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南垂,趙北際,中央不合大如礪,惟有此中可避世。”
這是幽州流傳多年的童謠。
公孫瓚在被薑滔、閻柔的聯軍在薊縣擊敗之後,其便聯想到了這個童謠。
公孫瓚認為這童謠裏說的地方就是易縣。
此時自己被聯軍共同討伐,想來隻有逃到這童謠所說的易縣,才能安穩度過。
於是其在被薑滔、閻柔的聯軍在薊縣擊敗之後,便直接帶領殘軍逃到了易縣。
本來其還想在易縣重新修一個小城池駐守,連名字都想好了,就叫易京,這才符合自己的身份。
隻是沒有想到,那薑滔、閻柔等人,居然一路南下追擊自己,讓自己沒有時間來修築新城。
隻得暫時在易縣縣城駐兵防守,並且加固加高易縣的城牆。
公孫瓚將自己派駐各地的部曲,皆調來了易縣防守。
還在易縣囤積了三百萬斛穀,想來這些糧食,足夠自己的大軍吃到危機解除了。
並且,公孫瓚還分別向遼東的公孫度,以及黑山軍的張燕,派出了使者前去求援。
興平元年(194年)十月中,袁紹帶領三萬大軍來到了易縣。
不久,薑滔、閻柔、鮮於輔、蘇仆延等人的五萬餘聯軍,也到達易縣。
而此時公孫瓚在易縣的守軍,不過隻有兩萬餘兵馬。
看到城外越聚越多的聯軍,公孫瓚也是不由懼怕了起來。
不止公孫瓚,就連先到的袁紹,見到薑滔等人帶著五萬餘大軍前來,其中更有近兩萬的騎兵,不由也有些驚訝。
他沒有想到攻打公孫瓚的聯軍居然如此之多。
“恒遠別來無恙啊?”
袁紹雖然震驚,但是也熱情的與薑滔寒暄著。
“本初兄亦是風采依舊啊。”
薑滔自然也是笑臉迎人。
隨後薑滔將閻柔、鮮於輔、蘇仆延等人介紹給了袁紹認識。
袁紹聽了攻打公孫瓚的聯軍成分如此複雜,也就好受了一些。
隻要這些人不都是薑滔的部曲就行,之前自己沒在,這些人暫時以薑滔為首。
如今既然自己來了,想來這討伐公孫瓚聯軍盟主的位置,自然也是該自己的了。
想到這,袁紹也將自己身後的劉虞之子劉和介紹給了眾人。
果然,這些打著為劉虞報仇旗號的人,見到劉和之後,皆是對其十分尊敬。
劉和也是謙和的與眾人寒暄。
薑滔也不例外,對著劉和道:“劉使君在世時,美名遠揚,這才有如此多人,感念劉使君的恩德,前來替其報仇雪恨。
滔亦曾受過劉使君的恩惠,若是你以後需要幫助,亦可傳信與我,我必竭盡所能的幫你。”
聽到薑滔如此客套,劉和亦是見禮道:“多謝武安侯善意。”
袁紹見此,趁機道:“如今劉和在此,不如我等共同表劉和為幽州刺史,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此時的袁紹,還不知薑滔等人已表了鄧愈為幽州刺史。
閻柔、鮮於輔等人聽了袁紹的話,一時尷尬不已。
其之前感念薑滔的示好,皆已經同意共同表鄧愈為幽州刺史了,此時怎好答應袁紹。
薑滔此時也不想刺激袁紹,立馬接過話道:“如今那公孫瓚還在這易縣據城而守,我等還是先行同心將其剿滅,再談其他吧。”
“對,對,對,如今我等還是先商量如何攻破這公孫瓚為好。”
閻柔、鮮於輔等人聽了薑滔的話,也立馬附和,其也不想現在就和袁紹弄出矛盾。
劉虞之子劉和,見其他人都沒有接話,為防被人口舌,也附和道:“理當如此,還望各位叔伯,先替我父親報仇。
至於那刺史之位,和亦不敢覬覦。”
袁紹見自己的提議沒有一個人附和,就連劉和自己也表示不在意。
這讓袁紹有些不爽,但亦不好發作。
隻得接話道:“如此,那我等就先攻破公孫瓚之後再說。”
薑滔見袁紹沒有再計較下去,也算是鬆了一口氣。
數日前,薑滔便陸續收到鄧愈、徐庶、杜襲、吳敦等人的戰報,言其已經已經徹底攻占了幽州的廣陽郡、漁陽郡、右北平郡。
隻是因為他們皆是幽州外人,此時各郡民心未穩,想來還需要一些時日,才能穩定民心。
隨後袁紹便與薑滔、閻柔等人商討如何攻城之事。
最後決定:閻柔帶領鮮於輔、蘇仆延等人,攻打易縣北麵;
薑滔帶領大軍攻打易縣西麵;
袁紹則是帶領其大軍攻打易縣南麵;
至於易縣東麵,因為之前薑滔等人已經擊敗過公孫瓚了。
於是急於表現自己的袁紹,便攬下重擔,派其大將麴義,帶領萬餘兵馬,攻打易縣東麵。
分配好任務,然後各家便拔營去了相應的地方開始圍城駐紮。
薑滔帶領其部曲,來到易縣西城外六裏處安營紮寨。
隨後也讓民壯真的開始打造攻城器械,做做樣子給袁紹等人看。
至於真的攻城,想也別想,薑滔除了派人在城外叫陣外,根本沒有打算攻城。
一來攻城勢必會讓自己損失慘重,二來薑滔暫時還不想讓公孫瓚如此快的滅亡。
不然等公孫瓚滅亡後,其必然馬上就要與袁紹正麵對抗。
所以薑滔其後每日也隻是派人在城外邀戰,最多也隻是帶兵去往城外列陣,做出攻城之勢,然後又找借口收兵。
如此過了快一個月,南麵袁紹那邊雖然拚命攻城,但是守軍準備充分,皆擋住了袁紹的進攻。
而北麵閻柔、鮮於輔等人那邊,其多是胡漢混雜的部曲,本就是烏合之眾,野戰還行,攻城就根本不是其善長的。
至於蘇仆延及其七千騎兵,全程在城外打醬油,根本沒有攻過一次城。
而閻柔、鮮於輔等人對此也隻是無可奈何,畢竟其也不能讓騎兵跑去攻城啊。
還有東麵的麴義,其在西城外,雖不時派人攻城,但皆未能取得戰果。
對此,自詡為此次作戰盟主的袁紹氣憤不已,這麽多人攻城,居然還不能破城。
“將軍,那薑恒遠一直皆未派兵攻城,隻在城外罵戰,怕是其存了保存實力之心啊。”
冀州別駕田豐對著袁紹說道。
薑滔這麽久都未曾攻城,袁紹派到四處巡查的斥候也發現了這一不尋常的舉動,匯報了上來。
這是幽州流傳多年的童謠。
公孫瓚在被薑滔、閻柔的聯軍在薊縣擊敗之後,其便聯想到了這個童謠。
公孫瓚認為這童謠裏說的地方就是易縣。
此時自己被聯軍共同討伐,想來隻有逃到這童謠所說的易縣,才能安穩度過。
於是其在被薑滔、閻柔的聯軍在薊縣擊敗之後,便直接帶領殘軍逃到了易縣。
本來其還想在易縣重新修一個小城池駐守,連名字都想好了,就叫易京,這才符合自己的身份。
隻是沒有想到,那薑滔、閻柔等人,居然一路南下追擊自己,讓自己沒有時間來修築新城。
隻得暫時在易縣縣城駐兵防守,並且加固加高易縣的城牆。
公孫瓚將自己派駐各地的部曲,皆調來了易縣防守。
還在易縣囤積了三百萬斛穀,想來這些糧食,足夠自己的大軍吃到危機解除了。
並且,公孫瓚還分別向遼東的公孫度,以及黑山軍的張燕,派出了使者前去求援。
興平元年(194年)十月中,袁紹帶領三萬大軍來到了易縣。
不久,薑滔、閻柔、鮮於輔、蘇仆延等人的五萬餘聯軍,也到達易縣。
而此時公孫瓚在易縣的守軍,不過隻有兩萬餘兵馬。
看到城外越聚越多的聯軍,公孫瓚也是不由懼怕了起來。
不止公孫瓚,就連先到的袁紹,見到薑滔等人帶著五萬餘大軍前來,其中更有近兩萬的騎兵,不由也有些驚訝。
他沒有想到攻打公孫瓚的聯軍居然如此之多。
“恒遠別來無恙啊?”
袁紹雖然震驚,但是也熱情的與薑滔寒暄著。
“本初兄亦是風采依舊啊。”
薑滔自然也是笑臉迎人。
隨後薑滔將閻柔、鮮於輔、蘇仆延等人介紹給了袁紹認識。
袁紹聽了攻打公孫瓚的聯軍成分如此複雜,也就好受了一些。
隻要這些人不都是薑滔的部曲就行,之前自己沒在,這些人暫時以薑滔為首。
如今既然自己來了,想來這討伐公孫瓚聯軍盟主的位置,自然也是該自己的了。
想到這,袁紹也將自己身後的劉虞之子劉和介紹給了眾人。
果然,這些打著為劉虞報仇旗號的人,見到劉和之後,皆是對其十分尊敬。
劉和也是謙和的與眾人寒暄。
薑滔也不例外,對著劉和道:“劉使君在世時,美名遠揚,這才有如此多人,感念劉使君的恩德,前來替其報仇雪恨。
滔亦曾受過劉使君的恩惠,若是你以後需要幫助,亦可傳信與我,我必竭盡所能的幫你。”
聽到薑滔如此客套,劉和亦是見禮道:“多謝武安侯善意。”
袁紹見此,趁機道:“如今劉和在此,不如我等共同表劉和為幽州刺史,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此時的袁紹,還不知薑滔等人已表了鄧愈為幽州刺史。
閻柔、鮮於輔等人聽了袁紹的話,一時尷尬不已。
其之前感念薑滔的示好,皆已經同意共同表鄧愈為幽州刺史了,此時怎好答應袁紹。
薑滔此時也不想刺激袁紹,立馬接過話道:“如今那公孫瓚還在這易縣據城而守,我等還是先行同心將其剿滅,再談其他吧。”
“對,對,對,如今我等還是先商量如何攻破這公孫瓚為好。”
閻柔、鮮於輔等人聽了薑滔的話,也立馬附和,其也不想現在就和袁紹弄出矛盾。
劉虞之子劉和,見其他人都沒有接話,為防被人口舌,也附和道:“理當如此,還望各位叔伯,先替我父親報仇。
至於那刺史之位,和亦不敢覬覦。”
袁紹見自己的提議沒有一個人附和,就連劉和自己也表示不在意。
這讓袁紹有些不爽,但亦不好發作。
隻得接話道:“如此,那我等就先攻破公孫瓚之後再說。”
薑滔見袁紹沒有再計較下去,也算是鬆了一口氣。
數日前,薑滔便陸續收到鄧愈、徐庶、杜襲、吳敦等人的戰報,言其已經已經徹底攻占了幽州的廣陽郡、漁陽郡、右北平郡。
隻是因為他們皆是幽州外人,此時各郡民心未穩,想來還需要一些時日,才能穩定民心。
隨後袁紹便與薑滔、閻柔等人商討如何攻城之事。
最後決定:閻柔帶領鮮於輔、蘇仆延等人,攻打易縣北麵;
薑滔帶領大軍攻打易縣西麵;
袁紹則是帶領其大軍攻打易縣南麵;
至於易縣東麵,因為之前薑滔等人已經擊敗過公孫瓚了。
於是急於表現自己的袁紹,便攬下重擔,派其大將麴義,帶領萬餘兵馬,攻打易縣東麵。
分配好任務,然後各家便拔營去了相應的地方開始圍城駐紮。
薑滔帶領其部曲,來到易縣西城外六裏處安營紮寨。
隨後也讓民壯真的開始打造攻城器械,做做樣子給袁紹等人看。
至於真的攻城,想也別想,薑滔除了派人在城外叫陣外,根本沒有打算攻城。
一來攻城勢必會讓自己損失慘重,二來薑滔暫時還不想讓公孫瓚如此快的滅亡。
不然等公孫瓚滅亡後,其必然馬上就要與袁紹正麵對抗。
所以薑滔其後每日也隻是派人在城外邀戰,最多也隻是帶兵去往城外列陣,做出攻城之勢,然後又找借口收兵。
如此過了快一個月,南麵袁紹那邊雖然拚命攻城,但是守軍準備充分,皆擋住了袁紹的進攻。
而北麵閻柔、鮮於輔等人那邊,其多是胡漢混雜的部曲,本就是烏合之眾,野戰還行,攻城就根本不是其善長的。
至於蘇仆延及其七千騎兵,全程在城外打醬油,根本沒有攻過一次城。
而閻柔、鮮於輔等人對此也隻是無可奈何,畢竟其也不能讓騎兵跑去攻城啊。
還有東麵的麴義,其在西城外,雖不時派人攻城,但皆未能取得戰果。
對此,自詡為此次作戰盟主的袁紹氣憤不已,這麽多人攻城,居然還不能破城。
“將軍,那薑恒遠一直皆未派兵攻城,隻在城外罵戰,怕是其存了保存實力之心啊。”
冀州別駕田豐對著袁紹說道。
薑滔這麽久都未曾攻城,袁紹派到四處巡查的斥候也發現了這一不尋常的舉動,匯報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