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薑滔帶軍奪取即丘之後,又帶領大軍乘船順流而下,進入東海境內。
隻是進入東海境內不久後,薑滔便帶領大軍在一個渡口處下了船,偷偷返回即丘。
隻令孫康繼續帶領三千兵馬,以及那數千民壯,打著薑滔的旗號,繼續乘船而下,使徐州斥候不能發現異常。
然後薑滔帶領大軍偷偷潛回即丘後,沒有入城,而是在即丘北麵,開陽來即丘必經之地處,埋伏等候。
本來計劃就是擊敗開陽來軍後,便換上其旗號,前往開陽詐城。
隻是如今有了張闓願降,想來計劃會更加完美。
其實薑滔在趙雲口中得知,這張闓被其擊敗後,立馬請降,想來也是貪生怕死之輩。
薑滔著實不想留其在帳下,以免又培養出一個昌豨。
隻是郭嘉等人勸道,由其前去詐城,想來琅琊相陰德更容易相信,這才留其性命。
那張闓也是急忙表態,願意前去詐降,以作投名狀。
不過薑滔為了防止張闓乃是詐降,還是讓趙雲、於禁化做其隨處,一直緊貼其後。
若是發現其有異動,可直接將其斬殺。
……
次日,當張闓帶領六千餘殘軍“逃回”開陽城時,開陽守軍見大軍去而複返,連忙稟告琅琊相陰德。
琅琊相陰德聽聞此消息,也是十分驚訝,不明所以,連忙帶人來到城樓上。
待張闓帶領大軍來到城樓下時,見到大軍前來的守卒早已關上了城門。
張闓連忙拍馬上前,準備答話。
趙雲、於禁二人,也是全神貫注地在其身後盯著張闓,生怕其說出什麽不該說的話。
好在是薑滔他們高看了張闓,這張闓自被擒後,為了活命,根本不敢耍什麽花樣。
隻見張闓對著城樓上的陰德道:“國相,吾乃闓也。快速速打開城門,那青州軍快追來矣。”
城樓上的陰德,見來人真是張闓,連忙問道:“都尉何至於此啊?”
張闓隻得長歎一聲道:“哎,吾中了薑恒遠之計也。其根本沒有去往東海,乃是在即丘伏擊了我等。
還好我發現及時,留下部將斷後,這才帶著這數千兵馬逃回。
國相莫再多言,快速速打開城門,放我等進去。青州軍將至也。”
陰德聽了張闓的話,震驚不已,又遠眺後麵,果見塵煙滾滾,青州軍真的在後麵追擊。
於是不敢再浪費時間的陰德,立馬下令打開城門,而後親自下樓前去迎接張闓。
待張闓帶著兵馬入城後,張闓又帶著幾個隨從來到陰德麵前。
陰德見張闓一身狼狽樣,也不好過多責罵,還得安慰道:“都尉不可多想,需快快準備一起防守為好。”
張闓似乎十分感動,紅著眼道:“是闓對不住國相也。”
說著又向陰德靠近了幾步。
陰德以為其是因為戰敗而愧疚,上前準備再想安慰幾句。
卻看見張闓突然舉起長刀,往自己一揮。
陰德根本來不及反應,便被其一刀砍下了頭顱。
陰德身後的親兵見此,立馬上前準備圍殺張闓,但卻被張闓身後的護衛輕鬆擊潰。
張闓上前拾起陰德頭顱,對著那些還目瞪口呆看著一切的徐州守軍道:“吾已降了前將軍,爾等可與我一同歸降,便皆可活命。
否則,這陰德便是爾等下場。”
那些徐州兵見琅琊相陰德已死,而開陽二號人物張闓又已投降。
再想著薑滔的威名,剩餘的徐州兵哪裏還敢抵抗,紛紛跪下道:“我等願降。”
當然也有寧死不降者,對著張闓大罵,甚至不管不顧,拿起武器就想殺了張闓。
隻是其人數太少,很快便被張闓及其隨從斬殺。
如此,開陽城徹底向薑滔打開了大門。
……
當薑滔帶著大軍來到開陽城下時,張闓已經帶著人在城外迎接。
張闓見到薑滔後,立馬提著陰德的頭顱來到薑滔麵前跪拜道:“此乃琅琊相陰德頭顱,闓特向將軍獻上。”
薑滔看著眼前這個識時務的人,突然有些喜歡。
薑滔沒有接過陰德的頭顱,而是對著張闓道:“很好,你做得很好。開陽能破,乃你首功也。
如今東海郯城的人還不知你已歸降了我,既如此,我便封你為東海郡國中尉。
令你挑選三千兵馬,並帶其混入郯城。待我帶領大軍兵臨其城下後,你便可擇機為我打開城門。
此事凶險,但若成,亦是大功一件。你可願往?”
張闓聽到薑滔又打算派其做內應,不禁嘴角抽搐。
其真心不想前去,但是自己剛降,哪裏敢抗命。
於是張闓立馬跪拜道:“闓,萬死不辭。”
薑滔見其答應,滿意得點了點頭,便讓其前去挑選可靠的兵馬了。
隨後薑滔讓鮑忠帶人接管了城池,又讓薑磊負責帶兵巡查城內,整頓治安。
城內住不下所有兵馬,薑滔隻得讓李現、臧霸、孫觀等人,帶領兵馬以及俘虜在城外安營紮寨。
隻留李進、趙雲、於禁幾部,與鮑忠、薑磊的兵馬駐紮城內。
次日,主簿荀諶向薑滔匯報了之前的戰果。
此次開陽之戰,青州軍損失了兩千餘人,皆是那日圍殺張闓時所創。
而那日斬殺了張闓四千餘人,俘虜了近六千人。
隨後奪取開陽時,斬殺開陽守軍數十人,其皆是陰德親兵死黨。
收降開陽守軍七千餘人。
如此,攻打開陽,薑滔兵力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多了萬餘兵馬。
於是薑滔下令,封於禁、臧霸為校尉,命其從俘虜中各挑選兩千兵馬,如此其也擴編為領軍三千。
而後薑滔在任命誰為琅琊相時犯了難。
按理,這琅琊相應該在各縣令中挑選,隻是如今情況緊急,沒有時間從原屬地調派,隻能從此時在薑滔身邊的人中挑選。
若論資曆,自然是戲誌才、郭嘉最高。
隻是其擅長的可是大局戰略,讓其在地方治理,太浪費其才了。
而且薑滔現在已經離不開他們了。
但若是從原武將校尉中挑選,薑滔可不想留下武將當道的後患。
思來想去之後,隻能把跟在薑滔身邊的簿曹從事石韜,火速提拔成琅琊相。
石韜跟隨自己已經多年,替自己掌管錢賦沒有半點差錯,一直勤勤懇懇。
因為薑滔用得順手,而簿曹之位又非常重要,所有薑滔才一直沒有下放其去地方為官。
否則按照其資曆,應該早就是縣令了。
如今既然無人可用,薑滔隻得提拔石韜為琅琊國相。
當薑滔說出這一決定時,不少人都驚訝不已。
這石韜居然從秩幾百石的官吏,變成秩兩千石一方大員。
就連石韜聽後,也是連忙跪拜道:“韜誠惶誠恐,還望將軍收回成命。”
隻是進入東海境內不久後,薑滔便帶領大軍在一個渡口處下了船,偷偷返回即丘。
隻令孫康繼續帶領三千兵馬,以及那數千民壯,打著薑滔的旗號,繼續乘船而下,使徐州斥候不能發現異常。
然後薑滔帶領大軍偷偷潛回即丘後,沒有入城,而是在即丘北麵,開陽來即丘必經之地處,埋伏等候。
本來計劃就是擊敗開陽來軍後,便換上其旗號,前往開陽詐城。
隻是如今有了張闓願降,想來計劃會更加完美。
其實薑滔在趙雲口中得知,這張闓被其擊敗後,立馬請降,想來也是貪生怕死之輩。
薑滔著實不想留其在帳下,以免又培養出一個昌豨。
隻是郭嘉等人勸道,由其前去詐城,想來琅琊相陰德更容易相信,這才留其性命。
那張闓也是急忙表態,願意前去詐降,以作投名狀。
不過薑滔為了防止張闓乃是詐降,還是讓趙雲、於禁化做其隨處,一直緊貼其後。
若是發現其有異動,可直接將其斬殺。
……
次日,當張闓帶領六千餘殘軍“逃回”開陽城時,開陽守軍見大軍去而複返,連忙稟告琅琊相陰德。
琅琊相陰德聽聞此消息,也是十分驚訝,不明所以,連忙帶人來到城樓上。
待張闓帶領大軍來到城樓下時,見到大軍前來的守卒早已關上了城門。
張闓連忙拍馬上前,準備答話。
趙雲、於禁二人,也是全神貫注地在其身後盯著張闓,生怕其說出什麽不該說的話。
好在是薑滔他們高看了張闓,這張闓自被擒後,為了活命,根本不敢耍什麽花樣。
隻見張闓對著城樓上的陰德道:“國相,吾乃闓也。快速速打開城門,那青州軍快追來矣。”
城樓上的陰德,見來人真是張闓,連忙問道:“都尉何至於此啊?”
張闓隻得長歎一聲道:“哎,吾中了薑恒遠之計也。其根本沒有去往東海,乃是在即丘伏擊了我等。
還好我發現及時,留下部將斷後,這才帶著這數千兵馬逃回。
國相莫再多言,快速速打開城門,放我等進去。青州軍將至也。”
陰德聽了張闓的話,震驚不已,又遠眺後麵,果見塵煙滾滾,青州軍真的在後麵追擊。
於是不敢再浪費時間的陰德,立馬下令打開城門,而後親自下樓前去迎接張闓。
待張闓帶著兵馬入城後,張闓又帶著幾個隨從來到陰德麵前。
陰德見張闓一身狼狽樣,也不好過多責罵,還得安慰道:“都尉不可多想,需快快準備一起防守為好。”
張闓似乎十分感動,紅著眼道:“是闓對不住國相也。”
說著又向陰德靠近了幾步。
陰德以為其是因為戰敗而愧疚,上前準備再想安慰幾句。
卻看見張闓突然舉起長刀,往自己一揮。
陰德根本來不及反應,便被其一刀砍下了頭顱。
陰德身後的親兵見此,立馬上前準備圍殺張闓,但卻被張闓身後的護衛輕鬆擊潰。
張闓上前拾起陰德頭顱,對著那些還目瞪口呆看著一切的徐州守軍道:“吾已降了前將軍,爾等可與我一同歸降,便皆可活命。
否則,這陰德便是爾等下場。”
那些徐州兵見琅琊相陰德已死,而開陽二號人物張闓又已投降。
再想著薑滔的威名,剩餘的徐州兵哪裏還敢抵抗,紛紛跪下道:“我等願降。”
當然也有寧死不降者,對著張闓大罵,甚至不管不顧,拿起武器就想殺了張闓。
隻是其人數太少,很快便被張闓及其隨從斬殺。
如此,開陽城徹底向薑滔打開了大門。
……
當薑滔帶著大軍來到開陽城下時,張闓已經帶著人在城外迎接。
張闓見到薑滔後,立馬提著陰德的頭顱來到薑滔麵前跪拜道:“此乃琅琊相陰德頭顱,闓特向將軍獻上。”
薑滔看著眼前這個識時務的人,突然有些喜歡。
薑滔沒有接過陰德的頭顱,而是對著張闓道:“很好,你做得很好。開陽能破,乃你首功也。
如今東海郯城的人還不知你已歸降了我,既如此,我便封你為東海郡國中尉。
令你挑選三千兵馬,並帶其混入郯城。待我帶領大軍兵臨其城下後,你便可擇機為我打開城門。
此事凶險,但若成,亦是大功一件。你可願往?”
張闓聽到薑滔又打算派其做內應,不禁嘴角抽搐。
其真心不想前去,但是自己剛降,哪裏敢抗命。
於是張闓立馬跪拜道:“闓,萬死不辭。”
薑滔見其答應,滿意得點了點頭,便讓其前去挑選可靠的兵馬了。
隨後薑滔讓鮑忠帶人接管了城池,又讓薑磊負責帶兵巡查城內,整頓治安。
城內住不下所有兵馬,薑滔隻得讓李現、臧霸、孫觀等人,帶領兵馬以及俘虜在城外安營紮寨。
隻留李進、趙雲、於禁幾部,與鮑忠、薑磊的兵馬駐紮城內。
次日,主簿荀諶向薑滔匯報了之前的戰果。
此次開陽之戰,青州軍損失了兩千餘人,皆是那日圍殺張闓時所創。
而那日斬殺了張闓四千餘人,俘虜了近六千人。
隨後奪取開陽時,斬殺開陽守軍數十人,其皆是陰德親兵死黨。
收降開陽守軍七千餘人。
如此,攻打開陽,薑滔兵力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多了萬餘兵馬。
於是薑滔下令,封於禁、臧霸為校尉,命其從俘虜中各挑選兩千兵馬,如此其也擴編為領軍三千。
而後薑滔在任命誰為琅琊相時犯了難。
按理,這琅琊相應該在各縣令中挑選,隻是如今情況緊急,沒有時間從原屬地調派,隻能從此時在薑滔身邊的人中挑選。
若論資曆,自然是戲誌才、郭嘉最高。
隻是其擅長的可是大局戰略,讓其在地方治理,太浪費其才了。
而且薑滔現在已經離不開他們了。
但若是從原武將校尉中挑選,薑滔可不想留下武將當道的後患。
思來想去之後,隻能把跟在薑滔身邊的簿曹從事石韜,火速提拔成琅琊相。
石韜跟隨自己已經多年,替自己掌管錢賦沒有半點差錯,一直勤勤懇懇。
因為薑滔用得順手,而簿曹之位又非常重要,所有薑滔才一直沒有下放其去地方為官。
否則按照其資曆,應該早就是縣令了。
如今既然無人可用,薑滔隻得提拔石韜為琅琊國相。
當薑滔說出這一決定時,不少人都驚訝不已。
這石韜居然從秩幾百石的官吏,變成秩兩千石一方大員。
就連石韜聽後,也是連忙跪拜道:“韜誠惶誠恐,還望將軍收回成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