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四年(193年)八月,在郯城休整數日後,青州牧薑滔帶領大軍前往迎戰徐州牧陶謙。
此時的陶謙也撤軍回到了徐州東海國昌慮縣境內,不過其還不知郯城已失,正往郯城繼續行軍。
數日後,薑滔北上到蘭陵縣後,其斥候才打探到陶謙大軍具體方位。
此時雙方已距離百餘裏地。
薑滔立馬帶軍前往迎敵。
此時才得知郯城已失的陶謙,根本不相信斥候送來的情報。
這薑滔怎麽能這麽快就攻占了郯城?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爾等敢亂我軍心,當斬,當斬。”
陶謙說完,就要讓部下將斥候帶去行刑。
還是陶謙部將呂由勸住,道:“那薑恒遠用兵入神,怕是郯城真的已被其攻占。
使君還是速速帶軍退往彭城,再行收複東海之策啊。”
陶謙聽了呂由的話,這才冷靜了一些。
思考之後,覺得呂由的話有理,於是帶著兵往西南而逃,準備前往彭城而去。
“使君亦可向那袁公路求援,其雖我有隙,但是其仍乃我盟友也。
如今情況危急,想來其也不願見徐州被薑恒遠所得。”
從事曹宏也向陶謙建議道。
陶謙一聽,覺得有理。
自己雖然與袁術在鬧矛盾,但終究還是名義上的同盟。
如今自己沒有援軍,也隻能向他求救了。
於是陶謙派使者前去向袁術求援。
次日,薑滔等人得知陶謙大軍西逃後,當即也猜到其是打算逃往彭城。
薑滔雖然知道陶謙打仗不怎麽厲害,但是其守城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其可是幾次據城而守,讓曹操糧盡而退的。
要真讓其先行到達彭城,怕又是一個麻煩。
立馬,薑滔也帶軍西行,前往攔截陶謙。
兩日後,薑滔終於在東海陰平縣境內追上了陶謙。
隻是此時陶謙有大軍兩萬餘人,而薑滔兵馬不足兩萬。
不過此時情況緊急,薑滔顧不上那麽多,直接指揮大軍,殺了上去。
陶謙自恃兵力多於薑滔,優勢在我,也是反身迎戰。
戰場上,喊殺聲、馬蹄聲、兵器碰撞聲響徹雲霄。
雙方士兵都在拚命廝殺。
薑滔兵少,但是士氣高漲;
陶謙兵多,但是許多士卒得知家鄉徐州已丟之後,士卒低落,畏懼不已。
所有一時兩方戰力算是相當。
薑滔見此,連忙命令趙雲帶領騎兵衝擊陶謙主陣,打算擒賊先擒王,先將陶謙拿下。
但是陶謙軍中也有不少騎兵,阻擋住了趙雲的突騎。
經過一整天的廝殺,雙方都損失了數千兵馬。
薑滔的軍隊雖然勇猛,但陶謙的軍隊憑借人數優勢,頑強抵抗。
最終,雙方都感到疲憊不堪,薑滔和陶謙隻得下令鳴金收兵。
……
隨後陶謙帶領大軍徐徐退入陰平縣城內,而薑滔也在陰平城南外七裏處安營紮寨。
陶謙退回到陰平縣內後,清點兵馬,發現傷亡六千餘人。
不由擔心起來,難道我陶恭祖真的要敗給他薑恒遠嗎?
就在陶謙與其部屬商討接下來該如何應對時,忽有城門守將來報,言小公子陶應獨自一人前來。
陶謙聽到陶應前來,立馬讓其前來相見。
不久,陶應便被帶了上來。
“父親,孩兒終於見到父親矣。”
陶應見到陶謙後,立馬上前,跪在陶謙麵前,嚎啕大哭。
陶謙見陶應如此,雖有些心疼,但也隻能喝阻道:“大丈夫怎能如此,這麽多叔伯在場,焉能如此失態?”
陶應見父親生氣,隻得艱難止住哭泣。
陶謙見此,再次問道;“你怎在此?”
陶應聽了陶謙的問話,立馬又有些哭腔道:“孩兒,孩兒是被那薑恒遠派來的。
自其控製郯城後,便把我陶府也全部控製住了。
其將我與兄長等人,軟禁在府中。
不過雖失了自由,但其也隻是派兵把守,不曾讓人前來騷擾府中家眷。
前些日,武安侯出兵後,便也把我帶在其身邊。
今日其與父親相遇,便派我來為說客,想讓父親投降於他。
武安侯已答應了我,若父親願降,其必會善待我陶家,善待父親。”
陶謙聽到自己的小兒子居然被薑滔派來做說客,一時又氣又惱。
抓住案前一竹簡,便向陶應扔去。
“混帳,誰人來做說客,你也不能前來。你這不是替那薑小兒羞辱我嗎?
你若有氣節,該以死明誌,如此別人才知道我有一個好兒子。”
說完,起身就要前去繼續打他這個不孝子。
陶應嚇得立馬往後退逃,嘴中還喃喃道:“孩兒確實也打算以死明誌的,奈何母親說那毒藥太苦,孩兒才不敢嚐。”
陶謙聽到陶應的話,更加生氣了。
拔出佩劍,就往陶應追去。
陶應見此,圍著大柱躲避。
還是陶謙部下呂由攔下陶謙道:“使君,郯城失陷,非兩位公子之罪也。
使君不可如此啊。”
從事曹宏這時也上前勸道:“是啊,使君。公子年幼,何罪之有。如今大公子還在那薑恒遠手中,怕是其會以大公子為質。
若是大公子真有個好歹,小公子就是使君唯一的兒子了啊。”
陶謙聽了兩人的話,想著如今確實隻有這一個兒子逃出來了,也不好讓自己絕了後,隻得作罷。
那陶應見父親被人勸住後,也是立馬再次出聲為自己辯解道:“郯城百餘官吏,皆已降武安侯矣。如此局麵,父親怎能隻怪孩兒一人?”
那陶謙聽了陶應的話,再次血壓飆升,隻是其再想舉起劍時,突然腦袋一昏,便倒在了下去。
周圍的人皆是一驚,連忙上前將陶謙扶起。
……
“不知那陶應能否勸降其父陶謙耶?”
薑滔向著帳內的眾人問道。
他其實對陶應也不抱什麽希望,隻是單純的有棗沒棗打兩下,說不定有所收獲呢。
“此事不易,陶恭祖平時就看不上兩位公子,經常責罵。
又恐兩人做出糊塗事被人笑話,也不許兩個兒子出仕。
想來其也不會因為我軍俘獲了其家眷,而投降的。”
跟隨薑滔一起出征的將軍府主簿麋芳對著薑滔解釋道。
“無妨,今能將其阻擋在此,已是成功一半,待彭城被我奪取後,那陶謙不過就是一喪家之犬耳。”
薑滔向眾人鼓舞道。
“今日一戰,我軍傷亡幾何?”
薑滔向統計戰果的荀堪問道。
“今日我軍傷亡四千餘人,按照當時情況,想必那陶謙兵馬比我軍傷亡更大。”
聽到一天就傷亡四千餘人,薑滔有些肉痛。
不過當時情況緊急,若是不追上去與之鏖戰,怕是其能先回到彭城,那時可能更加麻煩。
此時的陶謙也撤軍回到了徐州東海國昌慮縣境內,不過其還不知郯城已失,正往郯城繼續行軍。
數日後,薑滔北上到蘭陵縣後,其斥候才打探到陶謙大軍具體方位。
此時雙方已距離百餘裏地。
薑滔立馬帶軍前往迎敵。
此時才得知郯城已失的陶謙,根本不相信斥候送來的情報。
這薑滔怎麽能這麽快就攻占了郯城?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爾等敢亂我軍心,當斬,當斬。”
陶謙說完,就要讓部下將斥候帶去行刑。
還是陶謙部將呂由勸住,道:“那薑恒遠用兵入神,怕是郯城真的已被其攻占。
使君還是速速帶軍退往彭城,再行收複東海之策啊。”
陶謙聽了呂由的話,這才冷靜了一些。
思考之後,覺得呂由的話有理,於是帶著兵往西南而逃,準備前往彭城而去。
“使君亦可向那袁公路求援,其雖我有隙,但是其仍乃我盟友也。
如今情況危急,想來其也不願見徐州被薑恒遠所得。”
從事曹宏也向陶謙建議道。
陶謙一聽,覺得有理。
自己雖然與袁術在鬧矛盾,但終究還是名義上的同盟。
如今自己沒有援軍,也隻能向他求救了。
於是陶謙派使者前去向袁術求援。
次日,薑滔等人得知陶謙大軍西逃後,當即也猜到其是打算逃往彭城。
薑滔雖然知道陶謙打仗不怎麽厲害,但是其守城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其可是幾次據城而守,讓曹操糧盡而退的。
要真讓其先行到達彭城,怕又是一個麻煩。
立馬,薑滔也帶軍西行,前往攔截陶謙。
兩日後,薑滔終於在東海陰平縣境內追上了陶謙。
隻是此時陶謙有大軍兩萬餘人,而薑滔兵馬不足兩萬。
不過此時情況緊急,薑滔顧不上那麽多,直接指揮大軍,殺了上去。
陶謙自恃兵力多於薑滔,優勢在我,也是反身迎戰。
戰場上,喊殺聲、馬蹄聲、兵器碰撞聲響徹雲霄。
雙方士兵都在拚命廝殺。
薑滔兵少,但是士氣高漲;
陶謙兵多,但是許多士卒得知家鄉徐州已丟之後,士卒低落,畏懼不已。
所有一時兩方戰力算是相當。
薑滔見此,連忙命令趙雲帶領騎兵衝擊陶謙主陣,打算擒賊先擒王,先將陶謙拿下。
但是陶謙軍中也有不少騎兵,阻擋住了趙雲的突騎。
經過一整天的廝殺,雙方都損失了數千兵馬。
薑滔的軍隊雖然勇猛,但陶謙的軍隊憑借人數優勢,頑強抵抗。
最終,雙方都感到疲憊不堪,薑滔和陶謙隻得下令鳴金收兵。
……
隨後陶謙帶領大軍徐徐退入陰平縣城內,而薑滔也在陰平城南外七裏處安營紮寨。
陶謙退回到陰平縣內後,清點兵馬,發現傷亡六千餘人。
不由擔心起來,難道我陶恭祖真的要敗給他薑恒遠嗎?
就在陶謙與其部屬商討接下來該如何應對時,忽有城門守將來報,言小公子陶應獨自一人前來。
陶謙聽到陶應前來,立馬讓其前來相見。
不久,陶應便被帶了上來。
“父親,孩兒終於見到父親矣。”
陶應見到陶謙後,立馬上前,跪在陶謙麵前,嚎啕大哭。
陶謙見陶應如此,雖有些心疼,但也隻能喝阻道:“大丈夫怎能如此,這麽多叔伯在場,焉能如此失態?”
陶應見父親生氣,隻得艱難止住哭泣。
陶謙見此,再次問道;“你怎在此?”
陶應聽了陶謙的問話,立馬又有些哭腔道:“孩兒,孩兒是被那薑恒遠派來的。
自其控製郯城後,便把我陶府也全部控製住了。
其將我與兄長等人,軟禁在府中。
不過雖失了自由,但其也隻是派兵把守,不曾讓人前來騷擾府中家眷。
前些日,武安侯出兵後,便也把我帶在其身邊。
今日其與父親相遇,便派我來為說客,想讓父親投降於他。
武安侯已答應了我,若父親願降,其必會善待我陶家,善待父親。”
陶謙聽到自己的小兒子居然被薑滔派來做說客,一時又氣又惱。
抓住案前一竹簡,便向陶應扔去。
“混帳,誰人來做說客,你也不能前來。你這不是替那薑小兒羞辱我嗎?
你若有氣節,該以死明誌,如此別人才知道我有一個好兒子。”
說完,起身就要前去繼續打他這個不孝子。
陶應嚇得立馬往後退逃,嘴中還喃喃道:“孩兒確實也打算以死明誌的,奈何母親說那毒藥太苦,孩兒才不敢嚐。”
陶謙聽到陶應的話,更加生氣了。
拔出佩劍,就往陶應追去。
陶應見此,圍著大柱躲避。
還是陶謙部下呂由攔下陶謙道:“使君,郯城失陷,非兩位公子之罪也。
使君不可如此啊。”
從事曹宏這時也上前勸道:“是啊,使君。公子年幼,何罪之有。如今大公子還在那薑恒遠手中,怕是其會以大公子為質。
若是大公子真有個好歹,小公子就是使君唯一的兒子了啊。”
陶謙聽了兩人的話,想著如今確實隻有這一個兒子逃出來了,也不好讓自己絕了後,隻得作罷。
那陶應見父親被人勸住後,也是立馬再次出聲為自己辯解道:“郯城百餘官吏,皆已降武安侯矣。如此局麵,父親怎能隻怪孩兒一人?”
那陶謙聽了陶應的話,再次血壓飆升,隻是其再想舉起劍時,突然腦袋一昏,便倒在了下去。
周圍的人皆是一驚,連忙上前將陶謙扶起。
……
“不知那陶應能否勸降其父陶謙耶?”
薑滔向著帳內的眾人問道。
他其實對陶應也不抱什麽希望,隻是單純的有棗沒棗打兩下,說不定有所收獲呢。
“此事不易,陶恭祖平時就看不上兩位公子,經常責罵。
又恐兩人做出糊塗事被人笑話,也不許兩個兒子出仕。
想來其也不會因為我軍俘獲了其家眷,而投降的。”
跟隨薑滔一起出征的將軍府主簿麋芳對著薑滔解釋道。
“無妨,今能將其阻擋在此,已是成功一半,待彭城被我奪取後,那陶謙不過就是一喪家之犬耳。”
薑滔向眾人鼓舞道。
“今日一戰,我軍傷亡幾何?”
薑滔向統計戰果的荀堪問道。
“今日我軍傷亡四千餘人,按照當時情況,想必那陶謙兵馬比我軍傷亡更大。”
聽到一天就傷亡四千餘人,薑滔有些肉痛。
不過當時情況緊急,若是不追上去與之鏖戰,怕是其能先回到彭城,那時可能更加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