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峻在得到於禁的答複後,十分高興。
雖然他不知道這個於禁有什麽過人之處,但既然是自己大哥交代的事情,自己當然要做好。
如今完成了大哥交代的任務,薑峻自然高興。
隻是還有一個鮑忠,不知道其會不會同意跟自己回泰山。
第二日,思考了一晚的鮑忠,也向薑滔回話。
自己願意回泰山,隻是不知曹操會不會答應放棄。
薑峻自然也知道此事不易,要知道如今的曹操可是很缺兵馬的。
其哪裏願意鮑忠帶軍跟他回泰山。
於是薑峻準備了一番,便帶著鮑忠找到了曹操。
薑峻在與曹操寒暄一陣後,華鋒一轉,道:“使君,我與叔義一見如故,想讓其回泰山助我,其也願歸鄉。還望使君成全。”
果然,曹操聽後,震驚不已,不由心中怒起,沒有想到鮑忠此時會棄他而去。
但是鮑忠之前雖靠向他,但其還未徹底投效自己,追究其還隻是一個獨立軍團。
於是曹操有些不甘心地對著鮑忠道:“可是操有什麽對不住叔義的地方,叔義才會棄操而去啊?”
鮑忠聽後,有些愧疚,心虛道:“使君待忠照顧有加,忠感激不盡。隻是自兄長死後,忠便一直想歸家。如今薑太守至此,忠思鄉更切,這才向使君辭行。”
聽到鮑忠如此說,曹操也沒有了辦法。
隻是讓他放棄鮑信留下的那萬餘兵馬,曹操自然不肯。
於是曹操繼續道:“叔義執意歸家,操雖遺憾,但也隻能允諾。
隻是叔義也知,如今兗州黃巾勢大,我與你兄長鮑信一心想要剿滅兗州黃巾。
如今你兄長也是因此而戰死,操自然更要剿滅兗州黃巾。
還請叔義能將你兄長的部曲留下助我,讓操有能力替你兄報仇,剿滅兗州黃巾。”
“這……”鮑忠聽了曹操的話,心想果然如此。
鮑忠有心拒絕,隻是自鮑信死後,曹操便一直在籠絡鮑信餘部的人心。
怕很多人都已私下投靠了曹操,自己隻是名義上的統帥。
而且曹操打出的是替鮑信報仇的旗號,自己若是不予理會,怕是被人說自己不忠不義。
一時鮑忠不知該如何回答。
一旁的薑峻見此,立馬對著曹操道:“曹使君之難,我等自然知曉。不若使君將鮑國相餘部中的泰山籍士卒還與叔義,好與我等一起回泰山。
至於其餘士卒,就留於曹使君。如此豈不兩全其美。”
雖然鮑信是在泰山起兵,當時在泰山招募了兩萬餘部從。
隻是這麽多年,經曆無數大戰小仗,其泰山籍的士卒隻有兩千餘人了。
也就是薑峻願意把近萬士卒給曹操,其隻要這兩千餘人。
曹操聽了,有些心動。如此,自己也算是占了大便宜了。
隻是那些泰山籍士卒雖少,可都是精銳。曹操還是有些舍不得。
就在曹操猶豫時,門卒雖然來報,言軍中泰山籍將士皆在門外聚集,言想跟薑太守回泰山。
曹操聽了,大怒,立馬出門來看。
隻見千餘泰山籍士卒聚集門前,見曹操等人出來,立馬上前跪拜。
“還望各位將軍允諾我等能歸鄉,我等已離家數年,實在思家不已。得知泰山太守在此,懇請其帶我等歸鄉。”
“懇請帶我等歸鄉。”
……
曹操看見這些士卒,其中一人自己還認識,就是當初自己也看好的先登死士。
曹操此時哪裏不知這些是薑峻搞的鬼,有心發作,但也害怕引起這些士卒暴亂。
隻得對著這些泰山士卒道:“爾等快快回去,我與薑太守正在商議讓爾等歸家之事。爾等莫要在此擾亂,否則軍法從事。”
於禁聽見曹操的話,也不管其是不是答應,立馬上前跪謝道:“謝曹使君讓我等歸鄉。”
後麵士卒還在疑惑曹操到底有沒有答應,見於禁如此,立馬跟上,齊道:“謝曹使君讓我等歸鄉。”
曹操有心解釋自己還未答應,但此時已經騎虎難下,隻得無奈退回屋內。
薑峻見曹操回去,對著於禁使了一個表揚的眼神,也立馬跟上曹操。
“謝曹使君成全。”
薑峻也向曹操道謝道。
鮑忠雖遺憾隻能帶走一部分部曲,但也向曹操見禮道:“謝曹使君成全。”
曹操見此,氣的說不出話來。
許久之後,等曹操平複心情,不得不接受現實,答應了鮑忠帶著兩千餘泰山兵與薑峻一起回泰山。
因為如此局麵,若再鬧下去,怕有人說自己沒有道義,吞並鮑家家將。
“還望薑太守回去之後,能替操轉告武安侯,我等兩家,還需守望相助的好。”
曹操在送薑峻離去時,對其一臉真誠的說道,仿佛之前的鬧劇根本沒有發生一樣。
薑峻見識了曹操的胸懷,不由想起自己大哥薑滔對曹操乃是梟雄的評價。
薑峻也對曹操客氣道:“曹使君所言甚是,如今天下大亂,曹使君與家兄乃是生死朋友,自當守望相助的好。”
曹操見薑峻說話滴水不漏,不由心中佩服道:“未想一魚販之家,竟能生出兩個豪傑。”
曹操又對著鮑忠道:“叔義雖走,但令兄對操的恩情,操永生難忘。叔義以後若想再來操之軍中,操必掃榻相迎。”
鮑忠見曹操對自己如此寬容,心中不免有些猶豫,不知離開曹操,究竟是對還是錯啊?
憑良心講,自己能力沒有曹家兄弟、夏侯兄弟等人出色,但曹操看在鮑信的麵子上,對自己也算是照顧有加。
隻是如今看,薑滔似乎比曹操更加有前途,加上家族利益在泰山,自己才選擇投靠薑家。
鮑忠不由對著曹操道:“是忠對不住曹使君矣。”
薑峻等人與曹操寒暄以後,便帶著大軍往泰山而回。
之所以走得如此急,就是怕曹操改變了心意,要將他們強行留下。
或者有人受曹操鼓動,不想再跟薑峻回泰山了。
……
十一月中旬,薑峻等人回到了泰山。
於是薑峻按照之前與鮑信商量好的,先是讓於禁在那兩千餘泰山兵中,挑選一千精銳。
然後讓於禁帶去臨淄複命。
而鮑忠則是以那剩餘的千餘泰山兵為骨幹,在泰山重新招募編練一營五千兵馬的新軍。
如此,有了鮑忠的加入,泰山郡的軍力算是大增,這也讓薑滔放心了不少。
而十一月底,當於禁帶著那千餘兵馬來到了臨淄後,薑滔更加高興。
如此自己又多了一員大將也。
雖然他不知道這個於禁有什麽過人之處,但既然是自己大哥交代的事情,自己當然要做好。
如今完成了大哥交代的任務,薑峻自然高興。
隻是還有一個鮑忠,不知道其會不會同意跟自己回泰山。
第二日,思考了一晚的鮑忠,也向薑滔回話。
自己願意回泰山,隻是不知曹操會不會答應放棄。
薑峻自然也知道此事不易,要知道如今的曹操可是很缺兵馬的。
其哪裏願意鮑忠帶軍跟他回泰山。
於是薑峻準備了一番,便帶著鮑忠找到了曹操。
薑峻在與曹操寒暄一陣後,華鋒一轉,道:“使君,我與叔義一見如故,想讓其回泰山助我,其也願歸鄉。還望使君成全。”
果然,曹操聽後,震驚不已,不由心中怒起,沒有想到鮑忠此時會棄他而去。
但是鮑忠之前雖靠向他,但其還未徹底投效自己,追究其還隻是一個獨立軍團。
於是曹操有些不甘心地對著鮑忠道:“可是操有什麽對不住叔義的地方,叔義才會棄操而去啊?”
鮑忠聽後,有些愧疚,心虛道:“使君待忠照顧有加,忠感激不盡。隻是自兄長死後,忠便一直想歸家。如今薑太守至此,忠思鄉更切,這才向使君辭行。”
聽到鮑忠如此說,曹操也沒有了辦法。
隻是讓他放棄鮑信留下的那萬餘兵馬,曹操自然不肯。
於是曹操繼續道:“叔義執意歸家,操雖遺憾,但也隻能允諾。
隻是叔義也知,如今兗州黃巾勢大,我與你兄長鮑信一心想要剿滅兗州黃巾。
如今你兄長也是因此而戰死,操自然更要剿滅兗州黃巾。
還請叔義能將你兄長的部曲留下助我,讓操有能力替你兄報仇,剿滅兗州黃巾。”
“這……”鮑忠聽了曹操的話,心想果然如此。
鮑忠有心拒絕,隻是自鮑信死後,曹操便一直在籠絡鮑信餘部的人心。
怕很多人都已私下投靠了曹操,自己隻是名義上的統帥。
而且曹操打出的是替鮑信報仇的旗號,自己若是不予理會,怕是被人說自己不忠不義。
一時鮑忠不知該如何回答。
一旁的薑峻見此,立馬對著曹操道:“曹使君之難,我等自然知曉。不若使君將鮑國相餘部中的泰山籍士卒還與叔義,好與我等一起回泰山。
至於其餘士卒,就留於曹使君。如此豈不兩全其美。”
雖然鮑信是在泰山起兵,當時在泰山招募了兩萬餘部從。
隻是這麽多年,經曆無數大戰小仗,其泰山籍的士卒隻有兩千餘人了。
也就是薑峻願意把近萬士卒給曹操,其隻要這兩千餘人。
曹操聽了,有些心動。如此,自己也算是占了大便宜了。
隻是那些泰山籍士卒雖少,可都是精銳。曹操還是有些舍不得。
就在曹操猶豫時,門卒雖然來報,言軍中泰山籍將士皆在門外聚集,言想跟薑太守回泰山。
曹操聽了,大怒,立馬出門來看。
隻見千餘泰山籍士卒聚集門前,見曹操等人出來,立馬上前跪拜。
“還望各位將軍允諾我等能歸鄉,我等已離家數年,實在思家不已。得知泰山太守在此,懇請其帶我等歸鄉。”
“懇請帶我等歸鄉。”
……
曹操看見這些士卒,其中一人自己還認識,就是當初自己也看好的先登死士。
曹操此時哪裏不知這些是薑峻搞的鬼,有心發作,但也害怕引起這些士卒暴亂。
隻得對著這些泰山士卒道:“爾等快快回去,我與薑太守正在商議讓爾等歸家之事。爾等莫要在此擾亂,否則軍法從事。”
於禁聽見曹操的話,也不管其是不是答應,立馬上前跪謝道:“謝曹使君讓我等歸鄉。”
後麵士卒還在疑惑曹操到底有沒有答應,見於禁如此,立馬跟上,齊道:“謝曹使君讓我等歸鄉。”
曹操有心解釋自己還未答應,但此時已經騎虎難下,隻得無奈退回屋內。
薑峻見曹操回去,對著於禁使了一個表揚的眼神,也立馬跟上曹操。
“謝曹使君成全。”
薑峻也向曹操道謝道。
鮑忠雖遺憾隻能帶走一部分部曲,但也向曹操見禮道:“謝曹使君成全。”
曹操見此,氣的說不出話來。
許久之後,等曹操平複心情,不得不接受現實,答應了鮑忠帶著兩千餘泰山兵與薑峻一起回泰山。
因為如此局麵,若再鬧下去,怕有人說自己沒有道義,吞並鮑家家將。
“還望薑太守回去之後,能替操轉告武安侯,我等兩家,還需守望相助的好。”
曹操在送薑峻離去時,對其一臉真誠的說道,仿佛之前的鬧劇根本沒有發生一樣。
薑峻見識了曹操的胸懷,不由想起自己大哥薑滔對曹操乃是梟雄的評價。
薑峻也對曹操客氣道:“曹使君所言甚是,如今天下大亂,曹使君與家兄乃是生死朋友,自當守望相助的好。”
曹操見薑峻說話滴水不漏,不由心中佩服道:“未想一魚販之家,竟能生出兩個豪傑。”
曹操又對著鮑忠道:“叔義雖走,但令兄對操的恩情,操永生難忘。叔義以後若想再來操之軍中,操必掃榻相迎。”
鮑忠見曹操對自己如此寬容,心中不免有些猶豫,不知離開曹操,究竟是對還是錯啊?
憑良心講,自己能力沒有曹家兄弟、夏侯兄弟等人出色,但曹操看在鮑信的麵子上,對自己也算是照顧有加。
隻是如今看,薑滔似乎比曹操更加有前途,加上家族利益在泰山,自己才選擇投靠薑家。
鮑忠不由對著曹操道:“是忠對不住曹使君矣。”
薑峻等人與曹操寒暄以後,便帶著大軍往泰山而回。
之所以走得如此急,就是怕曹操改變了心意,要將他們強行留下。
或者有人受曹操鼓動,不想再跟薑峻回泰山了。
……
十一月中旬,薑峻等人回到了泰山。
於是薑峻按照之前與鮑信商量好的,先是讓於禁在那兩千餘泰山兵中,挑選一千精銳。
然後讓於禁帶去臨淄複命。
而鮑忠則是以那剩餘的千餘泰山兵為骨幹,在泰山重新招募編練一營五千兵馬的新軍。
如此,有了鮑忠的加入,泰山郡的軍力算是大增,這也讓薑滔放心了不少。
而十一月底,當於禁帶著那千餘兵馬來到了臨淄後,薑滔更加高興。
如此自己又多了一員大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