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便沒人敢輕易的拖人後腿了。
楊彪在濟北兜售的國債,頗為成功,正因為如此,這些國債,才換來了銀子,銀子又換來了自各國運來的無數糧草,以及各個工坊裏日夜趕工來的軍靴、軍服、皮帶、鐵壺、彈藥、火銃、火炮,以及行軍的帳篷、藥草甚至是諸多的牛馬。
在新兵操練之後,接著便是戰術和技能的操練,緊接著,在關中,戰爭的陰霾已經落下,很快,便有快報傳來,西涼國已開始集結大軍,胡人動向也開始變得可疑起來。
顯然,胡人被大陳的討胡令惹怒了,根據錦衣衛的奏報,有一批胡人已經率先進入了西涼。
而現在……最難受的,反而是各國在洛陽的使節。
他們是極尷尬的。
一方麵,各國朝廷很默契的觀望著風向,他們並不願意勞師動眾,因為即便和陳軍一起拿下了西涼,這西涼也並不與他們接壤,此時討胡,並他們有百害而無一利。
另一方麵,而從蜀國傳來的消息,卻最是尷尬。
蜀國在漢中的叛軍公開打出了旗號,這叛軍的首領叫王建,原是個燒炭的工人,因為不堪壓迫,舉旗造反,很快,叛亂便彌漫到了三郡十九縣,附從者有兩萬多人。
這樣的叛亂,在各國都不鮮見,即便是大陳,這樣的叛亂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蜀軍自然如從前一般,開始鎮壓。
以往這些人,要嘛最終選擇了招安,要嘛,便被絞殺,而他們的訴求,也極簡單,不過是殺官而已。
隻是這一次,這王建竟公然打出了迎大陳皇帝入蜀,願為先鋒討胡的旗號。
這消息一出,送至洛陽,頓時天下震動。
其實,明眼人都明白,這王建不過是最正常不過的叛賊,之所以打出這樣的旗號,不過是因為走投無路,知道遲早被蜀軍絞殺,遲早敗亡而已。
可單憑這叛軍打出的旗號,顯然也可看出,王建這樣的叛賊尚如此,可見大陳皇帝在蜀國頗得人心。蜀人們並不願被征丁去剿賊,寧願去討胡。
看似是匪首王建狡詐,抓住了蜀人心裏的痛處,而問題的本質,還是人心之變。
蜀軍進剿的越狠,則越說明了他們外殘忍內,寧願絞殺叛亂,也絕不敢觸碰胡人。
陳凱之得到了消息,也隻是微微一笑置之,他心知,王建喊出什麽口號,這蜀軍也絕不會輕饒他,可管中窺豹,卻也能看出各國的人心,已開始出現了鬆動,隻怕天下各國的人心,已開了一個口子了。
晏先生等人,俱都在文樓裏,這幾日陛下廢寢忘食,和新軍的幾個都督們,每日都在研討著進兵的計劃,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如今,浩浩蕩蕩的輔兵已經開始進發,將大量的錢糧和彈藥運送去了關中,大戰一觸即發,近十萬的新軍,依舊還在操練,可一切的計劃,必須得事先有所方案。
晏先生含笑著看陳凱之,道:“陛下,這個王建,倒是頗有一些意思,此人,倒有些城府,可如此看來,也可得出,此人深諳蜀國的民心,想借此機會,使蜀國朝廷下不來台。”
陳凱之道:“朕也瞧出來了,蜀國天子繼續進剿,隻會人心向背,所以……”陳凱之笑了笑:“這個時候,該請衍聖公出場了,讓他下一道學旨,號召天下各國討胡吧,眼下,必須得讓討胡成為大義,朕已敢為天下先,就是要讓某些人下不來台。除此之外,朕要昭告天下,敕王建為伏波將軍,命他自漢中出兵,襲西涼南部,作為策應。”
晏先生皺眉:“陛下,這王建……”
“朕知道先生在想什麽,先生一定認為,朕若是下這道旨意,豈不是使各國的朝廷更加難堪,使各國離心離德,更是觸怒了蜀國。可是……今日一戰,乃胡漢決一雌雄,都到了這個份上,哪裏還顧的這蜀國朝廷的臉麵,敕了王建伏波將軍,蜀國若是繼續進剿,那也由著他們,可最終,也不過是讓蜀國皇帝人心向背而已。”
晏先生籲了口氣:“而今與胡人勝負未分,卻引發了各國的疑慮,並不是好事。”
陳凱之搖頭:“他們再疑慮,又能如何,倘若這時,任何人敢襲大陳,勢必為天下人所不容,什麽是大義,這便是大義,所以他們不服氣,也得忍著,他們不高興,也得憋著,明麵上,誰若是不從,便和那西涼國主一般,和胡人的兒皇帝沒有任何分別。”
陳凱之籲了口氣:“新軍已操練三個月之久,錦衣衛和明鏡司的密報中,胡人已有七八萬先鋒入涼,時間,已經拖不得了,下月選擇吉日,朕親自帶兵,入關中,預備討戶吧。到了那時候,這些新兵,大致也有了一些戰鬥力了,晏先生,這一次,你隨朕一道去。”
晏先生頷首點頭:“臣遵旨。”
陳凱之隨即又道:“朝中百官,似乎對此,頗有疑慮,是嗎?”
“是,此次陛下與胡人和西涼決戰,許多人私下裏很是擔心,他們認為,胡軍與西涼軍馬有百萬之眾,遮天蔽日,一旦開戰,勝負難料,陛下此舉,實是過於冒險了。”
陳凱之笑了笑:“這個世上的事,從沒有不冒險就可以成功的,他們的擔心,朕也能理解,又怎麽能不明白呢?”
正說著,卻有宦官快步行來,拜倒在地:“陛下,急報。”
陳凱之瞥了他一眼:“什麽急奏?”
“西胡赫連金山可汗,派使者,入了關中,已快馬加鞭,朝洛陽來了。“
陳凱之背著手,笑了:“先禮後兵,這胡人,倒也有意思,赫連可汗身邊,定也有漢人為他出謀劃策吧,朕看著,這不像是大漠人的風格。”
晏先生深深看了陳凱之一眼:“漢人出入大漠者,數百上千,確實有不少,甘心願為胡人效力,錦衣衛不是有奏報嗎?其中有一個叫何秀的讀書人,就深受這胡人可汗信任,此人為那可汗殫精竭力,出謀劃策,當初西胡擊潰了東胡,此人也算是功不可沒,何況,那西涼的國師,可對那赫連大汗,死心塌地的很。”
<!-110->
楊彪在濟北兜售的國債,頗為成功,正因為如此,這些國債,才換來了銀子,銀子又換來了自各國運來的無數糧草,以及各個工坊裏日夜趕工來的軍靴、軍服、皮帶、鐵壺、彈藥、火銃、火炮,以及行軍的帳篷、藥草甚至是諸多的牛馬。
在新兵操練之後,接著便是戰術和技能的操練,緊接著,在關中,戰爭的陰霾已經落下,很快,便有快報傳來,西涼國已開始集結大軍,胡人動向也開始變得可疑起來。
顯然,胡人被大陳的討胡令惹怒了,根據錦衣衛的奏報,有一批胡人已經率先進入了西涼。
而現在……最難受的,反而是各國在洛陽的使節。
他們是極尷尬的。
一方麵,各國朝廷很默契的觀望著風向,他們並不願意勞師動眾,因為即便和陳軍一起拿下了西涼,這西涼也並不與他們接壤,此時討胡,並他們有百害而無一利。
另一方麵,而從蜀國傳來的消息,卻最是尷尬。
蜀國在漢中的叛軍公開打出了旗號,這叛軍的首領叫王建,原是個燒炭的工人,因為不堪壓迫,舉旗造反,很快,叛亂便彌漫到了三郡十九縣,附從者有兩萬多人。
這樣的叛亂,在各國都不鮮見,即便是大陳,這樣的叛亂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蜀軍自然如從前一般,開始鎮壓。
以往這些人,要嘛最終選擇了招安,要嘛,便被絞殺,而他們的訴求,也極簡單,不過是殺官而已。
隻是這一次,這王建竟公然打出了迎大陳皇帝入蜀,願為先鋒討胡的旗號。
這消息一出,送至洛陽,頓時天下震動。
其實,明眼人都明白,這王建不過是最正常不過的叛賊,之所以打出這樣的旗號,不過是因為走投無路,知道遲早被蜀軍絞殺,遲早敗亡而已。
可單憑這叛軍打出的旗號,顯然也可看出,王建這樣的叛賊尚如此,可見大陳皇帝在蜀國頗得人心。蜀人們並不願被征丁去剿賊,寧願去討胡。
看似是匪首王建狡詐,抓住了蜀人心裏的痛處,而問題的本質,還是人心之變。
蜀軍進剿的越狠,則越說明了他們外殘忍內,寧願絞殺叛亂,也絕不敢觸碰胡人。
陳凱之得到了消息,也隻是微微一笑置之,他心知,王建喊出什麽口號,這蜀軍也絕不會輕饒他,可管中窺豹,卻也能看出各國的人心,已開始出現了鬆動,隻怕天下各國的人心,已開了一個口子了。
晏先生等人,俱都在文樓裏,這幾日陛下廢寢忘食,和新軍的幾個都督們,每日都在研討著進兵的計劃,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如今,浩浩蕩蕩的輔兵已經開始進發,將大量的錢糧和彈藥運送去了關中,大戰一觸即發,近十萬的新軍,依舊還在操練,可一切的計劃,必須得事先有所方案。
晏先生含笑著看陳凱之,道:“陛下,這個王建,倒是頗有一些意思,此人,倒有些城府,可如此看來,也可得出,此人深諳蜀國的民心,想借此機會,使蜀國朝廷下不來台。”
陳凱之道:“朕也瞧出來了,蜀國天子繼續進剿,隻會人心向背,所以……”陳凱之笑了笑:“這個時候,該請衍聖公出場了,讓他下一道學旨,號召天下各國討胡吧,眼下,必須得讓討胡成為大義,朕已敢為天下先,就是要讓某些人下不來台。除此之外,朕要昭告天下,敕王建為伏波將軍,命他自漢中出兵,襲西涼南部,作為策應。”
晏先生皺眉:“陛下,這王建……”
“朕知道先生在想什麽,先生一定認為,朕若是下這道旨意,豈不是使各國的朝廷更加難堪,使各國離心離德,更是觸怒了蜀國。可是……今日一戰,乃胡漢決一雌雄,都到了這個份上,哪裏還顧的這蜀國朝廷的臉麵,敕了王建伏波將軍,蜀國若是繼續進剿,那也由著他們,可最終,也不過是讓蜀國皇帝人心向背而已。”
晏先生籲了口氣:“而今與胡人勝負未分,卻引發了各國的疑慮,並不是好事。”
陳凱之搖頭:“他們再疑慮,又能如何,倘若這時,任何人敢襲大陳,勢必為天下人所不容,什麽是大義,這便是大義,所以他們不服氣,也得忍著,他們不高興,也得憋著,明麵上,誰若是不從,便和那西涼國主一般,和胡人的兒皇帝沒有任何分別。”
陳凱之籲了口氣:“新軍已操練三個月之久,錦衣衛和明鏡司的密報中,胡人已有七八萬先鋒入涼,時間,已經拖不得了,下月選擇吉日,朕親自帶兵,入關中,預備討戶吧。到了那時候,這些新兵,大致也有了一些戰鬥力了,晏先生,這一次,你隨朕一道去。”
晏先生頷首點頭:“臣遵旨。”
陳凱之隨即又道:“朝中百官,似乎對此,頗有疑慮,是嗎?”
“是,此次陛下與胡人和西涼決戰,許多人私下裏很是擔心,他們認為,胡軍與西涼軍馬有百萬之眾,遮天蔽日,一旦開戰,勝負難料,陛下此舉,實是過於冒險了。”
陳凱之笑了笑:“這個世上的事,從沒有不冒險就可以成功的,他們的擔心,朕也能理解,又怎麽能不明白呢?”
正說著,卻有宦官快步行來,拜倒在地:“陛下,急報。”
陳凱之瞥了他一眼:“什麽急奏?”
“西胡赫連金山可汗,派使者,入了關中,已快馬加鞭,朝洛陽來了。“
陳凱之背著手,笑了:“先禮後兵,這胡人,倒也有意思,赫連可汗身邊,定也有漢人為他出謀劃策吧,朕看著,這不像是大漠人的風格。”
晏先生深深看了陳凱之一眼:“漢人出入大漠者,數百上千,確實有不少,甘心願為胡人效力,錦衣衛不是有奏報嗎?其中有一個叫何秀的讀書人,就深受這胡人可汗信任,此人為那可汗殫精竭力,出謀劃策,當初西胡擊潰了東胡,此人也算是功不可沒,何況,那西涼的國師,可對那赫連大汗,死心塌地的很。”
<!-110->