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川蜀之地,戰火紛飛,多爾袞對川陝之地,已經是鞭長莫及,連大同薑鑲都沒平滅,周軍的趙用平已經在攻略山東,這般緊要關頭,他哪還有心思馳援川陝。
在經過連續數日的宮廷密議後,多爾袞最終還是決定再次從關外調兵入京。
在數次的抽調中,如索倫兵已經入關兩千餘人,多爾袞嚴命關外索倫兵,必須再次抽丁六千人,入關作戰。
索倫兵主要由黑龍江地區的達斡爾,鄂溫克和鄂倫春等族人組成,他們最初居住在東西伯利亞與外興安嶺一帶。
由於生活在自然環境惡劣的黑龍江流域的森林草原中,在極寒之地從事著傳統的漁獵生活,這種艱苦的環境讓索倫人有著過人的體力,耐力,身體素質和悍勇的特質,這就是他們被視為最悍勇士兵的根源。
多爾袞既然決定要守住關內,區區六千人,縱然再是悍勇,也解決不了如今四處用兵的局麵,因此在盛京一帶,以及寧古塔一帶抽關外之丁三萬人,而這三萬人一旦抽調完畢,那麽偌大的關外,兵不滿萬,幾乎已成空地。
在多爾袞看來,若是不能壓住孟浚,即便自己退出山海關,那麽也不過是數年的安穩,將來,孟浚必然用兵遼東,既然自己在孟浚實力不濟的時候都無法擊敗他,那麽,自己退回關外,還能擋的住他,那時的孟浚,多爾袞不敢奢望能在中原之地再出李自成和張獻忠來替大清吸引火力。
退則遲早要亡,那還不如趁現在還有餘力之時,與周軍決一死戰,先擊敗趙用平的北伐軍,穩定北方,循舊策,坐視南麵內鬥。
而且現在趙用平手中的兵馬多數為降軍所編,孟浚大部分的精兵都還在湖廣行營林士奇手中,大清若集中力量與其一戰,勝算更大。
清廷中,有人對林士奇為何不北上與趙用平所部共同呼應,頗為不解,一旦林士奇北進河南,兩相夾攻,一路進入山西,高屋建瓴可直驅京城,一路從山東而入河北,大清就算在川北,陝西,河南之地還有兵,也定然擋不住。
而這,多爾袞卻是心知肚明,十有八九就是防著明廷,就連趙用平北伐,多爾袞都清楚的知道孟浚在弄險。
若是明廷趁現在孟浚北伐時,聯絡李成棟,鄭成功,共同出兵,那麽孟浚即便不死,也得元氣大傷。
多爾袞有些惆悵,不知道使者到了昆明沒有,又和朱由榔談的如何了!
………………
榆園軍大營,夜。
夜幕低垂,榆園軍營內一片寂靜,唯有大帳內一絲燭火的微光,梁敏與楊三吾相對而坐,兩人都已卸下盔甲,換上了較為寬鬆的衣物。
梁敏對著楊三吾說道:“咱們明日就將麵見周王,楊兄可有何見解?”
楊三吾聞言低聲分析道:“依我看,大明朝眼看是不行了,自崇禎起,天下大亂,群雄逐鹿到現在,至強者已然出現,周王揮師北伐,一路勢如破竹,徐州不戰而降,濟寧堅城,不過數日時光一舉而下,換做咱們,圍攻三月,怕也打不下來,咱們來時不都說好了,投奔周王,吃周王的糧,拿周王的餉!”
梁敏低歎一聲,道:“當了這麽多年大明人,忽然間就要轉換門庭,唉。”
“要不是韃子要剃發,搞圈地,燒殺擄掠,咱們何必要起兵反抗,若是當初闖王能坐穩天下,我寧願在鄉裏過著安穩的日子,何苦幹這刀頭舔血的活計!”楊三吾神色淡然的說道。
梁敏點了點頭,道:“我都明白,隻是不知道周王會如何待我等?”
這時一陣急風吹進帳內,吹的燭火一陣搖晃,燭光閃爍,使得整個營帳內的光線變得忽明忽暗。
楊三吾輕聲說道:“若周王果得天眷,我等率眾投誠歸附,其必以仁義相待,古之聖主,莫不以誠立國,以仁撫民,是以四方歸心。”
………………
而在濟寧城的孟浚,終於等到了榆園軍,孟浚及諸將在營外遠眺榆園軍大部,隻見前方數人,急步向著周軍大營而來。
以梁敏,楊三吾二人為首,身後跟隨著四五名軍將。
榆園軍眾將一見到孟浚,連忙拜道:“拜見大王!”
孟浚連忙上前幾步,扶起梁敏,楊三吾,用溫和的目光看著二人,語氣帶著一絲關切的說道:“吾聞榆園軍糧餉不繼,軍械不全,卻依然堅持抗清,實乃難得之忠勇!”
梁敏抬起頭,迎上孟浚的目光,聲音略帶沙啞地說:“稟大王,我等確實處境艱難,但榆園軍上下一心,誓死抗清,無奈糧餉匱乏,兵器老舊,難以持久。故此,梁某與楊兄商議,願率部歸順大王,共圖大業。”
榆園軍日子過的苦,平素裏半農半兵,糧食供給都是緊缺的,更不用說軍械甲具,甲具除了榆園軍大將已及一些精銳,餘者大部皆無。
孟浚聽罷,眼中閃過一抹喜色,讚道:“梁將軍,楊將軍願歸本王,如虎添翼,爾等放心,自今日起,榆園軍的糧餉,軍械,本王自會妥善安排。”
梁敏與楊三吾聽後,拜而答道:“我等願為大王赴湯蹈火,肝腦塗地,絕不二心!”
孟浚拍了拍二人的肩膀,語氣溫和而又堅定:“從今往後,你們就是我的子弟,將來驅逐韃虜,複我河山,共享太平盛世!”
隨後孟浚命人調了一批糧草運往榆園軍中,此番隨梁敏,楊三吾一同出征的榆園軍共計六萬餘人,這些人甲械不全也就罷了,大部分人皆是麵有菜色,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
不過好在這些人大部都是青壯力,而且基本上都上過戰場,見過血,比孟浚在淮北之地新募七鎮新兵定然是要強一些的。
隨後孟浚親自在濟寧城中宴請梁敏,楊三吾及一眾榆園軍將領,周軍方麵如顧炎武,趙用平,錢彪,高進庫,劉體純,郝永忠等等一幹武將作陪。
應該是孟浚如今威勢日重,舉辦宴會,再沒有哪個不開眼的在宴席上說怪話的場景,賓主盡歡的結束宴席。
隨後兩軍諸將各自散去,孟浚獨留梁楊二人。
在經過連續數日的宮廷密議後,多爾袞最終還是決定再次從關外調兵入京。
在數次的抽調中,如索倫兵已經入關兩千餘人,多爾袞嚴命關外索倫兵,必須再次抽丁六千人,入關作戰。
索倫兵主要由黑龍江地區的達斡爾,鄂溫克和鄂倫春等族人組成,他們最初居住在東西伯利亞與外興安嶺一帶。
由於生活在自然環境惡劣的黑龍江流域的森林草原中,在極寒之地從事著傳統的漁獵生活,這種艱苦的環境讓索倫人有著過人的體力,耐力,身體素質和悍勇的特質,這就是他們被視為最悍勇士兵的根源。
多爾袞既然決定要守住關內,區區六千人,縱然再是悍勇,也解決不了如今四處用兵的局麵,因此在盛京一帶,以及寧古塔一帶抽關外之丁三萬人,而這三萬人一旦抽調完畢,那麽偌大的關外,兵不滿萬,幾乎已成空地。
在多爾袞看來,若是不能壓住孟浚,即便自己退出山海關,那麽也不過是數年的安穩,將來,孟浚必然用兵遼東,既然自己在孟浚實力不濟的時候都無法擊敗他,那麽,自己退回關外,還能擋的住他,那時的孟浚,多爾袞不敢奢望能在中原之地再出李自成和張獻忠來替大清吸引火力。
退則遲早要亡,那還不如趁現在還有餘力之時,與周軍決一死戰,先擊敗趙用平的北伐軍,穩定北方,循舊策,坐視南麵內鬥。
而且現在趙用平手中的兵馬多數為降軍所編,孟浚大部分的精兵都還在湖廣行營林士奇手中,大清若集中力量與其一戰,勝算更大。
清廷中,有人對林士奇為何不北上與趙用平所部共同呼應,頗為不解,一旦林士奇北進河南,兩相夾攻,一路進入山西,高屋建瓴可直驅京城,一路從山東而入河北,大清就算在川北,陝西,河南之地還有兵,也定然擋不住。
而這,多爾袞卻是心知肚明,十有八九就是防著明廷,就連趙用平北伐,多爾袞都清楚的知道孟浚在弄險。
若是明廷趁現在孟浚北伐時,聯絡李成棟,鄭成功,共同出兵,那麽孟浚即便不死,也得元氣大傷。
多爾袞有些惆悵,不知道使者到了昆明沒有,又和朱由榔談的如何了!
………………
榆園軍大營,夜。
夜幕低垂,榆園軍營內一片寂靜,唯有大帳內一絲燭火的微光,梁敏與楊三吾相對而坐,兩人都已卸下盔甲,換上了較為寬鬆的衣物。
梁敏對著楊三吾說道:“咱們明日就將麵見周王,楊兄可有何見解?”
楊三吾聞言低聲分析道:“依我看,大明朝眼看是不行了,自崇禎起,天下大亂,群雄逐鹿到現在,至強者已然出現,周王揮師北伐,一路勢如破竹,徐州不戰而降,濟寧堅城,不過數日時光一舉而下,換做咱們,圍攻三月,怕也打不下來,咱們來時不都說好了,投奔周王,吃周王的糧,拿周王的餉!”
梁敏低歎一聲,道:“當了這麽多年大明人,忽然間就要轉換門庭,唉。”
“要不是韃子要剃發,搞圈地,燒殺擄掠,咱們何必要起兵反抗,若是當初闖王能坐穩天下,我寧願在鄉裏過著安穩的日子,何苦幹這刀頭舔血的活計!”楊三吾神色淡然的說道。
梁敏點了點頭,道:“我都明白,隻是不知道周王會如何待我等?”
這時一陣急風吹進帳內,吹的燭火一陣搖晃,燭光閃爍,使得整個營帳內的光線變得忽明忽暗。
楊三吾輕聲說道:“若周王果得天眷,我等率眾投誠歸附,其必以仁義相待,古之聖主,莫不以誠立國,以仁撫民,是以四方歸心。”
………………
而在濟寧城的孟浚,終於等到了榆園軍,孟浚及諸將在營外遠眺榆園軍大部,隻見前方數人,急步向著周軍大營而來。
以梁敏,楊三吾二人為首,身後跟隨著四五名軍將。
榆園軍眾將一見到孟浚,連忙拜道:“拜見大王!”
孟浚連忙上前幾步,扶起梁敏,楊三吾,用溫和的目光看著二人,語氣帶著一絲關切的說道:“吾聞榆園軍糧餉不繼,軍械不全,卻依然堅持抗清,實乃難得之忠勇!”
梁敏抬起頭,迎上孟浚的目光,聲音略帶沙啞地說:“稟大王,我等確實處境艱難,但榆園軍上下一心,誓死抗清,無奈糧餉匱乏,兵器老舊,難以持久。故此,梁某與楊兄商議,願率部歸順大王,共圖大業。”
榆園軍日子過的苦,平素裏半農半兵,糧食供給都是緊缺的,更不用說軍械甲具,甲具除了榆園軍大將已及一些精銳,餘者大部皆無。
孟浚聽罷,眼中閃過一抹喜色,讚道:“梁將軍,楊將軍願歸本王,如虎添翼,爾等放心,自今日起,榆園軍的糧餉,軍械,本王自會妥善安排。”
梁敏與楊三吾聽後,拜而答道:“我等願為大王赴湯蹈火,肝腦塗地,絕不二心!”
孟浚拍了拍二人的肩膀,語氣溫和而又堅定:“從今往後,你們就是我的子弟,將來驅逐韃虜,複我河山,共享太平盛世!”
隨後孟浚命人調了一批糧草運往榆園軍中,此番隨梁敏,楊三吾一同出征的榆園軍共計六萬餘人,這些人甲械不全也就罷了,大部分人皆是麵有菜色,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
不過好在這些人大部都是青壯力,而且基本上都上過戰場,見過血,比孟浚在淮北之地新募七鎮新兵定然是要強一些的。
隨後孟浚親自在濟寧城中宴請梁敏,楊三吾及一眾榆園軍將領,周軍方麵如顧炎武,趙用平,錢彪,高進庫,劉體純,郝永忠等等一幹武將作陪。
應該是孟浚如今威勢日重,舉辦宴會,再沒有哪個不開眼的在宴席上說怪話的場景,賓主盡歡的結束宴席。
隨後兩軍諸將各自散去,孟浚獨留梁楊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