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大營。
博洛看著滿身灰塵,略顯疲憊的圖賴,皺眉問道:“難道又敗了”
圖賴搖搖頭,又點了點頭神色有些複雜對著博洛道:“大帥,孟賊之軍甚是勇悍,堅韌不拔,末將以騎突破前陣,看那樣子應是降卒所建,不堪一擊,一用勁軍陣既崩,而後陣是孟賊主力,猛衝之下依然無法撼動陣線,看來,若想破孟賊主力,需用大量步卒,攜以火炮,先耗其士氣,再以鐵騎猛攻,方能見效”
博洛點了點頭道:“我軍損失如何”
圖賴猶豫了一下,緩緩道:“近乎四成”
博洛歎了口氣,隨即站起身來,原本挺拔的身軀,此時看著有些佝僂,走至營帳處,看著疲憊歸來的八旗將士,歎息道:“把將士們撤至江西,也是我回北京之日,怕是我日後再無領兵之機,你的意思我會直呈攝政王的,孟浚此人怕是我滿洲一統天下之阻礙”
圖賴也有些凝重的附和道:“不錯,自從入關以來,八旗未嚐一敗,唯有孟賊所部,屢挫我軍之攻勢,不可小覷此人”
“前方就是麗水,過麗水就至衡州府,我其實有些擔心,若是定陽縣被孟浚所據,我軍危矣”博洛回身看著圖賴說道。
圖賴聞言道:“過了麗水,遣輕騎急奔定陽縣偵查一番,不過孟賊有這般魄力,敢於分兵不成?”
“若是前方無阻,那孟浚豈會以步卒死命追我”博洛語氣悠悠的說道。
圖賴也是眉頭緊鎖,聞博洛之言也未答話。
就在八旗兵休整之時,孟浚也領軍暫駐一處鎮子外修整,而此時的浙江局勢波雲詭譎,紹興,寧波,台州,溫州四府盡皆歸順孟軍,城頭再次樹起明旗,而嚴州,衡州,處州三府名義上依然屬於清廷,可博洛在台州的屠城使得各府皆是人心不安,這屠城一起,可不管你是士紳還是縣官泥腿子,一視同仁。
所以博洛之軍此時也是極為狼狽,從撤至寧波起,一路撤退,原就有大量的傷病員,長途跋涉下,不斷有八旗兵病死於路上,而過了台州後情況更加的嚴峻,沿途州縣皆是閉門不納,偶有縣城怕博洛惱羞成怒攻城,給於清軍一些糧草物資補充,更多的州縣直接當成啞巴聾子,不接觸也不給糧,城頭也樹著大清的旗幟,氣得圖賴等人恨不得攻破城池以泄憤。
此時的八旗兵已經人數不足一萬,李成棟騎兵一千多人,為清軍轉運糧草輜重的民夫倒是有兩萬多人,雖然時不時有民夫半夜遁逃,可博洛對此並不太在意,民夫少了就再抓,反正江南人口稠密,還怕沒民夫。
就在博洛狼狽撤軍之時,江寧城內,總督府衙中,洪承疇已經是滿臉憔悴之色,江南之地處處烽火,雖然孟浚所處的規模最大,造成的影響最惡劣,但是其餘各處縣城鄉鎮仍然時不時有亂民舉義鬧事,而江寧城中那些投降之士紳仍然時時聚集,或有串聯之舉,這些事都讓洪承疇心力交瘁。
更重要的是如今博洛之軍被堵在浙江,若是真的被孟浚全殲,那清廷在江南的威懾力將蕩然無存,不止是江南,便是天下都將人心不穩,如吳三桂,薑鑲,還有一大批手握兵權的漢將,都有可能生出不一樣的心思。
思緒許久,洪承疇緩緩的對身旁的邱涯道:“鄭芝龍其意如何,可願舉兵降之”
邱涯躬身答道:“回總督,屬下覺得鄭芝龍想降,唯有閩粵總督之職,其意太小,猶有不足”
洪承疇點點頭,歎道:“鄭芝龍此人,守家犬罷了,若非博洛貝勒兵敗錢塘,其豈敢貪心不足,也罷,你速至福建,言可封其為閩國公,世鎮福建,世襲罔替,隻要剃發開關,抓住朱聿鍵,朝廷絕無反悔之意”
邱涯一愣,忙問道:“總督大人,此等要事,是否回稟朝廷”
洪承疇搖搖頭道:“江寧至朝廷快馬來回近兩月,如何來的及,就以此令,爾速去,不可拖延”
邱涯忙躬身領命,心中卻波濤洶湧,如此封賞要事,竟然私自做主,莫非是糊弄欺騙鄭芝龍不成。
洪承疇仿佛是猜到邱涯的心思一般,又道:“不可露聲色,大事在身,若成,汝世代之榮華富貴”
邱涯忙堅定的點點頭,隨後疾步而出。
……
孟軍大營中,孟浚獨自坐在大帳中,在桌案上寫著什麽,一直以來,孟浚總不免有些許偏見,認為滿清之所以得天下,歸結於是崇禎帝的偏執,大明朝廷的腐敗,以及李自成不爭氣一般兵敗如山倒,一觸即潰,清廷得天下,是運氣太好。
可孟浚自從起兵以來,不提柏永馥,李成棟這些綠營降將,就說經曆過數戰的博洛之軍,就近戰而言,這些八旗將領軍士算是這個時候最為出色的職業軍人,但是雖然八旗精銳,可還是沒有和孟軍形成代差,隻要軍隊足餉,士氣高昂,永不言敗,依然可以一戰。
孟浚在桌案上給湖州孟必安,鬆江趙用平,杭州楊恩,蘇州林士奇四人發出各自令信。
孟浚寫給孟必安的信道:“頃間軍務紛繁,吾倚重爾之才略,特發此函,爾速探勒克德渾動向,江寧布網,密報軍情,盡快探清。”
“趙將軍水師為破敵關鍵,望速建船隊,勤練水軍士卒,多募義士,組建武安鎮號,以壯軍威”
“慕德,糧草軍餉乃戰之根本,爾須竭力籌措,確保前線所需,勿使將士缺衣少食,各處用銀之處甚多,望盡力籌措。”
“士奇,舟山工匠關係重大,爾須與沈廷楊密切配合,確保工匠安全遷移,若有機,可窺無錫,爾自專也。”
隨著這些令信一一發出,孟浚才站起身,諸事繁瑣,係於一身,這些事都是必要的,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時間,而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博洛,大軍追擊如此之久,行百裏者半九十,柏永馥已經傳來消息,定陽縣已據,萬事已備,隻差一擊。
博洛看著滿身灰塵,略顯疲憊的圖賴,皺眉問道:“難道又敗了”
圖賴搖搖頭,又點了點頭神色有些複雜對著博洛道:“大帥,孟賊之軍甚是勇悍,堅韌不拔,末將以騎突破前陣,看那樣子應是降卒所建,不堪一擊,一用勁軍陣既崩,而後陣是孟賊主力,猛衝之下依然無法撼動陣線,看來,若想破孟賊主力,需用大量步卒,攜以火炮,先耗其士氣,再以鐵騎猛攻,方能見效”
博洛點了點頭道:“我軍損失如何”
圖賴猶豫了一下,緩緩道:“近乎四成”
博洛歎了口氣,隨即站起身來,原本挺拔的身軀,此時看著有些佝僂,走至營帳處,看著疲憊歸來的八旗將士,歎息道:“把將士們撤至江西,也是我回北京之日,怕是我日後再無領兵之機,你的意思我會直呈攝政王的,孟浚此人怕是我滿洲一統天下之阻礙”
圖賴也有些凝重的附和道:“不錯,自從入關以來,八旗未嚐一敗,唯有孟賊所部,屢挫我軍之攻勢,不可小覷此人”
“前方就是麗水,過麗水就至衡州府,我其實有些擔心,若是定陽縣被孟浚所據,我軍危矣”博洛回身看著圖賴說道。
圖賴聞言道:“過了麗水,遣輕騎急奔定陽縣偵查一番,不過孟賊有這般魄力,敢於分兵不成?”
“若是前方無阻,那孟浚豈會以步卒死命追我”博洛語氣悠悠的說道。
圖賴也是眉頭緊鎖,聞博洛之言也未答話。
就在八旗兵休整之時,孟浚也領軍暫駐一處鎮子外修整,而此時的浙江局勢波雲詭譎,紹興,寧波,台州,溫州四府盡皆歸順孟軍,城頭再次樹起明旗,而嚴州,衡州,處州三府名義上依然屬於清廷,可博洛在台州的屠城使得各府皆是人心不安,這屠城一起,可不管你是士紳還是縣官泥腿子,一視同仁。
所以博洛之軍此時也是極為狼狽,從撤至寧波起,一路撤退,原就有大量的傷病員,長途跋涉下,不斷有八旗兵病死於路上,而過了台州後情況更加的嚴峻,沿途州縣皆是閉門不納,偶有縣城怕博洛惱羞成怒攻城,給於清軍一些糧草物資補充,更多的州縣直接當成啞巴聾子,不接觸也不給糧,城頭也樹著大清的旗幟,氣得圖賴等人恨不得攻破城池以泄憤。
此時的八旗兵已經人數不足一萬,李成棟騎兵一千多人,為清軍轉運糧草輜重的民夫倒是有兩萬多人,雖然時不時有民夫半夜遁逃,可博洛對此並不太在意,民夫少了就再抓,反正江南人口稠密,還怕沒民夫。
就在博洛狼狽撤軍之時,江寧城內,總督府衙中,洪承疇已經是滿臉憔悴之色,江南之地處處烽火,雖然孟浚所處的規模最大,造成的影響最惡劣,但是其餘各處縣城鄉鎮仍然時不時有亂民舉義鬧事,而江寧城中那些投降之士紳仍然時時聚集,或有串聯之舉,這些事都讓洪承疇心力交瘁。
更重要的是如今博洛之軍被堵在浙江,若是真的被孟浚全殲,那清廷在江南的威懾力將蕩然無存,不止是江南,便是天下都將人心不穩,如吳三桂,薑鑲,還有一大批手握兵權的漢將,都有可能生出不一樣的心思。
思緒許久,洪承疇緩緩的對身旁的邱涯道:“鄭芝龍其意如何,可願舉兵降之”
邱涯躬身答道:“回總督,屬下覺得鄭芝龍想降,唯有閩粵總督之職,其意太小,猶有不足”
洪承疇點點頭,歎道:“鄭芝龍此人,守家犬罷了,若非博洛貝勒兵敗錢塘,其豈敢貪心不足,也罷,你速至福建,言可封其為閩國公,世鎮福建,世襲罔替,隻要剃發開關,抓住朱聿鍵,朝廷絕無反悔之意”
邱涯一愣,忙問道:“總督大人,此等要事,是否回稟朝廷”
洪承疇搖搖頭道:“江寧至朝廷快馬來回近兩月,如何來的及,就以此令,爾速去,不可拖延”
邱涯忙躬身領命,心中卻波濤洶湧,如此封賞要事,竟然私自做主,莫非是糊弄欺騙鄭芝龍不成。
洪承疇仿佛是猜到邱涯的心思一般,又道:“不可露聲色,大事在身,若成,汝世代之榮華富貴”
邱涯忙堅定的點點頭,隨後疾步而出。
……
孟軍大營中,孟浚獨自坐在大帳中,在桌案上寫著什麽,一直以來,孟浚總不免有些許偏見,認為滿清之所以得天下,歸結於是崇禎帝的偏執,大明朝廷的腐敗,以及李自成不爭氣一般兵敗如山倒,一觸即潰,清廷得天下,是運氣太好。
可孟浚自從起兵以來,不提柏永馥,李成棟這些綠營降將,就說經曆過數戰的博洛之軍,就近戰而言,這些八旗將領軍士算是這個時候最為出色的職業軍人,但是雖然八旗精銳,可還是沒有和孟軍形成代差,隻要軍隊足餉,士氣高昂,永不言敗,依然可以一戰。
孟浚在桌案上給湖州孟必安,鬆江趙用平,杭州楊恩,蘇州林士奇四人發出各自令信。
孟浚寫給孟必安的信道:“頃間軍務紛繁,吾倚重爾之才略,特發此函,爾速探勒克德渾動向,江寧布網,密報軍情,盡快探清。”
“趙將軍水師為破敵關鍵,望速建船隊,勤練水軍士卒,多募義士,組建武安鎮號,以壯軍威”
“慕德,糧草軍餉乃戰之根本,爾須竭力籌措,確保前線所需,勿使將士缺衣少食,各處用銀之處甚多,望盡力籌措。”
“士奇,舟山工匠關係重大,爾須與沈廷楊密切配合,確保工匠安全遷移,若有機,可窺無錫,爾自專也。”
隨著這些令信一一發出,孟浚才站起身,諸事繁瑣,係於一身,這些事都是必要的,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時間,而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博洛,大軍追擊如此之久,行百裏者半九十,柏永馥已經傳來消息,定陽縣已據,萬事已備,隻差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