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聽到劉琦的發問,沉吟了片刻沒有回答。
劉琦繼續道:“若嶽父想要從政,我可以為大人安排官職。
若想教書……
對了,如今學業堂一眾大儒,諸如宋夫子,王仲宣,司馬德操等人,
他們聽聞嶽父即將來到荊州,早已翹首期盼,要與嶽父見麵。”
蔡邕道:“早就聽聞宋仲子先生在襄陽教書,王仲宣,司馬德操等人,也都是才華橫溢之士。
能與他們見麵當真三生有幸。
老夫還是不要從政了,還是去學業堂教書吧。
宋夫子乃當世大儒,我來荊州,理應上門拜訪。”
蔡邕的文章雖然也很有名,但論經學界的地位,宋忠要高於蔡邕。
第二日,劉琦提前派人通知之後,便帶蔡邕來到學業堂。
此時的學業堂門前淨水潑街,收拾的幹淨異常。
王粲帶領一眾年輕的五經博士,早已恭候在大門前。
蔡邕跟劉琦下了馬車,當即受到熱情接待。
王粲帶人上前衝著蔡邕施禮道:“恭迎蔡夫子親臨,我等已經等候多時。”
“仲宣言重了,”蔡邕下車,握著王粲的手,看到身後一幫文人士子,有幾人還是舊識。
他看了看周圍翠綠的群山,感慨道:“老夫自北方而來,看到餓殍遍野,饑民遍地,百姓民不聊生。
沒想到荊襄,還有這麽一塊風水寶地,保留了讀書人的種子。”
王粲道:“這都仰賴劉使君父子治理有方。
將來大公子這等文壇翹楚,繼承荊州基業,我荊襄恐怕會文風更盛。”
蔡邕回身看了劉琦一眼,點點頭道:“確實如此。
一個文采風流之主,對治下文風之重要,不言而喻。
我自長安而來,那前漢故都,如今被董卓那等粗鄙武夫統轄,讀書人也不過是其利用工具而已。
也隻有在荊州劉使君轄下,方有我讀書人研讀經學之所。”
眾儒生聽了連連點頭稱是。
學業堂之所以存在,完全依賴於劉表這位荊州之主,本身是文人士大夫出身。
董卓那西涼武夫,豈能跟劉表相比?
如果不出所料,荊州繼任者便是大公子劉琦,也是一位文士。
如此可保證學業堂幾十年不衰。
說到底,保證劉氏父子這等文人的統治,就是學業堂存在的根本。
接下來,蔡邕進入學業堂,受到上上下下熱烈的歡迎。
宋忠司馬徽等人,與他也相談甚歡。
聽說蔡邕主動提出要在學業堂教書,大家都舉雙手讚成。
畢竟蔡邕也是名滿天下的大儒,當年熹平石經的校對者。
有這等名儒前來授課,對學業堂的地位也有極大提高。
蔡邕安頓下來,又偷偷跟劉琦介紹,臨行之前的天子秘密口諭。
天子想要逃離長安,希望得到荊州方麵的支持。
劉琦聽後,也隻能嗬嗬。
董卓不死,西涼軍鐵板一塊,天子沒有任何離開長安的可能性。
按照時間推算,董卓還有半年的壽命。
然後就是西涼軍內亂,李傕郭汜反攻長安。
李郭二賊再反目成仇,互相牽製,天子才有可能離開長安。
但願到那時候,魏延荀攸已經平定了許縣。
那樣他劉琦就可以代替曹操,挾天子以令不臣了。
時間還早呢,不用操這些閑心。
他現在想的是,好好辦好上元節燈會,給蔡琰一個驚喜。
花千金搏美人一笑,也是值得的。
更何況與民同樂,也能為他揚名。
畢竟在襄陽,乃至南郡,還是蔡氏蒯氏的天下,他的名聲並不顯揚……
……
龐統領了香料,首先來到白水黃氏府邸。
如今香料已經漲成天價,也隻有八大家族這樣頂級豪族能買的起。
黃承彥親自在廳堂接待龐統。
他知道龐統跟女婿諸葛亮相交莫逆,而且都在劉琦麾下效力。
他客氣的道:“士元賢侄,前來所為何事?”
“黃伯父,”龐統恭敬的道:“小侄想要問伯父要五千石糧。”
黃承彥微微一怔,淡然笑道:“如今天下何處不缺糧,賢侄為何單單問老夫來要?”
龐統道:“小侄不白要。
小侄可拿上等香料來換。”
“上等香料?”
這時從後堂傳來一個聲音,黃尚大踏步走了出來。
本來他跟表弟劉琮交情很好,所以天然敵視龐統。
可是聽到香料二字,他也顧不得其他了。
作為一個富貴公子,平常衣物要用香料熏。
讀書、撫琴、會客、宴飲,任何場合都需要焚香。
可是近來香料價錢暴漲,而且有價無市,他的衣服感覺都是臭的。
平常沒有焚香,連書也不會讀了,琴也不會彈了,會客宴飲也沒有了情調。
所以聽到龐統說有香料,他趕緊跑了出來,凝視著對方道:“你真有上等香料?”
龐統微微一笑道:“那還能有假?”
他說著,從身上掏出一個小油紙包。
黃尚打開,用鼻子一吸,頓時感覺神清氣爽,就像回過魂來一樣。
他興奮的道:“你這香料,怎麽賣的?”
龐統道:“市麵價錢,五萬錢一兩。
我隻需要糧食換。
五千石糧,換五十兩香料。”
“換了!”黃尚斬釘截鐵,然後對黃承彥道:“父親,這個價錢還算公道。”
“你……這算公道?”
黃承彥有些心疼道:“五千石糧,僅僅換來五十兩香料?”
“父親,這是危難時刻,就這個價,”黃尚道。
黃承彥閑雲野鶴一個,也不太懂世俗經濟,於是也就答應了兒子。
龐統帶人從黃府拉出來五千石糧,並沒有走遠,而是派人找來當地三老。
這個時代,鄉裏無論收取稅賦,還是平常教化,都由三老負責,類似於古代鄉長。
龐統對白水鄉三老道:“奉大公子之命,為慶賀上元節,舉城同樂。
所有襄陽百姓,每戶發糧一石。
勞煩請各戶前來領糧吧。”
“大公子給鄉親們發糧?”
那三老聽了有些不敢相信,“自有漢以來,隻聽說過富戶行善,會建立粥棚舍粥。
還從未聽說過,過節直接給百姓發糧的。”
龐統道:“大公子要與民同樂。
不止發糧,還要發燈籠。
到時家家戶戶掛燈,以彰顯我荊州國泰民安,河清海晏。”
劉琦繼續道:“若嶽父想要從政,我可以為大人安排官職。
若想教書……
對了,如今學業堂一眾大儒,諸如宋夫子,王仲宣,司馬德操等人,
他們聽聞嶽父即將來到荊州,早已翹首期盼,要與嶽父見麵。”
蔡邕道:“早就聽聞宋仲子先生在襄陽教書,王仲宣,司馬德操等人,也都是才華橫溢之士。
能與他們見麵當真三生有幸。
老夫還是不要從政了,還是去學業堂教書吧。
宋夫子乃當世大儒,我來荊州,理應上門拜訪。”
蔡邕的文章雖然也很有名,但論經學界的地位,宋忠要高於蔡邕。
第二日,劉琦提前派人通知之後,便帶蔡邕來到學業堂。
此時的學業堂門前淨水潑街,收拾的幹淨異常。
王粲帶領一眾年輕的五經博士,早已恭候在大門前。
蔡邕跟劉琦下了馬車,當即受到熱情接待。
王粲帶人上前衝著蔡邕施禮道:“恭迎蔡夫子親臨,我等已經等候多時。”
“仲宣言重了,”蔡邕下車,握著王粲的手,看到身後一幫文人士子,有幾人還是舊識。
他看了看周圍翠綠的群山,感慨道:“老夫自北方而來,看到餓殍遍野,饑民遍地,百姓民不聊生。
沒想到荊襄,還有這麽一塊風水寶地,保留了讀書人的種子。”
王粲道:“這都仰賴劉使君父子治理有方。
將來大公子這等文壇翹楚,繼承荊州基業,我荊襄恐怕會文風更盛。”
蔡邕回身看了劉琦一眼,點點頭道:“確實如此。
一個文采風流之主,對治下文風之重要,不言而喻。
我自長安而來,那前漢故都,如今被董卓那等粗鄙武夫統轄,讀書人也不過是其利用工具而已。
也隻有在荊州劉使君轄下,方有我讀書人研讀經學之所。”
眾儒生聽了連連點頭稱是。
學業堂之所以存在,完全依賴於劉表這位荊州之主,本身是文人士大夫出身。
董卓那西涼武夫,豈能跟劉表相比?
如果不出所料,荊州繼任者便是大公子劉琦,也是一位文士。
如此可保證學業堂幾十年不衰。
說到底,保證劉氏父子這等文人的統治,就是學業堂存在的根本。
接下來,蔡邕進入學業堂,受到上上下下熱烈的歡迎。
宋忠司馬徽等人,與他也相談甚歡。
聽說蔡邕主動提出要在學業堂教書,大家都舉雙手讚成。
畢竟蔡邕也是名滿天下的大儒,當年熹平石經的校對者。
有這等名儒前來授課,對學業堂的地位也有極大提高。
蔡邕安頓下來,又偷偷跟劉琦介紹,臨行之前的天子秘密口諭。
天子想要逃離長安,希望得到荊州方麵的支持。
劉琦聽後,也隻能嗬嗬。
董卓不死,西涼軍鐵板一塊,天子沒有任何離開長安的可能性。
按照時間推算,董卓還有半年的壽命。
然後就是西涼軍內亂,李傕郭汜反攻長安。
李郭二賊再反目成仇,互相牽製,天子才有可能離開長安。
但願到那時候,魏延荀攸已經平定了許縣。
那樣他劉琦就可以代替曹操,挾天子以令不臣了。
時間還早呢,不用操這些閑心。
他現在想的是,好好辦好上元節燈會,給蔡琰一個驚喜。
花千金搏美人一笑,也是值得的。
更何況與民同樂,也能為他揚名。
畢竟在襄陽,乃至南郡,還是蔡氏蒯氏的天下,他的名聲並不顯揚……
……
龐統領了香料,首先來到白水黃氏府邸。
如今香料已經漲成天價,也隻有八大家族這樣頂級豪族能買的起。
黃承彥親自在廳堂接待龐統。
他知道龐統跟女婿諸葛亮相交莫逆,而且都在劉琦麾下效力。
他客氣的道:“士元賢侄,前來所為何事?”
“黃伯父,”龐統恭敬的道:“小侄想要問伯父要五千石糧。”
黃承彥微微一怔,淡然笑道:“如今天下何處不缺糧,賢侄為何單單問老夫來要?”
龐統道:“小侄不白要。
小侄可拿上等香料來換。”
“上等香料?”
這時從後堂傳來一個聲音,黃尚大踏步走了出來。
本來他跟表弟劉琮交情很好,所以天然敵視龐統。
可是聽到香料二字,他也顧不得其他了。
作為一個富貴公子,平常衣物要用香料熏。
讀書、撫琴、會客、宴飲,任何場合都需要焚香。
可是近來香料價錢暴漲,而且有價無市,他的衣服感覺都是臭的。
平常沒有焚香,連書也不會讀了,琴也不會彈了,會客宴飲也沒有了情調。
所以聽到龐統說有香料,他趕緊跑了出來,凝視著對方道:“你真有上等香料?”
龐統微微一笑道:“那還能有假?”
他說著,從身上掏出一個小油紙包。
黃尚打開,用鼻子一吸,頓時感覺神清氣爽,就像回過魂來一樣。
他興奮的道:“你這香料,怎麽賣的?”
龐統道:“市麵價錢,五萬錢一兩。
我隻需要糧食換。
五千石糧,換五十兩香料。”
“換了!”黃尚斬釘截鐵,然後對黃承彥道:“父親,這個價錢還算公道。”
“你……這算公道?”
黃承彥有些心疼道:“五千石糧,僅僅換來五十兩香料?”
“父親,這是危難時刻,就這個價,”黃尚道。
黃承彥閑雲野鶴一個,也不太懂世俗經濟,於是也就答應了兒子。
龐統帶人從黃府拉出來五千石糧,並沒有走遠,而是派人找來當地三老。
這個時代,鄉裏無論收取稅賦,還是平常教化,都由三老負責,類似於古代鄉長。
龐統對白水鄉三老道:“奉大公子之命,為慶賀上元節,舉城同樂。
所有襄陽百姓,每戶發糧一石。
勞煩請各戶前來領糧吧。”
“大公子給鄉親們發糧?”
那三老聽了有些不敢相信,“自有漢以來,隻聽說過富戶行善,會建立粥棚舍粥。
還從未聽說過,過節直接給百姓發糧的。”
龐統道:“大公子要與民同樂。
不止發糧,還要發燈籠。
到時家家戶戶掛燈,以彰顯我荊州國泰民安,河清海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