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聽張邈拒絕交糧,凜然看著對方道:“你陳留領十七縣,戶二十九萬六千,口一百五十萬,僅次於南陽與汝南。
你身為一郡太守,拿不出三十萬石糧草,誰信?”
“孟德,你對我陳留倒是了如指掌。”
張邈張了張嘴巴,猶豫了一下,冷笑道:“我莫說府庫真沒有這麽多存糧,就算有,那也是全陳留百姓繳納的稅賦。
我要用來養活軍馬,保證陳留士紳百姓不受侵害。
我若全都拿出來給你,如何跟治下百姓交代?”
曹操憤然道:“當初可是爾等,將我推為兗州刺史。
如今我這刺史之令,爾等又不遵從,當初何必推我?”
張邈道:“當初我等推舉你為兗州刺史,那是想讓你帶領大家,共同將黃巾軍趕出去。
可誰想,你竟然把黃巾軍全都招降了。
兗州本就多山,土地貧瘠。
如今驟然多這一百多萬人口,僅一州之力,如何養活那麽多人?”
“將黃巾軍趕出去?”曹操打了個哈哈,隨即板著臉道:“你可知,黃巾軍隻成年男子便有七八十萬人,就算戰力再差,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把人淹死。
僅憑兗州這點軍馬,如何將黃巾軍趕出去?”
張邈道:“你可跟其他郡太守商議,讓大家共同出糧。
不能因為咱們有交情,便將這重擔全壓到我陳留頭上。
告辭!”
他說著,衝曹操拱了拱手,轉身出了營帳。
陳留在各郡之中首屈一指。
張邈是實力最強大的太守,根本不用搭理曹操這位州刺史。
曹操看著張邈的背影,隻氣的大口喘粗氣。
過了一會兒,戲誌才急匆匆走了進來,稟報道:“主公,不好了,張邈帶領麾下陳留軍,離開了。”
“讓他走吧,”曹操煩躁的擺了擺手。
又過了幾日,軍需官前來稟報,糧食已經逐漸耗盡。
曹操隻得下令,每天隻供應一餐,並且粥飯熬的特別稀,成年男子連個半飽都吃不上。
連過數日,軍兵們直餓的前心貼後背,幾乎直不起腰來。
這一日早上,夏侯惇進帳來稟報道:“兄長,如今糧食即將耗盡,軍兵怨聲載道,這也不是個辦法。
得早做打算才是。”
曹操不耐煩的道:“我身上又不長糧食,我有什麽辦法?”
夏侯惇神秘的道:“我倒是有個主意。
我麾下有個前黃巾渠帥,名叫司馬俱。
他探聽到離此三十裏,有座張氏塢堡。
那張氏之前,家有千頃良田,奴婢仆役無數。
其塢堡之中,必然存了不少糧食。
司馬俱想帶領手下,攻破那座塢堡,把裏麵的糧食都搶過來。”
曹操沉吟了一下,這倒是不錯的主意。
縱兵搶糧,總比引起軍兵嘩變要強。
更何況這地方屬於陳留郡,既然張邈不肯貢獻糧食,那就讓軍兵自己去取吧。
他點點頭道:“跟那司馬俱講明,攻破塢堡,搶到糧食,他留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二,交上來統一調配。”
“諾!”夏侯惇領命,然後下去安排。
……
兩個時辰之後。
張氏塢堡內外,屍橫遍野。
司馬俱帶領手下,進到塢堡內,打開糧倉,裏麵果然存有上萬石糧食。
“趕緊埋鍋造飯,先讓弟兄們吃飽再說。”
司馬俱一聲令下,軍兵們興衝衝的取出糧食,煮了稠粥。
剛剛熬到一半,濃鬱的香味,便讓所有人口水直流。
他們都顧不上旁邊遍地屍體,趕緊上前搶了起來。
這座張氏塢堡,雖然隻是一個鄉紳所建,但修建的異常堅固,堡內有青壯上千人防守。
司馬俱手下雖然有上萬青壯,但大家都餓的前胸貼後背,而且沒有攻城武器。
最終以耗損三千人的代價,這才把塢堡攻破,成功搶到了糧食。
“大哥,”司馬俱的副手過來稟報道:“這塢堡內一共有一兩千石糧。
按照跟夏侯將軍的約定,咱們需要交出八千石,可以留四千石。
方才有人來催了。”
旁邊有個青壯,一邊捧著粥碗,一邊憤憤的道:“這塢堡,是咱們死傷三千兄弟打下來的。
搶來糧食,憑什麽還要分給別人大頭兒?”
“對啊,”有人附和道:“咱們投降他,本來也是為了有糧吃,現在倒好,糧食非但沒分上,我們搶了糧,還要在分給他們。
既然是這樣,咱們幹嘛要聽他們的?”
“沒錯,糧食是咱們兄弟流汗流血搶來的,不能分出去!”
“要是分給別人,怎麽對得起我們死難的兄弟?”
大家揮舞著拳頭,義憤填膺,全都認為,不應該把糧食上交。
司馬俱想想,大家說的好像也有道理。
他點頭道:“去告訴來人,糧食是我們兄弟拚命搶來的,不能白白送出去。”
眾人發出一陣歡呼,立即有人前去告知夏侯惇派來的催糧官。
副將憂慮道:“如此一來,咱們就要得罪夏侯將軍,咱們的家眷都在他們手裏,這可如何是好?”
司馬俱深吸一口氣,也感到有些難辦。
他們這些青壯,都被編成了青州兵,可是他們每人都有家眷,控製在曹操手中。
要是他們忤逆了曹操,拒絕交糧,曹操必然會用家眷相要挾。
司馬俱懊惱的一拳捶在大腿上道:“早知道這樣,當初還不如不投降,也不用受如此羈絆。”
正在這個時候,突然有傳令兵匆匆跑進來,稟報道:“稟渠帥,剛剛在外麵抓到一個奸細,他說有要事稟報。”
“帶進來,”司馬俱招了招手。
不多時,有個平民打扮的中年人被押著進來。
司馬俱冷聲道:“你有什麽事要稟報?”
那中年道:“聽您口音,好像是青州人?”
司馬俱愣了愣神道:“聽你口音也是青州人。”
那人道:“我是齊郡益都縣的。”
“我是臨淄的,”司馬俱接口道。
益都跟臨淄搭界,口音也非常相近。
兩人在這千裏之外的陳留相見,頗有一種老鄉見老鄉的感覺。
那人爽快的道:“兄弟,你們也是黃巾一脈吧?
前幾年大賢良師來我們益都傳道,我便跟隨渠帥何曼來到潁川。”
司馬俱點點頭道:“我也聽說過那個大賢良師,當初早些跟他走就好了。
你為什麽來到這裏?”
他跟對方越聊越投機,擺了擺手,讓人把手鬆開。
你身為一郡太守,拿不出三十萬石糧草,誰信?”
“孟德,你對我陳留倒是了如指掌。”
張邈張了張嘴巴,猶豫了一下,冷笑道:“我莫說府庫真沒有這麽多存糧,就算有,那也是全陳留百姓繳納的稅賦。
我要用來養活軍馬,保證陳留士紳百姓不受侵害。
我若全都拿出來給你,如何跟治下百姓交代?”
曹操憤然道:“當初可是爾等,將我推為兗州刺史。
如今我這刺史之令,爾等又不遵從,當初何必推我?”
張邈道:“當初我等推舉你為兗州刺史,那是想讓你帶領大家,共同將黃巾軍趕出去。
可誰想,你竟然把黃巾軍全都招降了。
兗州本就多山,土地貧瘠。
如今驟然多這一百多萬人口,僅一州之力,如何養活那麽多人?”
“將黃巾軍趕出去?”曹操打了個哈哈,隨即板著臉道:“你可知,黃巾軍隻成年男子便有七八十萬人,就算戰力再差,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把人淹死。
僅憑兗州這點軍馬,如何將黃巾軍趕出去?”
張邈道:“你可跟其他郡太守商議,讓大家共同出糧。
不能因為咱們有交情,便將這重擔全壓到我陳留頭上。
告辭!”
他說著,衝曹操拱了拱手,轉身出了營帳。
陳留在各郡之中首屈一指。
張邈是實力最強大的太守,根本不用搭理曹操這位州刺史。
曹操看著張邈的背影,隻氣的大口喘粗氣。
過了一會兒,戲誌才急匆匆走了進來,稟報道:“主公,不好了,張邈帶領麾下陳留軍,離開了。”
“讓他走吧,”曹操煩躁的擺了擺手。
又過了幾日,軍需官前來稟報,糧食已經逐漸耗盡。
曹操隻得下令,每天隻供應一餐,並且粥飯熬的特別稀,成年男子連個半飽都吃不上。
連過數日,軍兵們直餓的前心貼後背,幾乎直不起腰來。
這一日早上,夏侯惇進帳來稟報道:“兄長,如今糧食即將耗盡,軍兵怨聲載道,這也不是個辦法。
得早做打算才是。”
曹操不耐煩的道:“我身上又不長糧食,我有什麽辦法?”
夏侯惇神秘的道:“我倒是有個主意。
我麾下有個前黃巾渠帥,名叫司馬俱。
他探聽到離此三十裏,有座張氏塢堡。
那張氏之前,家有千頃良田,奴婢仆役無數。
其塢堡之中,必然存了不少糧食。
司馬俱想帶領手下,攻破那座塢堡,把裏麵的糧食都搶過來。”
曹操沉吟了一下,這倒是不錯的主意。
縱兵搶糧,總比引起軍兵嘩變要強。
更何況這地方屬於陳留郡,既然張邈不肯貢獻糧食,那就讓軍兵自己去取吧。
他點點頭道:“跟那司馬俱講明,攻破塢堡,搶到糧食,他留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二,交上來統一調配。”
“諾!”夏侯惇領命,然後下去安排。
……
兩個時辰之後。
張氏塢堡內外,屍橫遍野。
司馬俱帶領手下,進到塢堡內,打開糧倉,裏麵果然存有上萬石糧食。
“趕緊埋鍋造飯,先讓弟兄們吃飽再說。”
司馬俱一聲令下,軍兵們興衝衝的取出糧食,煮了稠粥。
剛剛熬到一半,濃鬱的香味,便讓所有人口水直流。
他們都顧不上旁邊遍地屍體,趕緊上前搶了起來。
這座張氏塢堡,雖然隻是一個鄉紳所建,但修建的異常堅固,堡內有青壯上千人防守。
司馬俱手下雖然有上萬青壯,但大家都餓的前胸貼後背,而且沒有攻城武器。
最終以耗損三千人的代價,這才把塢堡攻破,成功搶到了糧食。
“大哥,”司馬俱的副手過來稟報道:“這塢堡內一共有一兩千石糧。
按照跟夏侯將軍的約定,咱們需要交出八千石,可以留四千石。
方才有人來催了。”
旁邊有個青壯,一邊捧著粥碗,一邊憤憤的道:“這塢堡,是咱們死傷三千兄弟打下來的。
搶來糧食,憑什麽還要分給別人大頭兒?”
“對啊,”有人附和道:“咱們投降他,本來也是為了有糧吃,現在倒好,糧食非但沒分上,我們搶了糧,還要在分給他們。
既然是這樣,咱們幹嘛要聽他們的?”
“沒錯,糧食是咱們兄弟流汗流血搶來的,不能分出去!”
“要是分給別人,怎麽對得起我們死難的兄弟?”
大家揮舞著拳頭,義憤填膺,全都認為,不應該把糧食上交。
司馬俱想想,大家說的好像也有道理。
他點頭道:“去告訴來人,糧食是我們兄弟拚命搶來的,不能白白送出去。”
眾人發出一陣歡呼,立即有人前去告知夏侯惇派來的催糧官。
副將憂慮道:“如此一來,咱們就要得罪夏侯將軍,咱們的家眷都在他們手裏,這可如何是好?”
司馬俱深吸一口氣,也感到有些難辦。
他們這些青壯,都被編成了青州兵,可是他們每人都有家眷,控製在曹操手中。
要是他們忤逆了曹操,拒絕交糧,曹操必然會用家眷相要挾。
司馬俱懊惱的一拳捶在大腿上道:“早知道這樣,當初還不如不投降,也不用受如此羈絆。”
正在這個時候,突然有傳令兵匆匆跑進來,稟報道:“稟渠帥,剛剛在外麵抓到一個奸細,他說有要事稟報。”
“帶進來,”司馬俱招了招手。
不多時,有個平民打扮的中年人被押著進來。
司馬俱冷聲道:“你有什麽事要稟報?”
那中年道:“聽您口音,好像是青州人?”
司馬俱愣了愣神道:“聽你口音也是青州人。”
那人道:“我是齊郡益都縣的。”
“我是臨淄的,”司馬俱接口道。
益都跟臨淄搭界,口音也非常相近。
兩人在這千裏之外的陳留相見,頗有一種老鄉見老鄉的感覺。
那人爽快的道:“兄弟,你們也是黃巾一脈吧?
前幾年大賢良師來我們益都傳道,我便跟隨渠帥何曼來到潁川。”
司馬俱點點頭道:“我也聽說過那個大賢良師,當初早些跟他走就好了。
你為什麽來到這裏?”
他跟對方越聊越投機,擺了擺手,讓人把手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