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城樓上的薑滔看著袁紹真的撤軍,不由長出一口氣。


    終於將此事糊弄過去了。


    至於北上攻入幽州攻打公孫瓚?那是不可能的事。


    薑滔可是知道那公孫瓚命硬得很,此人之後還能在幽州興風作浪數年,甚至還殺了幽州刺史劉虞,占據了整個幽州。


    然後靠著幽州,與袁紹又周旋多年。


    袁紹就是在公孫瓚身上花費了太多時間,才讓曹操等人有時間壯大起來,最後被其擊敗。


    自己可不想走袁紹的老路,將精力花在公孫瓚身上。


    自己之所以冒著與袁紹開戰的風險,也要奪取渤海,就是想讓渤海成為自己與公孫瓚、袁紹等人的緩衝地帶。


    以後自己隻要守住渤海,自己就不會被公孫瓚或者袁紹直接攻入青州了。


    這無疑讓自己多了時間準備,不讓自己像之前被田楷等人突襲青州那樣被動。


    ……


    次日,當薑滔派出的探馬回報:袁紹大軍真的退出了渤海郡,進入了河間國。


    薑滔也就徹底安心了。


    於是薑滔也帶領大軍,趕往南皮。


    當薑滔到達南皮後,鄧愈太史慈等人皆已得了消息,出城迎接。


    “愈見使君來了,也就終於放心了。”


    鄧愈這幾日也一直害怕薑滔擋不住袁紹大軍,一直考慮要不要帶軍回援薑滔。


    隻是害怕剛剛得手的南皮有被人趁機奪取,也就隻好按照薑滔之前的吩咐,緊守南皮。


    “伯顏能攻取南皮,擊敗公孫瓚,此已是大功也。”


    薑滔對著這個未來的妹夫讚道。


    “愈不敢獨占此功,乃子義帶兵先將其擊潰,吳敦、尹禮等將士也敢於用命,才有此勝。”


    鄧愈也趁機為太史慈、吳敦、尹禮幾人表功。


    薑滔聽了鄧愈的話,也是對其他人不吝誇獎,對著眾人道:“諸位皆有功勞,滔自會一一表賞。”


    太史慈、吳敦、尹禮幾人聽了,也是十分高興,立馬回道:“謝使君。”


    隨後薑滔又問了鄧愈幾人的戰鬥經過,鄧愈自然也是將其經過娓娓道來。


    最後也將戰果給薑滔匯報:“此戰我軍傷亡七百餘人,斬殺公孫軍千餘人,俘虜兩千餘人,其多為公孫瓚的騎兵士卒。同時繳獲戰馬四千餘匹。”


    聽聞繳獲了如此多的戰馬,薑滔也是很高興。


    青州缺馬,自己很多戰馬都靠繳獲,數戰下來,損失不少。


    致使自己的騎兵也是越來越少。


    如今得了這麽多戰馬,薑滔自然要多組建騎兵,以來麵對來自公孫瓚與袁紹的壓力。


    想到這,薑滔便對著鄧愈道:“我已對袁紹說明,表你為渤海太守了。我再留下太史慈、吳敦、尹禮三人,歸你統帥。


    望你能守住渤海,為我抵擋住公孫瓚、袁紹等人的侵擾。”


    鄧愈聽後,又驚又喜,但其也知渤海郡的防守事關重大,薑滔這是把自己當成其心腹,也就沒有推脫。


    立馬領命道:“末將定不負使君所托,必守好渤海。”


    薑滔見此,也是十分放心。


    薑滔又轉身對著太史慈道:“初見子義時,就欲表子義為我騎都尉。隻是恐子義初來,便居高位,反而給子義帶來非議。


    如今子義已多次立功,軍中也無人不服,我這便表你為騎都尉。


    再從公孫軍俘虜中,讓你再挑選一千餘精銳騎士,編入你營中。


    使你統領三千騎兵,協助鄧太守防禦渤海。”


    太史慈聽了薑滔的話,這次也沒有再次推辭,也是高興領命道:“末將聽令。”


    將太史慈從自己身邊調走,薑滔雖然不舍,但是其也知道,幽州騎兵眾多,若無出眾的騎兵統領,怕鄧愈很難抵擋住公孫瓚的反撲。


    所以薑滔以大局為重,隻得將太史慈留在渤海統領騎兵。


    就算如此,薑滔還是覺得渤海的軍力不夠。


    便對著吳敦、尹禮兩人道:“爾等跟隨我南征北戰多年,滔深信之。


    如今便允許爾等將各營兵馬從三千擴編為五千,再各調撥一千戰馬給爾等,使爾等各有一部騎兵。


    隻是所缺兵額,需爾等在渤海慢慢招募,還望爾等能協助鄧太守,守好渤海。”


    吳敦、尹禮兩人聽了,不由大喜。


    雖然沒有升官,但是自己統領的兵馬大漲,那之後升官不是水到渠成的事嗎?


    兩人連忙領命道:“必為使君驅使。”


    四千餘戰馬,一下少了三千多匹,薑滔還是有些肉痛。


    但是薑滔明白,渤海必須保持大量騎兵,才能應對北方威脅。


    雖然將吳敦、尹禮兩人統領兵馬從三千提升到了五千,加上太史慈的三千騎兵,這也才一萬三的兵力。


    還是遠遠不夠,薑滔隻得對著鄧愈道:“伯顏已為太守,諸事繁忙。但仍然需伯顏再自行招募五千郡兵,由伯顏親自統領,以守衛渤海。”


    “唯”。鄧愈聽了,自無不可,連忙領命。


    薑滔算了一下,如此一萬八的兵力,再加上各縣縣兵,應該足夠鄧愈抵達一時了。


    不過為了不犯當初平原的錯誤,薑滔還得給其配一個足夠分量的軍師。


    隻是徐庶去了長安還沒有回來,薑滔隻能等其回來,再調其前來。


    不過得先把渤海郡的官府班子給搭建起來。


    於是薑滔表國淵為渤海渤海郡丞,杜襲為渤海長史,趙儼為渤海主簿。


    如此薑滔算是把自己“將軍府”的班底留給了鄧愈。


    國淵、杜襲、趙儼三人自然也知渤海對薑滔至關重要,乃是信任他們,才將他們留下,不是把他們分配邊疆。


    三人也是欣然領命。


    “渤海之北,隻有章武縣,太過空曠,不利於治理和防守。


    我欲在幽冀交界,易水以南,新置一縣城,名曰靜海縣,統領渤海漳水以北的領土。


    調派吳敦駐防靜海,防禦幽州公孫瓚;


    而再派尹禮駐防修縣,防禦冀州袁紹;


    爾等一南一北,再加上鄧太守、子義駐守南皮,在中調協。


    如此想來,可保我大軍來援前,而渤海不失也。”


    鄧愈、太史慈、吳敦、尹禮、國淵、杜襲、趙儼幾人立馬回道:“必為使君守好渤海。”


    薑滔看著幾人,想著等徐庶回來,再表其為南皮令,同時可為鄧愈等人軍師。


    如此,那渤海郡應該算是文官武將皆是高配了吧。


    想來渤海郡應該萬無一失了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庶民崛起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土豆愛打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土豆愛打滾並收藏三國:庶民崛起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