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舫碼頭。
顧名思義,這就是秦淮河上畫舫停靠的碼頭。
十裏秦淮,煙波渺渺,留下千古風流。
正所謂,日近秦淮曾盛事,當年燈影槳聲連十裏;天通吳楚又酣歌,何處山光水色總千秋!
這裏仍是夫子廟附近,正是金陵文化薈萃之地。
在這條並不寬闊的河上,曾留下許多才子佳人的動人故事,也傳下家國更替的悲傷。
時代早已不同,但在畫舫碼頭上,仍是泊著數十艘仿古的畫舫。
一艘畫舫就靠在棧橋上,已坐了數人。
車已停下,陳帆推門下車。
“陳先生小心!”
蔣天生說道。
“無妨。”陳帆笑道:“那位魚龍玉牌的主人,倒是讓我很好奇。”
他點點頭,看向一側,鍾一山也早早抵達,正在等他。
鍾一山手裏也抱著一個箱子,走上前來,低聲道:“龍先生。”
“我叫陳帆,鍾家主直呼我姓名就好!”
“這如何使得?”鍾一山連忙道。
陳帆拍拍他的肩,“就這麽定了,我們走!”
二人走向棧橋。
棧橋上,平一宏帶著一個年輕人站在那,朝二人拱手一禮,“陳先生,煩請交還玉牌,交出手機與相機等拍照聯絡之物,才能上船!”
陳帆隨手將玉牌還給他,也順從地給出了自己手機。
他看向畫舫上的客人,不由微微一怔。
畫舫上坐了六個人,而其中居然有他的熟人,胖子孫銘恩。
孫銘恩身旁,緊挨著他坐著一個也長得挺胖的中年男子,眉宇間和孫銘恩有幾分相似。
陳帆二人上船,也是引來了船上六人的目光。
“陳先生!”
沒想到會遇到陳帆,孫銘恩驚喜萬分,把手裏的箱子塞到旁邊中年男子懷裏,迎上船頭。
“孫少!”陳帆打了個招呼:“倒是挺巧!”
孫銘恩笑容滿麵的說道:“這運氣可真是太好了,在這裏遇到陳先生,就不擔心會吃虧了,快快請坐!”
陳帆和鍾一山過去坐下。
中年男子起身頷首致意。
“這是我爸。”孫銘恩撓撓頭,笑道。
“孫川成。”男子笑著伸出手。
他比孫銘恩胖很多,笑的時候眼睛隻剩一條縫,顯得十分滑稽也可親。
“伯父你好!”
陳帆打了個招呼。
“鍾家主,許久不見了。”
孫川成認識鍾一山,也跟著打招呼。
“孫家主好。”鍾一山打招呼。
坐定後,陳帆看向對麵船舷旁坐的人。
那是兩對,其中一對男女比較年輕,二十六七歲的樣子,神色高冷,對陳帆看過去的目光不予理會。
另一對,像是一對爺孫,老的又六七十歲年紀,頭發花白,另一個少女才十三四歲的模樣。
陳帆視線看過去,老者頷首致意,少女則是甜甜一笑。
陳帆微笑點頭。
平一宏上了畫舫,吩咐開船後,說道:“各位,歡迎參加魚龍秘會,我現在說一下規矩。”
“不要問這一次魚龍密會在什麽地方舉行,到了地方自然會知道。”
“不要詢問其他人的身份來曆,以及手攜來寶物的來曆。若被投訴,輕者被勸戒,重者會被請出!”
“本次密會,絕對保證各位的人身與物品安全。但還請各位保管好自己帶來的寶物,免生多餘枝節。”
畫舫悠悠駛出,沿著秦淮河,在兩岸的古建築間駛向上遊方向。
“各位彼此交流時,請莫要大聲喧嘩。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於你。”
“另外,密會上的寶物,不會有過多的介紹,交易與否,全憑眼力與自己的需求。”
“一旦以物易物,交易達成,不可反悔!”
“……”
規矩頗多,不過這也是預料之中的事。
馬達的轟鳴裏,畫舫沿著秦淮河一直往上遊駛出。
不到十分鍾,畫舫在一處渡口停下。
渡口外的公路上,已停了一輛考斯特豪華小巴車。
“各位,請上車!”
“還真是挺神秘的。”孫銘恩嘟囔著,招呼陳帆下船。
考斯特很快駛出。
窗外景致變化,一個小時後,車駛到一座山下。
“陳先生,這裏是方山風景區!”鍾一山低聲介紹道:“沒想到這一次的魚龍密會居然設在這裏!”
陳帆也有些驚訝。
不過,每一次魚龍密會的地點肯定是不相同的,在一個景區內舉行,似乎也不足為奇。
車開始上山,直到半山處,忽然駛入了一條岔路。
“這條路,我不知道!”
車上眾人,都露出了驚訝之色。
像鍾一山,孫川成父子,他們都是金陵本地人,對這方山也是很熟悉,卻是沒想到這裏還另辟蹊徑。
又開出了三分鍾,車在一座帶著古典韻味的亭子外停下。
已有人幾個年輕女子迎了上來。
透過窗戶看過去,這些人都穿著漢服長裙,氣質古典雅韻,長得都非常漂亮。
“諸位,到地方了,請下車!”
平一宏說道。
“歡迎各位,這邊請!”
這些女子福身致意,在前麵領路。
陳帆下了車,呼吸間感到空氣極清新,使整個身心都感到舒暢。
空氣中似乎都帶著一絲甜味。
他若有所思地看向山下,將繁華城市收於眼底。
這地方鬧中取靜,顯然不是光有錢就能在這居住的。
且這裏作為一個景區,遊客如雲,卻連鍾一山他們都不知還有這樣一個地方。
他仔細看時,仿佛在百餘米外,空氣流動加速,光影仿佛有點扭曲。
這地方,挺有點玄妙的意思。
“兩位,裏邊請。”
一個女子過來,福身一禮,眸如秋水。
陳帆點點頭,與鍾一山一起跟在這女子身後,走進前方的亭子。
進入亭內之後,才發現亭子的另一麵有往下去的台階。
沿著台階往下,轉了幾轉,大約三百米後,眼前豁然開朗,出現了一座依山而建的古典建築。
這建築仿佛建於崖壁之上,半嵌入了崖壁之中。
眾人都是嘖嘖稱奇,完全沒想到在這地方還會有這樣的景致。
果然,走進這建築內,裏邊是一座大廳,裏邊空間並不小。
往外可以看到城市盛景,往內,則似別有洞天,與世不同。
在大廳中,已設了一些條形方案,方案為梨花木所製,古色古香,上邊擺了一些水果以及茶水。
方案一側,又設有一個展台。
“各位請兩兩入座,可將攜來交易的寶物,放入展台供人鑒賞。”平一宏緩緩說道:“所有寶物,在這裏都保證安全,不會遺失。”
陳帆看向大廳最裏頭方向,也是幾個展台,但上麵空空如也。
真正吸引住陳帆全部注意力的,則是那幾個展台後方的一個山水屏風。
屏風是十六開的,足有一人多高,擋住了視線,後麵不知有什麽。
顧名思義,這就是秦淮河上畫舫停靠的碼頭。
十裏秦淮,煙波渺渺,留下千古風流。
正所謂,日近秦淮曾盛事,當年燈影槳聲連十裏;天通吳楚又酣歌,何處山光水色總千秋!
這裏仍是夫子廟附近,正是金陵文化薈萃之地。
在這條並不寬闊的河上,曾留下許多才子佳人的動人故事,也傳下家國更替的悲傷。
時代早已不同,但在畫舫碼頭上,仍是泊著數十艘仿古的畫舫。
一艘畫舫就靠在棧橋上,已坐了數人。
車已停下,陳帆推門下車。
“陳先生小心!”
蔣天生說道。
“無妨。”陳帆笑道:“那位魚龍玉牌的主人,倒是讓我很好奇。”
他點點頭,看向一側,鍾一山也早早抵達,正在等他。
鍾一山手裏也抱著一個箱子,走上前來,低聲道:“龍先生。”
“我叫陳帆,鍾家主直呼我姓名就好!”
“這如何使得?”鍾一山連忙道。
陳帆拍拍他的肩,“就這麽定了,我們走!”
二人走向棧橋。
棧橋上,平一宏帶著一個年輕人站在那,朝二人拱手一禮,“陳先生,煩請交還玉牌,交出手機與相機等拍照聯絡之物,才能上船!”
陳帆隨手將玉牌還給他,也順從地給出了自己手機。
他看向畫舫上的客人,不由微微一怔。
畫舫上坐了六個人,而其中居然有他的熟人,胖子孫銘恩。
孫銘恩身旁,緊挨著他坐著一個也長得挺胖的中年男子,眉宇間和孫銘恩有幾分相似。
陳帆二人上船,也是引來了船上六人的目光。
“陳先生!”
沒想到會遇到陳帆,孫銘恩驚喜萬分,把手裏的箱子塞到旁邊中年男子懷裏,迎上船頭。
“孫少!”陳帆打了個招呼:“倒是挺巧!”
孫銘恩笑容滿麵的說道:“這運氣可真是太好了,在這裏遇到陳先生,就不擔心會吃虧了,快快請坐!”
陳帆和鍾一山過去坐下。
中年男子起身頷首致意。
“這是我爸。”孫銘恩撓撓頭,笑道。
“孫川成。”男子笑著伸出手。
他比孫銘恩胖很多,笑的時候眼睛隻剩一條縫,顯得十分滑稽也可親。
“伯父你好!”
陳帆打了個招呼。
“鍾家主,許久不見了。”
孫川成認識鍾一山,也跟著打招呼。
“孫家主好。”鍾一山打招呼。
坐定後,陳帆看向對麵船舷旁坐的人。
那是兩對,其中一對男女比較年輕,二十六七歲的樣子,神色高冷,對陳帆看過去的目光不予理會。
另一對,像是一對爺孫,老的又六七十歲年紀,頭發花白,另一個少女才十三四歲的模樣。
陳帆視線看過去,老者頷首致意,少女則是甜甜一笑。
陳帆微笑點頭。
平一宏上了畫舫,吩咐開船後,說道:“各位,歡迎參加魚龍秘會,我現在說一下規矩。”
“不要問這一次魚龍密會在什麽地方舉行,到了地方自然會知道。”
“不要詢問其他人的身份來曆,以及手攜來寶物的來曆。若被投訴,輕者被勸戒,重者會被請出!”
“本次密會,絕對保證各位的人身與物品安全。但還請各位保管好自己帶來的寶物,免生多餘枝節。”
畫舫悠悠駛出,沿著秦淮河,在兩岸的古建築間駛向上遊方向。
“各位彼此交流時,請莫要大聲喧嘩。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於你。”
“另外,密會上的寶物,不會有過多的介紹,交易與否,全憑眼力與自己的需求。”
“一旦以物易物,交易達成,不可反悔!”
“……”
規矩頗多,不過這也是預料之中的事。
馬達的轟鳴裏,畫舫沿著秦淮河一直往上遊駛出。
不到十分鍾,畫舫在一處渡口停下。
渡口外的公路上,已停了一輛考斯特豪華小巴車。
“各位,請上車!”
“還真是挺神秘的。”孫銘恩嘟囔著,招呼陳帆下船。
考斯特很快駛出。
窗外景致變化,一個小時後,車駛到一座山下。
“陳先生,這裏是方山風景區!”鍾一山低聲介紹道:“沒想到這一次的魚龍密會居然設在這裏!”
陳帆也有些驚訝。
不過,每一次魚龍密會的地點肯定是不相同的,在一個景區內舉行,似乎也不足為奇。
車開始上山,直到半山處,忽然駛入了一條岔路。
“這條路,我不知道!”
車上眾人,都露出了驚訝之色。
像鍾一山,孫川成父子,他們都是金陵本地人,對這方山也是很熟悉,卻是沒想到這裏還另辟蹊徑。
又開出了三分鍾,車在一座帶著古典韻味的亭子外停下。
已有人幾個年輕女子迎了上來。
透過窗戶看過去,這些人都穿著漢服長裙,氣質古典雅韻,長得都非常漂亮。
“諸位,到地方了,請下車!”
平一宏說道。
“歡迎各位,這邊請!”
這些女子福身致意,在前麵領路。
陳帆下了車,呼吸間感到空氣極清新,使整個身心都感到舒暢。
空氣中似乎都帶著一絲甜味。
他若有所思地看向山下,將繁華城市收於眼底。
這地方鬧中取靜,顯然不是光有錢就能在這居住的。
且這裏作為一個景區,遊客如雲,卻連鍾一山他們都不知還有這樣一個地方。
他仔細看時,仿佛在百餘米外,空氣流動加速,光影仿佛有點扭曲。
這地方,挺有點玄妙的意思。
“兩位,裏邊請。”
一個女子過來,福身一禮,眸如秋水。
陳帆點點頭,與鍾一山一起跟在這女子身後,走進前方的亭子。
進入亭內之後,才發現亭子的另一麵有往下去的台階。
沿著台階往下,轉了幾轉,大約三百米後,眼前豁然開朗,出現了一座依山而建的古典建築。
這建築仿佛建於崖壁之上,半嵌入了崖壁之中。
眾人都是嘖嘖稱奇,完全沒想到在這地方還會有這樣的景致。
果然,走進這建築內,裏邊是一座大廳,裏邊空間並不小。
往外可以看到城市盛景,往內,則似別有洞天,與世不同。
在大廳中,已設了一些條形方案,方案為梨花木所製,古色古香,上邊擺了一些水果以及茶水。
方案一側,又設有一個展台。
“各位請兩兩入座,可將攜來交易的寶物,放入展台供人鑒賞。”平一宏緩緩說道:“所有寶物,在這裏都保證安全,不會遺失。”
陳帆看向大廳最裏頭方向,也是幾個展台,但上麵空空如也。
真正吸引住陳帆全部注意力的,則是那幾個展台後方的一個山水屏風。
屏風是十六開的,足有一人多高,擋住了視線,後麵不知有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