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多借助留在曼穀的那團可愛的迷,輕易回歸了使他年輕時煩惱的唯識論,回歸了那雄偉的大迦藍般的大乘佛教體係。
盡管如此,“唯識”也是一座令人頭暈目眩的崇高智慧的宗教殿堂,它以最為周詳精密的理論,克服了佛教否定“我”與“魂”,圍繞輪回轉世“主體”的理論的困難。那繁冗無比的哲學成就就像曼穀的曉寺,在充滿拂曉涼風和微光的幽玄裏,洞穿了清晨淡藍的蒼穹。
正是“唯識”最終解決了幾個世紀都未能解決的輪回與無我的矛盾。是什麽輪回於生死之間,或往生淨土呢?究竟是什麽呢?
其實最早使用“唯識”一詞的是印度的無著。無著的生平,從他的名字在6世紀經過《金剛仙論》傳到中國以來,就已帶有傳說的性質。唯識說起源於大乘《阿毗達摩經》,如下麵所述,《阿毗達摩經》的一個偈構成了唯識論最重要的核心。無著以其主要著作《攝大乘論》將它係統化了。順便說明一下,“阿毗達摩”是經、律、論三藏中意味著“論”的梵語,所以《大乘阿毗達摩經》等於《大乘論經》。
我們平常是以所謂“六感”的精神作用而生活的,即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唯識論創立了第七識——未那識,它包含了自我、個人的自我意識的一切。然而唯識沒有就此止步,進一步設想了“阿賴耶識”的終極之識。如同其漢譯“藏”那樣,是包藏著存在世界的一切種子的識。
生在活動。阿賴耶識在活動。這個識是總報的果體,包藏著一切活動的結果——種子,所以要言之,我們活著,就是阿賴耶識在活動。
這個識猶如飛濺的瀑布一樣長流不息。瀑布曆曆在眼前,而每一瞬間的水都是不同的水。水是在持續不斷地翻卷著、流動著、飛濺著。
集無著學說之大成,著有《唯識三十頌》的世親曰:“永恒流轉如瀑布”。這句偈是二十歲的本多,為了清顯拜訪月修寺時,心不在焉地聽老住持尼講的。
這使他又想起,在印度的阿旃陀,走出一座仿佛剛才還有人呆過的僧房時,一對墜入瓦格拉河的瀑布突然映入眼簾。
這恐怕是最終的、終極的瀑布,與初次見到勳時的三輪山三光瀑布,以及很早以前見過的鬆枝宅邸的瀑布,就像在鏡中一樣互相’映照著。
在阿賴耶識中種植著一切結果的種子。隻要人活著,上述七識就要活動。且不論它活動的結果,不僅這種心法的活動,其對象色法的種子也和心法一起種在這裏。將此比喻為給衣服熏香,稱為“熏習”,因此也叫做“種子熏習”。
可是,關於阿賴耶識本身是否是未經任何汙染的中性之物,有不同的看法。如果它本身是中性的,引起輪回轉世的必然是外力,即所謂業力。因為存在於外界的所有事物,所有誘惑,包括存在於內心的,從第一識至第七識的所有感覺的迷茫,都不能不以其業力施加影響的。
但唯識論將這種業力以及業力帶來的種子——業種子看做間接原因(助緣),認為阿賴耶識本身既包含引起輪回的主體,又包含其動力。這就導致這樣一種看法,即無著所主張的那樣,阿賴耶識本身當然不是一塵不染,而是水乳交融的和合識,一半汙染的成為去迷界的動力,另一半潔淨的成為悟道的動力。其包藏的種子將借助善惡業的種子,現行1來世苦樂的果報。重視業力活動的具舍論與唯識論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此。阿賴耶識由阿賴耶識的種子現行而形成自然法則(同類因等流果),其種子以業種子為助緣而生成道德法則(異熟因異熟果),唯識在此展開了其獨特的世界構造。
阿賴耶識是有情總報的果體,是存在的根本原因。例如,人的阿賴耶識現行,正是人的現實存在。
阿賴耶識就這樣使這個世界——我們居住的迷界顯現。一切認識的根包括了一切認識對象,並使之顯現。這個世界是由肉體(五根)、自然界(器世界)和種子(可使一切精神現行的潛在力量)構成。不管是“我執”所執著的實體——自我,或是我們認為死後不滅的靈魂,都是從產生一切諸法的阿賴耶識發生的,既然如此,那麽一切歸於阿賴耶識,一切歸於識。
但是,如果把唯識這個詞想成是我們所認為的那種,將此岸看作一個實體的主觀,映現在那裏的世界完全是由它產生的話,隻能說我們混淆了“我”與“阿賴耶識”。因為“我”作為常數是個不變的實在,而阿賴耶識則是沒有瞬息停歇的“無我之流”。
無著的《攝大乘論》中有關受阿賴耶識熏染而顯現迷界的種子,解釋為三種熏習。
第一是名言種子。
例如,薔薇被認為是美麗的花。為區別薔薇之名與其他花名,弄清究竟是怎樣美麗的花,我們來到薔薇前,認識它與其他花的有何不同。薔薇先是作為一個名稱而出現,概念引起空想,被引起的空想接觸到實體,其香、其色、其形儲藏在記憶中。或者,一種不知其名的花美不勝收,引起認識欲,得知其為薔薇,便將其編入自己的概念世界中。我們這樣學習意義、名稱、語言、對象,還學習與之有關的知識。學習不——定隻是美麗的名稱,以及正確的意義,知覺與思考所得到的一切,儲存於無始以來的記憶中,而不斷產生出世界環境。
1現行:《佛學大詞典》解釋——阿賴耶識有生一切之法的功能,謂之種子。自此種子生色心之法謂之現行。
第二是我執種子。
八識中的第七識未那識,向阿賴耶識引發區別自他的我執時,這我執主張絕對的個我,進而推動其他六識,不斷重複我執熏習。本多不得不認為,現代的自我的形成以及自我哲學的迷茫無不由此發源。
第三是有支種子。
有即三有(三界),指欲有色有五色有的全體迷界。支是因,造成一切迷苦世界的因的這個種子,就是所謂業的種子。命運的不同,走運與背運的不公平即由於這業力的功能。
——這樣便明白了什麽是輪回轉世的主體,什麽輪回於生死之間。它正是滔滔不絕的“無我之流”阿賴耶識。
盡管如此,“唯識”也是一座令人頭暈目眩的崇高智慧的宗教殿堂,它以最為周詳精密的理論,克服了佛教否定“我”與“魂”,圍繞輪回轉世“主體”的理論的困難。那繁冗無比的哲學成就就像曼穀的曉寺,在充滿拂曉涼風和微光的幽玄裏,洞穿了清晨淡藍的蒼穹。
正是“唯識”最終解決了幾個世紀都未能解決的輪回與無我的矛盾。是什麽輪回於生死之間,或往生淨土呢?究竟是什麽呢?
其實最早使用“唯識”一詞的是印度的無著。無著的生平,從他的名字在6世紀經過《金剛仙論》傳到中國以來,就已帶有傳說的性質。唯識說起源於大乘《阿毗達摩經》,如下麵所述,《阿毗達摩經》的一個偈構成了唯識論最重要的核心。無著以其主要著作《攝大乘論》將它係統化了。順便說明一下,“阿毗達摩”是經、律、論三藏中意味著“論”的梵語,所以《大乘阿毗達摩經》等於《大乘論經》。
我們平常是以所謂“六感”的精神作用而生活的,即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唯識論創立了第七識——未那識,它包含了自我、個人的自我意識的一切。然而唯識沒有就此止步,進一步設想了“阿賴耶識”的終極之識。如同其漢譯“藏”那樣,是包藏著存在世界的一切種子的識。
生在活動。阿賴耶識在活動。這個識是總報的果體,包藏著一切活動的結果——種子,所以要言之,我們活著,就是阿賴耶識在活動。
這個識猶如飛濺的瀑布一樣長流不息。瀑布曆曆在眼前,而每一瞬間的水都是不同的水。水是在持續不斷地翻卷著、流動著、飛濺著。
集無著學說之大成,著有《唯識三十頌》的世親曰:“永恒流轉如瀑布”。這句偈是二十歲的本多,為了清顯拜訪月修寺時,心不在焉地聽老住持尼講的。
這使他又想起,在印度的阿旃陀,走出一座仿佛剛才還有人呆過的僧房時,一對墜入瓦格拉河的瀑布突然映入眼簾。
這恐怕是最終的、終極的瀑布,與初次見到勳時的三輪山三光瀑布,以及很早以前見過的鬆枝宅邸的瀑布,就像在鏡中一樣互相’映照著。
在阿賴耶識中種植著一切結果的種子。隻要人活著,上述七識就要活動。且不論它活動的結果,不僅這種心法的活動,其對象色法的種子也和心法一起種在這裏。將此比喻為給衣服熏香,稱為“熏習”,因此也叫做“種子熏習”。
可是,關於阿賴耶識本身是否是未經任何汙染的中性之物,有不同的看法。如果它本身是中性的,引起輪回轉世的必然是外力,即所謂業力。因為存在於外界的所有事物,所有誘惑,包括存在於內心的,從第一識至第七識的所有感覺的迷茫,都不能不以其業力施加影響的。
但唯識論將這種業力以及業力帶來的種子——業種子看做間接原因(助緣),認為阿賴耶識本身既包含引起輪回的主體,又包含其動力。這就導致這樣一種看法,即無著所主張的那樣,阿賴耶識本身當然不是一塵不染,而是水乳交融的和合識,一半汙染的成為去迷界的動力,另一半潔淨的成為悟道的動力。其包藏的種子將借助善惡業的種子,現行1來世苦樂的果報。重視業力活動的具舍論與唯識論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此。阿賴耶識由阿賴耶識的種子現行而形成自然法則(同類因等流果),其種子以業種子為助緣而生成道德法則(異熟因異熟果),唯識在此展開了其獨特的世界構造。
阿賴耶識是有情總報的果體,是存在的根本原因。例如,人的阿賴耶識現行,正是人的現實存在。
阿賴耶識就這樣使這個世界——我們居住的迷界顯現。一切認識的根包括了一切認識對象,並使之顯現。這個世界是由肉體(五根)、自然界(器世界)和種子(可使一切精神現行的潛在力量)構成。不管是“我執”所執著的實體——自我,或是我們認為死後不滅的靈魂,都是從產生一切諸法的阿賴耶識發生的,既然如此,那麽一切歸於阿賴耶識,一切歸於識。
但是,如果把唯識這個詞想成是我們所認為的那種,將此岸看作一個實體的主觀,映現在那裏的世界完全是由它產生的話,隻能說我們混淆了“我”與“阿賴耶識”。因為“我”作為常數是個不變的實在,而阿賴耶識則是沒有瞬息停歇的“無我之流”。
無著的《攝大乘論》中有關受阿賴耶識熏染而顯現迷界的種子,解釋為三種熏習。
第一是名言種子。
例如,薔薇被認為是美麗的花。為區別薔薇之名與其他花名,弄清究竟是怎樣美麗的花,我們來到薔薇前,認識它與其他花的有何不同。薔薇先是作為一個名稱而出現,概念引起空想,被引起的空想接觸到實體,其香、其色、其形儲藏在記憶中。或者,一種不知其名的花美不勝收,引起認識欲,得知其為薔薇,便將其編入自己的概念世界中。我們這樣學習意義、名稱、語言、對象,還學習與之有關的知識。學習不——定隻是美麗的名稱,以及正確的意義,知覺與思考所得到的一切,儲存於無始以來的記憶中,而不斷產生出世界環境。
1現行:《佛學大詞典》解釋——阿賴耶識有生一切之法的功能,謂之種子。自此種子生色心之法謂之現行。
第二是我執種子。
八識中的第七識未那識,向阿賴耶識引發區別自他的我執時,這我執主張絕對的個我,進而推動其他六識,不斷重複我執熏習。本多不得不認為,現代的自我的形成以及自我哲學的迷茫無不由此發源。
第三是有支種子。
有即三有(三界),指欲有色有五色有的全體迷界。支是因,造成一切迷苦世界的因的這個種子,就是所謂業的種子。命運的不同,走運與背運的不公平即由於這業力的功能。
——這樣便明白了什麽是輪回轉世的主體,什麽輪回於生死之間。它正是滔滔不絕的“無我之流”阿賴耶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