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觀見後麵公孫瓚的騎兵緊追不舍,雖不知道是劉備等人的部曲,但也不想留下與其糾纏。


    孫觀也知,隻要自己被其纏住,怕是自己真的就走不了了。


    於是孫觀再次發揮數年前做泰山賊時,被官軍追捕的經驗,有小道就走小道,也不管什麽方向,隻要先甩開追兵就行。


    果然,劉備等人雖然追的急切,但此時到處都是亂軍,自己幾次被亂軍阻擋,不久,還真讓“薑滔”失了蹤跡,被其跑掉了。


    眼見不能留下“薑滔”,劉備隻得帶兵返回,繼續追殺未能及時逃走的軍民,好讓公孫瓚知道自己也是為其出過力的。


    公孫瓚的殺戮一直持續到日落,其才鳴金收兵。


    此戰,公孫瓚斬殺八千餘人,氣頭上的公孫瓚根本就沒有要俘虜。


    要不是其餘軍民,跑得夠快,皆會被其所殺。


    當公孫瓚收攏四處追殺的軍士後,帶兵返回了繹幕縣城。


    隻是此時繹幕縣的糧草也被薑滔帶走,公孫瓚根本就沒有糧草。


    公孫瓚於是再次下令,讓軍士搶奪還留在城內百姓的糧草,隻是公孫瓚軍紀敗壞,城內將士趁著奪取糧草的機會,奸淫擄掠,無惡不作。


    城內的百姓也後悔沒有逃離,哭泣呼喊聲不斷。


    次日一早,公孫瓚統計收集而來的糧草,卻隻得大軍數日所用。


    長史關靖再次勸道:“如今我軍糧草緊缺,又無船渡河。不如返回渤海,待集齊糧草,再做打算。”


    但是公孫瓚不甘這樣離開,卻又無力渡河。


    隻得下令,讓各部曲再次出城,去繹幕縣各鄉亭收集糧草。


    為此繹幕縣的百姓算是被公孫瓚的軍隊禍害殆盡。


    直到兩日後,其留在後麵在東武城境內掠奪糧草的步卒也趕到了繹幕縣,兩方將收集起來的糧草聚攏一算,也隻夠大軍半月所食。


    而且後軍也給公孫瓚帶來了一個消息,袁紹大軍已經跟來,此時占據了東武城。


    想來其是想等自己與薑滔鬥得兩敗俱傷後,再來夾擊自己。


    想到這,公孫瓚隻得死心,帶領大軍,往渤海退去。


    ……


    而一直遠遠跟在公孫瓚後麵的袁紹,得知公孫瓚根本就沒有追上薑滔,又得知其已經開始往渤海退走,不由大急。


    看來自己坐收漁翁之利的想法已經落空,而且公孫瓚看來是要逃走了。


    自己錯失了與薑滔兩麵夾擊公孫瓚的機會,不由後悔不已。


    公孫瓚雖然退走,但是其兵馬並沒有損失,若是讓其得了糧草,再次攻來,自己根本無法輕易取勝。


    想到這,袁紹下令,開始急速追擊公孫瓚,想趁其缺糧,軍心不穩時,將其徹底擊敗。


    隻是此時公孫瓚已經帶人撤往渤海,袁紹又一直離公孫瓚的軍隊遠遠的,此時想要快速追上公孫瓚,根本不可能。


    直到公孫瓚帶人退到渤海郡時,袁紹也未能追上公孫瓚。


    ……


    而數日前帶兵渡河薑滔,則是在當日就到達了平原鬲國縣。


    鬲國縣之前被田楷劉備等人攻占,隻是當他們潰敗後,此縣便再次回歸平原國治下。


    之所以薑滔沒有回平原縣,乃是因為當時薑滔渡船,是順流而下,當上岸後,已在鬲國縣的渡口。


    所以薑滔沒有急著南下,而是帶兵駐守鬲國縣。


    反正薑滔知道,公孫瓚在黃河古瀆沒有船隻,自己可是把河對岸能收集到的船隻皆開到了這裏。


    所以薑滔打算就在此地休整,畢竟逃了一路,如今已經安全,不宜再讓將士奔波。


    於是薑滔讓唐龍、田豫、崔琰等人,開始安置逃到河這邊的難民。


    其將一部分難民以及清河張氏直接就安置在了鬲國縣,讓鬲國令全力配合安置工作。


    其他的難民,則由唐龍田豫等人,帶去平原縣,讓陳紀負責安置在平原國各地。


    如此一連忙了兩日,帶至鬲國的難民,皆有了去處,薑滔等人也才輕鬆了起來。


    當渡河回來的斥候來報,言公孫瓚已經開始退往渤海了,袁紹也開始追擊公孫瓚了。


    薑滔才真的鬆了一口氣。


    如此,自己也才有時間訓練士卒,調遣兵馬了。


    想來等公孫瓚再次南下,自己已經有能力抵擋了吧。


    其後薑滔開始在鬲縣訓練士卒,提升自己的軍力。


    如今鬲國城內,隻有李現三千兵馬,太史慈兩千騎兵,李進八百虎衛。


    其中就屬李現三千兵馬的新兵降卒最多,薑滔也就經常前去視察其營訓練情況,提升其士氣。


    唐龍所部,因為要負責安置百姓,已經護送百姓,分散各處了。


    隻是薑滔沒有放鬆兩日,便又有斥候來報。


    言公孫瓚退至渤海郡內龍湊城後,並且屯兵於此,不再北退了。


    袁紹追兵見公孫瓚屯守龍湊城,也不敢再追,隻得在其南麵清河國境內駐紮。


    這龍湊城乃是渤海郡修縣下麵的一個鄉集。


    其在渤海國境內,南麵就是清河國,又在古黃河渡口處,渡河就是青州平原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有一直都是一個軍事要塞。


    公孫瓚屯兵於此,想來還是不死心。


    還想在此,或渡河攻打薑滔,或者南下擊敗追去的袁紹。


    其已身處渤海境內,想來不久其堂弟渤海太守公孫範就會送來糧草,其也不再會為糧草所困了。


    薑滔等人聽了這個消息,擔憂不已。


    若是其從渤海弄到船隻,便可渡河攻入平原國了啊。


    “使君,如今公孫瓚已經穩住了陣角,想來等其收到渤海的糧草,其便會或攻清河袁紹,或渡河攻打平原了。


    使君不如避其鋒芒,先帶兵退往平原縣。使君若退,那公孫瓚必定會先打袁紹,如此其才敢深入青州啊。”


    戲誌才想了一會兒,便向薑滔建議退守平原縣城。


    薑滔聽了,也很心動。


    若是公孫瓚得知自己已經退到了平原縣,怕是其會先打附近的袁紹。


    否則若其攻入平原,那袁紹必定攻打渤海,斷其後路。


    所以隻要自己一退,讓公孫瓚感受不到自己的威脅,其必定會先攻打袁紹的。


    除非袁紹也直接退走,那樣公孫瓚或許便會先攻打平原。


    隻是自己退守平原縣,想來公孫瓚也不能輕易將自己擊敗的。


    想到這,薑滔正要下令,退軍回平原縣。


    隻是忽然又想到,自己退走,公孫瓚必定與袁紹決戰,而這決戰之地,應該就是在那龍湊附近。


    龍湊之戰?


    這不是公孫瓚被袁紹打得直接連渤海郡都不要了,帶著其堂弟公孫範直接逃回幽州,不敢再出幽州的一戰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庶民崛起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土豆愛打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土豆愛打滾並收藏三國:庶民崛起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