才沒有東巡。
這不是重點,結合皇帝剛才所說,似乎皇帝明年東巡的時候,是要賦予太子一定的實權了。
以往時候,太子雖然監國,但長孫無忌,房玄齡和魏征等人都會留別人在長安輔政。
太子雖曰監國,但實際上,卻是一個象征罷了,雖然根本沒有任何的實權。
諸項之事,也都是大臣們商議過了,報太子知曉,太子點頭之後,用太子的名義頒行全國。
太子可以質疑,也可以和大臣們商量,但是卻沒有單獨做主的權利。
如今皇帝卻是一改往常,突然放權,這讓侯君集心中有種詭異的感覺,但究竟哪裏不對,他又說不出來。
“到時候,祿東讚返回吐蕃之事,讓太子全程關注,你好好輔佐,朕要看看太子的能力究竟如何?”皇帝神色肅然起來。
“喏!”侯君集肅然拱手。
……
抬起頭,李世民看向殿外,輕聲說道:“君集,這一次朕免了你的參知政事,你心中想必是有些想法的吧?”
“陛下!”侯君集立刻驚駭的拱手,說道:“陛下,臣知己有錯,絕無他念。”
李世民不在乎的擺擺手,說道:“你的事情,朕是仔細想過的,其實太子說的沒錯,你在地方政事的處置上還是有所欠缺的。
這或許是因為朕讓你直接任兵部尚書、吏部尚書有關,導致你在地方的經曆不足。”
“臣有過。”侯君集沉沉躬身。
皇帝微微搖頭,說道:“君集,其實朕是可以不免你的參知政事的,但這樣一來,相當長的時間裏,在你彌補好自身缺陷之前,朕是不會讓你任侍中,還有中書令,甚至是尚書左右仆射的。”
侯君集有些驚訝的想要抬頭,但他還是克製住了自己的欲望。
“朕對你的期望很高,君集。”李世民輕歎一聲,然後認真的看著侯君集說道:“房相年紀大了,你也看的出來,身為尚書左仆射,他是整個朝中最操勞的人,甚至還有在朕之上。
朕希望你能夠在他之後,逐漸的接任尚書左仆射的位置,所以,朕需要你好好的曆練。”
參知政事,雖然是宰相,但實際上連三省副相都不是。
如果不是侯君集還有吏部尚書的位置,那麽恐怕他在政事堂的位置,就要排到最後。
“臣……臣謝陛下隆恩。”侯君集沉沉的躬身,麵色肅穆的同時,也有些感同身受的哀傷。
房玄齡年紀大了,他侯君集又能好上多少。
“日後,你多幫助太子一些,同樣,也多盯著太子一些,行事難免行差踏錯,及時糾正便是。”皇帝的目光隨意的落在了侯君集的身上。
侯君集眉頭一挑,立刻拱手道:“喏!”
“嗯!”李世民起身,笑笑說道:“走吧,一起進去喝兩杯。”
“臣……”侯君集有些惶恐的拱手。
“來都來了。”李世民擺擺手,同時看向殿外,說道:“蘇烈也來了吧,叫他也一起來。”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