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立馬出門親迎薑滔。
“拜見薑泰山,不想薑泰山居然來了潁川。”
看到荀彧對自己的態度很恭敬,薑滔有些失落,還是沒把自己當成朋友啊。
“文若兄,何須如此客套。滔有今日之勢,全靠當年文若兄舉薦,以及荀國相的栽培。”
薑滔對著荀彧誠懇的說道。
之後荀彧將薑滔等人迎進了府內,並且吩咐下人去準備酒宴。
自己也開始與薑滔寒暄起來。
而薑滔在與荀彧寒暄了一會兒後,便直奔主題。
“此次滔前來潁川,是特意來接文若兄前去泰山郡避難的。文若兄與荀國相對滔的恩德,滔永世不忘。
如今董卓禍亂朝綱,關東聯軍齊聚中州討伐。潁川乃是四戰之地,文若兄若還留在潁川,怕是少不了受到戰火波及。
不若文若兄將宗族遷至泰山郡避難,屆時有我在旁協助,文若兄必能保全宗族啊。”
荀彧聽到薑滔此次前來,是特意接他去泰山郡避難的,心裏很是感動。
其實荀彧也考慮過這樣的問題,憑荀彧的眼光,自然也看到了潁川地處戰亂中心,留在此處,遲早也會受到兵災之禍。
但是荀彧一直沒有想好去什麽地方,也沒有什麽時機讓自己下定決心遷移宗族。
薑滔能在災難時,想到自己,而且不遠千裏親自前來接自己,荀彧怎麽能不被感動?
也對自己當初無心之舉,感到慶幸。
“謝薑泰山不遠千裏來接自己,彧何其幸焉。當從薑泰山之所言,彧這就去準備宗族遷移事宜。”
聽到荀彧同意帶領宗族跟自己前往泰山,薑滔十分高興,這第一步算是完成了。
隨後薑滔又對其言,希望他出任奉高令一職,幫助自己治理泰山。
之前董卓任命荀彧為亢父縣令,荀彧隨即棄官歸鄉。
是因為他不想再董卓下麵做事,如今既然答應舉族遷往泰山,若自己又是奉高縣令,那不是更好。
所有荀彧也同意了,並且對此也很感謝薑滔。
當荀彧同意擔任奉高令後,薑滔心裏有說不出的激動。
自己終於成功了,終於招募了一個名望很高的名士。
最後薑滔表示,既然文若兄同意舉族遷往泰山,又同意擔任奉高令,那不知其身邊可有人才推薦,好幫助自己更好的治理泰山啊?
荀彧想想也是,多舉薦點人才前往泰山,到時自己也不算孤立無援了。
想到這,薑滔說出了兩個人的名字,讓薑滔更是像是中了頭獎一樣,興奮不已。
原來荀彧說他有兩個朋友,一個叫戲忠戲誌才,一個叫郭嘉郭奉孝。
兩人文韜武略皆在自己之上,若是薑滔願意,他願意前去做說客。
薑滔當然願意,一百個願意。
戲誌才,郭奉孝,那都是三國裏的頂級謀士,若是得了他們,自己再也不用擔心曆史改變,自己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
因為郭嘉住在潁川陽翟,而戲誌才就在潁陰縣。
於是荀彧直接帶著薑滔,先是去拜訪了戲誌才。
沒想到去了之後,得知郭奉孝正在戲誌才家做客,兩人正在討論著天下大事。
兩人正說的興起,得知荀彧前來,連忙一起出迎。
隻是沒有想到荀彧還帶了一個客人,其身後還有數人保鏢。
雖不知是誰,但是兩人立馬向荀彧說道:“文若兄,你來的正好,奉孝前來潁陰,我等還說明日去訪你呢。”
荀彧微笑道:“彧前來,是特意向兩位引薦一位朋友的。這位乃是泰山郡守薑太守,其求賢若渴,特意讓我帶其來尋你們呢。沒想到你們都在,正好,正好。”
薑滔向他們行了一禮,然後微笑著說:“久聞兩位大名,今日得以一見,真是榮幸。”
戲誌才和郭嘉兩人大驚,怎麽泰山郡守會來此處,還是特意來尋他們的?
不過兩人連忙回禮:“見過薑泰山。”
隨後荀彧從中說和,大家彼此交談起來。
薑滔率先開口,講述了自己對天下局勢的看法。
“”當今亂世,董卓專權,民不聊生,關東聯軍討董,戰火不斷。
而你們所在的潁川,是四戰之地,未來會是兵災最嚴重的地方之一。”
戲誌才讚同地點點頭道,“董卓的暴政已經引起了天下人的憤怒,關東聯軍討董乃是正義之舉。
不過董卓兵多將廣,而關東聯軍很多都是新招募的士卒,且還各懷心思。
怕這場戰爭不是短時間就能平定的。”
聽到此,薑滔趁機邀請他們前往泰山郡避禍。
“如今潁川乃是四戰之地,兵禍肯定不會斷的,兩位先生若還留在潁川,恐受波及。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不若兩位先生,隨文若兄一起,舉家跟我遷往泰山避難。”
戲誌才和郭嘉對視了一眼,然後微笑著說:“多謝薑先生的邀請,我們會考慮的。”
薑滔微笑著點了點頭,然後和他們繼續交談。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他們討論了一些關於天下大事的問題。
薑滔也向他們分享了一些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戲誌才和郭嘉對薑滔的見解和看法表示讚賞,他們認為薑滔是一個有才華的人。
最後,薑滔和荀彧起身告辭,戲誌才和郭嘉送他們到門口。
臨別時,薑滔不忘再次發起邀請,而他們兩人也還是沒同意,隻是表示會考慮薑滔的邀請。
薑滔無奈,隻能先和荀彧一起離開了戲誌才的家。
此後幾日,薑滔天天前往戲誌才處,與戲誌才和郭嘉談天說地。
戲誌才和郭嘉也是聰慧之人,哪裏還不明白薑滔的用意。
隻是此事重大,他們得好好考慮才是。
不過幾天相處下來,他們也發現了薑滔確實見識不凡,甚至直接說出怕是天下之後會出現諸侯混戰的局麵。
戲誌才和郭嘉私下裏早也有過此類看法,但是沒想到薑滔卻是坦然說出,且還打著隻願保一方平安的說辭。
漸漸地,戲誌才和郭嘉兩人,也就下定了決心。
同意跟隨薑滔前往泰山避難。
當即,薑滔就提出拜戲誌才為長史,郭嘉為軍師祭酒。
兩人沒有猶豫,立馬答應了下來。
因為在他們同意舉家前往泰山時,就相當於同意去泰山任職了。
所有也沒有推辭做作,直接同意了薑滔的任命。
隨後郭嘉回陽翟,前進接家人來潁陰縣匯合。
薑滔招募到兩人後,心情大爽,頗有臥龍鳳雛皆被我得的感慨。
“拜見薑泰山,不想薑泰山居然來了潁川。”
看到荀彧對自己的態度很恭敬,薑滔有些失落,還是沒把自己當成朋友啊。
“文若兄,何須如此客套。滔有今日之勢,全靠當年文若兄舉薦,以及荀國相的栽培。”
薑滔對著荀彧誠懇的說道。
之後荀彧將薑滔等人迎進了府內,並且吩咐下人去準備酒宴。
自己也開始與薑滔寒暄起來。
而薑滔在與荀彧寒暄了一會兒後,便直奔主題。
“此次滔前來潁川,是特意來接文若兄前去泰山郡避難的。文若兄與荀國相對滔的恩德,滔永世不忘。
如今董卓禍亂朝綱,關東聯軍齊聚中州討伐。潁川乃是四戰之地,文若兄若還留在潁川,怕是少不了受到戰火波及。
不若文若兄將宗族遷至泰山郡避難,屆時有我在旁協助,文若兄必能保全宗族啊。”
荀彧聽到薑滔此次前來,是特意接他去泰山郡避難的,心裏很是感動。
其實荀彧也考慮過這樣的問題,憑荀彧的眼光,自然也看到了潁川地處戰亂中心,留在此處,遲早也會受到兵災之禍。
但是荀彧一直沒有想好去什麽地方,也沒有什麽時機讓自己下定決心遷移宗族。
薑滔能在災難時,想到自己,而且不遠千裏親自前來接自己,荀彧怎麽能不被感動?
也對自己當初無心之舉,感到慶幸。
“謝薑泰山不遠千裏來接自己,彧何其幸焉。當從薑泰山之所言,彧這就去準備宗族遷移事宜。”
聽到荀彧同意帶領宗族跟自己前往泰山,薑滔十分高興,這第一步算是完成了。
隨後薑滔又對其言,希望他出任奉高令一職,幫助自己治理泰山。
之前董卓任命荀彧為亢父縣令,荀彧隨即棄官歸鄉。
是因為他不想再董卓下麵做事,如今既然答應舉族遷往泰山,若自己又是奉高縣令,那不是更好。
所有荀彧也同意了,並且對此也很感謝薑滔。
當荀彧同意擔任奉高令後,薑滔心裏有說不出的激動。
自己終於成功了,終於招募了一個名望很高的名士。
最後薑滔表示,既然文若兄同意舉族遷往泰山,又同意擔任奉高令,那不知其身邊可有人才推薦,好幫助自己更好的治理泰山啊?
荀彧想想也是,多舉薦點人才前往泰山,到時自己也不算孤立無援了。
想到這,薑滔說出了兩個人的名字,讓薑滔更是像是中了頭獎一樣,興奮不已。
原來荀彧說他有兩個朋友,一個叫戲忠戲誌才,一個叫郭嘉郭奉孝。
兩人文韜武略皆在自己之上,若是薑滔願意,他願意前去做說客。
薑滔當然願意,一百個願意。
戲誌才,郭奉孝,那都是三國裏的頂級謀士,若是得了他們,自己再也不用擔心曆史改變,自己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
因為郭嘉住在潁川陽翟,而戲誌才就在潁陰縣。
於是荀彧直接帶著薑滔,先是去拜訪了戲誌才。
沒想到去了之後,得知郭奉孝正在戲誌才家做客,兩人正在討論著天下大事。
兩人正說的興起,得知荀彧前來,連忙一起出迎。
隻是沒有想到荀彧還帶了一個客人,其身後還有數人保鏢。
雖不知是誰,但是兩人立馬向荀彧說道:“文若兄,你來的正好,奉孝前來潁陰,我等還說明日去訪你呢。”
荀彧微笑道:“彧前來,是特意向兩位引薦一位朋友的。這位乃是泰山郡守薑太守,其求賢若渴,特意讓我帶其來尋你們呢。沒想到你們都在,正好,正好。”
薑滔向他們行了一禮,然後微笑著說:“久聞兩位大名,今日得以一見,真是榮幸。”
戲誌才和郭嘉兩人大驚,怎麽泰山郡守會來此處,還是特意來尋他們的?
不過兩人連忙回禮:“見過薑泰山。”
隨後荀彧從中說和,大家彼此交談起來。
薑滔率先開口,講述了自己對天下局勢的看法。
“”當今亂世,董卓專權,民不聊生,關東聯軍討董,戰火不斷。
而你們所在的潁川,是四戰之地,未來會是兵災最嚴重的地方之一。”
戲誌才讚同地點點頭道,“董卓的暴政已經引起了天下人的憤怒,關東聯軍討董乃是正義之舉。
不過董卓兵多將廣,而關東聯軍很多都是新招募的士卒,且還各懷心思。
怕這場戰爭不是短時間就能平定的。”
聽到此,薑滔趁機邀請他們前往泰山郡避禍。
“如今潁川乃是四戰之地,兵禍肯定不會斷的,兩位先生若還留在潁川,恐受波及。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不若兩位先生,隨文若兄一起,舉家跟我遷往泰山避難。”
戲誌才和郭嘉對視了一眼,然後微笑著說:“多謝薑先生的邀請,我們會考慮的。”
薑滔微笑著點了點頭,然後和他們繼續交談。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他們討論了一些關於天下大事的問題。
薑滔也向他們分享了一些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戲誌才和郭嘉對薑滔的見解和看法表示讚賞,他們認為薑滔是一個有才華的人。
最後,薑滔和荀彧起身告辭,戲誌才和郭嘉送他們到門口。
臨別時,薑滔不忘再次發起邀請,而他們兩人也還是沒同意,隻是表示會考慮薑滔的邀請。
薑滔無奈,隻能先和荀彧一起離開了戲誌才的家。
此後幾日,薑滔天天前往戲誌才處,與戲誌才和郭嘉談天說地。
戲誌才和郭嘉也是聰慧之人,哪裏還不明白薑滔的用意。
隻是此事重大,他們得好好考慮才是。
不過幾天相處下來,他們也發現了薑滔確實見識不凡,甚至直接說出怕是天下之後會出現諸侯混戰的局麵。
戲誌才和郭嘉私下裏早也有過此類看法,但是沒想到薑滔卻是坦然說出,且還打著隻願保一方平安的說辭。
漸漸地,戲誌才和郭嘉兩人,也就下定了決心。
同意跟隨薑滔前往泰山避難。
當即,薑滔就提出拜戲誌才為長史,郭嘉為軍師祭酒。
兩人沒有猶豫,立馬答應了下來。
因為在他們同意舉家前往泰山時,就相當於同意去泰山任職了。
所有也沒有推辭做作,直接同意了薑滔的任命。
隨後郭嘉回陽翟,前進接家人來潁陰縣匯合。
薑滔招募到兩人後,心情大爽,頗有臥龍鳳雛皆被我得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