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孟浚率軍圍攻杭州城之際,遠在江寧的孟必安,此刻也有些忐忑不安,雖已做足準備,可若是有萬一,怕是自己連夜得逃離江寧,少爺吩咐自己的事便更加難以達成。
孟必安手持張著的名刺,稱己為張著侄兒,拜訪吳偉業。
吳偉業,字駿公,號梅村公,江蘇太倉人。
生於大明萬曆三十七年,明崇禎四年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左庶子等職,與錢謙益,龔鼎孳並稱江左三大家,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便是吳偉業所著。
吳偉業與東林黨複社關係密切,其師為複社領袖張傅,張著與吳偉業有數麵之緣。
孟必安抵達江寧後,探查半月之久,知吳偉業心懷故國,是可以爭取的人。
上午,孟必安整理好衣冠,來到吳偉業居所,“咚…咚咚”
“來了”門內傳來一聲回應。
“吱唔”的一聲,門內出來一人,是一位老者,老人身材勻稱,穿著樸素而整潔的衣服,動作從容。
孟必安急忙拱手見禮道“張文水(張著字)之侄見過吳先生”
隻見那老者擺擺手道“公子我不是,我家老爺在內堂,請公子稍後,待我容稟告一聲”
孟必安一愣,忙道“老丈請便”
老者門輕輕的掩起,隨後腳步聲不急不慢的走向內堂。
孟必安朝著身後搖搖頭,示意幾人稍安勿躁,孟必安身懷重任,必不敢以身示險,雖猜吳偉業不會告密,但孟必安還是安排幾名好手隱藏在吳宅四周,自己胸前還暗藏短刃,事有不協,還有應對之力。
不一會,老者出來,迎請孟必安道,“公子,我家老爺有請”
“多謝老丈”
……
“公子是文水之侄”待孟必安落座後,吳偉業開口詢問道。
“正是,吾是其侄,張安”孟必安站起身拱手回道。
“不必多禮,坐下,坐下”吳偉業忙擺手示意,隨後又道“聽聞蘇州已被孟浚所占,不知張家是否安好”
“張家一切安好,孟都督軍紀嚴明,不曾有擾民之狀”
“嗯,那便好”吳偉業點點頭,隨後二人又閑聊幾句,見孟必安還未進入正題,吳偉業便開口詢問道“不知今日賢侄來尋老夫可有要事”
“這是吾叔給先生的信”孟必安隨即站起身,從懷中掏出張著的信件,信件內容孟必安一清二楚,除開前頭的敘舊外,最重要的便是這段話“駿公兄,孟都督雄才偉略,立誌克複山河,今胡虜南下,率獸食人,剃發易服,惡行滔天,弟願誓死追隨,若不成,惟願舉家赴國難,今不知兄願否助弟一臂之力”
孟必安將信交於吳偉業,心中有些忐忑不安,不知吳偉業會做出什麽選擇。
吳偉業看完信,不禁歎息道,“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文水賢弟,勝我何止百倍!”
隨後吳偉業看向孟必安自嘲的道“我若願,可我一介書生,既無舉鼎之力,又無安邦定國之策,碌碌無為之書生,又能幫的上什麽忙呢”
孟必安忙道,“先生萬勿自謙,先生之力可抵數萬之眾”
吳偉業一愣,道“賢侄為何如此之說”
孟必安想了想,組織了一下語言,道“先生之師乃複社領袖張博,人脈廣闊,可知天下局勢,這便是先生最大的優勢”
吳偉業笑道“原來如此,好,吾應下了,吾雖螢火之光,也願照此山河”
孟必安大喜道,“先生高義,我替孟都督謝過先生”
吳偉業擺擺手道“勿需如此,賢侄可安排一人,居吳宅中,可稱為我遠房之侄,有需要讓吾探聽的消息,說一聲即可。”
孟必安點點頭道“先生所言甚是”
…………
回到江寧的據點,孟必安雖然攜帶著兩萬兩的巨款,卻也不能胡亂花銷,剛來江寧打探一番,本想盤下一座青樓,打探了一下行情,無奈的放棄這個念頭,不要說需要關係人脈,就是這投資也遠不是這兩萬可以辦成的,孟必安萬萬沒想到,江寧的物價如此之高,在常熟,兩萬兩最少可以開兩座青樓了。
無奈之下,孟必安在較偏之處,盤下一座茶樓,做為情報聯絡之地,茶樓庫房內,孟必安對著一人道“常遠鼎,從今日起,你化名為吳鼎,是吳偉業遠房之侄,記住每次有緊急情況,可在吳宅門上插一朵紅花,無事便不必插花”
常遠鼎,原是軍中士卒,孟必安挑選人手時,見其有些機靈,便將其挑選出來,常遠鼎蘇州本地人,其父母妻兒俱在蘇州城內,孟必安所選之人都是有家有業,可以控製之人。
常遠鼎隨即問道“可若是大人有事聯絡我呢”
“嗯,有事時,會有一個賣油的,來到吳宅,問要不要油,油是新鮮的”孟必安接著開口道,二人相互對細節進行了一番討論,隨後常遠鼎便離開茶樓,趕往吳宅。
“大人……”孟必安剛走出庫房,劉古全便開口道,可話還沒說完,便被孟必安氣衝衝打斷道,“說了多少回了,在這外麵叫老子少爺”
劉古全忙拍了拍自己嘴巴道“少爺,怪我怪我,這不是看旁邊都沒人嘛”
“行了,什麽事”孟必安沒好氣的說道。
“少爺,這江寧事也就這樣吧,我跟你一塊回去吧,這邊茶樓交給劉麻子看著”劉古全對著孟必安說道。
孟必安想了想,片刻後,搖搖頭道“不行,你先在這,過段時間,一切穩定後我會調你回去的”
江寧之事終於處理妥當。孟必安帶著六位隨從,收拾好行裝,踏上了歸途。他們一行人離開繁華的江寧城,向著歸程進發。
一路上,孟必安心情愉悅與隨從們有說有笑。然而,他心中也暗自思忖著回到蘇州後需要麵對的各種事務。
而在杭州城下,戰場上彌漫著令人窒息的慘烈氣息。放眼望去,滿地都是橫七豎八的屍體,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硝煙味和血腥味。塵埃漫天飛舞,仿佛給整個戰場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麵紗。廝殺聲響徹雲霄,與此同時,火炮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如雷貫耳,戰鼓和號角聲此起彼伏,激昂高亢,無數步卒消耗在這血肉戰場中。
他們扛著高聳入雲的雲梯,艱難地向前推進。與雲梯相伴的還有巨大的攻城塔,戰場上的一切都顯得如此緊張激烈,沒有絲毫喘息的機會。
孟必安手持張著的名刺,稱己為張著侄兒,拜訪吳偉業。
吳偉業,字駿公,號梅村公,江蘇太倉人。
生於大明萬曆三十七年,明崇禎四年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左庶子等職,與錢謙益,龔鼎孳並稱江左三大家,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便是吳偉業所著。
吳偉業與東林黨複社關係密切,其師為複社領袖張傅,張著與吳偉業有數麵之緣。
孟必安抵達江寧後,探查半月之久,知吳偉業心懷故國,是可以爭取的人。
上午,孟必安整理好衣冠,來到吳偉業居所,“咚…咚咚”
“來了”門內傳來一聲回應。
“吱唔”的一聲,門內出來一人,是一位老者,老人身材勻稱,穿著樸素而整潔的衣服,動作從容。
孟必安急忙拱手見禮道“張文水(張著字)之侄見過吳先生”
隻見那老者擺擺手道“公子我不是,我家老爺在內堂,請公子稍後,待我容稟告一聲”
孟必安一愣,忙道“老丈請便”
老者門輕輕的掩起,隨後腳步聲不急不慢的走向內堂。
孟必安朝著身後搖搖頭,示意幾人稍安勿躁,孟必安身懷重任,必不敢以身示險,雖猜吳偉業不會告密,但孟必安還是安排幾名好手隱藏在吳宅四周,自己胸前還暗藏短刃,事有不協,還有應對之力。
不一會,老者出來,迎請孟必安道,“公子,我家老爺有請”
“多謝老丈”
……
“公子是文水之侄”待孟必安落座後,吳偉業開口詢問道。
“正是,吾是其侄,張安”孟必安站起身拱手回道。
“不必多禮,坐下,坐下”吳偉業忙擺手示意,隨後又道“聽聞蘇州已被孟浚所占,不知張家是否安好”
“張家一切安好,孟都督軍紀嚴明,不曾有擾民之狀”
“嗯,那便好”吳偉業點點頭,隨後二人又閑聊幾句,見孟必安還未進入正題,吳偉業便開口詢問道“不知今日賢侄來尋老夫可有要事”
“這是吾叔給先生的信”孟必安隨即站起身,從懷中掏出張著的信件,信件內容孟必安一清二楚,除開前頭的敘舊外,最重要的便是這段話“駿公兄,孟都督雄才偉略,立誌克複山河,今胡虜南下,率獸食人,剃發易服,惡行滔天,弟願誓死追隨,若不成,惟願舉家赴國難,今不知兄願否助弟一臂之力”
孟必安將信交於吳偉業,心中有些忐忑不安,不知吳偉業會做出什麽選擇。
吳偉業看完信,不禁歎息道,“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文水賢弟,勝我何止百倍!”
隨後吳偉業看向孟必安自嘲的道“我若願,可我一介書生,既無舉鼎之力,又無安邦定國之策,碌碌無為之書生,又能幫的上什麽忙呢”
孟必安忙道,“先生萬勿自謙,先生之力可抵數萬之眾”
吳偉業一愣,道“賢侄為何如此之說”
孟必安想了想,組織了一下語言,道“先生之師乃複社領袖張博,人脈廣闊,可知天下局勢,這便是先生最大的優勢”
吳偉業笑道“原來如此,好,吾應下了,吾雖螢火之光,也願照此山河”
孟必安大喜道,“先生高義,我替孟都督謝過先生”
吳偉業擺擺手道“勿需如此,賢侄可安排一人,居吳宅中,可稱為我遠房之侄,有需要讓吾探聽的消息,說一聲即可。”
孟必安點點頭道“先生所言甚是”
…………
回到江寧的據點,孟必安雖然攜帶著兩萬兩的巨款,卻也不能胡亂花銷,剛來江寧打探一番,本想盤下一座青樓,打探了一下行情,無奈的放棄這個念頭,不要說需要關係人脈,就是這投資也遠不是這兩萬可以辦成的,孟必安萬萬沒想到,江寧的物價如此之高,在常熟,兩萬兩最少可以開兩座青樓了。
無奈之下,孟必安在較偏之處,盤下一座茶樓,做為情報聯絡之地,茶樓庫房內,孟必安對著一人道“常遠鼎,從今日起,你化名為吳鼎,是吳偉業遠房之侄,記住每次有緊急情況,可在吳宅門上插一朵紅花,無事便不必插花”
常遠鼎,原是軍中士卒,孟必安挑選人手時,見其有些機靈,便將其挑選出來,常遠鼎蘇州本地人,其父母妻兒俱在蘇州城內,孟必安所選之人都是有家有業,可以控製之人。
常遠鼎隨即問道“可若是大人有事聯絡我呢”
“嗯,有事時,會有一個賣油的,來到吳宅,問要不要油,油是新鮮的”孟必安接著開口道,二人相互對細節進行了一番討論,隨後常遠鼎便離開茶樓,趕往吳宅。
“大人……”孟必安剛走出庫房,劉古全便開口道,可話還沒說完,便被孟必安氣衝衝打斷道,“說了多少回了,在這外麵叫老子少爺”
劉古全忙拍了拍自己嘴巴道“少爺,怪我怪我,這不是看旁邊都沒人嘛”
“行了,什麽事”孟必安沒好氣的說道。
“少爺,這江寧事也就這樣吧,我跟你一塊回去吧,這邊茶樓交給劉麻子看著”劉古全對著孟必安說道。
孟必安想了想,片刻後,搖搖頭道“不行,你先在這,過段時間,一切穩定後我會調你回去的”
江寧之事終於處理妥當。孟必安帶著六位隨從,收拾好行裝,踏上了歸途。他們一行人離開繁華的江寧城,向著歸程進發。
一路上,孟必安心情愉悅與隨從們有說有笑。然而,他心中也暗自思忖著回到蘇州後需要麵對的各種事務。
而在杭州城下,戰場上彌漫著令人窒息的慘烈氣息。放眼望去,滿地都是橫七豎八的屍體,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硝煙味和血腥味。塵埃漫天飛舞,仿佛給整個戰場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麵紗。廝殺聲響徹雲霄,與此同時,火炮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如雷貫耳,戰鼓和號角聲此起彼伏,激昂高亢,無數步卒消耗在這血肉戰場中。
他們扛著高聳入雲的雲梯,艱難地向前推進。與雲梯相伴的還有巨大的攻城塔,戰場上的一切都顯得如此緊張激烈,沒有絲毫喘息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