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尊終於回來了,博縣百姓早已等候多時,隻期縣尊早日歸來,好為博縣之主也。”
範煒一臉熱情地迎接著薑滔:“我已備好酒宴,博縣百姓皆要為縣尊接風洗塵。”
“無需如此,我隻是前往奉高述職,些許小事,何苦勞煩大家出城相迎。”
薑滔客氣地說道。
“縣尊不知,雖大人來博縣不久,但是為博縣百姓惠政良多。
這些時日縣尊不在博縣,皆覺萬事不自在,博縣百姓方知博縣不能沒有縣尊啊。”
範煒說的那是繪聲繪色。
薑滔聽到這些馬屁,很是受用。
來到酒樓,皆推薑滔入座主席,且皆一一前來向其敬酒。
那些之前拒絕薑滔的世家豪強,更加熱情,直言薑滔之前所做之事,為國為民,並誓言會多加配合。
仿佛之前百般阻止之人,是他人所為。
薑滔也沒有糾結以往,對他們也是一一安撫,好不客氣。
因薑滔這次也算是領教了這些世家豪強的厲害,
若不是他有一個“皇甫嵩學生”的身份,怕此事不會如此草草了事。
如今他們已經表示會配合自己,完成丈量土地,安置流民之事。
自己也靠此事算是在博縣立住了威嚴,坐穩了這個縣令之位。
也就不需要將他們徹底得罪,不然等到皇甫嵩失勢,怕這些人對自己也落井下石。
酒席上,大家把酒言歡,一片祥和。
……
光陰似箭,時光匆匆。一眨眼,已過四個春秋。
如今已是中平六年九月初。
薑滔已經在博縣做了四年多的縣令。
這四年裏,他在程昱的幫助下,興修水利,安置流民,凡是入境博縣的泰山賊,皆被其剿殺。
百姓安居樂業,在這泰山郡,博縣已經超過奉高縣,成為人口最多,田地最多的縣。
博縣的世家豪強,之前雖然因為皇甫嵩被貶,對薑滔有些嘲笑,
但是因為薑滔沒有將事情做絕,沒有徹底將他們得罪,大家也隻是對其輕視一些。
後來皇甫嵩官職起起落落,這些人對待薑滔的熱情也是起起落落,
但是薑滔一直一心為公,不談私人利益,對他們也是一直一視同仁。
漸漸的,也就接受薑滔,甚至因其確實讓博縣安居樂業,對其也真心尊敬起來,
不再因皇甫嵩地位的高低來對待薑滔了。
博縣世家豪強,一直執行薑滔安置流民,開墾荒地的決定。
讓泰山郡其他地方的人羨慕不已,其他縣的流民不少也跑到博縣投靠世家豪強做了佃戶。
薑滔在泰山郡的聲望,甚至一時隻居太守周乘之後。
這日,薑滔手下將領,縣吏,甚至博縣縣丞,馬王兩個縣尉皆齊聚一堂。
他們又是在為薑滔的前途操心。
“縣尊,如今你五年縣令任期快要臨近,該早做打算了。”
程昱還是孜孜不倦的勸解道:“雖知縣尊為官正直,不肯向那些宦官交錢買官,
但是若不交錢,怕是考評不過,還會被貶值啊。
若是大人不拘小節,肯向那些宦官交錢,憑縣尊這些年在博縣的表現和聲望,可更上一層樓啊。”
“是啊,縣尊,如今世道如此,何苦來哉?”
縣丞範煒也是在旁勸說。
這些年,範煒也漸漸向薑滔靠攏,一是確實薑滔值得尊敬,二是薑滔對其也從未輕視。
隻是他很不明白,為什麽薑滔一直不願意向那些宦官交錢,讓其任滿之後可以高升。
若是他有這樣的機會,怕是借錢也要去交的啊。他們哪裏知道,薑滔不不交錢,是因為不想浪費。
怕是等不到自己五年任期滿,這天下就得亂起來,就算交了錢也是白交。
“諸位無需在勸,我與宦官誓不兩立。
他們之前誣陷我師,我豈能在與他們為伍,
這官,不做也罷。
到時任滿,我就歸鄉務農,豈不快哉。”
這是薑滔這段時間一直的說辭,他總不能說,這大漢要亡了吧。
程昱等人聽了,對薑滔又尊敬又痛心疾首。
“縣尊,不可啊。縣尊乃當世治世能臣,怎可輕言歸鄉務農,這是我大漢的損失啊,不可,不可啊。”
眾人皆是勸解道,生怕薑滔到時任滿真的隱居山野去了。
“老爺,羊氏羊秘前來拜訪。”
管家薑安來到薑滔身邊稟告。
這些年,薑滔與博縣羊氏關係密切,
前幾個月羊續死了,其長子羊袐,二兒子羊衜也都回鄉守孝,
薑滔則是經常上門拜訪他們三兄弟,與他們三人都成了朋友。
“快讓他進來。”
隱隱猜到羊秘這個時候來拜訪他的目的,便立馬讓薑安把他帶進來。
“恒遠兄”,
羊秘還沒有進屋,就大呼起來,聽起來十分急切。
隻是當他進屋後,發現薑滔屋內有一屋的人,有些驚訝。
連忙道歉:“不想恒遠兄在會客啊,打擾打擾,恕罪恕罪。”
“伯康兄(羊秘的字)無需客氣,這裏都是我手足兄弟,無需見外。”
薑滔裝作什麽也不知道的說著。
羊秘仔細看了一下,這屋裏確實都是薑滔的身邊人,
雖有些好奇他們聚在一起幹嘛,不過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告知薑滔。
“恒遠兄,此次前來,是有要事想告。”
羊秘頓了頓,繼續說道:“我洛陽的朋友,派人從洛陽前來告知:今天下大亂已。”
說完,向薑滔他們說了詳細緣由。
原來:漢靈帝駕崩,新皇繼位以後,
上月下旬,大將軍何進與司隸校尉袁紹謀誅諸閹官,太後不從。
因此西召前將軍董卓駐關中上林苑,又使府掾太山王匡發動他所在郡的強弩手,
召東郡太守橋瑁駐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放兵數千人作亂河內,以逼太後。
張讓等人連忙跑到太後那裏哭訴求情,太後不忍,同意從中說和,遂要求何進入宮。
哪知張讓帶領常侍段珪、畢嵐等幾十人,拿著兵器悄悄地自側門進,埋伏宮中。
等到何進出來,便假稱太後詔召進。
尚方監渠穆拔劍斬何進於嘉德殿前。
張讓、段珪等又矯詔,用故太尉樊陵為司隸校附,少府許相為河南尹。
尚書得詔板,懷疑有假,說:“請大將軍出來共同商議。”
中黃門把何進的腦袋擲給尚書,說:“何進謀反,已經殺掉了。”
於是袁紹等人借此機會帶兵入宮,將宦官全部殺光。
範煒一臉熱情地迎接著薑滔:“我已備好酒宴,博縣百姓皆要為縣尊接風洗塵。”
“無需如此,我隻是前往奉高述職,些許小事,何苦勞煩大家出城相迎。”
薑滔客氣地說道。
“縣尊不知,雖大人來博縣不久,但是為博縣百姓惠政良多。
這些時日縣尊不在博縣,皆覺萬事不自在,博縣百姓方知博縣不能沒有縣尊啊。”
範煒說的那是繪聲繪色。
薑滔聽到這些馬屁,很是受用。
來到酒樓,皆推薑滔入座主席,且皆一一前來向其敬酒。
那些之前拒絕薑滔的世家豪強,更加熱情,直言薑滔之前所做之事,為國為民,並誓言會多加配合。
仿佛之前百般阻止之人,是他人所為。
薑滔也沒有糾結以往,對他們也是一一安撫,好不客氣。
因薑滔這次也算是領教了這些世家豪強的厲害,
若不是他有一個“皇甫嵩學生”的身份,怕此事不會如此草草了事。
如今他們已經表示會配合自己,完成丈量土地,安置流民之事。
自己也靠此事算是在博縣立住了威嚴,坐穩了這個縣令之位。
也就不需要將他們徹底得罪,不然等到皇甫嵩失勢,怕這些人對自己也落井下石。
酒席上,大家把酒言歡,一片祥和。
……
光陰似箭,時光匆匆。一眨眼,已過四個春秋。
如今已是中平六年九月初。
薑滔已經在博縣做了四年多的縣令。
這四年裏,他在程昱的幫助下,興修水利,安置流民,凡是入境博縣的泰山賊,皆被其剿殺。
百姓安居樂業,在這泰山郡,博縣已經超過奉高縣,成為人口最多,田地最多的縣。
博縣的世家豪強,之前雖然因為皇甫嵩被貶,對薑滔有些嘲笑,
但是因為薑滔沒有將事情做絕,沒有徹底將他們得罪,大家也隻是對其輕視一些。
後來皇甫嵩官職起起落落,這些人對待薑滔的熱情也是起起落落,
但是薑滔一直一心為公,不談私人利益,對他們也是一直一視同仁。
漸漸的,也就接受薑滔,甚至因其確實讓博縣安居樂業,對其也真心尊敬起來,
不再因皇甫嵩地位的高低來對待薑滔了。
博縣世家豪強,一直執行薑滔安置流民,開墾荒地的決定。
讓泰山郡其他地方的人羨慕不已,其他縣的流民不少也跑到博縣投靠世家豪強做了佃戶。
薑滔在泰山郡的聲望,甚至一時隻居太守周乘之後。
這日,薑滔手下將領,縣吏,甚至博縣縣丞,馬王兩個縣尉皆齊聚一堂。
他們又是在為薑滔的前途操心。
“縣尊,如今你五年縣令任期快要臨近,該早做打算了。”
程昱還是孜孜不倦的勸解道:“雖知縣尊為官正直,不肯向那些宦官交錢買官,
但是若不交錢,怕是考評不過,還會被貶值啊。
若是大人不拘小節,肯向那些宦官交錢,憑縣尊這些年在博縣的表現和聲望,可更上一層樓啊。”
“是啊,縣尊,如今世道如此,何苦來哉?”
縣丞範煒也是在旁勸說。
這些年,範煒也漸漸向薑滔靠攏,一是確實薑滔值得尊敬,二是薑滔對其也從未輕視。
隻是他很不明白,為什麽薑滔一直不願意向那些宦官交錢,讓其任滿之後可以高升。
若是他有這樣的機會,怕是借錢也要去交的啊。他們哪裏知道,薑滔不不交錢,是因為不想浪費。
怕是等不到自己五年任期滿,這天下就得亂起來,就算交了錢也是白交。
“諸位無需在勸,我與宦官誓不兩立。
他們之前誣陷我師,我豈能在與他們為伍,
這官,不做也罷。
到時任滿,我就歸鄉務農,豈不快哉。”
這是薑滔這段時間一直的說辭,他總不能說,這大漢要亡了吧。
程昱等人聽了,對薑滔又尊敬又痛心疾首。
“縣尊,不可啊。縣尊乃當世治世能臣,怎可輕言歸鄉務農,這是我大漢的損失啊,不可,不可啊。”
眾人皆是勸解道,生怕薑滔到時任滿真的隱居山野去了。
“老爺,羊氏羊秘前來拜訪。”
管家薑安來到薑滔身邊稟告。
這些年,薑滔與博縣羊氏關係密切,
前幾個月羊續死了,其長子羊袐,二兒子羊衜也都回鄉守孝,
薑滔則是經常上門拜訪他們三兄弟,與他們三人都成了朋友。
“快讓他進來。”
隱隱猜到羊秘這個時候來拜訪他的目的,便立馬讓薑安把他帶進來。
“恒遠兄”,
羊秘還沒有進屋,就大呼起來,聽起來十分急切。
隻是當他進屋後,發現薑滔屋內有一屋的人,有些驚訝。
連忙道歉:“不想恒遠兄在會客啊,打擾打擾,恕罪恕罪。”
“伯康兄(羊秘的字)無需客氣,這裏都是我手足兄弟,無需見外。”
薑滔裝作什麽也不知道的說著。
羊秘仔細看了一下,這屋裏確實都是薑滔的身邊人,
雖有些好奇他們聚在一起幹嘛,不過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告知薑滔。
“恒遠兄,此次前來,是有要事想告。”
羊秘頓了頓,繼續說道:“我洛陽的朋友,派人從洛陽前來告知:今天下大亂已。”
說完,向薑滔他們說了詳細緣由。
原來:漢靈帝駕崩,新皇繼位以後,
上月下旬,大將軍何進與司隸校尉袁紹謀誅諸閹官,太後不從。
因此西召前將軍董卓駐關中上林苑,又使府掾太山王匡發動他所在郡的強弩手,
召東郡太守橋瑁駐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放兵數千人作亂河內,以逼太後。
張讓等人連忙跑到太後那裏哭訴求情,太後不忍,同意從中說和,遂要求何進入宮。
哪知張讓帶領常侍段珪、畢嵐等幾十人,拿著兵器悄悄地自側門進,埋伏宮中。
等到何進出來,便假稱太後詔召進。
尚方監渠穆拔劍斬何進於嘉德殿前。
張讓、段珪等又矯詔,用故太尉樊陵為司隸校附,少府許相為河南尹。
尚書得詔板,懷疑有假,說:“請大將軍出來共同商議。”
中黃門把何進的腦袋擲給尚書,說:“何進謀反,已經殺掉了。”
於是袁紹等人借此機會帶兵入宮,將宦官全部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