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後,孔融大營。
孔融等人正在為已經阻擋薑滔大軍多日而高興。
“如今我等已經在此阻擋那薑恒遠多日,其還未敢渡河。隻要我等再阻攔其多一些時日,徐州援軍必至,那時我等便無憂矣。”
孔融對著眾人道。
帳內眾人聽了,也皆是歡喜不已。
唯獨從事是儀,滿臉愁容。
隻見是儀對著孔融道:“如今我等在此多時,青州軍卻從未嚐試過河。怕是其中有詐,其說不定已派遣偏師,繞道沫水上下兩翼,偷偷渡河了。
我等還是速速退入城中為好,否則其若真的已經渡過沫水,我軍城外野戰必不是其對手。”
孔融聽了是儀的話,心中也是一顫,是儀說的話不無道理。
隻是孔融猶豫之後,仍道:“若是我軍現在退往城中,那薑恒遠必定帶大軍順利渡河。我等在劇縣城中,不能久守,恐堅持不到徐州援軍到來。
不若我等在此再堅守三日,那時再退入城中,如此我等必能堅持到徐州援軍到來。”
是儀聽了,仍然覺得不妥,苦心再勸。
然孔融似乎已下定決心,堅持不走。
而且似乎為證明自己根本不懼薑滔,孔融還在軍帳內設宴,請眾人與他一起,大飲醇酒。以此來穩定軍心。
次日天明,突然一支大軍從北海兵大營的後方殺出。
原來此時攻來的軍隊,正是從下遊繞道的孫觀孫康兩營兵馬。
為了不被北海兵發現,他們特意繞道了很遠,一直沿著沫水行軍三日後,才在一個沫水小渡,收集船隻,花了一天的時間,順利渡過了沫水。
昨日下午他們便已經繞道了孔融大營的後方,隻是他們此時已經兵困馬乏,便沒有急於攻打孔融大營。
而是在今日黎明前,埋鍋做飯,又趁著天未全亮,往這邊殺來。
直至他們從孔融大營後方殺出,此時北海兵才發現了他們。
隻是此時已晚,北海兵根本來不及反應,便被孫觀帶人殺進了大營。
還在不知所措中的北海兵,根本無法組織反抗,被殺得大敗,四處潰散。
孫觀孫康兩營六千兵馬,比北海兵又多,裝備也更加精良,北海兵完全不是對手。
當中軍大營處的孔融得知青州軍已經殺到,一時震驚不已。
還是迅速趕來的是儀,對著孔融道:“青州軍勢大,我等已無法抵抗,還請國相速速帶人撤走,以免陷入敵軍之中。”
孔融聽了是儀的話,也知道是儀所說有理,便帶著身邊親兵,火速逃離大營。
隻是北海兵中認識孔融的人不少,驚慌失措下,皆往其靠攏,以求保護。
孔融身邊的北海兵越聚越多,孫觀等人也發現了此部的不尋常。
孫觀立馬帶人往孔融所部追來。
孔融部將宗寶見此,對著孔融道:“國相速走,宗寶為國相斷後。”
說完,也不等孔融同意,便開始整頓身邊兵馬,準備結陣抵抗。
孔融見此,也未多說什麽,自帶領身邊親兵,繼續往劇縣逃去。
孫觀等人很快便追了上來,但是被宗寶帶人所阻。
孫觀大怒,直接帶人衝入宗寶陣中。
宗寶所部,本是臨時結陣,又皆是軍心動蕩,很快被孫觀所破。
孫觀直接殺到宗寶麵前,一刀向其砍去。
宗寶剛反應過來,準備舉劍格擋,隻是孫觀的刀太快,其還未將長槍舉起,便被孫觀一刀斬於馬下。
不過雖然宗寶一刀就被孫觀所殺,但是其確實拖延了孫觀追擊孔融的時間。
此時孔融等人,已騎馬跑遠。
孫觀隻得讓其兄孫康,繼續帶兵追擊孔融,自己繼續在此圍殺北海軍,收降俘虜。
沫水離劇縣很近,孔融等人也是很快就騎馬逃到劇縣城外。
隻是還未等其靠近劇縣城門,一人一馬突然從一旁跑出,向其靠近。
並對其高呼:“國相萬不可入城,此時城中已具是青州兵也。”
孔融打眼仔細一看,發現來人是其從事劉義遜,再回想劉義遜剛才所喊之話,一時大驚。
立馬勒馬止步。
此時劉義遜也來到了孔融等人麵前,急切對著眾人道:“國相速走,警防城中青州兵殺出,速走,離開此地我再解釋。”
孔融見此,又遠望了一下劇縣城樓,確實有些詭異,似有大戰痕跡。
立馬帶人跟著劉義遜離開。
他們前腳剛走,果然從城中殺出來了一支騎兵,往他們逃離的方向追去。
孔融遠遠看見身後的追兵,不用劉義遜再次提醒,跑的更快了。
所幸他們對劇縣周邊很是熟悉,靠著不斷更換小路,終於甩掉了後麵的追兵。
等其安全後,劉義遜才慢慢向其告知。
原來劇縣守將劉孔慈認為孔融帶兵在前與青州兵對峙,劇縣一時也沒有太大危險。
其又為穩定民心,隻是緊閉了幾日的城門,再次按時打開,百姓可以自由出入,讓百姓覺得北海國已沒有了危險。
今日清晨,城門打開不久,便突然一支騎兵殺到。
待其殺入城中,才四處高呼:其乃青州牧部將薑磊是也,孔融在前線已被殺。青州大軍已經殺到,降者免死。
一時城中大亂,城內守軍或降或逃,就連從事劉孔慈也帶兵向青州軍請降。
而劉義遜則是趁亂逃出城外,但見青州軍並未帶來孔融頭顱來勸降,料定孔融已死的消息是假消息。
不過劉義遜雖然認為孔融沒有死,但是也猜到前線孔融大軍必然會敗。
因為既然青州軍已經渡過了沫水,能悄悄殺入劇縣,那也能殺到孔融大營。
所以劉義遜一直躲在劇縣西城外,一是想等局勢明朗,弄清狀況。
二是隱隱猜到孔融會逃回劇縣,其害怕孔融不知劇縣已失,所有也就一直守在此處,看能不能等到孔融。
等孔融從劉義遜處得知緣由,崩潰大哭。
又對著身邊的是儀道:“悔不聽先生言,才有今日大敗啊。”
是儀見此,也是不忍,對著孔融道:“國相無需太過氣餒,我們此時逃往高密,投奔王主簿。等徐州援軍到來,許是有與青州軍再戰可能。”
孔融聽了,仿佛也有了一絲希望,眾人便一路往東南高密方向逃去。
孔融等人正在為已經阻擋薑滔大軍多日而高興。
“如今我等已經在此阻擋那薑恒遠多日,其還未敢渡河。隻要我等再阻攔其多一些時日,徐州援軍必至,那時我等便無憂矣。”
孔融對著眾人道。
帳內眾人聽了,也皆是歡喜不已。
唯獨從事是儀,滿臉愁容。
隻見是儀對著孔融道:“如今我等在此多時,青州軍卻從未嚐試過河。怕是其中有詐,其說不定已派遣偏師,繞道沫水上下兩翼,偷偷渡河了。
我等還是速速退入城中為好,否則其若真的已經渡過沫水,我軍城外野戰必不是其對手。”
孔融聽了是儀的話,心中也是一顫,是儀說的話不無道理。
隻是孔融猶豫之後,仍道:“若是我軍現在退往城中,那薑恒遠必定帶大軍順利渡河。我等在劇縣城中,不能久守,恐堅持不到徐州援軍到來。
不若我等在此再堅守三日,那時再退入城中,如此我等必能堅持到徐州援軍到來。”
是儀聽了,仍然覺得不妥,苦心再勸。
然孔融似乎已下定決心,堅持不走。
而且似乎為證明自己根本不懼薑滔,孔融還在軍帳內設宴,請眾人與他一起,大飲醇酒。以此來穩定軍心。
次日天明,突然一支大軍從北海兵大營的後方殺出。
原來此時攻來的軍隊,正是從下遊繞道的孫觀孫康兩營兵馬。
為了不被北海兵發現,他們特意繞道了很遠,一直沿著沫水行軍三日後,才在一個沫水小渡,收集船隻,花了一天的時間,順利渡過了沫水。
昨日下午他們便已經繞道了孔融大營的後方,隻是他們此時已經兵困馬乏,便沒有急於攻打孔融大營。
而是在今日黎明前,埋鍋做飯,又趁著天未全亮,往這邊殺來。
直至他們從孔融大營後方殺出,此時北海兵才發現了他們。
隻是此時已晚,北海兵根本來不及反應,便被孫觀帶人殺進了大營。
還在不知所措中的北海兵,根本無法組織反抗,被殺得大敗,四處潰散。
孫觀孫康兩營六千兵馬,比北海兵又多,裝備也更加精良,北海兵完全不是對手。
當中軍大營處的孔融得知青州軍已經殺到,一時震驚不已。
還是迅速趕來的是儀,對著孔融道:“青州軍勢大,我等已無法抵抗,還請國相速速帶人撤走,以免陷入敵軍之中。”
孔融聽了是儀的話,也知道是儀所說有理,便帶著身邊親兵,火速逃離大營。
隻是北海兵中認識孔融的人不少,驚慌失措下,皆往其靠攏,以求保護。
孔融身邊的北海兵越聚越多,孫觀等人也發現了此部的不尋常。
孫觀立馬帶人往孔融所部追來。
孔融部將宗寶見此,對著孔融道:“國相速走,宗寶為國相斷後。”
說完,也不等孔融同意,便開始整頓身邊兵馬,準備結陣抵抗。
孔融見此,也未多說什麽,自帶領身邊親兵,繼續往劇縣逃去。
孫觀等人很快便追了上來,但是被宗寶帶人所阻。
孫觀大怒,直接帶人衝入宗寶陣中。
宗寶所部,本是臨時結陣,又皆是軍心動蕩,很快被孫觀所破。
孫觀直接殺到宗寶麵前,一刀向其砍去。
宗寶剛反應過來,準備舉劍格擋,隻是孫觀的刀太快,其還未將長槍舉起,便被孫觀一刀斬於馬下。
不過雖然宗寶一刀就被孫觀所殺,但是其確實拖延了孫觀追擊孔融的時間。
此時孔融等人,已騎馬跑遠。
孫觀隻得讓其兄孫康,繼續帶兵追擊孔融,自己繼續在此圍殺北海軍,收降俘虜。
沫水離劇縣很近,孔融等人也是很快就騎馬逃到劇縣城外。
隻是還未等其靠近劇縣城門,一人一馬突然從一旁跑出,向其靠近。
並對其高呼:“國相萬不可入城,此時城中已具是青州兵也。”
孔融打眼仔細一看,發現來人是其從事劉義遜,再回想劉義遜剛才所喊之話,一時大驚。
立馬勒馬止步。
此時劉義遜也來到了孔融等人麵前,急切對著眾人道:“國相速走,警防城中青州兵殺出,速走,離開此地我再解釋。”
孔融見此,又遠望了一下劇縣城樓,確實有些詭異,似有大戰痕跡。
立馬帶人跟著劉義遜離開。
他們前腳剛走,果然從城中殺出來了一支騎兵,往他們逃離的方向追去。
孔融遠遠看見身後的追兵,不用劉義遜再次提醒,跑的更快了。
所幸他們對劇縣周邊很是熟悉,靠著不斷更換小路,終於甩掉了後麵的追兵。
等其安全後,劉義遜才慢慢向其告知。
原來劇縣守將劉孔慈認為孔融帶兵在前與青州兵對峙,劇縣一時也沒有太大危險。
其又為穩定民心,隻是緊閉了幾日的城門,再次按時打開,百姓可以自由出入,讓百姓覺得北海國已沒有了危險。
今日清晨,城門打開不久,便突然一支騎兵殺到。
待其殺入城中,才四處高呼:其乃青州牧部將薑磊是也,孔融在前線已被殺。青州大軍已經殺到,降者免死。
一時城中大亂,城內守軍或降或逃,就連從事劉孔慈也帶兵向青州軍請降。
而劉義遜則是趁亂逃出城外,但見青州軍並未帶來孔融頭顱來勸降,料定孔融已死的消息是假消息。
不過劉義遜雖然認為孔融沒有死,但是也猜到前線孔融大軍必然會敗。
因為既然青州軍已經渡過了沫水,能悄悄殺入劇縣,那也能殺到孔融大營。
所以劉義遜一直躲在劇縣西城外,一是想等局勢明朗,弄清狀況。
二是隱隱猜到孔融會逃回劇縣,其害怕孔融不知劇縣已失,所有也就一直守在此處,看能不能等到孔融。
等孔融從劉義遜處得知緣由,崩潰大哭。
又對著身邊的是儀道:“悔不聽先生言,才有今日大敗啊。”
是儀見此,也是不忍,對著孔融道:“國相無需太過氣餒,我們此時逃往高密,投奔王主簿。等徐州援軍到來,許是有與青州軍再戰可能。”
孔融聽了,仿佛也有了一絲希望,眾人便一路往東南高密方向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