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茫茫人海-姻緣
但聞人語響:四大非空 作者:飄風振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陸世隆乃河間人氏,已然年過五旬,其祖上自康熙朝開始,曆代為官。
陸世隆的父親與普雲之父交好,在圍攻撚軍和洋務運動時頗有功勳,出任過保定知府。
陸世隆昨日被任命為河間知府,因受普雲之托,離京赴任以前,特來拜望玄一。
玄一聞報,忙讓夏幻清把客人請進來,賓主一番客套。
陸世隆對玄一和秦家的故事已有耳聞,便向玄一道賀說:“聽聞先生雙眼複明,真是可喜可賀。”
玄一微微一笑,指著自己的眼睛說:“什麽是瞎什麽是明?沒有明就沒有瞎,沒有瞎就沒有明。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陸世隆看了看玄一,見他身材瘦弱,自有一番風骨,而玄一對秦家之事如觀手掌,對世事又洞若觀火,便讚歎道:“先生學識高深,看人看事真是透徹啊。”
玄一笑道:“看得透徹,實不敢當。常言雖說‘知人知麵不知心’,但對於看人,我向來以為,人大體分為兩類總不會錯的。”
陸世隆想他必有獨到見解,拱手說:“先生可否詳細講講,在下願聞其祥。”
玄一接著說:“每個人在出生之時,都會得一股先天之氣,這先天之氣又分‘正氣’和‘邪氣’,天生得了正氣多的是一類人,天生得了邪氣多的又是一類人。如果一個人天生得來的邪氣很多,即便他父母是仁人誌士,他也會是個奸邪之徒;如果一個人天生得來的正氣很多,即便生在汙泥之中,他也會出淤泥而不染。我觀陸大人,便是一身正氣。”
陸世隆哈哈一笑說:“先生說我一身正氣,在下慚愧,慚愧啊。剛才聽先生所說,受益匪淺。隻是不知如何才能感知正氣和邪氣?如何去應對正氣和邪氣呢?還望先生賜教。”
玄一笑道:“有陰陽才有萬物,唯有衝氣能使陰陽在律動之中調和,從而萬物和諧共生。而我處在正邪之間,遇正氣不足,我補以正氣;遇邪氣太盛,我以正相消;遇正氣太剛,我化以柔氣;遇邪氣太銳,我銼以罡氣。如此我用虛氣感應萬事與眾人,用虛氣應對萬事與眾人,就會無往而不利。”
陸世隆聽的連連點頭,說道:“多謝大師教誨。在下奔波大半生,所見人與物,往往在‘過和不及’兩端偏執,哪裏知道任何運勢走到極端必會反轉。任何事情做到極端必然無功,所以正不能極正,邪不能極邪,可惜世人多癡,往往追求極致。如大師這般處在虛中,無善無惡,不正不邪,以虛待實,世上有幾人能夠做到?”
玄一說道:“世人多貪婪,有的執著功名,有的執著財富,有的執著美色,有的執著生命,終生奔忙,似車輪轉動,無法停止。這人心如車軸,功名利祿是輪輻,唯有跳到車輪之外,才不會為世俗所累。”
陸世隆一生為了功名,正如車輪一般轉動不休,何曾有過片刻停歇,聽了玄一所言,喟然而歎:“正如先生所說,陸某其實也是個執著的人。”
玄一說道:“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難哪,難哪!”
陸世隆問道:“在下身在其中,時常感到處處艱難,能否算作‘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呢?”
玄一說:“求仁而得仁。既然求的是踐行心中的大道,做了該做的事,便是成功。至於世俗之累,人所難免。須知心若脫俗,便無所累。”
玄一仙風道骨,見識非凡,陸世隆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玄一也對陸世隆能在紛繁蕪雜之中,想有所作為的憂國憂民之心感到佩服。
二人話語投機,徹夜暢談,直到東方見曉,陸世隆便邀玄一與他同赴河間,玄一欣然同意。
於是未等秦家人來接,玄一便提筆揮毫,給秦家人留下了一段話,隨後走了。
這段話是:‘天生萬物,無聲無息。振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人行萬事,仰合天文,俯合地理。精氣為物,遊魂為變,道濟天下,故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玄一隨陸世隆到了河間,陸家在河間乃是頭等大戶,家中田地有十萬畝,房屋幾百間。陸世隆還專門劃出一處院落供玄一和夏幻清師徒居住,玄一從此便開始在河間清修。
七天過去,這日下午,玄一正在給幻清講解幻術的由來,門外有人來訪。
夏幻清開門見是一個五十多歲的邋遢老者,蓬頭垢麵,頭大如鬥,認的此人是華蓋。
隻是他這次一反過去的樣子,竟然畜起了頭發,亂蓬蓬的披散著,活像一頭老年雄師。
幻清忙把他讓到師父這邊。
落座後,幻清給華蓋上了酒,他知道華蓋向來隻飲酒不飲茶,故而每日醉醺醺的,一身酒氣傳的老遠。
華蓋不修邊幅,不拘禮節,先大口喝了三杯酒,然後問玄一說:“大師這次來河間,是要甘老於此嗎?”
玄一說:“正是,我已經是無所作為之身,能老死於安靜之所,也是幸運。”
華蓋又問玄一:“大師放走的那條大蛇,對它可有了拘押之法?”
玄一搖頭說:“我正為此事憂心,卻始終無法破解。”
華蓋哈哈笑道:“大師慈悲,何故瞞我,我看大師這幾日靈魂夜夜出殼而去,定是在追蹤那條大蛇。”
玄一聽後,一笑說:“看來還是瞞不住先生。剛才故意隱瞞,是我的錯。”
“可惜我沒有大師的道行,隻能借助酒力,才能勉強讓靈魂出來遊走,哪向大師那麽來去自-由。否則,我倒願助大師一臂之力,把那大蛇根除掉。”華蓋說道。
玄一謝道:“多謝先生費心。其實似先生這樣才是正好,我則是過猶不及,所以先生才能逍遙於世,而我竟然犯下大罪,實在慚愧!將來我自會入地獄,去受那熬煎。”
華蓋咕嘟嘟的拿起酒壺幹脆灌下幾大口,而後才說:“痛快!大師說什麽地獄熬煎,其實這人世何嚐不是個大地獄,唯有超脫者例外。所以將來下地獄和上天堂也沒甚分別,還是取決於自己。”
幻清在一旁仔細聽著,心想華蓋這一番話倒是直指要害。
玄一也陪他飲了幾杯,知道華蓋向來直言直語,玄一也不客氣的又說:“先生今番來的正好,愚兄尚有一事相托。我這裏有三百字箴言一篇,是我畢生心血,有緣者得此,可承我幻術,因我的兩個弟子都與幻術無緣,希望先生將來把他傳於有緣之人。”
而後,命幻清打開箱子,將一本〈幻術箴言〉拿給華蓋。
華蓋接過,放入懷中說:“大師放心,我定訪得有緣人傳之後世,不使幻術泯滅。”
玄一放下心來,連連和華蓋痛飲,很快華蓋便喝的醉醺醺,東倒西歪的離去了。
天下事風雲變幻,自從玄一和弟子夏幻清到了河間府,沒出兩個月,經過幾年沉浮,年屆四十的普雲也避居到河間文廟之中,時常前去拜訪玄一。從此以後,河間時有高人往來。
普雲和夏幻清都出自京城名門,兩家乃是世交,因著這層關係,幻清也成了文廟的常客。
在這河間府內,還住著一戶李姓人家,有伯仲叔季兄弟四人,其中老大李伯南最是癡心儒學,與普雲素來交厚。
自從普雲避居河間,李伯南閑來無事便到文廟之中去見普雲,一來二去,和幻清也逐漸熟識起來。
李伯南見幻清二十出頭年紀,風流倜儻,才華橫溢,想到18歲的妻妹尚未婚配,有意撮合二人,隻在等待一個機會。
這李伯南的夫人是天津唐家大小姐唐貞,唐家自洋務以來,家業長盛不衰,在京津一帶,影響很大。
唐貞溫良賢惠,端莊秀美,與李伯南感情甚篤,二人成親已有兩年,三個月前唐貞誕下一子,取名李克定。
李家有了長房長孫,上上下下皆大歡喜。
眼看李克定出生將滿一百天,天津唐家派人前來祝賀,唐貞聞報來的是大哥唐賢和二妹唐淑,忙把兄妹讓到內宅,三人親親熱熱的說話。
18歲的唐淑看著小外甥李克定,小臉兒、小手兒胖胖乎乎,一雙眼睛充滿靈氣,尤其喜歡,不停在一邊逗弄。
唐貞便問大哥唐賢:“最近給二妹妹提親的人裏麵,可有合適的?”
唐賢笑著說:“提親的從來就沒斷過,奈何二妹妹一個也瞧不上。若她不降低標準,恐怕要嫁不出去了。”
唐淑的左手食指正被小克定握著,遂來回搖晃,逗的小克定咿呀而笑,一邊看著小外甥,一邊嗔怪哥哥和姐姐說:“瞧你們說的,我才18歲,幹嘛要降低標準?又不是老姑娘。”
唐貞一笑說:“誰叫二妹妹生的傾國傾城,又才學高深,合適的人太過難找。現在的大家公子多是紈絝,真才實學者寥寥無幾,等我讓伯南再多方探尋著,實在不行,南方人二妹妹也考慮一下吧。”
唐淑從不在意門第和地域,便說:“我不論哪裏人的,隻要投緣即可,不過母親不願讓我離得遠了。”
正在此時,李伯南回到家中,見過舅兄唐賢和妻妹唐淑,對唐貞說:“正好大哥和二妹妹來了,剛剛在文廟,普雲跟我說起夏幻清,倜儻風流,才華橫溢,尤其彈得一手好琴。普雲知道二妹妹才情容貌冠絕天下,有意撮合他二人。我想夏幻清和二妹妹也正好般配,過幾天,咱們趁著夏幻清前來道喜,先讓二妹妹在暗中觀察一下,如果中意,我便回複普雲,讓他為夏幻清和二妹妹保這樁大媒。”
唐貞便問:“你說的夏幻清,可是玄一的弟子?”
陸世隆的父親與普雲之父交好,在圍攻撚軍和洋務運動時頗有功勳,出任過保定知府。
陸世隆昨日被任命為河間知府,因受普雲之托,離京赴任以前,特來拜望玄一。
玄一聞報,忙讓夏幻清把客人請進來,賓主一番客套。
陸世隆對玄一和秦家的故事已有耳聞,便向玄一道賀說:“聽聞先生雙眼複明,真是可喜可賀。”
玄一微微一笑,指著自己的眼睛說:“什麽是瞎什麽是明?沒有明就沒有瞎,沒有瞎就沒有明。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陸世隆看了看玄一,見他身材瘦弱,自有一番風骨,而玄一對秦家之事如觀手掌,對世事又洞若觀火,便讚歎道:“先生學識高深,看人看事真是透徹啊。”
玄一笑道:“看得透徹,實不敢當。常言雖說‘知人知麵不知心’,但對於看人,我向來以為,人大體分為兩類總不會錯的。”
陸世隆想他必有獨到見解,拱手說:“先生可否詳細講講,在下願聞其祥。”
玄一接著說:“每個人在出生之時,都會得一股先天之氣,這先天之氣又分‘正氣’和‘邪氣’,天生得了正氣多的是一類人,天生得了邪氣多的又是一類人。如果一個人天生得來的邪氣很多,即便他父母是仁人誌士,他也會是個奸邪之徒;如果一個人天生得來的正氣很多,即便生在汙泥之中,他也會出淤泥而不染。我觀陸大人,便是一身正氣。”
陸世隆哈哈一笑說:“先生說我一身正氣,在下慚愧,慚愧啊。剛才聽先生所說,受益匪淺。隻是不知如何才能感知正氣和邪氣?如何去應對正氣和邪氣呢?還望先生賜教。”
玄一笑道:“有陰陽才有萬物,唯有衝氣能使陰陽在律動之中調和,從而萬物和諧共生。而我處在正邪之間,遇正氣不足,我補以正氣;遇邪氣太盛,我以正相消;遇正氣太剛,我化以柔氣;遇邪氣太銳,我銼以罡氣。如此我用虛氣感應萬事與眾人,用虛氣應對萬事與眾人,就會無往而不利。”
陸世隆聽的連連點頭,說道:“多謝大師教誨。在下奔波大半生,所見人與物,往往在‘過和不及’兩端偏執,哪裏知道任何運勢走到極端必會反轉。任何事情做到極端必然無功,所以正不能極正,邪不能極邪,可惜世人多癡,往往追求極致。如大師這般處在虛中,無善無惡,不正不邪,以虛待實,世上有幾人能夠做到?”
玄一說道:“世人多貪婪,有的執著功名,有的執著財富,有的執著美色,有的執著生命,終生奔忙,似車輪轉動,無法停止。這人心如車軸,功名利祿是輪輻,唯有跳到車輪之外,才不會為世俗所累。”
陸世隆一生為了功名,正如車輪一般轉動不休,何曾有過片刻停歇,聽了玄一所言,喟然而歎:“正如先生所說,陸某其實也是個執著的人。”
玄一說道:“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難哪,難哪!”
陸世隆問道:“在下身在其中,時常感到處處艱難,能否算作‘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呢?”
玄一說:“求仁而得仁。既然求的是踐行心中的大道,做了該做的事,便是成功。至於世俗之累,人所難免。須知心若脫俗,便無所累。”
玄一仙風道骨,見識非凡,陸世隆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玄一也對陸世隆能在紛繁蕪雜之中,想有所作為的憂國憂民之心感到佩服。
二人話語投機,徹夜暢談,直到東方見曉,陸世隆便邀玄一與他同赴河間,玄一欣然同意。
於是未等秦家人來接,玄一便提筆揮毫,給秦家人留下了一段話,隨後走了。
這段話是:‘天生萬物,無聲無息。振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人行萬事,仰合天文,俯合地理。精氣為物,遊魂為變,道濟天下,故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玄一隨陸世隆到了河間,陸家在河間乃是頭等大戶,家中田地有十萬畝,房屋幾百間。陸世隆還專門劃出一處院落供玄一和夏幻清師徒居住,玄一從此便開始在河間清修。
七天過去,這日下午,玄一正在給幻清講解幻術的由來,門外有人來訪。
夏幻清開門見是一個五十多歲的邋遢老者,蓬頭垢麵,頭大如鬥,認的此人是華蓋。
隻是他這次一反過去的樣子,竟然畜起了頭發,亂蓬蓬的披散著,活像一頭老年雄師。
幻清忙把他讓到師父這邊。
落座後,幻清給華蓋上了酒,他知道華蓋向來隻飲酒不飲茶,故而每日醉醺醺的,一身酒氣傳的老遠。
華蓋不修邊幅,不拘禮節,先大口喝了三杯酒,然後問玄一說:“大師這次來河間,是要甘老於此嗎?”
玄一說:“正是,我已經是無所作為之身,能老死於安靜之所,也是幸運。”
華蓋又問玄一:“大師放走的那條大蛇,對它可有了拘押之法?”
玄一搖頭說:“我正為此事憂心,卻始終無法破解。”
華蓋哈哈笑道:“大師慈悲,何故瞞我,我看大師這幾日靈魂夜夜出殼而去,定是在追蹤那條大蛇。”
玄一聽後,一笑說:“看來還是瞞不住先生。剛才故意隱瞞,是我的錯。”
“可惜我沒有大師的道行,隻能借助酒力,才能勉強讓靈魂出來遊走,哪向大師那麽來去自-由。否則,我倒願助大師一臂之力,把那大蛇根除掉。”華蓋說道。
玄一謝道:“多謝先生費心。其實似先生這樣才是正好,我則是過猶不及,所以先生才能逍遙於世,而我竟然犯下大罪,實在慚愧!將來我自會入地獄,去受那熬煎。”
華蓋咕嘟嘟的拿起酒壺幹脆灌下幾大口,而後才說:“痛快!大師說什麽地獄熬煎,其實這人世何嚐不是個大地獄,唯有超脫者例外。所以將來下地獄和上天堂也沒甚分別,還是取決於自己。”
幻清在一旁仔細聽著,心想華蓋這一番話倒是直指要害。
玄一也陪他飲了幾杯,知道華蓋向來直言直語,玄一也不客氣的又說:“先生今番來的正好,愚兄尚有一事相托。我這裏有三百字箴言一篇,是我畢生心血,有緣者得此,可承我幻術,因我的兩個弟子都與幻術無緣,希望先生將來把他傳於有緣之人。”
而後,命幻清打開箱子,將一本〈幻術箴言〉拿給華蓋。
華蓋接過,放入懷中說:“大師放心,我定訪得有緣人傳之後世,不使幻術泯滅。”
玄一放下心來,連連和華蓋痛飲,很快華蓋便喝的醉醺醺,東倒西歪的離去了。
天下事風雲變幻,自從玄一和弟子夏幻清到了河間府,沒出兩個月,經過幾年沉浮,年屆四十的普雲也避居到河間文廟之中,時常前去拜訪玄一。從此以後,河間時有高人往來。
普雲和夏幻清都出自京城名門,兩家乃是世交,因著這層關係,幻清也成了文廟的常客。
在這河間府內,還住著一戶李姓人家,有伯仲叔季兄弟四人,其中老大李伯南最是癡心儒學,與普雲素來交厚。
自從普雲避居河間,李伯南閑來無事便到文廟之中去見普雲,一來二去,和幻清也逐漸熟識起來。
李伯南見幻清二十出頭年紀,風流倜儻,才華橫溢,想到18歲的妻妹尚未婚配,有意撮合二人,隻在等待一個機會。
這李伯南的夫人是天津唐家大小姐唐貞,唐家自洋務以來,家業長盛不衰,在京津一帶,影響很大。
唐貞溫良賢惠,端莊秀美,與李伯南感情甚篤,二人成親已有兩年,三個月前唐貞誕下一子,取名李克定。
李家有了長房長孫,上上下下皆大歡喜。
眼看李克定出生將滿一百天,天津唐家派人前來祝賀,唐貞聞報來的是大哥唐賢和二妹唐淑,忙把兄妹讓到內宅,三人親親熱熱的說話。
18歲的唐淑看著小外甥李克定,小臉兒、小手兒胖胖乎乎,一雙眼睛充滿靈氣,尤其喜歡,不停在一邊逗弄。
唐貞便問大哥唐賢:“最近給二妹妹提親的人裏麵,可有合適的?”
唐賢笑著說:“提親的從來就沒斷過,奈何二妹妹一個也瞧不上。若她不降低標準,恐怕要嫁不出去了。”
唐淑的左手食指正被小克定握著,遂來回搖晃,逗的小克定咿呀而笑,一邊看著小外甥,一邊嗔怪哥哥和姐姐說:“瞧你們說的,我才18歲,幹嘛要降低標準?又不是老姑娘。”
唐貞一笑說:“誰叫二妹妹生的傾國傾城,又才學高深,合適的人太過難找。現在的大家公子多是紈絝,真才實學者寥寥無幾,等我讓伯南再多方探尋著,實在不行,南方人二妹妹也考慮一下吧。”
唐淑從不在意門第和地域,便說:“我不論哪裏人的,隻要投緣即可,不過母親不願讓我離得遠了。”
正在此時,李伯南回到家中,見過舅兄唐賢和妻妹唐淑,對唐貞說:“正好大哥和二妹妹來了,剛剛在文廟,普雲跟我說起夏幻清,倜儻風流,才華橫溢,尤其彈得一手好琴。普雲知道二妹妹才情容貌冠絕天下,有意撮合他二人。我想夏幻清和二妹妹也正好般配,過幾天,咱們趁著夏幻清前來道喜,先讓二妹妹在暗中觀察一下,如果中意,我便回複普雲,讓他為夏幻清和二妹妹保這樁大媒。”
唐貞便問:“你說的夏幻清,可是玄一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