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田楷再次下令攻城時,城內守軍已經嚴重不足。
田楷又在其餘三麵派遣疑兵,讓鄧愈不得不分兵防守。
雖然鄧愈也知道其他三麵隻是疑兵,但鄧愈也不敢大意,仍然需要調派部曲前去防守。
如此,本來就軍力不足鄧愈,更是捉襟見肘。
公孫軍常常趁著漏洞,攻上城牆。讓鄧愈不得不將親兵全部調派出去。
甚至有時自己,也得親自上前殺敵。
就連在後,不善武力的陳紀,有時見實在沒人援助,也帶著郡吏,上前殺敵。
如此疲於奔命,才堪堪將城牆守住。
城樓下的田楷,見自己先登多次攻上城牆,本來高興無比,但是卻不久又見其被趕下城牆,又變得憤怒無比。
對著攻城的士卒高呼:“凡攻上城牆者,賞千錢。膽敢退後者,殺無赦。”
攻城士卒聽了,或為錢財所動,或為軍法所迫,皆再次向城牆上殺去。
城內守軍見公孫軍如此攻城猛烈,皆驚駭不已。
本來在另一麵防守的校尉唐龍,也見到了不少公孫軍已經殺到了城牆之上。
城內守軍眼看就不能守住,連忙不再看守了他這一麵,直接帶人前去援助鄧愈。
由於唐龍帶軍殺到,終於讓城牆守軍穩住了陣角,再次將公孫軍趕了下去。
但城外公孫軍仍然源源不斷,向城牆上殺來。
唐龍見此,對著鄧愈道:“中尉當速速帶陳太守突出重圍,此城有我兄弟二人,便可守住。”
鄧愈見唐龍抱有必死之心,很是感動。
但其搖頭道:“使君將平原交付於我,我若棄城,還有何麵目前去麵對使君。如今局勢如此,我當與此城共存亡,方可為大丈夫。”
唐龍見鄧愈不走,隻得道:“若此,那龍願追隨中尉殺身成仁。”
自薑滔鄧愈起義軍時,唐龍兄弟兩人便前往相投。
隨後又一直跟隨鄧愈留在北軍數年,可以說鄧愈在其心中,甚至比薑滔的地位還高。
如今鄧愈心存死誌,其也不想獨活,不如留下,成就大義。
鄧愈見其如此,心中很是欣慰。
知道勸說無用,鄧愈反而對其大笑道:“哈哈哈,如此,我等可盡情殺敵也。”
說完,兩人先後帶兵殺向敵軍。
此時的田楷,見自己攻上城牆的大軍居然又被趕了下來,頓時氣憤無比。
好在此時,派去唐龍一麵作為疑兵的士卒跑來,向其稟告。
東麵城牆上的守軍,大部已被其守將帶走支援此麵,隻有少許士卒守衛。
刺史可派大軍從東麵攻入。
田楷聽了,大喜。
正準備調派軍隊攻打東麵,卻聽到有斥候前來稟告。
說有數千騎兵,突然從北麵出現,此時已經在五裏之外,正往此處殺來,怕稍頃便至。
田楷聽了大驚,那薑恒遠終於來了。
而且其居然還繞到了自己的後麵,這是其怎麽也想不到的。
之前田楷認為,薑滔若真的前來救援,必定會從平原東麵或者南麵出現,因為這才是其從青州前來支援的路線。
所以田楷在平原縣東麵、南麵,甚至是不太可能出現的西麵,都派遣了大量的斥候,以便提前得知薑滔的蹤跡。
唯獨沒有想到,薑滔居然會繞到自己的後麵,這無疑會多花幾日的時間。
他怎麽能如此肯定,自己就不能在這幾日內攻下平原呢。
五裏之地,對於騎兵來說,轉眼即至。
幸好田楷的三千騎兵一直沒有出戰攻城,田楷便立馬讓其前去陣迎戰薑滔。
就連躲在後麵的劉備所部一千兵馬,也被要求前去阻敵。
如此才為田楷爭取了時間。
田楷同時下令鳴金收兵,好讓攻城的士卒退下來,避免被薑滔前後夾擊。
此時,薑滔帶領著李進的八百虎衛,太史慈的兩千騎兵,以及李現軍中的兩千騎兵,一起衝到了公孫軍後陣之中。
與田楷派出的兵馬交戰一起。
後麵還有孫觀、吳敦、尹禮三人帶領著五千餘步兵,緊隨其後。
因為是步兵,跑得較慢,所有被落在了後麵。
原來在六日前薑滔到達黃河,準備渡過黃河時,就從潰逃至此的散兵口中了解了管亥等人戰敗的消息。
而等薑滔渡河來到安德縣時,也見到了潰逃至此的吳敦、尹禮二人。
此時二人收攏潰逃至安德的數百散兵,又聚集安德縣近千的縣兵,在安德縣組織防禦,其是害怕公孫軍攻到安德縣。
此時二人見到薑滔,皆是連忙跪下請罪:“我等死罪,損失數千兵馬,還讓平原陷入困境。”
其實在薑滔帶領大軍渡河時,就在思考為什麽兩方的兵力差不多,自己一方還是主場作戰,且是防守一方。
居然還敗的這麽慘?難道是鄧愈等人無能乎?
在薑滔仔細思考之後,發覺不是鄧愈無能,是他麵對的對手太過強大。
那田楷雖然一般,但劉備可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人物啊。
雖然現在他實力一般,沒有什麽謀士以及兵馬。
但其能崛起於亂世,肯定本身就有其過人之處。
自己隻是認為其現在還沒有諸葛亮等人的輔助,就輕視他,這才是大軍失敗的原因。
若是自己能夠重視劉備,給鄧愈派一個軍師,那其也不會敗得這麽慘了。
所以薑滔將吳敦、尹禮二人扶起,對著他們道:“非是你們之過也,是我輕視公孫軍,沒有做足準備也。”
隨後薑滔又與戲誌才郭嘉等人討論了應對之策。
其皆認為,若是薑滔直接帶兵去救援,其很有可能繼續先攻打薑滔這支援軍。
公孫軍騎兵威名赫赫,若是野戰,恐自己一方會損失慘重。
所有薑滔才帶人繞道公孫軍北麵的後方,在其攻城疲憊時,出擊公孫軍。
雖然薑滔騎兵多於公孫軍,但不得不承認公孫軍的騎兵更加精銳。
薑滔大軍一時被那三千騎兵以及劉備所部阻擋。
好在薑滔想到,自己的騎兵雖然不如公孫軍精銳,但是自己人數可是多於公孫軍的。
於是薑滔也不著急,帶領著眾將與公孫軍鏖戰一塊。
也是在此,薑滔在這支阻擋自己的公孫軍中,見到了傳說中的劉關張。
還有那個正與太史慈打難分難解的白袍小將,想來就是sss卡趙雲了吧。
田楷又在其餘三麵派遣疑兵,讓鄧愈不得不分兵防守。
雖然鄧愈也知道其他三麵隻是疑兵,但鄧愈也不敢大意,仍然需要調派部曲前去防守。
如此,本來就軍力不足鄧愈,更是捉襟見肘。
公孫軍常常趁著漏洞,攻上城牆。讓鄧愈不得不將親兵全部調派出去。
甚至有時自己,也得親自上前殺敵。
就連在後,不善武力的陳紀,有時見實在沒人援助,也帶著郡吏,上前殺敵。
如此疲於奔命,才堪堪將城牆守住。
城樓下的田楷,見自己先登多次攻上城牆,本來高興無比,但是卻不久又見其被趕下城牆,又變得憤怒無比。
對著攻城的士卒高呼:“凡攻上城牆者,賞千錢。膽敢退後者,殺無赦。”
攻城士卒聽了,或為錢財所動,或為軍法所迫,皆再次向城牆上殺去。
城內守軍見公孫軍如此攻城猛烈,皆驚駭不已。
本來在另一麵防守的校尉唐龍,也見到了不少公孫軍已經殺到了城牆之上。
城內守軍眼看就不能守住,連忙不再看守了他這一麵,直接帶人前去援助鄧愈。
由於唐龍帶軍殺到,終於讓城牆守軍穩住了陣角,再次將公孫軍趕了下去。
但城外公孫軍仍然源源不斷,向城牆上殺來。
唐龍見此,對著鄧愈道:“中尉當速速帶陳太守突出重圍,此城有我兄弟二人,便可守住。”
鄧愈見唐龍抱有必死之心,很是感動。
但其搖頭道:“使君將平原交付於我,我若棄城,還有何麵目前去麵對使君。如今局勢如此,我當與此城共存亡,方可為大丈夫。”
唐龍見鄧愈不走,隻得道:“若此,那龍願追隨中尉殺身成仁。”
自薑滔鄧愈起義軍時,唐龍兄弟兩人便前往相投。
隨後又一直跟隨鄧愈留在北軍數年,可以說鄧愈在其心中,甚至比薑滔的地位還高。
如今鄧愈心存死誌,其也不想獨活,不如留下,成就大義。
鄧愈見其如此,心中很是欣慰。
知道勸說無用,鄧愈反而對其大笑道:“哈哈哈,如此,我等可盡情殺敵也。”
說完,兩人先後帶兵殺向敵軍。
此時的田楷,見自己攻上城牆的大軍居然又被趕了下來,頓時氣憤無比。
好在此時,派去唐龍一麵作為疑兵的士卒跑來,向其稟告。
東麵城牆上的守軍,大部已被其守將帶走支援此麵,隻有少許士卒守衛。
刺史可派大軍從東麵攻入。
田楷聽了,大喜。
正準備調派軍隊攻打東麵,卻聽到有斥候前來稟告。
說有數千騎兵,突然從北麵出現,此時已經在五裏之外,正往此處殺來,怕稍頃便至。
田楷聽了大驚,那薑恒遠終於來了。
而且其居然還繞到了自己的後麵,這是其怎麽也想不到的。
之前田楷認為,薑滔若真的前來救援,必定會從平原東麵或者南麵出現,因為這才是其從青州前來支援的路線。
所以田楷在平原縣東麵、南麵,甚至是不太可能出現的西麵,都派遣了大量的斥候,以便提前得知薑滔的蹤跡。
唯獨沒有想到,薑滔居然會繞到自己的後麵,這無疑會多花幾日的時間。
他怎麽能如此肯定,自己就不能在這幾日內攻下平原呢。
五裏之地,對於騎兵來說,轉眼即至。
幸好田楷的三千騎兵一直沒有出戰攻城,田楷便立馬讓其前去陣迎戰薑滔。
就連躲在後麵的劉備所部一千兵馬,也被要求前去阻敵。
如此才為田楷爭取了時間。
田楷同時下令鳴金收兵,好讓攻城的士卒退下來,避免被薑滔前後夾擊。
此時,薑滔帶領著李進的八百虎衛,太史慈的兩千騎兵,以及李現軍中的兩千騎兵,一起衝到了公孫軍後陣之中。
與田楷派出的兵馬交戰一起。
後麵還有孫觀、吳敦、尹禮三人帶領著五千餘步兵,緊隨其後。
因為是步兵,跑得較慢,所有被落在了後麵。
原來在六日前薑滔到達黃河,準備渡過黃河時,就從潰逃至此的散兵口中了解了管亥等人戰敗的消息。
而等薑滔渡河來到安德縣時,也見到了潰逃至此的吳敦、尹禮二人。
此時二人收攏潰逃至安德的數百散兵,又聚集安德縣近千的縣兵,在安德縣組織防禦,其是害怕公孫軍攻到安德縣。
此時二人見到薑滔,皆是連忙跪下請罪:“我等死罪,損失數千兵馬,還讓平原陷入困境。”
其實在薑滔帶領大軍渡河時,就在思考為什麽兩方的兵力差不多,自己一方還是主場作戰,且是防守一方。
居然還敗的這麽慘?難道是鄧愈等人無能乎?
在薑滔仔細思考之後,發覺不是鄧愈無能,是他麵對的對手太過強大。
那田楷雖然一般,但劉備可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人物啊。
雖然現在他實力一般,沒有什麽謀士以及兵馬。
但其能崛起於亂世,肯定本身就有其過人之處。
自己隻是認為其現在還沒有諸葛亮等人的輔助,就輕視他,這才是大軍失敗的原因。
若是自己能夠重視劉備,給鄧愈派一個軍師,那其也不會敗得這麽慘了。
所以薑滔將吳敦、尹禮二人扶起,對著他們道:“非是你們之過也,是我輕視公孫軍,沒有做足準備也。”
隨後薑滔又與戲誌才郭嘉等人討論了應對之策。
其皆認為,若是薑滔直接帶兵去救援,其很有可能繼續先攻打薑滔這支援軍。
公孫軍騎兵威名赫赫,若是野戰,恐自己一方會損失慘重。
所有薑滔才帶人繞道公孫軍北麵的後方,在其攻城疲憊時,出擊公孫軍。
雖然薑滔騎兵多於公孫軍,但不得不承認公孫軍的騎兵更加精銳。
薑滔大軍一時被那三千騎兵以及劉備所部阻擋。
好在薑滔想到,自己的騎兵雖然不如公孫軍精銳,但是自己人數可是多於公孫軍的。
於是薑滔也不著急,帶領著眾將與公孫軍鏖戰一塊。
也是在此,薑滔在這支阻擋自己的公孫軍中,見到了傳說中的劉關張。
還有那個正與太史慈打難分難解的白袍小將,想來就是sss卡趙雲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