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最近睡眠一直很差,因為北方傳來的消息很不好,至少對吳三桂而言,是個絕差的消息,即便是在川中的一場大勝,也不能讓吳三桂睡的香一些。


    孟浚北伐,一路通順,雖說不比當年李自成入北京來的快速,但是基本上進入北京已成定局,即便是多爾袞親征也無法改變大局。


    吳三桂本以為清廷占據騎兵的優勢,至少能在河北平原之地,和孟浚來來回回的拉扯,不說牽製兩三年,但也不至於這半年時間就打成這般模樣。


    此時的吳三桂在收取川北後,一直在和劉文秀屢屢爭奪四川,劉文秀在保寧敗於李國翰之手後,兵勢大衰,其部四萬八千人,在退回潼川後,僅剩兩萬餘人。


    而吳三桂此時的地盤有襄陽府,南陽府,陝西,漢中,乃至於川北,其勢大增,僅入川之部,便有六萬餘人,在川中與劉文秀的爭奪戰中,吳軍勝多敗少,到孟浚圍攻滄州時,劉文秀已經退至敘州府,吳軍攻勢淩厲,劍指雲南。


    正當劉文秀兵敗時,永曆朝廷內部一番爭鬥,張延臣出任督師,統領白文選、馬維新二將,入川控製全川局勢。


    白,馬二將,原降於李定國,永曆朝廷這一策略,在以削減李定國之勢力,又可增加朝廷力量,實是一舉兩得之策。


    在張延臣入川後,在會合劉文秀後,明軍已有兵三萬四千餘人,然而,初掌兵權的張延臣,看著浩浩蕩蕩的大軍,誌得意滿。


    吳三桂駐軍瀘州一帶,而張延臣麵對吳三桂大軍,連夜製定出三路出擊之策,意圖三路合圍瀘州。


    結果這個策略被劉文秀,白文選,馬維新三人堅決反對,三人堅定表示隻能持固守態勢,待吳軍有變,或是有機可乘時才可出擊。


    然而張延臣卻認為三人皆是懷藩鎮之心,意圖保存兵力,養賊自重,而且張延臣好不容易出任督師,不立下不世之功,又有何麵目見朝中同僚。


    但現在三人都表示反對,張延臣也無可奈何,但張延臣也有法子,連連上書永曆,並求取王命旗牌,尚方寶劍,在張延臣以朝廷大義的名義下,逼迫三人出兵。


    劉文秀,白文選,馬維新三人雖被逼無奈出兵,但是行軍緩慢,一路嚴防死守,但吳三桂聞聽明軍竟以劣勢兵力出擊,大喜,立時集結馬步軍五萬餘人,迎戰明軍。


    在收到吳三桂出兵的消息後,劉文秀臉色不好,白馬二人亦然,隻是張延臣卻不同,張延臣大喜過望,直呼道:“破賊良機,就在今日!”


    張延臣慷慨激昂的話,對劉文秀等人而言,並不感冒,等下不破賊,反被賊所破。


    而張延臣繼續說道:“古雲,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吳賊,恃勇輕進,實則疲憊之師,焉能長久。”


    馬維新無奈的說道:“督師,吳三桂之部,兵力是我軍兩倍,當持守勢,不可輕敵啊!”


    張延臣怒哼一聲,道:“此亂軍心之言,吾料定,吳賊不過烏合之眾,不可久持,故,吾有上策,隻需誘敵深入,分兵襲其糧草,斷其後路,然後合圍夾擊,賊勢必自亂。屆時,定能擒獲吳三桂,揚名立萬,豈不快哉!”


    聽到這,劉文秀感覺自己快暈過去了,吳軍兩倍人數,這張督師竟想出合圍夾擊的法子來,這不是異想天開嗎?


    張延臣雄心勃勃地規劃著,欲借吳三桂輕敵冒進之機,上演一番擒殺敵帥的好戲。


    然而,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鴻溝,往往超出張延臣的想象,還未等張延臣實施計劃,吳三桂所部率先進攻,吳軍先以騎卒在外監視,不時騷擾明軍。


    待吳軍主力到達,劉文秀決意堅守,但張延臣認為,吳三桂遠道而來,必然兵困馬乏,正是大舉出擊之時。


    隨後張延臣請出王命旗牌,逼迫明軍出戰,果不其然,大戰伊始,看似平衡的局麵驟然傾斜。


    吳三桂利用自身兵力優勢,發動一波又一波的攻擊,同時派夏國相,吳之茂二人,從兩翼攻擊明軍,張延臣計劃的包圍戰,卻變成了反包圍。


    局麵急轉直下。劉文秀、馬維新等人目睹眼前景象,無不心急如焚,紛紛親上陣前,試圖穩住戰線。


    吳軍則步步緊逼,情勢危急下,張延臣意識到先前的樂觀估計太過天真,懊惱之餘,當即下令撤退。


    命令來的太快,便連劉文秀等人都來不及阻止,三人還在前線指揮戰陣,結果後麵卻突然傳撤退的命令,許多士卒紛紛回望,見督師大旗已經朝後逃竄,一時間,士氣大跌,全軍崩潰,就在眼前。


    然而,這僅僅是開始,在張延臣率先逃走後,劉文秀,馬維新,白文選三將各自率殘部分散逃離,而吳三桂則乘勝分兵追擊,絲毫沒有給明軍的喘息機會。


    經過連續數日的追擊戰,明軍傷亡慘重,劉文秀率殘兵千餘人逃往雲南,白文選僅以身免,馬維新勢窮降吳,而始作俑者張延臣卻是毫發無損的回到昆明朝廷。


    麵對如此局麵,張延臣的奏疏呈於永曆禦前,其言辭滔滔,辯解之才,猶如泉湧:“微臣赴敵,本懷破賊之誌,冀掃蕩吳醜,還天日之明。然臣謀雖密,但不識人心叵測,以至兵敗辱國。


    劉,馬,白之輩,居高位而忘職責,不遵軍令,將士心離意散,各為其主,何談克敵製勝?且馬賊叛逆之心已久,臨陣倒戈,至使我軍陣腳大亂,實非微臣之不力,實乃軍賊之過也,倘若諸軍誓死報國,則勝負或猶未知也。”


    字裏行間,張延臣盡顯推諉之術,將兵敗責任盡數推向他人,然而在李定國聽完劉文秀和白文選的詳細解釋後,李定國大怒,強烈要求永曆帝嚴懲張延臣。


    永曆聽聞,令群臣下議張延臣之罪,並請李定國出兵,阻攔吳三桂繼續南下的步伐。


    而就在永曆朝廷認為吳三桂將會繼續衝入雲南時,吳三桂卻在擊敗張延臣後,停下了腳步,因為,北京已經被孟浚奪取,天下大勢,已大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義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筆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筆道人並收藏南明義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