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菁在母親的墳前拜了八拜,沉重地站起身來,環顧了一下四周,竟是不少墳墓。而剛才吟唱的三人除了熟知的陳箍桶和呂鏘之外,另外一人身披陳舊的袈裟,不是塵了是誰?左側不遠處接連挨著的幾座墓碑上分別寫著:南國聖公方臘之墓,南國太子方天定之墓,南國公主方金芝之墓和南國皇侄方傑之墓。而後麵一排也是不少墳墓,文菁看了看上麵的名字,有方垕、方肥、呂師囊、鄭魔君等人,在這後麵又有四五排之多。這座荒山野嶺之上一下子坐落著如此多的墳墓,使她觸目驚心,肅然起敬。


    方百花邁著沉重的腳步來到第一排墳前,一一拜過,最後跪倒在方臘的墳前,獨自傷神。文菁心下暗自推測:“姨姨姓方,和她親如姐妹的我娘又是南**師,我早就該猜到了,她的哥哥就是明教上一任教主方臘!”走過去時,聽得方百花淒涼的聲音道:“哥哥,你當上聖公之後,最愛吃的還是那一小碟豆腐幹,並且為了教中的兄弟們能夠活出模樣,廢除了那條條框框中不近葷酒的教規。今天,小妹在這兒陪你吃吧!”拿出兩個杯子,從小壇子中倒出兩杯酒,其中的一杯一飲而盡,爾後夾了一塊豆腐幹放入口中,又把另一杯酒灑在墳前,眼淚不覺間已經湧了出來。


    文菁再看那三人時,他們分坐在二三四排墳墓的一側,一向很少開口的呂鏘指著身旁的一個墓碑,慘然笑道:“鄭魔君啊鄭魔君,你說過要用磚塊打盡這天下的不平,可是你沒打光自己卻先去睡覺了,留下的爛攤子教我們好收拾!”塵了搖搖頭道:“呂施主你為何怪起了已經長眠的人起來了?”指著身旁的陳箍桶,幹笑道:“陳箍桶啊陳箍桶,你曾經說過,天下混沌不堪,正如四分五裂的桶板,幫源洞有奇士陳箍桶者欲收拾這零落的山河,還一個清白的人間!你的這些淩雲壯誌又到哪裏去了?”不遠處的文菁聽到這話,終於明白陳箍桶這個名字的含義。三人如數家珍一樣訴說著陳年之事,嗟歎不已。


    文菁心中亦是淒淒慘慘,但更多的是對娘親的追思,不如他們幾人來得感同身受。她來到方百花身旁,輕輕地拍了拍她的肩背,安慰道:“姨姨,不要這麽傷心了。”方百花望了望身邊懂事的她,憐惜不已,又轉過身去對著墓碑道:“哥哥,你的小兒子都這麽大了,卻還是如此地不懂事理,要不是你生前叮囑過,我早就要把這段故事告訴他了,也好讓他早點明白肩上的責任!”文菁聽了這番話,心中暗道:“南國太子方天定想必是方伯伯的大兒子,那公主方金芝應該排行第二,已經長大的小兒子是——方大哥的字是叔渺,按理說應是排行第三,又稱呼方姨姨為姑姑,那必定是他了!”想到這裏,驚異不已。


    她的推測確實沒錯,當年方臘起義後,前兩個孩子都已經長大,而第三個孩子尚小。他們整個方家都投身於明教,為了保存方家的血脈,就把最小的方毫送到了妻子邵氏的娘家那邊去撫養,是以方毫一直不知道這一段故事。方臘生前曾經叮囑身邊的人,在方毫能擔當大任之前,千萬不能告訴他事實而讓他背起沉重的擔子,但他沒料到的是,如今她妹妹卻負起了整個家族。文菁聽方百花這般說起,自然也不會告訴方毫有關於他的身世之事。


    除了文菁,其餘都是起義失敗後僅存的五位明教領導。這時,陳箍桶嚴肅道:“教主——文範嵩,護教右使——方百花,銳金旗掌旗使——呂鏘,特使——方七佛,我巨木旗掌旗使——陳箍桶,我們五個苟且活在世上,為的就是延續我們明教,百年之後在地下對得起列祖列宗!”


    五個人鄭重齊聲念道:“清淨光明,大力智慧;無上至尊,摩尼佛祖。生前勞苦,死後孤苦,哀哉此人,恒河沙數。噫!多少不平事,摩尼願掃除!”這段每次明教弟子下葬前都要念誦的經文此時在文菁聽來顯得更加**肅穆,悵惘哀傷。


    念完之後,眾人都陷入沉默之中。文菁又抽出長笛,即興吹奏了一段蒼涼的曲調。她眼含著淚珠,在遐想中眼前出現了娘親的麵容,距離自己是那麽的接近,同時又是那麽的遙遠,最後如一陣輕風渺渺消失在空中。其餘五人俱是回到了沉思,各自已逝的親人朋友在眼前一一掠過,隨後又向遠方飛逝而去。


    在曲調的嫋嫋餘音中,六人起身準備回去。腳步緩慢地走過不遠,剛要從山頭轉過去,忽聽得幾陣“呀——呀——”的老鴉叫聲。文範嵩轉過頭去,目光如炬看過,見一群烏鴉飛下來要啄食他們留在墳前的飯菜。他彎下腰來撿起一把碎石,手掌一揚一張,轉眼間已有七八隻被石子打中,登時掉落在地上而斃命,而其餘的烏鴉也都驚慌得四散飛去。文範嵩作為武功臻於頂尖的高手,出手的毫厘之間自然是一招見血。要不是抓起的石子不夠多,那群烏鴉一隻都逃不走。


    塵了喟然長歎道:“阿彌陀佛,多少英雄豪傑歿於土後卻被這烏鴉來欺負!”一句話道出了生死之間的慷慨悲涼,眾人心中莫不慘淡。


    文菁像記起了什麽,呢喃道:“歿於土?烏鴉?‘歿’即‘墨’也……”輕輕拍了拍自己的腦袋,啞然失笑道:“我應該早就想到的!錯不了——”眾人都沒明白她在說什麽,卻見她翻身上馬,向前飛馳而去。


    此時亦有幾個教中的親隨跟了上來。塵了望著她的背影,道:“教主生得好女兒,若是——那樣的話,我明教複興在望!”文範嵩道:“特使直言無妨!”


    明教當初設立特使時就是為了限製教主的權力,若是教主無道,特使可以聯合起來廢去教主,另選新的掌教。故雖然表麵上其職位比掌旗使還要略小,但曆代教主對每個特使都比較尊敬。


    塵了試探著問道:“教主想過恢複‘聖女’之職位過沒?”旁邊四人聽後,心中俱是一震,明白了他話中的含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兩宋悲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久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久華並收藏兩宋悲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