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等人聽到戲誌才的話,也是陸續反應了過來。
怕是昨日,那徐榮來雒陽城前虛晃一槍,其目的就是掩護大軍退走的。
“這徐榮果然是我等大敵,其進退有度,有勇有謀,能從我兩軍夾擊中安然逃離。實乃董軍大將中,最厲害的鷹犬啊。”
曹操不由感到道。
薑滔鮑信等人也是不得不服。
事實也的確如此。
當徐榮帶領兩萬從成皋關退下的兵馬,匯合李傕數千西涼鐵騎之後,便想剿滅曹操等人,恢複董軍對洛陽的控製。
屆時他又能安然退回成皋關守衛了。
隻是行軍一半,有斥候來報,說遇到了從大穀關退下來的潰兵,其言大穀關已失陷,孫堅已經攻入了大穀關,往雒陽進軍了。
徐榮雖然之前打敗過孫堅,但是其也知道孫堅當時率領的多是烏合之眾,算不得數。
所以徐榮對孫堅入洛陽還是很重視。
其也想過去伏擊孫堅,但是他見識過孫堅的勇猛,就算伏擊成功,他也會損兵折將不少,屆時也無力繼續攻下雒陽。
若是到時伏擊失敗,更是會反而陷入孫堅和曹操聯軍的包圍之中。
所有權衡之下,他決定撤離洛陽,帶兵回長安與董卓匯合。
隻是要回長安,需路過雒陽城。
其害怕曹操等人趁他撤軍時,殺出追擊。
到時就算不被反殺,也會被其糾纏不放。
若是等孫堅大軍來到,其可能被聯軍圍殲。
所有思考之後,他決定帶領大軍繼續雒陽進軍。
到了雒陽之後,自己親自帶一萬兵馬作勢攻城引戰,而李傕則帶領大軍繼續西行,往函穀關進軍。
等到日落收兵,徐榮才帶領這一萬兵馬,退往函穀關。
夜黑後,其怕曹操等人提前反應過來,還找了一處地方埋伏,準備伏擊追兵。
直至第二日黎明,沒見曹操聯軍追來,再算算時間,李傕等人應該已經走遠。
便才往函穀關疾行,逃離了洛陽。
……
曹操等人在得知徐榮已經逃離之後,雖不甘讓徐榮逃離,但也讓大家徹底放心了,此後河南已無董軍勢力能與他們一戰了。
之後,薑滔、曹操、鮑信、孫堅經過商議。
決定拔除雒陽周邊的董軍殘餘勢力。
於是幾人先是一起帶兵進軍雒陽旁邊的小平津關。
此時的小平津關還有近萬守軍,但是在聽到董卓戰敗逃離之後,如今又得知徐榮也跑了。
已是人心惶惶。
等到薑滔他們來到關前,守軍見到數萬聯軍,更是沒有了抵抗之心。
於是在孫堅力求表現一番,親自帶領聯軍先登衝鋒之下。
不到一日,小平津關便被聯軍攻下。
守關董軍被斬殺兩千餘人,投降六千餘人。
而聯軍傷亡隻有一千多人。
薑滔曹操等人,也算是親眼見識了孫堅的勇猛,皆道:“果然是一隻猛虎啊。”
在攻下小平津關之後,更是接連攻下了雒陽周邊的偃師、緱氏縣、穀城等城池。
隻是當初董卓將洛陽之民,全部遷往長安之後,這些洛陽周邊的城池,皆是空城,百姓十不存一,要麽逃離,要麽就是被遷往了關中。
孫堅等人看洛陽數百裏內沒有煙火,見此慘狀,皆是無限惆悵。
隨後在孫堅的建議下,眾人命令部隊清掃漢室宗廟,用太牢之禮祭祀。
然後眾人又分派各處,修複被董卓挖掘的漢室陵墓。
薑滔也帶人前去雒陽東麵,修複那裏的漢室王侯的陵墓。
隻是薑滔在修複前,特意找來陳金囑咐道,讓其先去查探一番,看看其墓室中的財物有沒有都被董軍都帶走。
若是還有剩餘,皆偷偷搬回,將來好帶回泰山一起“保護”起來。
不過為防止其他人打這批財物的主意,要對外宣稱,裏麵已經被董卓派人給搬空了。
陳金兩眼放光,立馬會意,大罵道:“這董卓真是不為人乎。”
……
初平元年二月,自孫堅入洛陽與曹操等人會合已經有十餘日了。
孫堅曹操鮑信薑滔等人也完成了對雒陽周邊董軍餘孽的清除,隨後一起陳兵穀城。
在那裏等候袁紹袁術帶兵前來,一起前去攻打函穀關。
之前逃到函穀關的徐榮等人,也與董卓會合了。
見到退回來的徐榮等人,此時的董卓也知道洛陽怕是再也回不去了。
於是董卓為防止曹操孫堅等人的聯軍繼續往西進攻,派中郎將董越駐守澠池,中郎將段煨駐守華陰,中郎將牛輔駐守安邑,徐榮駐守函穀關;
其餘中郎將、校尉分布在各縣,算是將關東聯軍入關中的道路都給堵住了。
其中以徐榮負責防守的函穀關兵馬最多,地勢也最為險要。
而董越駐守的澠池,就在函穀關西麵不遠的地方,隨時可以支援徐榮。
也正是因此,薑滔他們才被擋在函穀關外,不能繼續西進。
他們也才在穀城,等候袁紹袁術等人的到來,好商量是一起進攻函穀關,還是繼續分兵幾路從各處攻入關中。
可是等了許久,也未等來袁紹或者袁術的援軍。
隻是等來了袁紹的一封信。
原來袁紹在得到曹操等人送去的戰報後,才得知孫堅與曹操等人在雒陽會合了,以及徐榮已經帶領大軍逃離了成稿關之事。
知道此次討董,曹操等人出盡了風頭,自己卻是什麽事也沒有做成,還被徐榮戲耍了一番。
想到如果他這樣帶領大家進入洛陽,要是到時不能攻入關中,他的威望將大大降低。
所以他選擇不進洛陽,也不去攻打關中。
袁紹選擇了另外一種辦法,就是另立新君。
袁紹與冀州刺史韓馥及滎陽聯軍諸將商議,因為劉協年幼,受製於董卓。
而且遠隔關山,不知道是否還活著,想擁立宗室中歲數大、輩分高的劉虞為皇帝。
於是以關東諸將的名義,派遣原樂浪太守張岐拜見劉虞,呈上眾議。
此次來信,就是與曹操鮑信薑滔等人“商議”,告知他們已經這麽做了。
而且他也派人去見袁術,和他商議此事。
一時雒陽諸將看了袁紹的來信,很是意外。
沒有想到袁紹已經打定主意,不想再繼續進攻關中,救出皇帝,而是打算自己立一個新皇帝。
“此事決定不可,袁本初糊塗啊,若是我們這麽做了,又和董卓何異?”
曹操率先反對。
薑滔倒是記得曆史上好像確實有過這麽一段,隻是後來劉虞死活不答應,袁紹等人這才作罷。
於是薑滔也道:“此事絕對不可,若袁盟主一意孤行,那滔恕難從命。”
孫堅更是直接罵道:“袁本初一無能之輩,隻會讓天下更亂耳。”
鮑信也對此事直搖頭。
於是四人一起聯名回信袁紹,直言此事不可,望袁盟主放棄另立新君之心,來雒陽一起攻入關中為上。
怕是昨日,那徐榮來雒陽城前虛晃一槍,其目的就是掩護大軍退走的。
“這徐榮果然是我等大敵,其進退有度,有勇有謀,能從我兩軍夾擊中安然逃離。實乃董軍大將中,最厲害的鷹犬啊。”
曹操不由感到道。
薑滔鮑信等人也是不得不服。
事實也的確如此。
當徐榮帶領兩萬從成皋關退下的兵馬,匯合李傕數千西涼鐵騎之後,便想剿滅曹操等人,恢複董軍對洛陽的控製。
屆時他又能安然退回成皋關守衛了。
隻是行軍一半,有斥候來報,說遇到了從大穀關退下來的潰兵,其言大穀關已失陷,孫堅已經攻入了大穀關,往雒陽進軍了。
徐榮雖然之前打敗過孫堅,但是其也知道孫堅當時率領的多是烏合之眾,算不得數。
所以徐榮對孫堅入洛陽還是很重視。
其也想過去伏擊孫堅,但是他見識過孫堅的勇猛,就算伏擊成功,他也會損兵折將不少,屆時也無力繼續攻下雒陽。
若是到時伏擊失敗,更是會反而陷入孫堅和曹操聯軍的包圍之中。
所有權衡之下,他決定撤離洛陽,帶兵回長安與董卓匯合。
隻是要回長安,需路過雒陽城。
其害怕曹操等人趁他撤軍時,殺出追擊。
到時就算不被反殺,也會被其糾纏不放。
若是等孫堅大軍來到,其可能被聯軍圍殲。
所有思考之後,他決定帶領大軍繼續雒陽進軍。
到了雒陽之後,自己親自帶一萬兵馬作勢攻城引戰,而李傕則帶領大軍繼續西行,往函穀關進軍。
等到日落收兵,徐榮才帶領這一萬兵馬,退往函穀關。
夜黑後,其怕曹操等人提前反應過來,還找了一處地方埋伏,準備伏擊追兵。
直至第二日黎明,沒見曹操聯軍追來,再算算時間,李傕等人應該已經走遠。
便才往函穀關疾行,逃離了洛陽。
……
曹操等人在得知徐榮已經逃離之後,雖不甘讓徐榮逃離,但也讓大家徹底放心了,此後河南已無董軍勢力能與他們一戰了。
之後,薑滔、曹操、鮑信、孫堅經過商議。
決定拔除雒陽周邊的董軍殘餘勢力。
於是幾人先是一起帶兵進軍雒陽旁邊的小平津關。
此時的小平津關還有近萬守軍,但是在聽到董卓戰敗逃離之後,如今又得知徐榮也跑了。
已是人心惶惶。
等到薑滔他們來到關前,守軍見到數萬聯軍,更是沒有了抵抗之心。
於是在孫堅力求表現一番,親自帶領聯軍先登衝鋒之下。
不到一日,小平津關便被聯軍攻下。
守關董軍被斬殺兩千餘人,投降六千餘人。
而聯軍傷亡隻有一千多人。
薑滔曹操等人,也算是親眼見識了孫堅的勇猛,皆道:“果然是一隻猛虎啊。”
在攻下小平津關之後,更是接連攻下了雒陽周邊的偃師、緱氏縣、穀城等城池。
隻是當初董卓將洛陽之民,全部遷往長安之後,這些洛陽周邊的城池,皆是空城,百姓十不存一,要麽逃離,要麽就是被遷往了關中。
孫堅等人看洛陽數百裏內沒有煙火,見此慘狀,皆是無限惆悵。
隨後在孫堅的建議下,眾人命令部隊清掃漢室宗廟,用太牢之禮祭祀。
然後眾人又分派各處,修複被董卓挖掘的漢室陵墓。
薑滔也帶人前去雒陽東麵,修複那裏的漢室王侯的陵墓。
隻是薑滔在修複前,特意找來陳金囑咐道,讓其先去查探一番,看看其墓室中的財物有沒有都被董軍都帶走。
若是還有剩餘,皆偷偷搬回,將來好帶回泰山一起“保護”起來。
不過為防止其他人打這批財物的主意,要對外宣稱,裏麵已經被董卓派人給搬空了。
陳金兩眼放光,立馬會意,大罵道:“這董卓真是不為人乎。”
……
初平元年二月,自孫堅入洛陽與曹操等人會合已經有十餘日了。
孫堅曹操鮑信薑滔等人也完成了對雒陽周邊董軍餘孽的清除,隨後一起陳兵穀城。
在那裏等候袁紹袁術帶兵前來,一起前去攻打函穀關。
之前逃到函穀關的徐榮等人,也與董卓會合了。
見到退回來的徐榮等人,此時的董卓也知道洛陽怕是再也回不去了。
於是董卓為防止曹操孫堅等人的聯軍繼續往西進攻,派中郎將董越駐守澠池,中郎將段煨駐守華陰,中郎將牛輔駐守安邑,徐榮駐守函穀關;
其餘中郎將、校尉分布在各縣,算是將關東聯軍入關中的道路都給堵住了。
其中以徐榮負責防守的函穀關兵馬最多,地勢也最為險要。
而董越駐守的澠池,就在函穀關西麵不遠的地方,隨時可以支援徐榮。
也正是因此,薑滔他們才被擋在函穀關外,不能繼續西進。
他們也才在穀城,等候袁紹袁術等人的到來,好商量是一起進攻函穀關,還是繼續分兵幾路從各處攻入關中。
可是等了許久,也未等來袁紹或者袁術的援軍。
隻是等來了袁紹的一封信。
原來袁紹在得到曹操等人送去的戰報後,才得知孫堅與曹操等人在雒陽會合了,以及徐榮已經帶領大軍逃離了成稿關之事。
知道此次討董,曹操等人出盡了風頭,自己卻是什麽事也沒有做成,還被徐榮戲耍了一番。
想到如果他這樣帶領大家進入洛陽,要是到時不能攻入關中,他的威望將大大降低。
所以他選擇不進洛陽,也不去攻打關中。
袁紹選擇了另外一種辦法,就是另立新君。
袁紹與冀州刺史韓馥及滎陽聯軍諸將商議,因為劉協年幼,受製於董卓。
而且遠隔關山,不知道是否還活著,想擁立宗室中歲數大、輩分高的劉虞為皇帝。
於是以關東諸將的名義,派遣原樂浪太守張岐拜見劉虞,呈上眾議。
此次來信,就是與曹操鮑信薑滔等人“商議”,告知他們已經這麽做了。
而且他也派人去見袁術,和他商議此事。
一時雒陽諸將看了袁紹的來信,很是意外。
沒有想到袁紹已經打定主意,不想再繼續進攻關中,救出皇帝,而是打算自己立一個新皇帝。
“此事決定不可,袁本初糊塗啊,若是我們這麽做了,又和董卓何異?”
曹操率先反對。
薑滔倒是記得曆史上好像確實有過這麽一段,隻是後來劉虞死活不答應,袁紹等人這才作罷。
於是薑滔也道:“此事絕對不可,若袁盟主一意孤行,那滔恕難從命。”
孫堅更是直接罵道:“袁本初一無能之輩,隻會讓天下更亂耳。”
鮑信也對此事直搖頭。
於是四人一起聯名回信袁紹,直言此事不可,望袁盟主放棄另立新君之心,來雒陽一起攻入關中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