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既然公孫瓚真的大敗,我軍當速速占領渤海郡。如今鄧中尉已去攻取南皮。我等還需速速北上,阻止袁紹攻入渤海啊。”
戲誌才等人此時已經得知了薑滔其實一直就是因為想吞並渤海,才帶軍北上的。
雖然不知薑滔如何肯定公孫瓚會戰敗,但也不影響其出謀劃策。
薑滔聽了戲誌才的提醒,也反應了過來。
於是薑滔也不敢耽擱,水陸兩用,帶領大軍往渤海郡東光縣開始進軍。
東光縣就在清河下遊,但是其縣城離清河較遠,又不是大城。
所以無論是鄧愈,還是公孫瓚,皆沒有下船去往東光休整。
但既然有鄧愈已經去奪取南皮,薑滔也相信鄧愈能夠取勝。
那薑滔自然就打算奪取東光,然後在東光阻擋袁紹了。
而此時的東光城,隻有數百縣兵。
見城外來了數千兵馬,又有青州牧薑滔的帥旗。
城內東光縣令周澤等官吏自然在見到薑滔親自出來勸降後,立馬出城相迎。
隻是薑滔雖然順利的奪取了東光縣,但是薑滔也害怕袁紹也不來東光縣城,而是直接順了而下,去了南皮。
薑滔把自己的擔憂告訴給了戲誌才等人。
但似乎這些問題根本難不成他們,不一會兒,他們便給出了答案。
“使君可派人在清河中釘入木樁,阻斷清河水路。再在河道兩邊,遍插使君帥旗。
如此袁紹去往南皮的水路被阻,若其還要去南皮,隻得走陸路。
其又見兩岸使君的將旗,必知使君在東光。
想來那袁紹,無論是其想戰還是想和,其必會來東光與使君見上一麵。”
薑滔聽了戲誌才等人的計策,立馬讓當地縣令周澤前來。
然後讓其帶領東光縣兵和招募的民壯,前去清河中,用木樁封鎖河道。
東光縣令周澤剛降,哪裏不敢賣命出力,想在薑滔麵前好好表現,保住自己的職位。
於是,隻用了兩三日,其就按照薑滔的要求,把清河東光段的河道用木樁封鎖了起來。
……
自那日擊敗公孫瓚之後,袁紹便在龍湊城外休整了一日。
其統計龍湊之戰戰果:因為開始的硬仗,自己軍隊傷亡高達八千餘人。
而其斬殺公孫軍萬餘人,收降俘虜萬餘。
隻是因為龍湊被公孫瓚臨走時放火燒毀,其物資繳獲寥寥無幾。
因為袁紹剩餘的兵馬以及俘虜眾多,其船隻又少。
隻得放棄對公孫瓚的追擊,前往了渤海郡修縣休整。
袁紹在此休息整頓兵馬,收編那萬餘降卒。
數日後,其兵力再次擴充至兩萬六千餘人,算是彌補了其損失。
隻是袁紹在整編完降卒後,並沒有按照薑滔所想,立刻攻入渤海,追擊公孫瓚。
而是仍然留在修縣休整,以及打探公孫瓚的去蹤。
“將軍,此時渤海空虛,我軍該速速北上,奪回渤海,如此才能將公孫瓚趕回幽州啊。”
田豐已經勸諫多日,想讓袁紹快快起兵北上,趁公孫瓚新敗,奪回渤海。
隻是袁紹似乎拖延症再次犯了,一直不為所動。
“如今我軍降卒太多,又不知道公孫瓚的蹤跡。
不如先在此編練士卒,等得知公孫瓚的蹤跡,再追殺而去。
如今那公孫瓚已無多少兵馬,其又再無後援,已不足為慮。
說不定不用我軍進攻,其就會帶領殘兵敗將逃回幽州,我可輕易收複渤海矣。”
袁紹說著自己的大道理。
在他看來,如今公孫瓚敗局已定。若是其還敢留在渤海,自己隨時可以去將其打敗。
若其自己逃回幽州,自己則是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收回渤海等地,那樣不是最好?
反正渤海遲早會回到我手中,所有根本不用著急。
難道還有人敢和我搶奪渤海不成?
但別駕田豐顯然不這麽認為,道:“那薑恒遠就在吳橋,其可輕易北上。若是渤海郡被其占了,我軍再想拿回渤海可就很難了。”
從事郭圖見袁紹真心不想北上,便出言道:“元皓先生多慮了,那薑恒遠隻是青州牧,其還需將軍所認可才能坐實。渤海郡乃是我冀州治下,其安敢與將軍搶奪渤海。”
袁紹聽了郭圖的話,也很是認同。
雖然那薑恒遠一向膽大妄為,但其始終尊自己為盟主,不敢得罪自己。
就算其真的帶兵去了渤海,自己一句話,其還不是會將渤海給吐出來。
如此,袁紹大軍又在渤海修縣休整了幾日。
直到派出的斥候回來來報:“稟將軍,那公孫瓚逃回南皮後,已經被先行到達的青州牧薑滔部下鄧愈所擊敗。
那南皮已被鄧愈所占,公孫瓚也已經帶了殘軍逃回了幽州。
而此時的青州牧薑滔已經奪取了渤海郡東光縣,並親自駐守在東光。
其在清河東光段的河道釘滿木樁,看來是想阻止將軍北上南皮啊。”
“什麽?”
袁紹聽了斥候的話震驚不已。
袁紹先是震驚公孫瓚居然被鄧愈給擊敗了,而後更震驚薑滔居然真的敢奪取自己的渤海,其還想阻止自己北上。
“那薑小兒瘋了不成,竟然真的敢奪我渤海。”
隨後,憤怒不已的袁紹自然也不再停留,水陸兩用,也開始往東光進軍。
其想要看看,那薑滔是不是真的不怕自己?
……
兩日後,袁紹大軍到達了東光境內。
此時的袁紹也看到了薑滔用來阻止自己北上,而在河道中釘滿的木樁。
那些木樁排列在河道中,使自己的船隻根本無法通行。
河道兩岸,還有遍插在此的薑滔帥旗,仿佛是在宣誓著這裏的主權。
見到此景,袁紹憤怒不已。
帶著大軍,來到了東光城下。
此時的薑滔,當然也早從斥候得知了袁紹大軍已到的消息。
立馬緊閉城門,然後親自帶著兵馬去城門駐守,等著袁紹的到來。
在見到袁紹大軍抵達城下時,薑滔見到袁軍居然如此之多,也是有些緊張。
此時的東光城內,隻有李現的三千兵馬,李進的八百虎衛,周澤的數百縣兵,以及千餘民壯。
若是袁紹真的一怒之下,發動攻城,那自己還真是危險了。
雖然薑滔趁著袁紹晚到數日之久的時間,也打造了不少守城器械,做足了守城的準備。
但袁紹兵馬如此之多,薑滔還真沒有把握能守住東光城。
戲誌才等人此時已經得知了薑滔其實一直就是因為想吞並渤海,才帶軍北上的。
雖然不知薑滔如何肯定公孫瓚會戰敗,但也不影響其出謀劃策。
薑滔聽了戲誌才的提醒,也反應了過來。
於是薑滔也不敢耽擱,水陸兩用,帶領大軍往渤海郡東光縣開始進軍。
東光縣就在清河下遊,但是其縣城離清河較遠,又不是大城。
所以無論是鄧愈,還是公孫瓚,皆沒有下船去往東光休整。
但既然有鄧愈已經去奪取南皮,薑滔也相信鄧愈能夠取勝。
那薑滔自然就打算奪取東光,然後在東光阻擋袁紹了。
而此時的東光城,隻有數百縣兵。
見城外來了數千兵馬,又有青州牧薑滔的帥旗。
城內東光縣令周澤等官吏自然在見到薑滔親自出來勸降後,立馬出城相迎。
隻是薑滔雖然順利的奪取了東光縣,但是薑滔也害怕袁紹也不來東光縣城,而是直接順了而下,去了南皮。
薑滔把自己的擔憂告訴給了戲誌才等人。
但似乎這些問題根本難不成他們,不一會兒,他們便給出了答案。
“使君可派人在清河中釘入木樁,阻斷清河水路。再在河道兩邊,遍插使君帥旗。
如此袁紹去往南皮的水路被阻,若其還要去南皮,隻得走陸路。
其又見兩岸使君的將旗,必知使君在東光。
想來那袁紹,無論是其想戰還是想和,其必會來東光與使君見上一麵。”
薑滔聽了戲誌才等人的計策,立馬讓當地縣令周澤前來。
然後讓其帶領東光縣兵和招募的民壯,前去清河中,用木樁封鎖河道。
東光縣令周澤剛降,哪裏不敢賣命出力,想在薑滔麵前好好表現,保住自己的職位。
於是,隻用了兩三日,其就按照薑滔的要求,把清河東光段的河道用木樁封鎖了起來。
……
自那日擊敗公孫瓚之後,袁紹便在龍湊城外休整了一日。
其統計龍湊之戰戰果:因為開始的硬仗,自己軍隊傷亡高達八千餘人。
而其斬殺公孫軍萬餘人,收降俘虜萬餘。
隻是因為龍湊被公孫瓚臨走時放火燒毀,其物資繳獲寥寥無幾。
因為袁紹剩餘的兵馬以及俘虜眾多,其船隻又少。
隻得放棄對公孫瓚的追擊,前往了渤海郡修縣休整。
袁紹在此休息整頓兵馬,收編那萬餘降卒。
數日後,其兵力再次擴充至兩萬六千餘人,算是彌補了其損失。
隻是袁紹在整編完降卒後,並沒有按照薑滔所想,立刻攻入渤海,追擊公孫瓚。
而是仍然留在修縣休整,以及打探公孫瓚的去蹤。
“將軍,此時渤海空虛,我軍該速速北上,奪回渤海,如此才能將公孫瓚趕回幽州啊。”
田豐已經勸諫多日,想讓袁紹快快起兵北上,趁公孫瓚新敗,奪回渤海。
隻是袁紹似乎拖延症再次犯了,一直不為所動。
“如今我軍降卒太多,又不知道公孫瓚的蹤跡。
不如先在此編練士卒,等得知公孫瓚的蹤跡,再追殺而去。
如今那公孫瓚已無多少兵馬,其又再無後援,已不足為慮。
說不定不用我軍進攻,其就會帶領殘兵敗將逃回幽州,我可輕易收複渤海矣。”
袁紹說著自己的大道理。
在他看來,如今公孫瓚敗局已定。若是其還敢留在渤海,自己隨時可以去將其打敗。
若其自己逃回幽州,自己則是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收回渤海等地,那樣不是最好?
反正渤海遲早會回到我手中,所有根本不用著急。
難道還有人敢和我搶奪渤海不成?
但別駕田豐顯然不這麽認為,道:“那薑恒遠就在吳橋,其可輕易北上。若是渤海郡被其占了,我軍再想拿回渤海可就很難了。”
從事郭圖見袁紹真心不想北上,便出言道:“元皓先生多慮了,那薑恒遠隻是青州牧,其還需將軍所認可才能坐實。渤海郡乃是我冀州治下,其安敢與將軍搶奪渤海。”
袁紹聽了郭圖的話,也很是認同。
雖然那薑恒遠一向膽大妄為,但其始終尊自己為盟主,不敢得罪自己。
就算其真的帶兵去了渤海,自己一句話,其還不是會將渤海給吐出來。
如此,袁紹大軍又在渤海修縣休整了幾日。
直到派出的斥候回來來報:“稟將軍,那公孫瓚逃回南皮後,已經被先行到達的青州牧薑滔部下鄧愈所擊敗。
那南皮已被鄧愈所占,公孫瓚也已經帶了殘軍逃回了幽州。
而此時的青州牧薑滔已經奪取了渤海郡東光縣,並親自駐守在東光。
其在清河東光段的河道釘滿木樁,看來是想阻止將軍北上南皮啊。”
“什麽?”
袁紹聽了斥候的話震驚不已。
袁紹先是震驚公孫瓚居然被鄧愈給擊敗了,而後更震驚薑滔居然真的敢奪取自己的渤海,其還想阻止自己北上。
“那薑小兒瘋了不成,竟然真的敢奪我渤海。”
隨後,憤怒不已的袁紹自然也不再停留,水陸兩用,也開始往東光進軍。
其想要看看,那薑滔是不是真的不怕自己?
……
兩日後,袁紹大軍到達了東光境內。
此時的袁紹也看到了薑滔用來阻止自己北上,而在河道中釘滿的木樁。
那些木樁排列在河道中,使自己的船隻根本無法通行。
河道兩岸,還有遍插在此的薑滔帥旗,仿佛是在宣誓著這裏的主權。
見到此景,袁紹憤怒不已。
帶著大軍,來到了東光城下。
此時的薑滔,當然也早從斥候得知了袁紹大軍已到的消息。
立馬緊閉城門,然後親自帶著兵馬去城門駐守,等著袁紹的到來。
在見到袁紹大軍抵達城下時,薑滔見到袁軍居然如此之多,也是有些緊張。
此時的東光城內,隻有李現的三千兵馬,李進的八百虎衛,周澤的數百縣兵,以及千餘民壯。
若是袁紹真的一怒之下,發動攻城,那自己還真是危險了。
雖然薑滔趁著袁紹晚到數日之久的時間,也打造了不少守城器械,做足了守城的準備。
但袁紹兵馬如此之多,薑滔還真沒有把握能守住東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