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雪災來襲
我的小賣部,是末世體驗服 作者:二十八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兩個月多前離開家,她隻回來了四次,每次都是跟著特事局的車回來押送物資,檢查安全公寓建設情況,查看家具進場,並且進後門看看小垂耳。
兩個月間,經過幾次修改,地上82層,地下28層的安全公寓正式建成。
地下除了特事局要的實驗室,增加了武器庫。
地上,工作區也增加了5層,其餘都是住宅。
兩個月期間,特事局秘密將設備、武器運進地下,將特別定製的家具和工作用品按照功能區安置,就連食堂的灶台都試開火了,特事局食堂大師傅還試炒了一下菜,說灶火好用。
圍繞寧檸家,小區裏起了十三棟樓,隻是樓層都在地下5層,地上30層左右。
因為工期短,用的都是輕型材料,隻是夠當做避難所,舒適度肯定是不能和安全公寓相比。
每棟樓的地下五層,都是糧食存放地。
寧檸的糧食存放地,則是她門後的安全屋。
打開出入門,原本空蕩的一樓,已經被一排排架子塞得滿滿當當。
架子是直接找小助理定的,堅固耐用。
一百三十組架子,填滿了二百多平米,三米五層高的空間。
架子上,分門別類放了各種易儲存的糧食,生活用品、廚房用具,小電器,維修工具等。
架子添了一半,數量也是十分龐大了。
別說一個寧檸,就是再來十個,也足足夠用。
二樓則放滿了大大小小的係統商店售賣的儲物櫃,儲物櫃裏是新鮮蔬菜、肉類,成品零食,保質期較短的日化等。
其中,另有一整麵牆的儲物櫃還空著,寧檸準備用來儲存打包好的飯菜,現在隻填了不到百分之一,就盼著特事局的食堂大師傅搬進安全公寓,每天去打包回來。
有了特事局幫忙成批采購運送,寧檸隻需要自己搬運,省去了所有囤貨時間,比起末世小說裏主角到處囤物資,不知道要輕鬆多少。
半個多月不見的垂耳正在一樓貨架中間穿梭,手裏還拿了厚本便利貼,正一邊貼貼紙,一邊往本子上記。
見到寧檸進來,他歡呼著撲到寧檸懷裏。
寧檸一臉尷尬,手僵硬地舉著,放下也不是,擁抱也不是。
她對垂耳這個半大小夥子沒那麽深的感情,但垂耳卻每次都十分想念她的樣子,說了幾次,但垂耳老是不自覺地把自己當成是寵物兔。
就比如說,寧檸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他就老是喜歡坐地毯上,腦袋放在寧檸膝蓋上睡覺。
他改不過來,寧檸隻好暫且由著他。
垂耳拽著寧檸一排排貨架看過去。
貨架上的貼紙上,用門後世界的文字,穿插著原世界的文字,標了數量,種類,跟本子上的目錄一一對應。
這是寧檸擔心他一個人在安全屋無聊,交給他消遣時間的任務。
最開始垂耳是不認得包裝上的文字的,寧檸就給他找了部識字動畫放著看,沒想到兩個月來,他認字認得七七八八了,就是不太會寫,因此在紙上總是兩種語言混著用。
不過好在寧檸能看懂。
看他寫得認真,還說要學習用電腦,做電子表格。
寧檸就拉著垂耳,從貨架裏翻出一台筆記本電腦,帶著他上三樓去,窩在沙發裏,教他怎麽操作。
一個教一個學,半天時間就消磨過去了。
等垂耳差不多學會,寧檸才去洗澡休息。
依舊是一覺睡了四十多個小時,醒來時,垂耳已經能像模像樣地做出表格了,正在按照教程學習動態表格怎麽做。
見她從臥室出來,就屁顛顛地去廚房熱飯菜。
兩人在餐桌旁吃完飯,寧寧先回原世界看了一眼。
手機沒什麽重要消息,行動小隊群裏消息倒是挺多。
為著突降大雪,許多遷移群眾堵在半路,他們配合交通部門工作去了,忙得不可開交。
雪很大,遮蔽視野,幾乎連二十米外都看不清。
雪花足有有礦泉水瓶蓋那麽大。
積得足有半米厚。
這才僅過去兩天。
室外氣溫穩定在-10c。
並不算很冷。
可這是5月下旬。
往年,南方早已經入夏了,北方的白天也能達到二十大幾度。
更何況今年,二月份,北方城市就能達到二十多度的天氣,不到四月,白天平均溫度就在三十度左右。
立夏後,突降大雪。
世界各地陷入一片恐慌。
因突然降溫降雪凍死的人不計其數,各國官方都統計不過來。
華國這邊,遷居到北方各城市的人口達到40%,其餘就近遷到g省,y省的,有10%。
官方曾預測了多種天災情況,提前做好預案,因此,這部分人民群眾在雪災剛來時,就由各地政府安排做好了應對措施。
路上正在遷居途中的,還有三百多萬。
這部分人,也被安排就近避難。
剩下不響應號召的,拒絕遷居的,也在雪災來臨當天,由當地政府集中救援。
暫時看來,傷亡相較於其他國家來講,確實不算嚴重。
根據氣象局發回來的數據,特事局做了分析,有寧檸做過排險的地區,降雪量會低很多。
比如,更靠北的東北三省,降雪量不足淮河以南幾個省的一半,而沿海的兩g省,降雪量又小於更靠北的h省。
就連深處高原地區的x自治區,降雪量都遠低於臨近的c省。
這就說明,雖然不知道是如何判定的,但寧檸的排險是有很大用處的。
這種用處越到後期越明顯。
雪一刻不停地下了近一個月時,6月15日,幾個排險地區,接二連三地,由北向南,雪停了。
就連曾經寧檸待過幾天的r國關西地區,和m國邊境小鎮,也不下雪了。
全世界其餘地方,依舊是大雪紛飛,直到8月底,雪才漸漸停下來。
整個地球從一個水球,變成了個巨大的雪球。
從外太空傳回來的照片看來,白藍相間,十分耀目。
而對生活在這個雪球上的人類來說,可不是什麽好事。
較早停雪的地方,雪深達到三層樓高,經過清理,除了低溫對於線路產生影響外,人民的基本生活都能得到保障,學校都已經在七月中旬恢複上課了。
而其他地區,十層以下的建築,幾乎都被掩埋在雪裏。
全世界範圍內,不論地域,也不論地形地貌,平等地,降同樣量的雪。
高原地區與盆地地區,城市與山野,除了因風吹雪動帶來的細微差別,各處降雪量幾乎一致。
特事局每天都在接到全國各地發過來的傷亡報告。
從最開始的幾十萬,到後來的百萬。
直到八月底雪停,可統計出的全國人口死亡數量,已經來到了6000萬,幾乎占我國人口的5%。
而世界範圍內,死亡比例約在16%。
由於通訊受阻,許多國家的情況特事局掌握的並不全麵,這隻是初步推測。
而華國的各處通訊還勉強維持,完全依賴於衛星通訊的改造。
而這種技術,則大部分來自於寧檸從第二個世界帶回來的資料。
兩個月間,經過幾次修改,地上82層,地下28層的安全公寓正式建成。
地下除了特事局要的實驗室,增加了武器庫。
地上,工作區也增加了5層,其餘都是住宅。
兩個月期間,特事局秘密將設備、武器運進地下,將特別定製的家具和工作用品按照功能區安置,就連食堂的灶台都試開火了,特事局食堂大師傅還試炒了一下菜,說灶火好用。
圍繞寧檸家,小區裏起了十三棟樓,隻是樓層都在地下5層,地上30層左右。
因為工期短,用的都是輕型材料,隻是夠當做避難所,舒適度肯定是不能和安全公寓相比。
每棟樓的地下五層,都是糧食存放地。
寧檸的糧食存放地,則是她門後的安全屋。
打開出入門,原本空蕩的一樓,已經被一排排架子塞得滿滿當當。
架子是直接找小助理定的,堅固耐用。
一百三十組架子,填滿了二百多平米,三米五層高的空間。
架子上,分門別類放了各種易儲存的糧食,生活用品、廚房用具,小電器,維修工具等。
架子添了一半,數量也是十分龐大了。
別說一個寧檸,就是再來十個,也足足夠用。
二樓則放滿了大大小小的係統商店售賣的儲物櫃,儲物櫃裏是新鮮蔬菜、肉類,成品零食,保質期較短的日化等。
其中,另有一整麵牆的儲物櫃還空著,寧檸準備用來儲存打包好的飯菜,現在隻填了不到百分之一,就盼著特事局的食堂大師傅搬進安全公寓,每天去打包回來。
有了特事局幫忙成批采購運送,寧檸隻需要自己搬運,省去了所有囤貨時間,比起末世小說裏主角到處囤物資,不知道要輕鬆多少。
半個多月不見的垂耳正在一樓貨架中間穿梭,手裏還拿了厚本便利貼,正一邊貼貼紙,一邊往本子上記。
見到寧檸進來,他歡呼著撲到寧檸懷裏。
寧檸一臉尷尬,手僵硬地舉著,放下也不是,擁抱也不是。
她對垂耳這個半大小夥子沒那麽深的感情,但垂耳卻每次都十分想念她的樣子,說了幾次,但垂耳老是不自覺地把自己當成是寵物兔。
就比如說,寧檸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他就老是喜歡坐地毯上,腦袋放在寧檸膝蓋上睡覺。
他改不過來,寧檸隻好暫且由著他。
垂耳拽著寧檸一排排貨架看過去。
貨架上的貼紙上,用門後世界的文字,穿插著原世界的文字,標了數量,種類,跟本子上的目錄一一對應。
這是寧檸擔心他一個人在安全屋無聊,交給他消遣時間的任務。
最開始垂耳是不認得包裝上的文字的,寧檸就給他找了部識字動畫放著看,沒想到兩個月來,他認字認得七七八八了,就是不太會寫,因此在紙上總是兩種語言混著用。
不過好在寧檸能看懂。
看他寫得認真,還說要學習用電腦,做電子表格。
寧檸就拉著垂耳,從貨架裏翻出一台筆記本電腦,帶著他上三樓去,窩在沙發裏,教他怎麽操作。
一個教一個學,半天時間就消磨過去了。
等垂耳差不多學會,寧檸才去洗澡休息。
依舊是一覺睡了四十多個小時,醒來時,垂耳已經能像模像樣地做出表格了,正在按照教程學習動態表格怎麽做。
見她從臥室出來,就屁顛顛地去廚房熱飯菜。
兩人在餐桌旁吃完飯,寧寧先回原世界看了一眼。
手機沒什麽重要消息,行動小隊群裏消息倒是挺多。
為著突降大雪,許多遷移群眾堵在半路,他們配合交通部門工作去了,忙得不可開交。
雪很大,遮蔽視野,幾乎連二十米外都看不清。
雪花足有有礦泉水瓶蓋那麽大。
積得足有半米厚。
這才僅過去兩天。
室外氣溫穩定在-10c。
並不算很冷。
可這是5月下旬。
往年,南方早已經入夏了,北方的白天也能達到二十大幾度。
更何況今年,二月份,北方城市就能達到二十多度的天氣,不到四月,白天平均溫度就在三十度左右。
立夏後,突降大雪。
世界各地陷入一片恐慌。
因突然降溫降雪凍死的人不計其數,各國官方都統計不過來。
華國這邊,遷居到北方各城市的人口達到40%,其餘就近遷到g省,y省的,有10%。
官方曾預測了多種天災情況,提前做好預案,因此,這部分人民群眾在雪災剛來時,就由各地政府安排做好了應對措施。
路上正在遷居途中的,還有三百多萬。
這部分人,也被安排就近避難。
剩下不響應號召的,拒絕遷居的,也在雪災來臨當天,由當地政府集中救援。
暫時看來,傷亡相較於其他國家來講,確實不算嚴重。
根據氣象局發回來的數據,特事局做了分析,有寧檸做過排險的地區,降雪量會低很多。
比如,更靠北的東北三省,降雪量不足淮河以南幾個省的一半,而沿海的兩g省,降雪量又小於更靠北的h省。
就連深處高原地區的x自治區,降雪量都遠低於臨近的c省。
這就說明,雖然不知道是如何判定的,但寧檸的排險是有很大用處的。
這種用處越到後期越明顯。
雪一刻不停地下了近一個月時,6月15日,幾個排險地區,接二連三地,由北向南,雪停了。
就連曾經寧檸待過幾天的r國關西地區,和m國邊境小鎮,也不下雪了。
全世界其餘地方,依舊是大雪紛飛,直到8月底,雪才漸漸停下來。
整個地球從一個水球,變成了個巨大的雪球。
從外太空傳回來的照片看來,白藍相間,十分耀目。
而對生活在這個雪球上的人類來說,可不是什麽好事。
較早停雪的地方,雪深達到三層樓高,經過清理,除了低溫對於線路產生影響外,人民的基本生活都能得到保障,學校都已經在七月中旬恢複上課了。
而其他地區,十層以下的建築,幾乎都被掩埋在雪裏。
全世界範圍內,不論地域,也不論地形地貌,平等地,降同樣量的雪。
高原地區與盆地地區,城市與山野,除了因風吹雪動帶來的細微差別,各處降雪量幾乎一致。
特事局每天都在接到全國各地發過來的傷亡報告。
從最開始的幾十萬,到後來的百萬。
直到八月底雪停,可統計出的全國人口死亡數量,已經來到了6000萬,幾乎占我國人口的5%。
而世界範圍內,死亡比例約在16%。
由於通訊受阻,許多國家的情況特事局掌握的並不全麵,這隻是初步推測。
而華國的各處通訊還勉強維持,完全依賴於衛星通訊的改造。
而這種技術,則大部分來自於寧檸從第二個世界帶回來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