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雖然猜到薑滔在其他三麵布置的是疑兵,但汲廉還是安排了不少士卒守衛,以防其假戲真做,從其他幾麵奪城。
薑滔集中兵力,攻打北門。
但是奈何城內守軍充足,又早有準備。
攻城士卒雖然英勇,但攻到城下時,城牆上箭隻飛石,如雨點般落下。
薑滔的軍隊在城牆下被守軍的箭雨和飛石打得抬不起頭來,傷亡慘重。
薑滔見此情況,心中焦急,他親自上前擂鼓助威,激勵士兵們勇往直前。
然而,城內守軍的防守非常嚴密,他們用弓箭、投石車等武器不斷攻擊攻城的士兵,讓薑滔的軍隊無法前進。
城內守軍的抵抗非常頑強,有些青州軍的先登死士就算攻上了城牆,也很快被圍殺。
最終,薑滔見攻城無望,隻得下令鳴金收兵。
他的軍隊在城牆下留下了千餘具屍體,損失慘重。
這還是第一天攻城,若是再這麽下去,怕是就算攻入城內,自己也剩不了多少兵馬了。
城牆上的守軍見青州軍撤退,皆是歡欣鼓舞,士氣高漲。
……
回到城外五裏的營寨,薑滔惆悵不已。
連忙向戲誌才、郭嘉等人問計。
“這城內守軍準備如此充分,諸位先生可有良策?”
戲誌才、郭嘉等人皆是沉默不語。
他們雖然謀略無雙,但是現在城內兵馬糧草充足,在強大的實力麵前,他們也是沒有辦法。
這種情況,要麽隻能靠人命去堆;
要麽隻能靠內應。
隻是如今城內的張闓杳無音訊,又無法聯係。
“如今之計,使君不想損失軍力,隻得圍而不攻。
如今正是青黃不接,若是圍困其數月,想來城內也會無糧。
隻是怕那陶恭祖帶兵歸來,我等需先行擊敗陶恭祖才行。”
戲誌才無奈說道。
薑滔不想在此損失兵力,那就隻能等陶謙回來,先與陶謙決戰。
若勝,郯城必降;
但是若敗,自己也得退回青州了。
薑滔聽後,也隻能如此了。
於是薑滔加派斥候前去探查陶謙大軍行蹤,想著等其回到東海時,帶兵迎上去,先與其決戰。
……
郯城內,因為擊敗了一次薑滔的進攻,城內守軍皆歡天喜地。
城內的幾個核心人物再次聚集,商討對策。
“這薑恒遠也不過如此嘛,就這樣的攻勢,就算讓其攻打數月,其也不能破我城池。”
中郎將曹豹很是興奮道。
徐州別駕麋竺卻提醒道:“將軍不可掉以輕心,這還隻是開始。那薑恒遠威名在外,想必也是有一些本事的。
我等當小心謹慎,以防其有什麽陰謀詭計。”
東海相汲廉也道:“理當如此。那薑恒遠數萬大軍在外,若是我等輕視其而漏出破綻,那我等悔之晚矣。
今其四麵圍城,雖多是疑兵,但也不可不防。
想來那薑恒遠會長久圍困我等,不如我等各守一處,以免分心不查。”
麋竺想到如果每人專心守一處的話,確實不容易分心,可以專心守城,也是同意了。
於是定下中郎將曹豹帶人守北麵;東海相汲廉帶人守東麵;別駕麋竺帶人守西門。
隻是在誰守南城的人選上發生了分歧。
按照資曆,肯定是張闓最為合適。
東海相汲廉也提議讓張闓帶兵守南城。
隻是曹豹強烈反對,道其是從琅琊而來,非我東海主將,不可全信。
別駕麋竺思考之後,雖認為不該隨便懷疑他人,但也覺得曹豹的話有些道理,畢竟此事關係重大。
於是決定讓張闓與校尉許耽一起守南門。
這許耽與曹豹關係不錯,所有曹豹也是信任許耽,也就同意了這樣的安排。
……
張闓領了守南城的任務,但又有許耽在一旁監督,讓其也不能隨心所欲。
但這提防,也讓張闓也徹底倒向了薑滔。
“哼,居然如此不信我,那我還留在此處做什麽?”
之前張闓心有猶豫,不知該不該真的投降薑滔,畢竟陶謙對自己不錯。
隻是害怕薑滔將其殺了陰道之事四處宣揚,讓自己無法在徐州立足,這才沒有向麋竺等人坦白。
如今見郯城官員如此排擠自己,索性投了薑滔。
那薑滔怎麽看,也比陶謙的勝算大啊。
自己這樣也算是良禽擇木而棲了。
張闓來回走動,思考著如何幫薑滔奪取城門。
硬幹肯定不行,有校尉許耽在一旁監督,若是自己有異動,其必帶兵攻殺自己。
思考良久之後,張闓想到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但張闓還是決定賭上一賭。
於是,張闓派心腹之人,深夜時,翻下城牆,去見了薑滔。
次日,薑滔派人來到北城城下,搖旗呐喊。
城內守軍以為青州軍要攻城了,皆上牆整軍備戰。
隻是等他們在城牆上列好陣時,薑滔派出的兵卻撤軍了。
在城內守軍疑惑時,東城又出現一支搖旗呐喊的軍隊。
東城守將也隻能上城牆列陣守衛。
但還是與北城一樣,等其列陣準備迎敵時,那支軍隊卻撤軍了。
如此,郯城四麵陸陸續續皆出現這種情況。
而且等其見攻城的敵軍退去後,也下城休息時,那攻城的敵軍不久又再次前來。
如此,郯城四麵守軍各個一日三驚。
“此乃敵軍疲敵之計也。”
麋竺一下子就猜到了薑滔的目的。
但是雖知其用意,但也無可奈何,隻因怕其實則虛之虛則實之,趁自己放鬆警惕時,真的攻來。
於是麋竺等人商議之後,隻得重新編排守城順序,留下一半士卒,非見敵軍真的攻城,不用上牆支援。
如此三日,郯城守軍還是被折騰的夠嗆。
……
因為張闓與許耽已經一起守了三日的南城,合作還算友好,彼此關係也增進了不少。
這日,張闓對著許耽道:“闓如今才知許校尉是如此心細之人,數日來,全靠許校尉安排有度,讓我處守軍能安心入睡矣。”
許耽麵對張闓的誇獎,也是謙虛道:“全靠都尉信任,耽才能如此也。”
原來這幾日,張闓將指揮權全部交給了許耽,守衛調度皆依許耽之言。
其姿態放得很低,甚至隻把自己當成許耽的副手一樣。
許耽因此也十分感激張闓信任,讓其能一展才華。
聽了許耽的話,張闓卻是臉色暗淡,一臉無奈道:“哎,自闓從琅琊敗退之後,已失了信任。
闓曾經就聽過許校尉的賢名,若是能趁我徹底失勢之前,能讓許校尉得到重用,也算是替我徐州推薦了一棟梁也。
如此闓也算是對得起徐州,對得起陶使君了。”
薑滔集中兵力,攻打北門。
但是奈何城內守軍充足,又早有準備。
攻城士卒雖然英勇,但攻到城下時,城牆上箭隻飛石,如雨點般落下。
薑滔的軍隊在城牆下被守軍的箭雨和飛石打得抬不起頭來,傷亡慘重。
薑滔見此情況,心中焦急,他親自上前擂鼓助威,激勵士兵們勇往直前。
然而,城內守軍的防守非常嚴密,他們用弓箭、投石車等武器不斷攻擊攻城的士兵,讓薑滔的軍隊無法前進。
城內守軍的抵抗非常頑強,有些青州軍的先登死士就算攻上了城牆,也很快被圍殺。
最終,薑滔見攻城無望,隻得下令鳴金收兵。
他的軍隊在城牆下留下了千餘具屍體,損失慘重。
這還是第一天攻城,若是再這麽下去,怕是就算攻入城內,自己也剩不了多少兵馬了。
城牆上的守軍見青州軍撤退,皆是歡欣鼓舞,士氣高漲。
……
回到城外五裏的營寨,薑滔惆悵不已。
連忙向戲誌才、郭嘉等人問計。
“這城內守軍準備如此充分,諸位先生可有良策?”
戲誌才、郭嘉等人皆是沉默不語。
他們雖然謀略無雙,但是現在城內兵馬糧草充足,在強大的實力麵前,他們也是沒有辦法。
這種情況,要麽隻能靠人命去堆;
要麽隻能靠內應。
隻是如今城內的張闓杳無音訊,又無法聯係。
“如今之計,使君不想損失軍力,隻得圍而不攻。
如今正是青黃不接,若是圍困其數月,想來城內也會無糧。
隻是怕那陶恭祖帶兵歸來,我等需先行擊敗陶恭祖才行。”
戲誌才無奈說道。
薑滔不想在此損失兵力,那就隻能等陶謙回來,先與陶謙決戰。
若勝,郯城必降;
但是若敗,自己也得退回青州了。
薑滔聽後,也隻能如此了。
於是薑滔加派斥候前去探查陶謙大軍行蹤,想著等其回到東海時,帶兵迎上去,先與其決戰。
……
郯城內,因為擊敗了一次薑滔的進攻,城內守軍皆歡天喜地。
城內的幾個核心人物再次聚集,商討對策。
“這薑恒遠也不過如此嘛,就這樣的攻勢,就算讓其攻打數月,其也不能破我城池。”
中郎將曹豹很是興奮道。
徐州別駕麋竺卻提醒道:“將軍不可掉以輕心,這還隻是開始。那薑恒遠威名在外,想必也是有一些本事的。
我等當小心謹慎,以防其有什麽陰謀詭計。”
東海相汲廉也道:“理當如此。那薑恒遠數萬大軍在外,若是我等輕視其而漏出破綻,那我等悔之晚矣。
今其四麵圍城,雖多是疑兵,但也不可不防。
想來那薑恒遠會長久圍困我等,不如我等各守一處,以免分心不查。”
麋竺想到如果每人專心守一處的話,確實不容易分心,可以專心守城,也是同意了。
於是定下中郎將曹豹帶人守北麵;東海相汲廉帶人守東麵;別駕麋竺帶人守西門。
隻是在誰守南城的人選上發生了分歧。
按照資曆,肯定是張闓最為合適。
東海相汲廉也提議讓張闓帶兵守南城。
隻是曹豹強烈反對,道其是從琅琊而來,非我東海主將,不可全信。
別駕麋竺思考之後,雖認為不該隨便懷疑他人,但也覺得曹豹的話有些道理,畢竟此事關係重大。
於是決定讓張闓與校尉許耽一起守南門。
這許耽與曹豹關係不錯,所有曹豹也是信任許耽,也就同意了這樣的安排。
……
張闓領了守南城的任務,但又有許耽在一旁監督,讓其也不能隨心所欲。
但這提防,也讓張闓也徹底倒向了薑滔。
“哼,居然如此不信我,那我還留在此處做什麽?”
之前張闓心有猶豫,不知該不該真的投降薑滔,畢竟陶謙對自己不錯。
隻是害怕薑滔將其殺了陰道之事四處宣揚,讓自己無法在徐州立足,這才沒有向麋竺等人坦白。
如今見郯城官員如此排擠自己,索性投了薑滔。
那薑滔怎麽看,也比陶謙的勝算大啊。
自己這樣也算是良禽擇木而棲了。
張闓來回走動,思考著如何幫薑滔奪取城門。
硬幹肯定不行,有校尉許耽在一旁監督,若是自己有異動,其必帶兵攻殺自己。
思考良久之後,張闓想到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但張闓還是決定賭上一賭。
於是,張闓派心腹之人,深夜時,翻下城牆,去見了薑滔。
次日,薑滔派人來到北城城下,搖旗呐喊。
城內守軍以為青州軍要攻城了,皆上牆整軍備戰。
隻是等他們在城牆上列好陣時,薑滔派出的兵卻撤軍了。
在城內守軍疑惑時,東城又出現一支搖旗呐喊的軍隊。
東城守將也隻能上城牆列陣守衛。
但還是與北城一樣,等其列陣準備迎敵時,那支軍隊卻撤軍了。
如此,郯城四麵陸陸續續皆出現這種情況。
而且等其見攻城的敵軍退去後,也下城休息時,那攻城的敵軍不久又再次前來。
如此,郯城四麵守軍各個一日三驚。
“此乃敵軍疲敵之計也。”
麋竺一下子就猜到了薑滔的目的。
但是雖知其用意,但也無可奈何,隻因怕其實則虛之虛則實之,趁自己放鬆警惕時,真的攻來。
於是麋竺等人商議之後,隻得重新編排守城順序,留下一半士卒,非見敵軍真的攻城,不用上牆支援。
如此三日,郯城守軍還是被折騰的夠嗆。
……
因為張闓與許耽已經一起守了三日的南城,合作還算友好,彼此關係也增進了不少。
這日,張闓對著許耽道:“闓如今才知許校尉是如此心細之人,數日來,全靠許校尉安排有度,讓我處守軍能安心入睡矣。”
許耽麵對張闓的誇獎,也是謙虛道:“全靠都尉信任,耽才能如此也。”
原來這幾日,張闓將指揮權全部交給了許耽,守衛調度皆依許耽之言。
其姿態放得很低,甚至隻把自己當成許耽的副手一樣。
許耽因此也十分感激張闓信任,讓其能一展才華。
聽了許耽的話,張闓卻是臉色暗淡,一臉無奈道:“哎,自闓從琅琊敗退之後,已失了信任。
闓曾經就聽過許校尉的賢名,若是能趁我徹底失勢之前,能讓許校尉得到重用,也算是替我徐州推薦了一棟梁也。
如此闓也算是對得起徐州,對得起陶使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