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孫可望之言,孟浚細想過後,覺得可能性還挺大的了,這是光明正大的陽謀,這是在賭清廷不敢將關外置於周軍的威脅之下,特別是在孟浚奪取山東後,這也代表了從海上直擊遼東的可行性。
孟浚當即派使者在一隊騎兵的衛護下,朝著北京方向而去。
畢竟清廷控製北方,河南河北平原之地雖還在清廷手中,隻是清廷治理能力有限,許多官員逃遁,各地皆是一片亂象。
而且跑馬圈地後,各旗采用落後的旗奴製度,旗奴生產的積極性並不高,八旗貴族當然不愁吃喝,但是清廷的國家財政收入,卻是極其的糟糕,清廷國庫早已是入不敷出。
清廷內部對是否繼續孤注一擲用兵中原,一直是意見不一,隻是在多爾袞的堅持下,才壓下不同的聲音。
而一旦遼東出事,在關內的八旗貴族,便成了無家可歸的孤兒,沒了實力,難道去了蒙古還能再作威作福嗎?而這就要看多爾袞是否能下定決心,是不顧後路的威脅,一意南攻,還是要固守遼東根本,分兵回防。
………………
呂逢春詐死歸附,對呂逢春此人,孟浚並非賞識其膽識或是智謀,而是呂逢春身為山東巡撫,是清廷的封疆大吏,這等高官歸降,簡直是狠狠的打了多爾袞一個大巴掌,更能給清廷眾多漢官一個好榜樣。
好在多爾袞暫時還不知道呂逢春假死,其長子呂從年被多爾袞安排為宮內藍翎侍衛,正六品銜,次子呂從義入弘文院,對呂家二人,多爾袞特地吩咐,命人多加照顧。
不過呂逢春歸降也確實讓孟浚少了很多的麻煩事,因此,為孟浚特地下令,由青鸞衛孟必安親自負責,秘密前往北京,營救呂逢春一家老小。
孟必安受命之後,即刻著手籌劃救援行動,孟必安知道,北京如今可算是清廷的心髒地帶,防衛森嚴,特別是青鸞衛曾經已經幹過一次營救家眷的事,任何風吹草動都有可能引起注意,因而必須慎之又慎。
為此,孟必安挑選了十餘名武藝精湛,機敏的探子,組成一支精幹的小隊,分批潛入京師,同時在京城外安排好馬車等運輸工具,這次行動,孟必安隻讓陸平探查情報,具體執行的行動並未讓陸平以及在京城人員參與。
得益多爾袞取消剃發令,如今的北京城中,有剃發者,也有未剃發,依舊著明式頭型的人,隻是在北京城內,剃發者依舊占多數。
但孟必安為了以防萬一,減少注意力,依舊命全體潛入京師的探子一律剃發,喬裝打扮。
數日後,京城筆行內。
到了現在這個緊急局勢,陸平這些時日心神不寧,對生意上的事也有些懈怠了,畢竟有可能大軍就要殺入京城了,這破筆行的生意,不做也罷。
正當陸平坐在櫃台後麵,漫不經心地擦拭著一排排閑置的毛筆,以此消磨時光之際,門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一位剃了頭發,額頭上還有些發青,身穿尋常百姓服飾的男子推門而入。
此人正是喬裝改扮後的孟必安,他環視了一圈店內環境,確定無人注意,便徑直走向了陸平。
陸平抬頭一看,頓時一愣,差點沒忍住笑意,眼前正是自己的頂頭上司,陸平努力憋著笑意,說道:“這位客官,您是要買筆嗎?還是……”
陸平話音未落,孟必安已快步來到近前,壓低聲音說道:“是我,有要事!”
陸平當即喚道:“三斤,出來”
隨著程三斤走出來,陸平對其叮囑了幾句,隨後伸手示意孟必安去後院房中詳談。
後房中。
陸平對孟必安恭敬的行了個禮,隨後略有些疑惑的問道:“大人,您這頭發?”
孟必安搖了搖頭,應道:“京城內耳目眾多,雖說剃發令已經取消,但留著頭發,還是會惹人注意,隻有剃發,才能最大程度降低被發現的風險。”
隨後孟必安轉入正題,說道:“不說這個了,呂家二子的行程時間可都查探清楚?”
陸平點點頭:“呂家次子呂從義早出晚歸,行程很規律,但老大呂從年則不同,常常四五日才回一趟家,但屬下估摸今明兩天,呂從年就會回家。”
“呂家其餘家眷呢?”孟必安接著問道。
陸平:“其餘家眷,白天的時候偶有出門,但是入夜之後,皆返回家中。”
隨後孟必安又詳細的問了呂家的人口,周邊清廷的駐防兵力,衙門的巡邏時間等等,直至一個半時辰後,孟必安才離開筆行,臨別時,孟必安告誡陸平,身在險地,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待到孟必安的身影消失在街巷盡頭,陸平回到店中,心中已是波瀾起伏,看來這次營救行動,應該很重要,不然堂堂青鸞衛指揮使,不會親自動手。
與此同時,孟必安寫了張小紙條,上麵隻有寥寥數語,“汝父未死,預知詳情,至南城柳河邊”
隨後孟必安派一人,故意撞倒呂從義,趁機將紙條塞於呂從義的手中。
呂從義一晃神,撞倒自己的人一眨眼就消失在人群中,呂從義有些自認倒黴的低罵一聲。
隨後呂從義站起來,拍了拍身上的灰塵,忽然發現自己手中多了一張紙條,呂從義定睛一看,大驚失色,連忙環視四周,見無人注意,連忙將紙條塞入懷中。
在不遠處的青鸞衛探子,不著痕跡的注意著呂從義的一舉一動,他與常人無異的從呂從義身旁路過,隻見呂從義一臉不安之色,隨後像是下定決心一般,朝著南城方向而去。
呂從義本以為父親是為大清殉國,這突如其來的紙條讓他不禁想到前年鬧的風風火火的陳柯兩家消失在京城的事件,有小道消息說是陳紹宗,柯永盛降周,這是周軍的青鸞衛策劃營救家眷之事。
因此,無論如何呂從義都要去見一見給自己紙條的人,稍有不慎,全家十餘口人都將死無葬身之地,高家的下場那就是前車之鑒。
孟浚當即派使者在一隊騎兵的衛護下,朝著北京方向而去。
畢竟清廷控製北方,河南河北平原之地雖還在清廷手中,隻是清廷治理能力有限,許多官員逃遁,各地皆是一片亂象。
而且跑馬圈地後,各旗采用落後的旗奴製度,旗奴生產的積極性並不高,八旗貴族當然不愁吃喝,但是清廷的國家財政收入,卻是極其的糟糕,清廷國庫早已是入不敷出。
清廷內部對是否繼續孤注一擲用兵中原,一直是意見不一,隻是在多爾袞的堅持下,才壓下不同的聲音。
而一旦遼東出事,在關內的八旗貴族,便成了無家可歸的孤兒,沒了實力,難道去了蒙古還能再作威作福嗎?而這就要看多爾袞是否能下定決心,是不顧後路的威脅,一意南攻,還是要固守遼東根本,分兵回防。
………………
呂逢春詐死歸附,對呂逢春此人,孟浚並非賞識其膽識或是智謀,而是呂逢春身為山東巡撫,是清廷的封疆大吏,這等高官歸降,簡直是狠狠的打了多爾袞一個大巴掌,更能給清廷眾多漢官一個好榜樣。
好在多爾袞暫時還不知道呂逢春假死,其長子呂從年被多爾袞安排為宮內藍翎侍衛,正六品銜,次子呂從義入弘文院,對呂家二人,多爾袞特地吩咐,命人多加照顧。
不過呂逢春歸降也確實讓孟浚少了很多的麻煩事,因此,為孟浚特地下令,由青鸞衛孟必安親自負責,秘密前往北京,營救呂逢春一家老小。
孟必安受命之後,即刻著手籌劃救援行動,孟必安知道,北京如今可算是清廷的心髒地帶,防衛森嚴,特別是青鸞衛曾經已經幹過一次營救家眷的事,任何風吹草動都有可能引起注意,因而必須慎之又慎。
為此,孟必安挑選了十餘名武藝精湛,機敏的探子,組成一支精幹的小隊,分批潛入京師,同時在京城外安排好馬車等運輸工具,這次行動,孟必安隻讓陸平探查情報,具體執行的行動並未讓陸平以及在京城人員參與。
得益多爾袞取消剃發令,如今的北京城中,有剃發者,也有未剃發,依舊著明式頭型的人,隻是在北京城內,剃發者依舊占多數。
但孟必安為了以防萬一,減少注意力,依舊命全體潛入京師的探子一律剃發,喬裝打扮。
數日後,京城筆行內。
到了現在這個緊急局勢,陸平這些時日心神不寧,對生意上的事也有些懈怠了,畢竟有可能大軍就要殺入京城了,這破筆行的生意,不做也罷。
正當陸平坐在櫃台後麵,漫不經心地擦拭著一排排閑置的毛筆,以此消磨時光之際,門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一位剃了頭發,額頭上還有些發青,身穿尋常百姓服飾的男子推門而入。
此人正是喬裝改扮後的孟必安,他環視了一圈店內環境,確定無人注意,便徑直走向了陸平。
陸平抬頭一看,頓時一愣,差點沒忍住笑意,眼前正是自己的頂頭上司,陸平努力憋著笑意,說道:“這位客官,您是要買筆嗎?還是……”
陸平話音未落,孟必安已快步來到近前,壓低聲音說道:“是我,有要事!”
陸平當即喚道:“三斤,出來”
隨著程三斤走出來,陸平對其叮囑了幾句,隨後伸手示意孟必安去後院房中詳談。
後房中。
陸平對孟必安恭敬的行了個禮,隨後略有些疑惑的問道:“大人,您這頭發?”
孟必安搖了搖頭,應道:“京城內耳目眾多,雖說剃發令已經取消,但留著頭發,還是會惹人注意,隻有剃發,才能最大程度降低被發現的風險。”
隨後孟必安轉入正題,說道:“不說這個了,呂家二子的行程時間可都查探清楚?”
陸平點點頭:“呂家次子呂從義早出晚歸,行程很規律,但老大呂從年則不同,常常四五日才回一趟家,但屬下估摸今明兩天,呂從年就會回家。”
“呂家其餘家眷呢?”孟必安接著問道。
陸平:“其餘家眷,白天的時候偶有出門,但是入夜之後,皆返回家中。”
隨後孟必安又詳細的問了呂家的人口,周邊清廷的駐防兵力,衙門的巡邏時間等等,直至一個半時辰後,孟必安才離開筆行,臨別時,孟必安告誡陸平,身在險地,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待到孟必安的身影消失在街巷盡頭,陸平回到店中,心中已是波瀾起伏,看來這次營救行動,應該很重要,不然堂堂青鸞衛指揮使,不會親自動手。
與此同時,孟必安寫了張小紙條,上麵隻有寥寥數語,“汝父未死,預知詳情,至南城柳河邊”
隨後孟必安派一人,故意撞倒呂從義,趁機將紙條塞於呂從義的手中。
呂從義一晃神,撞倒自己的人一眨眼就消失在人群中,呂從義有些自認倒黴的低罵一聲。
隨後呂從義站起來,拍了拍身上的灰塵,忽然發現自己手中多了一張紙條,呂從義定睛一看,大驚失色,連忙環視四周,見無人注意,連忙將紙條塞入懷中。
在不遠處的青鸞衛探子,不著痕跡的注意著呂從義的一舉一動,他與常人無異的從呂從義身旁路過,隻見呂從義一臉不安之色,隨後像是下定決心一般,朝著南城方向而去。
呂從義本以為父親是為大清殉國,這突如其來的紙條讓他不禁想到前年鬧的風風火火的陳柯兩家消失在京城的事件,有小道消息說是陳紹宗,柯永盛降周,這是周軍的青鸞衛策劃營救家眷之事。
因此,無論如何呂從義都要去見一見給自己紙條的人,稍有不慎,全家十餘口人都將死無葬身之地,高家的下場那就是前車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